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289888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PT 页数:143 大小:4.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表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解表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解表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解表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解表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表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表PPT课件(1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解表剂 概述 含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 具有发汗 解肌 透疹等作用 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 统称解表剂 汗法 概述 适应范围 表证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 以及麻疹 疮疡 水肿 痢疾等病初起时 症见恶寒 发热 头疼 身痛 无汗或有汗 苔薄白 脉浮等表证者 分类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 使用注意 不宜久煎 一般宜温服 服后宜避风寒 或增衣被 或辅之以粥 以助汗出 取汗程度以遍身持续微汗为佳 汗出病瘥 即停服 不必尽剂 使用注意 禁食生冷 油腻之品 若表邪未尽 而又见里证者 一般原则应先解表 后治里 表里并重者 则当表里双解 若外邪已入于里 或麻疹已透 或疮疡已溃 或虚证水肿 均不宜使用 教学目的与要

2、求 熟悉 解表剂的概念 适用范围 分类及使用注意掌握 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银翘散桑菊饮麻杏石甘汤败毒散 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 香苏散柴葛解肌汤参苏饮麻黄细辛附子汤了解 正柴胡饮升麻葛根汤加减葳蕤汤 第一节 辛温解表 第一节辛温解表 适应证 风寒表证 第一节辛温解表 方药配伍方法辛温解表药辛温解表活血通脉药宣降肺气药 麻黄汤 伤寒论 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 头疼身痛 无汗而喘 舌苔薄白 脉浮紧 主治 麻黄汤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功用 治法 麻黄汤 君麻黄 发散风寒 宣肺平喘 方解 臣桂枝 解肌发表 温通经脉 佐杏仁 降利肺气 使 甘草 调和诸药 缓和峻烈 辛温发汗的常用组

3、合 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 麻黄汤 麻 桂相须 发卫气之闭以开腠理 透营分之郁以畅营阴 则发汗解表之功益彰 麻 杏相使 宣降相因 则宣肺平喘之效甚著 配伍特点 麻黄汤 运用 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 辨证要点 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 无汗而喘 脉浮紧为辨证要点 麻黄汤 药理研究 发汗解热作用 镇咳 祛痰 平喘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 抗病毒作用 协同抗肿瘤作用 麻黄汤 普通感冒 流行性感冒 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等属于外感风寒表实证者 现代运用 麻黄汤 麻黄汤为辛温发汗之峻剂 故 伤寒论 对 疮家 淋家 衄家 亡血家 以及外感表虚自汗 血虚而脉兼 尺中迟 误下而见 身重心悸 等 虽有表寒证

4、亦皆禁用 使用注意 麻黄汤药味虽少 但发汗力强 不可过服 否则 汗出过多必伤人正气 麻黄汤 桂枝汤 伤寒论 外感风寒表虚证 恶风发热 汗出 头痛 鼻鸣干呕 苔白不渴 脉浮缓或浮弱者 主治 桂枝汤 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 功用 治法 桂枝汤 君桂枝 方解 解肌发表温卫阳通经络 营卫同治邪正兼顾 臣 白芍 益阴敛营 调和营卫 阴阳的基本结构 相辅相成汗而有源滋而能化 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 桂 芍1 1 桂枝汤 方解 佐 生姜 辛温散邪 和胃止呕 补脾和胃 调和营卫的常用组合 大枣 益气补中 滋脾生津 使甘草 调和药性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 桂枝汤 发中有补 散中有收 邪正兼顾 阴

5、阳并调 配伍特点 桂枝汤 上五味 呋咀 以水七升 微火煮取三升 适寒温 服一升 服已须臾 啜热稀粥一升余 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 遍身謺謺微似有汗者益佳 不可令如水流漓 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瘥 停后服 不必尽剂 若不汗 更服如前法 又不汗 后服小促其间 半日许 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 一日一夜服 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 病证犹在者 更作服 若汗不出 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 粘滑 肉面 五辛 酒酪 臭恶等物 用法 桂枝汤 1 药后啜粥 用法 桂枝汤 2 温覆微汗 3 获效停药 4 无效续服 5 服药忌口 桂枝汤 麻黄汤 麻 桂并用 佐以杏仁 发汗力强 桂 芍并用 佐以姜 枣 发汗解表之逊于麻黄汤 外感风

6、寒 恶寒发热 无汗喘咳之表实证 外感风寒 恶风发热 有汗之表虚证 宣肺平喘 辛温发汗之重剂 调和营卫 辛温解表之和剂 均为辛温解表剂 同可治疗外感风寒表证 均用了桂枝 甘草 都具有解表散风寒之功 配伍 主治 功用 异 同 类方比较 运用 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 又是调和营卫 调和阴阳治法的代表方 辨证要点 临床应用以恶风 发热 汗出 脉浮缓为辨证要点 桂枝汤 附方 1 桂枝加葛根汤功用 解肌发表 升津舒经主治 桂枝汤证兼项背强而不舒者 2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功用 解肌发表 降气平喘主治 桂枝汤证兼见肺失肃降之喘逆 3 桂枝加桂汤功用 温通心阳 平冲降逆主治 太阳病发汗太过而发奔豚或心阳

7、虚弱寒水凌心之奔豚4 桂枝加芍药汤功用 温脾和中 缓急止痛主治 太阳病误下伤正 土虚木乘之腹痛 体温调节作用 药理研究 抗炎作用 调节胃肠功能作用 镇静 镇痛作用 镇咳 平喘 祛痰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 桂枝汤 普通感冒 流行性感冒属于外感风寒表虚证者 功能性发热 多形红斑 荨麻疹 皮肤瘙痒症等属于营卫失调者 现代运用 桂枝汤 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 使用注意 服药期间禁食生冷 粘腻 酒肉 臭恶等物 桂枝汤 九味羌活汤 张元素方 录自 此事难知 外感风寒湿邪 内有蕴热证 恶寒发热 无汗 头痛项强 肢体酸楚疼痛 口苦微渴 舌苔白或微黄 脉浮或浮紧 主治 九味羌活汤 发汗祛湿 兼清里热 功用 治法

8、九味羌活汤 君 方解 佐 细辛 善止少阴头痛 白芷 擅解阳明头痛 防风 祛风除湿 散寒止痛 羌活 散风寒 祛风湿 利关节 止痹痛 苍术 发汗祛湿 祛太阴寒湿之要药 使 川芎 长于止少阳厥阴头痛 生地 黄芩 清泄里热 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 炙甘草 调和诸药 臣 祛风散寒宣痹止痛分经论治 九味羌活汤 太阳经 羌活阳明经 白芷少阳经 黄芩太阴经 苍术少阴经 细辛厥阴经 川芎防风为风药之卒徒 走十二经 分经论治 九味羌活汤 1 升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 配伍特点 2 体现了 分经论治 的思想 九味羌活汤 若急汗 热服 以羹粥投之 若缓汗 温服 而不用汤投之 用法 九味羌活汤 运用 本方为主治外感风寒湿

9、邪而兼有内热证的常用方 亦是体现 分经论治 思想的代表方 辨证要点 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 头痛无汗 肢体酸楚疼痛 口苦微渴为辨证要点 九味羌活汤 药理研究 镇痛作用 抗炎作用 解热作用 镇静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 九味羌活汤 普通感冒 流行性感冒 急性肌炎 风湿性关节炎 偏头痛等属于上感风寒湿邪 兼有里热者 现代运用 九味羌活汤 本方虽有生地 黄芩之寒 但总属辛温燥烈之剂 故风热表证及阴虚内热者不宜用 使用注意 九味羌活汤 香苏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外感风寒 气郁不舒证 恶寒身热 头痛无汗 胸脘痞闷 不思饮食 舌苔薄白 脉浮 主治 香苏散 疏散风寒 理气和中 功用 治法 香苏散 君 方解 陈皮 理气

10、燥湿 香附 行气开郁 苏叶 发表散寒 理气宽中 臣 使甘草 健脾和中 调和诸药 佐 香苏散 运用 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而兼气滞的常用方 以恶寒发热 头痛无汗 胸脘痞闷 苔薄白 脉浮为辨证要点 辨证要点 香苏散 本方多用于胃肠型感冒属感受风寒兼气机郁滞者 现代运用 香苏散 小青龙汤 伤寒论 外寒里饮证 恶寒 发热 头身疼痛 无汗 喘咳 痰涎清稀而量多 胸痞 或干呕 或痰饮喘咳 不得平卧 或身体疼重 头面四肢浮肿 舌苔白滑 脉浮 主治 小青龙汤 解表散寒 温肺化饮 功用 治法 小青龙汤 外寒 里饮 君 麻黄解表散寒桂枝宣肺平喘化饮 臣 干姜温肺化饮细辛助君药散寒 佐 白芍和营养血制药麻桂 以防发汗太

11、过 佐半夏燥湿化痰 和胃降逆佐五味子敛肺 防肺气耗散 佐使 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方解 小青龙汤 温化寒饮的常用组合 干姜细辛五味子 温化 温散 收敛 散中有收 开中有合 散不伤正 收不留邪 配伍特点 小青龙汤 运用 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 寒饮内停喘咳的常用方 辨证要点 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 无汗 喘咳 痰多而稀 舌苔白滑 脉浮为辨证要点 小青龙汤 药理研究 平喘作用 抗过敏作用 改善肾上腺皮质功能及肺功能作用 扩张外周血管及体温调节作用 改善血流动力学 改善血供 小青龙汤 急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肺心病 阻塞性肺气肿 流行性感冒 过敏性鼻炎 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内饮者 现代运用 小青龙汤

12、 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 不宜使用 使用注意 小青龙汤 止嗽散 医学心悟 风邪犯肺证 咳嗽咽痒 咯痰不爽 或微有恶风发热 舌苔薄白 脉浮缓 主治 止嗽散 宣利肺气 疏风止咳 功用 治法 止嗽散 君 方解 桔梗 开宣肺气 紫菀 百部 温而不燥 润而不腻 长于止咳化痰 陈皮 理气化痰 甘草 合桔梗利咽止咳 调和诸药 荆芥 疏风解表 祛在表之余邪 白前 降气化痰 臣 佐 使 止嗽散 温而不燥 润而不腻 散寒不助热 解表不伤正 本方温润和平 不寒不热 既无攻击过当之虞 大有启门驱贼之势 医学心悟 配伍特点 止嗽散 运用 临证以咳嗽咽痒 微恶风发热 苔薄白为辨证要点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表邪未尽 肺气失

13、宣而致咳嗽的常用方 止嗽散 上呼吸道感染 支气管炎 过敏性咳嗽 咽炎 百日咳等属于表邪未尽 肺气失宣者 无论新久咳嗽 可用本方治之 现代运用 止嗽散 阴虚劳嗽或肺热咳嗽者 不宜使用 使用注意 止嗽散 组成 柴胡 防风 陈皮 芍药 甘草 生姜功用 解表散寒主治 外感风寒轻证 微恶风寒 发热 无汗 头痛 身痛 舌苔薄白 脉浮 正柴胡饮 第二节 辛凉解表 第二节辛凉解表 适应证 风热表证 第二节辛凉解表 代表方银翘散桑菊饮麻杏石甘汤柴葛解肌汤升麻葛根汤 银翘散 温病条辨 温病初起 发热 微恶风寒 无汗或有汗不畅 头痛口渴 咳嗽咽痛 舌尖红 苔薄白或薄黄 脉浮数 主治 银翘散 辛凉透表 清热解毒 功用

14、 治法 银翘散 方解 佐 薄荷 牛蒡子 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解毒利咽 荆芥穗 淡豆豉 辛散透表 去性存用 君银花 连翘 辛凉透表 清热解毒 芳香辟秽 臣 芦根 竹叶 清热生津 桔梗 开宣肺气而利咽 甘草 调和诸药 使 银翘散 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 辛凉复辛温法 配伍特点 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相配 疏清兼顾 以疏为主 银翘散 上为散 每服六钱 鲜芦根汤煎 香气大出 即取服 勿过煮 肺药取轻清 过煮则味厚入中焦矣 病重者 约二时一服 日三服 夜一服 轻者 三时一服 日二服 夜一服 病不解者 作再服 用法 银翘散 运用 温病条辨 称本方为 辛凉平剂 是治疗风温初起之风热表证的常用方 以发热 微恶寒

15、 咽痛 口渴 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辨证要点 银翘散 药理研究 发汗作用 解热作用 抗炎作用 镇痛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抗过敏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 银翘散 流行性感冒 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咽炎 扁桃体炎 麻疹 腮腺炎 水痘初起 流脑 乙脑等属于外感风热表证者 现代运用 银翘散 凡外感风寒及湿热病初起者禁用 使用注意 不宜久煎 银翘散 桑菊饮 温病条辨 风温初起 表热轻证 咳嗽 身热不甚 口微渴 脉浮数 主治 桑菊饮 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功用 治法 桑菊饮 方解 佐 薄荷 疏散风热 助君药解表 杏仁 肃降肺气 君桑叶 菊花 疏散风热 清肺止咳 臣 桔梗 开宣肺气 连翘 透邪解毒 芦根 清热生津 甘草

16、调和诸药 一宣一降宣肺止咳 使 桑菊饮 以轻清宣散之品 疏散风热以清头目 配伍特点 以苦辛宣降之品 理气肃肺以止咳嗽 桑菊饮 银翘散 桑菊饮 银花配伍荆芥 豆豉 牛蒡子 竹叶 解表清热之力强 为 辛凉平剂 桑叶 菊花配伍杏仁 肃肺止咳之力大 解表清热作用稍弱 为 辛凉轻剂 温病初起 热度较甚之发热 头痛 口渴 咽痛等 风温初起 邪轻病浅之咳嗽 微热等 清热解毒 宣肺止咳 均为辛凉解表剂 均用了连翘 桔梗 甘草 薄荷 芦根五味药 均能治疗外感风热表邪之发热 咳嗽 舌尖红 脉浮数等证 均具有辛凉解表 疏散风热之功 配伍 主治 功用 异 同 类方比较 运用 本方为主治风热犯肺之咳嗽证的常用方 被称为 辛凉轻剂 辨证要点 临床应用以咳嗽 发热不甚 微渴 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桑菊饮 上呼吸道感染 流行性感冒 急性支气管炎 肺炎 急性结膜炎等属于风热犯肺 病邪轻浅者 现代运用 桑菊饮 因其为 辛凉轻剂 故肺热甚者 当予加味后 如石膏 黄芩等 运用 否则病重药轻 药不胜病 使用注意 若系风寒咳嗽 不宜使用 不宜久煎 桑菊饮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论 外感风邪 邪热壅肺证 身热不解 咳逆气急 甚则鼻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