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集体备课发言稿PDF.pdf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33300042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0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发言稿PDF.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发言稿PDF.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发言稿PDF.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发言稿PDF.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集体备课发言稿PDF.pdf(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 山 有 路 1 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1 5 的认识和加减法集体备课发言稿 第二实验小学 主备人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这周负责的是第三单元的集体备课任务 就这一单元的知识 我简要的从以下几点说一说 一 教材简析 1 本单位的内容及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 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 5 以内各数的认识 另一部分是 5 以内数的加 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 先教学 1 5 的认识和加减法 再教学 0 的认识和加减法 2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 1 1 5 各数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 5 以内各数 在整数集合中是最为简单的几个 由于数小 抽象程度 较低 儿童理解也比较容易 大部分儿童在入学前

2、对 5 以内各数已有 了一定的认识 根据 1 5 各数的特点和儿童的生活经验 所以把 1 5 的认识集中起来学习 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也使教学时间大大缩 短 2 认数与加 减计算穿插进行 适当结合 认数与加 减计算 穿插进行 适当结合是本册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 这一特点在本单元 已经明显体现 本单元的纵线结构是 1 5 的认识 1 5 的加减 法 0 的认识的加减法 这样编排 有利于学生掌握数的概念 分 散写数字的难点 使学生在认数字的时候 有比较多的时间练习写数 字 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字的写法 另外 把加 减计算与认数结合起 来进行教学 既有利于加深对 5 以内数的认识 又有利于熟练掌握 5 以

3、内的加 减法 书 山 有 路 2 3 加强数概念的教学 数概念教学的基本结构是 数的基数 序 数含义 数的认 读 写 数的顺序 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组成 教 材以儿童的生活区域为背景递次展开 同时以醒目的标题摆放在可爱 的 毛毛虫 身上呈现给师生 如第 15 页让学生经历数物体的过程抽 象出 1 5 各数 第 16 页从教学 2 的认识起 都强调在前一个数上添 上 1 就得到下一个数 1 添上 1 是 2 2 添上 1 是 3 4 添上 1 是 5 在第 17 页以 比大小 为标题 第 18 页以 第几 为标题 第 19 页以 几和几 为标题 将一个个知识点单列出来 以突出数的大小比较方 法 数

4、的序数含义和数的组成的教学 4 适当渗透集合 对应 统 计等思想 数数 比较数的大小都离不开集合 对应 统计等理论 但这些内容又不宜对小学生诠释 因此 教材中采取适当渗透的办法 通过图形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这样既可以加 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又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例如 在数数时 实质是先要对实物进行分类 把每一类看作一个集合 然后依次指着 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分别同自然数中的一 二 三 一一对应 进 行数数 指到最后一个元素 同它对应的自然数就是这个集合中元 素的个数 也就是物体的总数 又如 在第 17 页引入 比大小 时 通过将小猴与 3 种水果的对应排列 以儿童能接受的

5、图画象形图渗透 统计初步知识 5 注意将数和图形适当联系 一方面 结合认数和 加 减计算出现三角形 正方形 长方形 圆等作为实物教具 另一 方面 也尽可能直观地反映出某些图形的特征 例如 认 3 和 4 时 让学生用小棒摆三角形和正方形 使学生初步看到三角形有三条边 书 山 有 路 3 正方形有 4 条边 6 素材的选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为了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材每引入一个概念都精心设计了 与之相适应的儿童生活情境 便于儿童在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数学问 题 初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如学习 1 5 各数的认识时 教材呈现一 幅野生动物园图 让学生通过数喜爱的各种动物 抽象出 1

6、5 各数 又如 通过让学生看第 18 页的排队购票图和 全家福 照片 理解序 数的意义 7 尊重学生的个性 体现算法多样化 学生之间对数的 大小的感知 数与数之间关系的发现 计算方法的选择等都存在着差 异 承认学生间的这种差异 尊重学生的个性 因材施教 体现算法 多样化 是本册教材编排的一个重要特点 本单元的加 减法教学中 就充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特点 例如 计算 4 1 时 教材呈现 了三位小朋友的 3 种不同算法 有一位是用 点数 的方法算出得数的 1 2 3 4 5 还有一位是从一个加数 4 开始数 添上 1 个一 得 5 的 另一位体现了较高一个层次的思维水平 根据数的组成 4 和 1

7、 组成 5 算出得数 三种算法体现了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 也体 现了三种不同的思维水平 都得到认可 又如 计算 5 2 时 教 材也呈现了三位小朋友的 3 种不同算法 不管哪种算法 教师都给予 肯定 使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会用 1 5 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知 道 1 5 的数序 能认读 1 5 各数 建立初步的数感 2 培养学 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体验与同伴互助交流学习的 乐趣 4 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书 山 有 路 4 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1 5 的基数含义和写法是教学 的重点 2 会区分 几个 和 第几 3 掌握 5 以内

8、的组成 4 知道 加法的含义 能正确计算 4 以内数的加法 5 理解减法的含义 知 道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 求还剩多少 用减法计算 6 0 的含 义 加减法 0 的使用及运算教学难点 1 1 5 的书写是教学的难 点 2 认识符号 会正确的比较 5 以内数的大小 3 正确的 迅速的口算 四 四 课时安排 1 1 5 的认识 3 课时 2 加减法的初步 认识 5 课时 3 0 的认识和有关 0 的加减法 2 课时 第三单元共 10 课时第 5 课时新授课 09 五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P23 页例题及 做 做 六 教学目标 1 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认识 号和 号 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9、能通过操作计算 5 以内数的加法 2 培 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 看图说数字 2 示图 幻 灯片 师 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画 你看到了什么 生 1 我看了小熊在打鼓 生 2 我看到了 5 只小动物在跑步比赛 小 兔跑在最前面 生 3 我还看到一只小鸟在喊 师 这只小 鸟说了些什么呢 教师领读 学生读 一二三四五 二 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 引题 师 请同学们注意 观察 这时的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老师反复操作活动片 如右图 生 1 小狗和小猫赶上了小兔 生 2 现在小狗 小猫和小兔排 书 山 有 路 5 在一起跑 生 3 原来小兔跑在最前

10、面 现在小狗 小猫和小兔 一起跑在最前面 师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1 只小兔和 2 只 小狗 小猫跑在一起 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老师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 示合起来 它们合起来有几只 生 它们合起来有 3 只 师 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吗 揭示课题 今天我 们来认识它 板书 加法 2 直观演示 感知含义 师 1 只小兔和 2 只小狗 小猫合起来用数字表示 就是几和几加起来 生 1 1 和 2 加起来等于 3 师 同学真聪明 在数学上 1 和 2 加起来 用 表示 等于 3 用 3 表示 板书 1 2 3 加号 等号 读作 1 加 2 等于 3 教师领读 学生 读 师 我们今天认识了两个新朋

11、友 你准备怎么记住它们 生 1 加号像一个 字架 等号像一双筷子 生 2 我是这样记 的 原来就有一横 后来又有一竖 它们合起来就成了加号啦 上下 两横一样长 是相等长的就是等号 师 同学们的想法形象又神 奇 3 观察画面 体会含义 让学生看书上气球图 师 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生 3 只红气球 1 只蓝气球 合起来 有 4 只气球 师 与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 并且讨论怎 样列式计算 根据回答板书 3 1 4 让学生读一遍算式 4 发散联想 理解含义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并用加法 算式表示 生 1 我妈妈给我买回 1 个本子 我爸爸又给我买回 2 个本子 我一共有 3 个本子 1 2

12、3 生 2 我们家有 2 个 大人 1 个小孩 一共有 3 个人 2 1 3 生 3 我们学校一年 书 山 有 路 6 级有 3 个班在二楼 1 个班在三楼 一年级一共有 4 个班 3 1 4 生 4 我们教室讲台上面有 1 盏灯 我们座位上面有 4 盏灯 一共有 5 盏灯 1 4 5 三 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 动手操作 1 第 23 页 做一 做 学生一边摆一边说 然后一学生上台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2 看算式 摆小棒 2 1 1 1 2 2 教师出示 口算卡 学生用小棒摆 同桌互相检查 3 用 5 个 摆出不 同的加法算式 学生独立操作 然后汇报 1 4 3 2 4 1 2 发展题 印发 1 看算式 先画 表示 再填得数 印发 1 2 2 1 2 直接填得数 2 1 3 2 1 3 3 开放题 5 四 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这节课你有 什么收获 互相说一说 好的 我的发言完毕 谢谢大家 单纯的课本内容 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通过补充 达到内容的完善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 不教用手的人用脑 所以一无所能 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 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