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幻灯片资料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3311309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幻灯片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幻灯片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幻灯片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幻灯片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幻灯片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幻灯片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幻灯片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树立了长远目标、指明了发展方向,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冲锋号角,并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进行系统部署。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战略支撑。 一、深刻领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意义(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际竞争的大势所趋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持续展开,科技在经济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创新也日益成为发展的主要

2、推动力之一,并对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安全、外交等产生深刻影响,甚至改变国家力量对比,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的关键。为了抢占竞争的制高点,世界各大国都在积极强化创新部署,如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德国工业4.0战略、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新成长战略、高技术战略等应运而生。欧盟也提出要建立创新型欧洲,探索欧洲复兴之路。创新已经成为大国竞赛的新战场,谁主导创新,谁就掌握了主动权。我国既面临赶超跨越的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风险,在我国发展进入经济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面临下行压力的大背景下,只有努力在创新发展上进行部署,把创新发展提高到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摆上国家发展全局的

3、核心位置,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力争在重大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才能跟上世界发展大势,在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把握发展的主动权,赢得竞争优势。(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创新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国家强,创新久则国家持续强盛。近500年以来,世界经历了数次科技革命,一些欧美国家抓住了蒸汽机革命、电气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等重大机遇,一跃而成为世界大国和世界强国;反之,我国却由全球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沦为落后挨打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因此面向未来,我国必须真正依靠创新,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

4、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路径,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如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会上所强调那样,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2016年中央提出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两个时间点高度吻合,印证创新型国家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是影响长远、重大、关键的战略支撑。(三)建设创新型国家是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5、新时代的客观要求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决定发展的速度、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GDP稳居世界第二,科技进步水平大幅提升,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对中国经济、政治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6、创新型国家是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整个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较高,重要产业的国际技术竞争力较强,投入产出的绩效较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和国家的财富增长中起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解决矛盾、攻克难关的根本出路在创新。因此只有我们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才能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才能更好地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构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撑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就明确宣告了党中央对中国经济所处发展阶段的新

7、认知、新判断和新战略,同时,这也意味着,中国正在进入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发展时期。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新时期的重要关口,高速增长阶段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热切召唤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但中国经济体系仍存在不少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打硬仗、啃硬骨头的攻关期已然到来。在这样紧迫的形势下,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切中发展问题要害的锦囊妙计,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经济方略的路线图。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支撑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构建创新型国家。从依靠投资拉动为主,转向依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汗水经济转向智慧经济、知识经济,最根本的标志在于创新要成为

8、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由于资源和要素条件的变化,我们必须适时改变在全球产业分工中更多处于中低端的状况,以提升和加强经济的整体竞争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创新是唯一的出路,尤其是在一些战略性产业领域中重大关键技术、前沿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突破,将直接决定未来中国在国际竞争格局中的地位。毫无疑问,“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经济发展更多转向依靠创新驱动的轨道上来,必须成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经济有没有坚固性,有没有国际市场竞争力,有没有长远生命力,靠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构建创新型国家;唯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才

9、能为经济创造勃发的生机、涌动的活力,唯有构建创新型国家,才能从国家意志上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选择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撑后,我国在全球经济竞争舞台上的角色、功能和地位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角色上,会由追赶者变为赶超者,甚至变为领跑者;在功能上,会由技术标准的遵守者和跟踪者,变成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在市场地位上,将由追随者和弱势者,变成垄断者或寡头竞争者。二、充分认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成就(一)何为创新型国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一些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如中东产油国家;一些国家主

10、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如一些拉美国家;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所谓创新型国家是指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主要表现为整个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较高,重要产业的国际技术竞争力较强,投入产出的绩效较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和国家的财富增长中起重要作用。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以上,研发投入占的比例一般在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以下。此外,这些国家所获

11、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创新对于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20多年来,我们的一切发展成就,无不与创新紧紧联系在一起。早在2005年,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就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并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建议的重要内容;2005年,分别完成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作出“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2006年1月,胡锦涛同志又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用15年左右的时间把我

12、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到年底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战略目标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对此,习近平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和战略举措,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2016年颁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十

13、九大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二)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的高度重视和精心谋划下,通过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中国正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我国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科技创新不断取得傲人成绩,一批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使用中国自主芯片制造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登上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首;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

14、产权、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干线民用飞机C919翱翔蓝天;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飞向太空;世界最大的基因库“中国国家基因库”正式投入运行;被誉为“中国天眼”的FAST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我国自主研发的遥控水下机器人“海斗”号潜深达到10767米,首次进入万米时代。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标志着中国在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许多领域前沿方向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转变时期,中国在世界科技创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与此同时,科技创新也引领着一系列新技术和新产品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移动支付,3D打印,大数据,

15、云计算,机器人,人工智能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正在科技创新的影响下发生着巨大改变。美国华尔街日报刊文称,中国正努力重现历史辉煌,在科技创新上“重回世界之巅”。 正如习近平所说:“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第二,国家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明显增强。从创新产出的纵向比较来看,20052016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技术市场成交额和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均有较大幅度增长,科技论文发表数量、国家技术发明奖2016年较2005 年分别提高了6642%和75%。从高技术产业发展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情况来看,201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274

16、万亿元。与世界其他国家横向比较来看,中国科技创新产出质量与水平优势明显,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二位,被引次数居第四位,农业、化学、材料等七个学科领域被引次数居世界第二位。从专利产出来看,中国国内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达1639 万件和1597 万件,分别排在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2016年,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10万件,我国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百万件的国家。2016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中,中国排名第25 位,成为首个跻身前25 名的中等收入经济体;彭博新闻社2016 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创新型国家排名第21 位; 2016 年5 月,Bloomberg发表2015 年创新国家排行榜,中国位列第22 位; 2016 年8 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显示,中国综合创新能力跻身世界第18 位。此外,科技创新不仅直接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