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高考语文复习提纲PDF.pdf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33291407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756.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高考语文复习提纲PDF.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论语》高考语文复习提纲PDF.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论语》高考语文复习提纲PDF.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语》高考语文复习提纲PDF.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高考语文复习提纲PDF.pdf(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 山 有 路 1 论语 复习 论语 复习 一 为政以德 文化思想文化思想 正确理解孔子 为政以德 的思想 孔子认为 战争 刑名等途径无法解决社会 问题 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人根本 孔子提出了 均无贫 的思想 这与农民起义的口号 均贫富 有本质的区别 孔子的 均无贫 是站在统治者即 富 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 而 均贫富 则是站在穷人即 贫 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 它的 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 练习练习 1 阅读 论语 中的一段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 论语 中的一段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分 子曰 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 道之一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2、1 孔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他的一种什么主张 这种主张体现了什么思想观 孔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他的一种什么主张 这种主张体现了什么思想观 2 分 分 2 你怎样评价孔子的这种主张 你怎样评价孔子的这种主张 2 分 分 参考答案 1 孔子主张通过道德 礼教来引导百姓 提高百姓的道德修养 让百姓内心 有强烈的道德感和羞耻心 这是人道主义思想观的体现 2 这个主张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教人避免犯罪 最彻 底的办法是要使人内心有强烈的道德感和羞耻心 但是 在一定情景下 辅之以法 制也是必要的 对某些人 仅用道德 礼教也不起作用 这时就必须辅之以法制 书 山 有 路 2 2 孔子主张以德治国 孔子

3、主张以德治国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他坚持认他坚持认 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 但他的主张却被当时的人们视为迂腐 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 但他的主张却被当时的人们视为迂腐 你怎么理解孔子的这种坚持 请简述之 不超过你怎么理解孔子的这种坚持 请简述之 不超过 100 字 为政以德 字 为政以德 答案要点 在历史进步与道德堕落的二律背反中 孔子毅然选择了以道德作为评价社会的 价值准则 从现象上来看 孔子是文化保守主义者 但他的真正目的是追求建立道 德至上的理想社会 在孔子学说保守的现象后面 包含着对人类永恒精神的追求

4、3 下面是 论语 中的选段和名家评点 请阅读后完成题目 下面是 论语 中的选段和名家评点 请阅读后完成题目 4 分 分 论语 选段 子曰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名家评点 程子曰 为政以德 然后无为 四书集注 朱子曰 政之为言正也 所以正人之不正也 又曰 为政以德 则无为而天 下归之 其象如此 论语集注 范氏曰 为政以德 则不动而化 不言而信 无为而成 所守者至简而能御烦 所处者至静而能制动 所务者至寡而能服众 论语集注 请联系名家点评 说说以上内容表现了儒家学说怎样的治国思请联系名家点评 说说以上内容表现了儒家学说怎样的治国思想 想 答案要点 治政要以德为首 以德治政首先要言正

5、 以德治政才能使天下归服 以德治政 才能凝聚人心 4 阅读 论语 中的一段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 论语 中的一段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分 材料 1 子曰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书 山 有 路 3 材料 2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 以就有道 何如 孔子对曰 子 为政 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 必偃 1 季康子和孔子分别持什么治国思想 季康子和孔子分别持什么治国思想 1 分 分 2 你怎么看待孔子的德政主张 你怎么看待孔子的德政主张 参考答案 1 1 分 季康子 以法治国 法治 孔子 以德治国 德治 2 3 分 赞同 治政要以德为首 以

6、德治政才能使天下归服 以德治政才能 凝聚人心 统治者是老百姓效仿和学习的对象 老百姓是被统治者影响和化育的对象 一 个好的统治者应该成为老百姓的道德模范 并且还要主动用自己的德行来引导 教 育 感化老百姓 改造思想 移风易俗 全国上下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 而不 是靠刑罚手段来强制实施统治 获取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二 克己复礼二 克己复礼 文化思想文化思想 明白 仁 与 礼 的关系 孔子认为 礼 不只是钟鼓玉帛等外在的形式 还 有决定 支配这些形式的内核 这内核就是 仁 礼 是 仁 的目的和外在表 现 孔子用 孝悌 把 仁 和 礼 统一起来 孔子的 礼 就是建立在 仁 的基础上礼 不但讲制度 讲

7、规范 还要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 孔子的 仁 是在 礼 指导下的仁 是以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和等级制度为前提和 目的的仁爱 不是无差别的兼爱 博爱 书 山 有 路 4 练习练习 1 阅读 论语 中的一段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 论语 中的一段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分 子路曰 卫君待子而为政 子将奚先 子曰 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 有是 哉 子之迂也 奚其正 子曰 野哉 由也 君子于其所不知 盖阙如也 名不 正 则言不顺 言不顺 则事不成 事不成 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 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 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 无所苟而已矣 13 3 1 根据子

8、路的话可以看出子路怎样的性格 根据子路的话可以看出子路怎样的性格 1 分 分 2 为什么孔子那么强调 正名 的重要性 为什么孔子那么强调 正名 的重要性 3 分 分 参考答案 1 子路对孔子的回答不苟同 并且说孔子的观点何其迂腐 表现了他直率 淳朴的性格 2 孔子所处的年代 虽然周天子尚在 但礼乐已崩坏 当时的社会现实 实 已不符合西周的制度 名 孔子认为这些 实 的变化是不应该的 名 和 实 混乱 社会就会引起混乱 礼乐就不能复兴 因此 他要用 名 周礼的规定 去 纠正已经改变或正在改变的 实 正名 实际上是解决治国的指导思想问题 2 阅读 论语 中的一段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 论语 中的

9、一段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分 材料 1 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人焉 为人 由己 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 言 非礼勿动 颜渊曰 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矣 13 3 材料 2 他日 又独立 鲤趋而过庭 曰 学礼乎 对曰 未也 不学礼 书 山 有 路 5 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16 3 材料 3 子曰 礼云礼云 玉帛云乎哉 乐云乐云 钟鼓云乎哉 17 11 材料 4 子夏问孝 子曰 色难 有事 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 先生馔 曾是 以为孝乎 2 8 材料 5 祭如在 祭神如神在 子曰 吾不与祭 如不祭 3 12 译 祭祖就如同祖先真的在

10、面前 祭神就好像神灵真的在面前 孔子说 我 不参加祭祀 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根据以上几段文字 谈一谈你对孔子的 礼 的理解 根据以上几段文字 谈一谈你对孔子的 礼 的理解 参考答案 1 礼并不只有钟鼓玉帛等外在形式 还有决定 支配这些形式的内核 这个 内核就是仁 孔子的礼就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 不但讲制度 讲规范 还要讲 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 2 对于个人而言 礼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 是一种自身修养 既包括 内在道德水平 又包括外在礼仪 3 遵循礼义 不应只表现在形式上 而且要发自内心 讲究诚意 例如 当 子女尽孝 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 祭祀祖先神灵 好像祖先神灵真的在

11、那里 3 阅读 论语 中的几段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 论语 中的几段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分 宰我问 三年之丧 期已可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 礼必坏 三年不为乐 乐必崩 旧谷既没 新谷既升 钻燧改火 期已可矣 子曰 食夫稻 衣夫 锦 于女安乎 曰 安 女安则为之 夫君子之居丧 食旨不甘 闻乐不 书 山 有 路 6 乐 居处不安 故不为也 今女安 则为之 宰我出 子曰 予之不仁也 子生三年 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 天下之通丧也 予也有三年之爱 于其父母乎 宰我主张守孝一年 而孔子主张守孝三年 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请说明理由 宰我主张守孝一年 而孔子主张守孝三年 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请说

12、明理由 参考答案 1 赞同孔子的观点 理由 a 子女出生 3 年才能脱离父母 所以父母 死后 子女也要守孝 3 年 b 孝 是 仁 和 礼 里的重要内容 孝敬父 母是对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2 赞同宰我的观点 A 影响礼乐 因为 三年不为礼 礼必坏 三年不为乐 乐必崩 B 影 响农业生产劳动 3 都不大赞同 不主张守孝 理由 A 首先要明确古人是怎么守孝的 古人要求在家守孝或在父母坟头筑房守孝三年 B 现代还这么守孝会影响工作 C 守孝关键在于心诚 只要心诚 异地守孝也是一样的 D 儒家主张 仁 孝 是 仁 重要内容 忠于国家为人民做贡献 是 仁 更重要的内容 古人就有 忠孝有两全 的说法

13、当 孝 与 忠 发生冲突的时候 要求首 先选择 忠 看来忠于国家人民比守孝更为重要 四 知其不可而为之四 知其不可而为之 文化思想文化思想 知其不可而为之 反映了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和牺牲精神 献身精神 但对 这种精神要具体分析 首先 行为的目的是什么 是逆潮流而动 还是为了正义事 书 山 有 路 7 业和崇高理想 为了正义事业的 知其不可而为之 的精神 在精神境界上达到常 人罕至的高度 其理想主义的光芒照耀着人类精神的大道 对群众的动员作用和榜 样作用也不可低估 其次 从斗争策略来说 要重视保存和积蓄力量 不应做无谓 的牺牲 但同时我们要认识到 孔子的周游用世 循礼卫道 是一种替天行道的社会责

14、 任感 是建功立业 名垂青史的人生追求 是从政的强烈自信 是道德勇气 是担 当情怀 具有积极意义 成为后世许多知识分子的楷模 练习练习 1 阅读 论语 中的一段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 论语 中的一段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省参考卷题目 分 省参考卷题目 问于桀溺 桀溺曰 子为谁 曰 为仲由 曰 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 曰 然 曰 滔滔者 天下皆是也 而谁以易之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岂若 从辟世之士哉 耰而不辍 夫子怃然曰 鸟兽不可与同群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天下有道 丘不与易 也 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 1 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 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 你

15、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 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 1 分 分 2 你赞成谁 你赞成谁的观点 为什么 的观点 为什么 3 分 分 参考答案 1 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 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 2 赞成孔子的观点 a 孔子主张积极入世 改革社会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b 知其不可 书 山 有 路 8 而为之 是一种奉献和牺牲精神 c 身处乱世之中 如果人人都能 以天下为己任 那么乱世就会变成盛世 赞成桀溺的观点 a 乱世中 不能靠一个人的力量来改变社会 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 这一点上 不能自欺欺人 b 洁身自好 修身养性 保存实力 以待治世 这在乱中不失为一 种以退为进的方法 c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16、 精神虽然可嘉 但事实上是时间与精 力的无谓浪费 只要观点明确 言之成理 且理由到少两点 即可给满分 2 下面是 论语 中的选段 请阅读后完成有关题目 下面是 论语 中的选段 请阅读后完成有关题目 4 分 分 子路曰 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 不可废也 君臣之义 如之何其废之 欲洁其 身 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 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 已知之矣 1 对于子路的观点 孔子是否认同 请简要说明理由 对于子路的观点 孔子是否认同 请简要说明理由 2 对 君子之仕也 行其义也 这一观点 你怎么看待 对 君子之仕也 行其义也 这一观点 你怎么看待 参考答案 1 对于子路的观点 孔子完全认同 这正是孔子一贯的思想主张 他认为君 臣之义是大义 长幼之节是小节 君子要行大义 尽管自己的政治主张不会被采纳 还坚定地认为君子出来做官是做他应该做的事 这便是孔子 知其不可而为之 的 精神 注 子路曰 宋初写本作 子路反 子曰 就认定这句话就是孔子说 的 2 有值得肯定的一面 也有局限性 首先 倡导君子学有所长 就出来为社 会做事 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 这对于促进社会进步是有益的 当然值得肯定 书 山 有 路 9 但是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