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弯点法得到的D值和D值法意义区别适用条件PDF.pdf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33297147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6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弯点法得到的D值和D值法意义区别适用条件PDF.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反弯点法得到的D值和D值法意义区别适用条件PDF.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反弯点法得到的D值和D值法意义区别适用条件PDF.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反弯点法得到的D值和D值法意义区别适用条件PDF.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弯点法得到的D值和D值法意义区别适用条件PDF.pdf(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 山 有 路 1 反弯点法得到的 D 值和 D 值法的 D 值 得物理意义是什么 有何区别 分别 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D 值 都是指柱子的抗侧移刚度 反弯点法中 D 值是指直接有结构力学确定的柱子的刚度 而 D 值法中的 D 值是指经过梁柱线刚度的比值修正过的 也就是在前者的基础上乘了一个 修正系数 当然 这个修正系数由梁柱线刚度的比决定 其实反弯点法等于是 d 值法的一个特殊情况 只是在计算层间位移的地方计算不同 如果你 发现的话反弯点法柱的弯矩为 0 的地方一般为 1 3 柱高的位置 便于计算 而 d 值法的话 就比较麻烦 要计算弯矩分配情况 明白吗 柱的抗侧移刚度不但与柱的线刚度和层高有

2、关 而且还与梁的线刚度有关 另外 柱的反弯 点高度也与梁柱线刚度比 上下层横梁的线刚度比 上下层层高的变化等因素有关 日本武 藤清教授在分析了上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对反弯点法中柱的抗侧移刚度和反弯点高度进行 了修正 修正后 柱的抗侧移刚度以 D 表示 故此法又称 D 值法 也称为修正反弯点 法 D 值法有四项假定 1 假定计算目标柱及与其上下相邻柱的线刚度均为 ic 2 假定计算目标柱及与其上下相邻柱的层间水平位移均为 3 假定计算目标柱两端节点及与其上下左右相邻的各个节点的转角均为 4 假定与目标柱相交的横梁的线刚度分别为 i1 i2 i3 i4 反弯点法适用于梁柱线刚度比大于 3 的情况

3、它不考虑由于层高的变化及梁柱截面尺寸的 变化对反弯点高度的影响 而 D 值法考虑了以上因素的影响并对反弯点高度进行修正 2 D 值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影响因素有哪些 具有相同截面的边柱和中柱的 D 值是否相 同 具有相同截面及柱高的上层柱与底层柱的 D 值是否相同 假定混凝土弹性模量相同 3 物理意义 对反弯点法中柱的侧向刚度和反弯点高度的计算方法做了改进 4 影响因素 书 山 有 路 2 具有相同截面的边住和中柱的 D 值不相同 因为边柱只有一根梁约束 中柱有两根梁约束 具有相同截面及柱高的上层柱与底层柱的 D 值不相同 因为底层柱底端固定 D 值法中 D 值不但与柱刚度有关 而且跟与柱相连接

4、的梁刚度也有关系 影响柱反弯点高度的主要因素是柱上 下端的约束条件 柱两端的约束刚度 不同 相应的柱端转角也不相等 反弯点向转角较大的一端移动 即向约束刚度 较小的一端移动 D D 值值法中柱中柱的反弯点位置就是根据这种规律确定的 5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 框架结构各层产生层间剪力和倾覆力矩 层间剪 力使梁 柱产生弯曲变形 引起的框架结构侧移曲线具有整体剪切型变形特点 倾覆力矩使框架柱 尤其是边柱边柱 产生轴向拉 压变形 引起的框架结构侧移曲 线具有整体弯曲型变形特点 当框架结构房屋较高或其高宽比较大时 宜考虑柱 轴向变形对框架结构侧移的影响 如何根据框架结构的弯距图计算剪力图和轴力图 分享 20

5、16 05 11 09 50 浏览 29 次 悬赏 100 2016 05 11 18 13网友采纳 在计算出各控制截面的弯矩 M 后 先作出 M 图 再由 M 图截取杆件 考虑杆端弯矩 M M 按实际方向作用于杆端 和杆件上的外荷载 利用杆 件平衡求出剪力 FQ 作出 FQ 图 再由 FQ 图截取结点 考虑 FQ FQ 按实际方向画出 和结点荷载 利用结点平衡求出轴力 FN 作出轴力 F N 图 梁板结构 混凝土结构设计复习题及答案 百度文库 11 什么叫弯矩调幅法 答 弯矩调幅法就是在弹性理论计算的弯矩包络图基础上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 将构件 书 山 有 路 3 控制截面的弯矩值加以调整

6、12 弯矩调幅法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答 具体计算步骤是 1 按弹性理论方法分析内 力 2 以弯矩包络图为基础 考虑结构的塑性内力重分布 按适当比例对弯矩值进行调 幅 3 将弯矩调整值加于相应的塑性铰截面 用一般力学方法分析对结构其他截面内 力的影响 4 绘制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弯矩包络图 5 综合分析 选取连续梁中各控制截面 的内力值 6 根据各控制截面的内力值进行配筋计算 截面弯矩的调整幅度为 eaMM 1 式中为弯矩调幅系数 aM 为调整后的弯矩设计值 eM 为按弹性方法 计算所得的弯矩设计值 13 设计中为什么要控制弯矩调幅值 答 若支座负弯矩调幅过大 则塑性铰形成前只能承受较小的荷载 而

7、在塑性铰形成后还要 承受较大的荷载 这就会使塑性铰出现较早 塑性铰产生很大转动 即使在正常使用荷载下 也可能产生很大的挠度及裂缝 甚至超过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2002 的 允许值 因此应控制弯矩调幅值 14 使用弯矩调幅法时 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使用弯矩调幅法进行设计计算时 应遵守下列原则 1 受力钢筋宜采用延性较好的钢筋 混凝土强度等级宜在 C20 C45 范围内选 用 2 弯矩调整后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 0hx 不应超过 0 35 也不宜小于 0 10 3 截面的弯矩调幅系数一般不宜超过 0 25 4 调整后的结构内力必须 满足静力平衡条件 5 在内力重分布过程中还应防止其他的局部脆性破坏 如斜截面抗剪破坏及由于钢筋锚 固不足而发生的粘结劈裂破坏 应适当增加箍筋 支座负弯矩钢筋在跨中截断时应有足够的 延伸长度 书 山 有 路 4 6 必须满足正常使用阶段变形及裂缝宽度的要求 15 使用弯矩调幅法时 为什么要限制 答 因为为相对受压区高度 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塑性铰的转动能力 b时为超 筋梁 受压区混凝土先破坏 不会形成塑性铰 b时为适筋梁 可以形成塑性铰 值越小 塑性铰的转动能力越大 因此要限制 一般要求 35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