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气营血六经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308747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3.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气营血六经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卫气营血六经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卫气营血六经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卫气营血六经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卫气营血六经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卫气营血六经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气营血六经PPT课件(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辩证 四病区许美蓉2016 09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外感热病的概念 广义伤寒与狭义伤寒的区别 2 了解温热病的概念及其特点 3 理解六经辨证的概念及其治疗原则 4 理解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及其传变规律 5 掌握六经病证的主要脉证 6 掌握卫分证 气分证 营分证 血分证的主要脉证 辨证方法 概说 八纲辨证 辨证的总纲脏腑辨证 经络辨证 辨证的基础气血津液辨证 脏腑辨证的补充病因辨证 审证求因或审因论治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外感热病辨证 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是 伤寒论 辨证论治的纲领 由东汉 张仲景在 素问 热论 的基础上 根据伤寒病的证候特点和传变规律而总结出来的 为

2、外感病一种辨证方法 为中医临床辨证之首创 为后世种种辨证方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六经辨证 外感热病指人体感受六淫邪气或疫疠之气后出现以发热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的总称 风寒暑湿燥火 六经辨证 伤寒 狭义 伤于风寒邪气而致外感热病温病 温热病 感受四时温热邪气广义 一切外感热病的统称伤寒狭义 专指伤于风寒邪气的外感病 六经辨证 六经 指太阳经 阳明经 少阳经 太阴经 少阴经 厥阴经 简称三阴三阳 人体生理的六大经系 六经辨证 根据经气理论 以三阴三阳为纲 对病证进行浅深层次证候分类的辨证方法 六经辨证 出处 伤寒一日 太阳受之 二日阳明受之 三日少阳受之 四日太阴受之 五日少阴受之 六

3、日厥阴受之 东汉张仲景 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与经络 脏腑的关系六经辨证 是经络 脏腑病理变化的反映 伤寒病的发生 是人体感受六淫之中风寒之邪 始从皮毛 肌腠 渐循经络 由表及里 进而传至脏腑 六经病证的临床表现 均以经络 脏腑病变为其病理基础 其中三阳病证以六腑的病变为基础 三阴病证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 六经辨证 太阳病 少阳病 太阴病 少阴病 厥阴病 阳明病 三阳病 表 三阴病 里 表 半表半里 里 里 里 里 表 实 热证 里 虚 寒证 攻邪为主 扶正为主 病机特点 证型分类 厥阴病证 太阳经证 太阳腑证 阳明经证 阳明腑证 少阴寒化证 少阴热化证 太阳病证 阳明病证 少阳病证 太阴病证 少阴

4、病证 太阳中风证 太阳伤寒证 太阳蓄水证 太阳蓄血证 六经病的主要脉证 太阳病证 太阳主表 为诸经之藩篱 太阳经脉循行于项背 统摄营卫之气 太阳之腑为膀胱 贮藏水液 经气化由小便排出 风寒侵袭人体 多先伤及体表 正邪抗争于肤表浅层所表现的证候 即太阳经证 是伤寒病的初起阶段 若太阳经病不愈 病邪可循经入腑 而发生太阳腑证 腑证有蓄水 蓄血之分 六经病的主要脉证 太阳病证 经证 中风证概念 是指以风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 使卫强营弱所表现的证候 表现 发热 汗出 恶风 头痛 脉浮缓 治法 祛风解肌 调和营卫 方用桂枝汤 六经病的主要脉证 太阳病证 经证 伤寒证概念 是指以寒邪为主的风寒之邪

5、侵犯太阳经脉 导致卫阳被遏 营阴郁滞所表现的证候 表现 恶寒 发热 无汗 头身骨节疼痛 或兼喘 脉浮紧 治法 散寒发汗 宣肺平喘 方用麻黄汤 六经病的主要脉证 太阳病证 腑证 蓄水证概念 是指太阳经证不解 邪与水结 膀胱气化不利 水液停蓄所表现的证候 表现 发热 恶寒 小便不利 少腹满 消渴 或水入即吐 脉浮或浮数 治法 五苓散 茯苓 猪苓 桂枝 泽泻 白术 具有化气利水的功能 六经病的主要脉证 太阳病证 腑证 蓄血证概念 是指太阳经证不解 邪热内传 与血相结于少腹所表现的证侯 表现 少腹急结或硬满 小便自利 如狂或发狂 善忘 大便色黑如漆 脉沉涩或沉结 治法 可根据轻重缓急 选用桃核承气汤

6、太阳之病 脉浮 头项强痛而恶寒 六经病的主要脉证 阳明病证 经证概念 是指邪热亢盛 充斥阳明之经 弥漫全身 而肠中无燥屎内结所表现的证候 表现 大热 汗出 口渴思饮 心烦 舌苔黄燥 脉洪大 治法 辛寒清热 生津止渴 方用白虎汤 六经病的主要脉证 阳明病证 腑证概念 是指邪热内盛阳明之里 与肠中糟粕相搏 燥屎内结所表现的证候 表现 日晡潮热 汗出 便秘 腹满硬痛拒按 烦躁 苔黄燥 脉沉实有力 治法 峻下热结 荡涤邪热 选用三承气汤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阳明之为病 胃家实是也 六经病的主要脉证 少阳病证概念 是指邪犯少阳胆腑 枢机不运 经气不利所表现的证候 又称少阳半表半里证 表现 口

7、苦 咽干 目眩 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 脉弦 治法 和解少阳 方用小柴胡汤 少阳之为病 口苦 咽干 目眩也 六经病的主要脉证 太阴病证概念 是由多种原因所致脾阳虚衰 寒湿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太阴病为三阴病之轻浅阶段 其病变特点为里虚寒证 表现 腹满 呕吐 食欲不振 腹泻时痛 喜温喜按 口淡不渴 舌淡苔白 脉迟或缓 治法 温中散寒 健脾燥湿 方用理中汤 太阴之为病 腹满而吐 食不下 自利益甚 时腹自痛 若下之 必胸下结硬 六经病的主要脉证 少阴病证 寒化证概念 是指少阴阳气虚衰 病邪入内从阴化寒 阴寒独盛所表现的虚寒证候 表现 畏寒蜷卧 四肢厥冷 下利清谷 心烦 但欲寐 舌淡

8、脉沉微 治法 回阳救逆 方用四逆汤 六经病的主要脉证 少阴病证 热化证概念 是指少阴阴虚阳亢 邪从阳化热所表现的虚热证候 表现 心烦不得卧 口燥咽干 舌红少苔 脉细数 治法 滋阴降火 方用黄连阿胶汤 少阴之为病 脉微细 但欲寐也 六经病的主要脉证 厥阴病证概念 是伤寒病发展传变的较后阶段 所现阴阳对峙 寒热交错 厥热胜复等证候的概括 临床以上热下寒证为其提纲 表现 口渴饮水不止 气上冲心 胸中疼热 饥而不欲食 呕吐或吐蛔 厥逆下利 治法 平调寒热 和胃驱蛔 方用乌梅丸 厥阴之为病 消渴 气上撞心 心中疼热 饥而不欲食 食则吐蛔 下之利不止 六经辨证 病证传变 并病 一经未罢 另一经又现 传经

9、直中 不从阳经 直中阴经 合病 二经以上同时出现 循经传 病证按六经次序相传 越经传 病证不按六经次第 隔经而传 表里传 病证按阴阳互为表里的两经之间相传 六经辨证 六经病的治疗原则病在三阳 邪浅正盛 攻邪为主 太阳病宜解表发汗 阳明病宜清泄里热 少阳病宜和解表里 病在三阴 邪盛正衰 扶正为主 太阴病宜温中祛寒 少阴病宜扶阳育阴 厥阴病热者宜清 寒者宜温 病案举例 郭 女 24岁 3月1日 晨自觉畏寒发热 测体温37 4 畏寒发热 身无汗 两膝关节疼痛 面色正常 唇淡红 舌质淡红而润 微紫暗 苔黄挟白较腻 脉浮紧 1 属什么证 2 治疗 病案分析 太阳病证 经证 伤寒证概念 是指以寒邪为主的风

10、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 导致卫阳被遏 营阴郁滞所表现的证候 表现 恶寒 发热 无汗 头身骨节疼痛 或兼喘 脉浮紧 治法 散寒发汗 宣肺平喘 方用麻黄汤 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医家叶天士在 外感温热病 中所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温热病的辩证方法 叶氏借用 内经 中关于 卫 气 营 血 4种物质的分布 功能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生理概念 将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所反应的不同的病理阶段分为了卫分证 气分证 营分证 血分证四类 用以阐明温热病变发展中病位的浅深 病情的轻重和传变的规律 并指导临床治疗 卫气营血辨证 什么是温热病 是指温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发热病的总称 它以发热为主症 病理上多热势偏盛 易化燥

11、伤阴 甚至耗血动血 卫气营血辨证 温热病有什么特点 1 有特异的致病因素 温邪 温邪包括风热 暑热 暑湿 湿热 燥热 伏寒化温等 2 发病急速 病情多变 3 传染性 流行性 季节性 地域性 4 病程发展具有阶段性 卫气营血辨证 卫分证属表气分证气分证较浅营分证属里营分证较深血分证血分证更深卫气分功能失调为主营血分实质损害为主 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 传变规律 1 一般规律 卫分气分营分血分 2 温邪直入气分 3 温邪直入营分 4 气血两燔 5 卫分之邪直入营分 6 热入气分 而卫分之邪未解 卫气营血的治疗原则 卫分证 在卫汗之可也 辛凉解表 气分证 到气才可清气 清热生津 营分证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12、 清营透热 血分证 入血就恐耗血动血 直须 清热凉血散瘀 卫气营血辩证 卫分证 1 概念 卫分证是温邪侵袭肌表 引起以卫外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的一类证候 属于外感病表热证的范畴 卫气营血辩证 卫分证 2 主要证候 发热 微恶风寒 头痛 无汗或少汗 或有咳嗽 口微渴 舌边尖红 舌苔薄白 脉浮数等 其中以发热 微恶风寒 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卫气营血辩证 卫分证 3 病机分析 温邪侵袭肌表 卫气被郁 肌肤失于温养 而见恶寒 正气具有御外功能 邪气入侵 正邪相争于肌表 卫阳亢奋而发热 温为阳邪 温邪袭表则见发热重 恶寒轻 温邪袭表 卫气受郁 腠理开合失职 则无汗或少汗 温邪袭于头部 经气不通 加之阳热上扰

13、清窍而头痛 邪犯肺经 肺失宣降则咳嗽 温邪伤津 所以可见口渴 舌苔薄白 舌边尖红 脉浮数为热邪在卫分之征 卫气营血辩证 卫分证 不同类型的温邪侵犯卫分 症状各具特点 其病理也各有所不同 1 风热病邪犯于卫分 病位主要在肺卫证见发热 微恶风寒 鼻塞流涕 咽痛 扁桃体红肿 头痛 咳嗽 口微渴 舌边尖红 舌苔薄白 脉浮数等 其中以发热 微恶风寒 鼻塞流涕 头痛等为辨证要点 卫气营血辩证 卫分证 2 燥热病邪犯于卫分 病位主要在肺卫证见发热 微恶风寒 咳嗽少痰或无痰 咽干鼻燥 口渴 舌红苔白欠润 脉浮数等 其中咳嗽少痰 或无痰 咽干鼻燥为辨证要点 卫气营血辩证 卫分证 3 湿热病邪犯于卫分 病位主要在

14、脾胃证见恶寒发热 身热不扬 少汗 头重如裹 身重肢倦 胸闷脘痞 舌苔白腻 脉濡缓等 其中以恶寒 身热不扬 头身重着 苔白腻为辨证要点 卫气营血辩证 气分证 1 概念 气分证是温邪内入脏腑 为正盛邪实 正邪剧争 阳热内盛的一类证候 属于外感病里证的范畴 同时还包括了半表半里证在内 气分证的病变较广泛 凡温邪不在卫分 又未传入营 血 分 都可属气分证范围 涉及的病变部位主要有肺 胃 脾 肠 胆 膜原 胸膈等 气分证的形成途径 一是在卫分的温邪传入气分 二是温邪直接犯于气分 卫气营血辩证 气分证 2 主要证候 气分证的临床表现可因病邪侵袭部位不同而各异 其共同的特点 热势壮盛 不恶寒 汗多 渴喜饮凉

15、 尿赤 舌质红 苔黄 脉数有力等 其中以但发热 不恶寒 口渴 苔黄为辨证要点 卫气营血辩证 气分证 一 气分大热证 热盛阳明证 大热 不恶寒 但恶热 大汗 大渴喜冷饮 面赤心烦 舌红苔黄燥 脉洪大等 即一般所说的 四大 见症 卫气营血辩证 气分证 气分大热病机 邪热入胃 胃热内盛邪热入胃 胃热内盛 灼伤津液 故见大热 大渴喜冷饮 邪热蒸腾 迫津外泄 故大汗 热扰心神 故心烦 里热盛 气盛血涌故面赤 苔黄燥 脉洪大为实热之征 卫气营血辩证 气分证 二 热结肠道证 日晡潮热 大便燥结 腹满硬痛 拒按 舌苔黄燥 脉沉实 卫气营血辩证 气分证 热结肠道证病机 邪热入腑 与糟粕互结肠道属阳明经 阳明经气

16、旺于日晡 今热入气分 正邪相争 故见日晡潮热 热结肠道 耗伤津液 肠道津亏失润 故大便燥结 燥屎内结 腑气不通 故腹满 硬痛 拒按 苔黄燥 脉沉实为里热实之征 卫气营血辩证 营分证 1 概念 营分证是温邪犯于营分 引起以营分热盛 营热伤阴 心神被扰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类证候 也属于外感病里证范畴 温邪深入营分 人体脏器组织的实质损害较为明显 而有关的功能障碍更为严重 病情较为危重 卫气营血辩证 营分证 营分证的形成 一是在气分的邪热失于清泄 或湿热病邪化燥化火 进而传入营分 二是肺卫之邪乘虚直接内陷营分 热入心包 三是内伏于营分的伏邪自内而发出 四是温邪不经卫气分而直接深入营分 如暑邪可直犯心营而发生神昏 称为暑厥 卫气营血辩证 营分证 2 主要证候 身热夜甚 口干 反不甚渴饮 心烦不寐 时有谵语 斑疹隐隐 舌质红绛 脉细数等 其中以身热夜甚 心烦谵语 舌质红绛为辨证要点 卫气营血辩证 营分证 营分证的发热特点为身热夜甚 它不同于卫分的发热与微恶风寒并见 也不同于气分的但恶热不恶寒 同时 营分证一般都可见到程度不同的神志异常 轻则心烦不寐 重则时有谵语 营分证的舌象特点是舌质红绛 正如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