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件第九章第节清热泻火药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298150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课件第九章第节清热泻火药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中药学课件第九章第节清热泻火药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中药学课件第九章第节清热泻火药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中药学课件第九章第节清热泻火药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中药学课件第九章第节清热泻火药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学课件第九章第节清热泻火药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课件第九章第节清热泻火药PPT课件(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概述1 热的含义 热与寒相对而言 热 是从症状上来说的 不仅指身体发热 而且也指体温不高的热象 凡口干 咽燥 面红目赤 大便干结 小便黄赤 舌质红 苔黄 脉数 五心烦热等 均属 热 的范畴 2 热的分类表热 发热 恶风 头痛 口渴 脉浮数 里热 发热 口渴 烦躁 小便黄赤 大便干结 脉数 实热 面红 目赤 口干 高热 舌红 里热苔黄 脉数有力 虚热 面色潮热 五心烦热 盗汗 失眠 脉细数 一 清热药的含义 凡药性寒凉 能清除里热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清热药 二 清热药的通性及作用 味甘 苦 性寒凉 主要有清热 泻火 凉血 解毒 退虚热之功 还兼燥湿 利水 滋阴之效 近代医学研究证明 清热药有解热

2、抗菌 消炎 抗病毒 镇静等作用 三 清热药的分类及适应证 1 清热泻火药 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之壮热 烦渴 汗出 脉洪大等实热亢盛证及脏腑热证 2 清热凉血药 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 壮热不退 神昏发斑及血热妄行之各种出血证 3 清热燥湿药 用于湿热实火证 如湿温 泄痢 黄疸 小便淋沥涩痛 阴肿 阴痒 湿疹 疮疡等 4 清热解毒药 用于热毒蕴结证 如咽肿 目赤 牙龈肿痛 疮痈 疔毒等证 5 清退虚热药 用于阴虚火旺证之骨蒸潮热 手足心热 口燥咽干 虚烦不寐 舌红 少苔 脉细数等 四 清热药的使用注意 1 注意选择配伍 2 清热药性多苦寒 易伤脾胃 影响消化故脾胃虚弱者当慎用 3 阳虚证 寒湿证 真寒

3、假热证忌用4 中病即止 不可过量 以勉克伐太过 损伤正气 第1节清热泻火药 清气分热药 含义 凡性偏寒凉 以清泄气分实热为主要作用 治疗急性热性病及脏腑热证的药物 称清热泻火药 特点 1 性味苦 甘 寒 归肺 胃经 有清热泻火之功 2 用于气分实热证及脏腑热证 3 本类药清热作用强 易伤正气 故对体虚患者使用时用量宜轻或配扶正之品 石膏 药材石膏 石膏 本经 中品处方 生石膏 煅石膏 性能 辛 甘 大寒 归肺 胃经 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 收敛生肌 收湿止血 煅 功效分析 辛寒清散 归肺胃能内清肺胃之火 外散肌肤之热 以内清外散为功甘寒清润 能清热生津 胃腑滋润则烦渴自止 煅后性变收敛 能敛疮生肌

4、止血 只供外用忌内服 故能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 收敛生肌 特点 内清外散 应用 身大热 口大渴1 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汗大出 脉洪大用石膏以清热泻火 如白虎汤 石膏30g知母15g梗米30g甘草6g 水煎服若热毒发斑用化斑汤 白虎汤加玄参 犀角 或三黄石膏汤 石膏 黄芩 黄柏 黄连 麻黄 栀子 生姜 大枣 水煎服 治发斑 狂躁 昏迷等 肺热喘咳2 用于用石膏清泄肺热之功而治之 心烦口渴如麻杏石甘汤 头痛牙痛3 胃火上炎证胃火炽盛 波及经络实热消渴循经上炎扰于清阳 经气不通所致 用石膏善清泻胃火 如清胃散 石膏 升麻 黄连 生地 丹皮等 水煎服治头痛 再如玉女煎 石膏 知母 熟地 麦冬 牛膝等 或石

5、膏汤 石膏30g 防风3g 白芷3g 荆芥3g 水煎服 治牙痛 亦可用石膏 生地 知母 麦冬等同用治消渴证 4 用于湿疹湿疮 疮溃不敛 用石膏煅后收敛之性以治之 如三白散 煅石膏60g 轻粉5g 枯矾10g 研细粉外用或石膏500g 冰片15g研细外用治痔瘘 此外 石膏近年来多用于治疗热性传染病 如肺炎 乙脑 流脑等属于气分实热证均可治疗 治乙脑验方 石膏120g 大青叶30g 鲜生地60g 黄芩12g 炒栀子 丹皮 紫草各10g 黄连 玄明粉各6g 水煎服 总之 石膏味辛甘而气大寒 归肺胃二经 因味辛主散入肺胃走肌表则解肌退热 味甘主补 与寒相合则生津止渴 故石膏能内清肺胃之火 外解肌肤之热

6、 并能止渴除烦 凡外感热病 邪传阳明气分 出现壮热 烦渴 狂躁不安 汗大出脉洪大等 石膏为必用之品 近来实践证明 石膏在治疗 流脑 乙脑 肺炎 等热性传染病方面也取得了良好效果歌诀 石膏辛甘大寒 清热泻火化斑 肺热胃火可平 敛疮外用火煅 寒水石功同石膏偏治热毒疮痈及丹毒和水火烫伤等 石膏 除烦止渴 主热病心烦清热泻火寒水石 利窍消肿 主水肿丹毒二者均主热入气分之四大症 知母 本经 中品 药材知母 处方用名 知母肉 肥知母 坤肉 盐知母 性能 苦 甘 寒 归肺 胃 肾经 清热泻火 滋阴润燥 苦寒入肺经则上清肺热而泻火以清润为功甘寒归胃则中清胃热而除烦渴入肾经又能下润肾燥而滋阴脏腑滋润 燥邪自除

7、烦渴自止 故有诸功 特点 以清润见长 应用 1 用于热入气之四大症 同石膏肺热咳嗽2 用于痰黄粘稠用知母清热养阴咽干而痛润燥之功而治之 如二母丸 知母 贝母 研细炼蜜为丸 单方 知母 贝母 款冬花 水煎服 骨蒸潮热盗汗3 用于阴虚火旺证 消渴多饮多尿用知母肠燥便秘不通甘寒之性清肺胃之火而滋肾阴 如知柏地黄丸治潮热盗汗 玉液汤 知母 山药 黄芪 内金 葛 半夏 五味 或二冬汤 知母 天冬 麦冬 生地 首乌 消渴多饮多尿 或知母 生地 当归 麻子仁等治便秘不通 用量用法 6 12 18g 入汤剂 使用注意 寒饮咳嗽 脾虚便溏者忌用 现代研究 本品含皂甙及芒果甙 有退热强心利尿 镇咳 抗菌 祛疾 降

8、血糖作用 用于糖尿病 肾病综合症 肾炎 甲亢 神经官能证 还用于多种热性传染病 多入复方中使用 总之 知母味甘而气寒 善清热润燥 主清三焦 故上清肺火而止咳 中清胃火而止渴 下滋肾水而退骨蒸 同贝母润燥止咳 同石膏生津除烦 同黄柏滋肾生水 以清润见长 但有寒中助湿之弊 寒饮咳嗽 脾虚便溏者忌用 歌诀 知母清热泻火 滋阴润燥止咳 清降除烦养肾 又治阴虚消渴 石膏与知母功用比较 石膏 清热力强 重在清解 偏清肺胃解肌肤热 消斑疹 清热泻火治实喘 煅后收敛生肌 知母 清热力弱 重在清润 善清三焦 滋肾养阴 退骨蒸治燥咳 偏于滋阴润燥 圴主温热病之壮热 口渴 汗出 神昏 谵语等 栀子 本经 中品 处方

9、 炒栀子 黑栀子 枝子炭 酒栀子 姜枝子 性能 苦 寒 归心 肺 三焦经 泻火除烦 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功效分析 苦寒入肺及三焦经 以泻肺及三焦实火并导利湿热而除湿 归心经入血分而凉血止血 三焦热去不内扰心神则烦躁可除 火邪降血不妄行则出血自止 故有诸功 特点 其性清利 善清心 肺 三焦实火 并导能导利湿热下行 1 用于热病心烦 躁扰不宁 热邪上扰心神所致 用栀子泻邪热而去心火 如栀子豉汤 栀豉甘草汤 湿热黄疸2 用于湿热证用栀子清热而热淋涩痛导利湿邪 如茵陈蒿汤 栀子 茵陈 大黄 或栀子柏皮汤治黄疸 再如八正散 栀子 大黄 木通 车前子 扁蓄 生地 水煎服治小便涩痛 吐血衄血3 用于血热妄行

10、证用栀子清热凉崩漏下血血而导利湿热 如栀子炭研细 每次10克 温开水冲服 或同生地 白茅根 藕节同用治衄血 疮痈肿毒4用于热毒证目赤肿痛用本品以解毒消肿 跌打损伤 如栀子同公英 地丁 野菊花等同用治疮痈 或同赤小豆研细外敷治伤痛 或栀子煎水外洗治目赤肿痛 此外 栀子还用于治疗心烦不眠 如栀子芩连汤 外用治烫火伤 生用 清热除烦炒用 清热凉血栀子酒炒 上行头目炒黑 凉血止血姜炒 清热而不伤胃 用量用法 3 9 12g入汤剂 外用适量使用注意 阳虚便溏者慎用 栀子叶 外用消肿 治跌打损伤 栀子花 治肺热咳嗽 鼻衄 歌诀 栀子泻火三焦 除烦凉血功高 散肿清热利湿 吐衄黄疸可消 夏枯草 本经 下品 性

11、能 苦 辛 寒 归肝 胆经 清肝明目 散结消肿 应用 目赤肿痛1 用于肝火上炎证羞明流泪用本品清降头痛目眩肝经郁火之功而治之 如夏枯草配菊花 石决明同用治目赤肿痛 或配香附同用治乌珠 胀痛 或同槐角 决明子 钩丁 石膏 充蔚子 水煎三次 浓缩加蜂蜜名降压膏 每日三次 口服治头痛目眩 高血压 亦可用夏枯草配当归 白芍等治肝虚之目昏流泪 瘰疬 如内消瘰丸 夏枯草 牡蛎 海藻 贝母 2 痰火郁结证瘿瘤 夏枯草适量 煎汤熬膏内服 外用均可 或夏枯草 海藻 昆布 玄参水煎服 用本品以清热散结 用量用法 9 15g入汤剂 单用熬膏适量 宜长期及用方效 使用注意 肝血不足之目昏头晕者忌用 歌诀 夏枯草及花穗

12、 善散瘿瘤瘰疬 清泻肝火降压 又治郁热目疾 芦根 除烦生津止渴止呕 用于热病伤津 胃热呕吐及肺痈天花粉 生津 消肿排脓 用于热病口清热渴 及消渴证肺热咳嗽及疮痈 泻火竹叶 清热除烦 生津利尿 用于热 淡竹叶 病口渴 口舌生疮及热淋 决明子 清热明目 润肠通便 主目赤肿痛 肠燥便秘等 均主火热亢盛证 了解 鸭跖草 清热解毒 利水消肿 主热毒证 密蒙花 清肝明目退翳 用于目赤多泪视物昏化 翳障 如蒙花散 为明目之常用之药 谷精草 散上焦风热 明目退翳 用于目赤云翳皮肤瘙痒 如谷精龙胆散 谷精草 赤芍 龙胆草等 青葙子 清泻肝经实火 明目退翳扩瞳 用于目赤肿痛 翳障及瞳孔缩小 天花粉 淡竹叶 竹叶药

13、材 鸭跖草 密蒙花 谷精草 决明子 青葙子 清热泻火药小结 均能清热泻火主火热亢盛证 石膏 清肺胃 解肌 消斑疹 清热生津知母 清三焦 止咳 退骨蒸主热病口天花粉 清热毒 止呕 治疮痈 渴芦根 清肺热 止呕 疗肺痈 清热除烦栀子 利湿热 凉血 治黄疸主心烦竹叶 导心热 渗湿 利小便 夏枯草 清散肝经郁火 主乌珠胀痛瘰疬及目赤 谷精草 清散上焦风热 主周身瘙痒及头痛目赤 清肝明目青葙子 泻肝经实火 主目赤肿痛 密蒙花 清中兼补肝血 主目昏干涩多泪及翳障 决明子 偏润肠通便 主肠燥便秘 清热解毒鸭跖草 主疮痈咽肿 蛇咬伤及小便涩痛等 清热泻火药药名歌括清热泻火清气分 石膏知母与芦根 夏栀竹明鸭跖草 青蒙谷精天花粉 复习思考题 1 清热药的含义 作用 分类及适应证各有哪些 2 石膏 知母的性能 应用各是什么 有何异同 3 栀子 夏枯草 芦根 竹叶 天花粉 决明子的功效及主治证各有哪些 各有何特点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仅供参考 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 Theusercandemonstrateonaprojectororcomputer orprintthepresentationandmakeitintoafilmtobeusedinawiderfiel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