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解表剂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288688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9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章解表剂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第章解表剂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第章解表剂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第章解表剂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第章解表剂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章解表剂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章解表剂PPT课件(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解表剂 学习目的与要求 l 熟悉解表剂的概说 定义 分类及使用注意 2 掌握下列方剂 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 银翘散 桑菊饮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败毒散 3 熟悉下列方剂 九味羌活汤 香苏散 止嗽散 正柴胡饮 柴葛解肌汤 升麻葛根汤 参苏饮 4 了解下列方剂 麻黄细辛附子汤 加减葳蕤汤 一 定义二 适应范围三 分类四 使用注意五 现代药理研究 一 定义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 具有发汗 解肌 透疹 邪 等作用 用于治疗表证的方剂 统称为解表剂 二 适应范围 解表剂主要用于六淫病邪侵袭肌表 肺卫所致的表证 此时邪未深入 病势轻浅 用辛散轻宣之品为主组方 通过发汗等使外邪仍从肌表而出 对于风寒

2、所伤或温病初起 以及麻疹 疮疡 水肿 疟疾 痢疾等病初起 症见恶寒 发热 头痛 身疼 苔白或黄 脉浮等表证 均可用解表剂治疗 三 分类 由于感受外邪的性质有寒热之分 病人的体质有虚实之别 因此将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 辛凉解表 扶正解表三类 四 使用注意 1 解表剂多用辛散轻宣之品组方 故不宜久煎 以免药性耗散 降低疗效 2 在服法上多采取温服法 服药后当注意避风寒 或增加衣被 以助汗出 3 汗出以遍身微汗出为最佳 既要防止发汗太过 也要防止汗出不彻 若汗出太过 势必耗气伤阴 严重者可致亡阴亡阳之变 若汗出不彻底 则病邪不解 因此把握汗出标准尤为重要 4 若病人表邪未尽 又出现里证时 原则上应先解

3、表 后治里 表里俱急则宜表里双解 5 若病邪已经入里 或麻疹已透 疮疡已溃 虚证水肿 吐泻伤津等 均不宜再用本类方剂 6 同时应注意禁食辛辣 生冷 油腻之品 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及药效的发挥 五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解表剂的主要作用有发汗 解热 抗菌 抗病毒 抗炎 抗过敏 止咳 平喘 祛痰 镇痛 镇静 解痉 抗惊厥 利尿等作用 因此在现代临床上解表剂常用于治疗流感 上呼吸道感染 支气管炎 肺炎 支气管哮喘 荨麻疹等多种疾病而中医辨证属表证者 第一节辛温解表辛温解表剂 主治外感风寒表证 症见恶寒发热 头痛项强 口不渴 舌苔薄白 脉浮紧或浮缓 常用辛温解表药如麻黄 桂枝 羌活等为主组成方剂 并多配伍宣

4、肺理气 化痰止咳之品 代表方剂如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等 麻黄汤 伤寒论 麻黄汤 主证病机分析 太阳伤寒 卫阳被遏 恶寒 发热 无汗脉浮 营阴郁滞 头身疼痛 脉紧 肺气不宣 咳喘 外感风寒表实证 麻黄汤 方义分析 君臣佐使 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1 发散风寒 2 宣肺平喘 1 解肌发表 2 温经止痛 降利肺气 调和诸药 缓和峻烈 佐 本方基本配伍组合及特点 麻 桂相须麻 杏宣降功用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随证加减 喘急痰多 表证较轻 去桂枝 加苏子 半夏 鼻塞流涕重者 加苍耳 辛夷 夹湿兼骨节痠痛 加苍术 苡仁 兼里热烦燥 口干 加石膏 黄芩 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 无汗而喘 脉浮紧 使用注意

5、1 表虚 血虚 阳虚者禁用 2 中病即止 不可过服 桂枝汤 伤寒论 桂枝汤 主证病机分析 外感风寒表虚证 太阳中风 卫强 恶风 发热 头痛 脉浮 营弱 汗出 脉缓 肺胃不和 鼻鸣 干呕 桂枝汤针对之病机 体现之治法 病机 外感风寒 营卫不和 功用 治法 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 桂枝汤 方义分析 君 桂枝 解肌散寒臣 白芍 敛阴和营佐 生姜 助桂枝以散寒 和胃佐 大枣 助白芍以和营 补脾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佐使 甘草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调和诸药 本方基本配伍组合及特点 配伍特点 发中有补 散中有收 邪正兼顾 阴阳并调 桂 芍配伍的意义 营卫同治相辅相成相制相成 柯琴在 伤寒论附翼 中赞之曰 为仲景群

6、方之冠 乃滋阴和阳 调和营卫 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徐彬说 外证得之 解肌和营卫 内证得之 化气调阴阳 金匮要略论注 桂枝汤 随证加减 风寒较甚者 加防风 荆芥 淡豆豉 体质素虚者 加黄芪 兼见咳喘者 加杏仁 苏子 桔梗 辨证要点 恶风发热 汗出 脉浮缓 使用注意 1 表实无汗禁用 2 忌食生冷 粘腻 酒肉 臭恶等物 3 密切观察 适度而止 九味羌活汤张元素方 录自 此事难知 九味羌活汤 主证病机分析 外感风寒湿邪 内有蕴热证 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 无汗 头痛项强 风寒夹湿证 肢体酸楚疼痛 里有蕴热 口苦微渴 舌脉 脉浮 苔白或微黄 病机 外感风寒湿邪 内有蕴热 功用 发汗祛湿 兼清里热 九味

7、羌活汤 九味羌活汤 方义分析 羌活 散表寒 祛风湿 利关节 止痹痛 防风 祛风除湿 散寒止痛苍术 发汗祛湿 细辛白芷祛风散寒 宣痹止痛川芎 生地清泄里热 黄芩防辛燥伤津 甘草 调和诸药 君 臣 佐1 佐2 使 九味羌活汤的服法及剂型九味羌活汤的配伍特点一 升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 二 体现了 分经论治 的思想 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 从其多少大小轻重之不一 增损用之 太阳经 羌活阳明经 白芷少阳经 黄芩太阴经 苍术少阴经 细辛厥阴经 川芎 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 头痛无汗 肢体酸楚疼痛 口苦微渴 使用注意 风热表证及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 九味羌活汤 运用 随证加减 兼湿较轻 肢酸不甚 去苍术 细辛

8、痹痛甚剧 加独活 灵仙 姜黄 湿重胸满 去生地 加枳壳 厚朴 内热不著 生地 黄芩减量 里热甚者 加石膏 知母 香苏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香苏散 方义分析 功用 疏散风寒 理气和中 君臣佐佐使 苏叶 发表散寒 理气宽中 香附 行气开郁 陈皮 理气行滞 甘草 和中调药 香苏散 主证病机分析 外感风寒 恶寒身热 头痛无汗 气郁不舒 胸脘痞闷 不思饮食 舌苔薄白 脉浮 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 头痛无汗 胸脘痞闷 苔薄白 脉浮 香苏散 运用 随证加减 风寒较重 加葱白 生姜 荆芥 气郁较甚 加柴胡 厚朴 大腹皮 湿浊较重 加藿香 厚朴 半夏 咳嗽有痰 加苏子 桔梗 半夏 小青龙汤 伤寒论 小青龙汤 主证病

9、机分析 伤寒表不解 外邪引动内饮 心下有水气 内饮招致外邪 内有寒饮 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 头身疼痛 无汗脉浮 喘咳 痰多清稀 胸痞 干呕苔白滑 内外相引 饮动不居 身体疼重 头面四肢浮肿 主治 外寒里饮证 功用 解表散寒 温肺化饮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 方义分析 君 麻黄发汗解表桂枝宣肺平喘 臣 干姜温肺化饮细辛兼散风寒 佐 白芍 和营养血 五味子 敛肺止咳半夏 燥湿化痰 和胃降逆 佐使 甘草 益气和中 化痰和药 监制药燥 小青龙汤配伍特点 散中有收 开中有合 温化寒饮的常用组合 干姜细辛五味子 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 无汗 喘咳 痰多而稀 苔白滑 脉浮 使用注意 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 不宜

10、使用 小青龙汤 运用 随证加减 外寒轻证 去桂枝 麻黄改为炙麻黄 兼热象者 加石膏 黄芩 喉中痰鸣 加杏仁 射干 冬花 鼻塞涕多 加辛荑 苍耳子 兼水肿者 加茯苓 猪苓 止嗽散 医学心悟 止嗽散 主证病机分析 病机 风邪犯肺 肺气不宣证 功用 宣利肺气 疏风止咳 外感风邪 微有恶风发热 咳嗽咽痒 咯痰不爽 舌苔薄白 脉浮缓 止嗽散 方义分析 君 紫菀 百部 止咳化痰臣 桔梗 白前 一宣一降 以复肺气之宣降佐 荆芥 疏风解表陈皮 理气化痰佐使 甘草 调和诸药 止嗽散 配伍特点 温而不燥 润而不腻 散寒不助热 解表不伤正 本方温润和平 不寒不热 既无攻击过当之虞 大有启门驱贼之势 医学心悟 止嗽散

11、 运用 辨证要点 咳嗽咽痒 微恶风发热 苔薄白 使用注意 阴虚劳嗽或肺热咳嗽者 不宜使用 随证加减 表寒证重 加防风 苏叶 生姜 痰粘难咯 加半夏 茯苓 桑白皮 肺燥干咳 加瓜蒌 贝母 知母 正柴胡饮 景岳全书 组成 柴胡9g防风3g陈皮4 5g芍药6g甘草3g生姜三五片方中君以柴胡辛散表邪 臣用防风祛风寒 止疼痛 生姜辛温发散 助柴胡 防风解表透邪 陈皮疏畅气机 以助祛邪外出 芍药益阴和营 防辛散太过而伤阴 共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功用 解表散寒 主治 外感风寒轻证 微恶风寒 发热 无汗 头痛身痛 舌苔薄白 脉浮 本方药性平和 对于气血不虚而外感风寒较轻者颇宜 本方为张介宾所创平散风寒治

12、法之代表方 第二节辛凉解表辛凉解表剂 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的表证 症见发热 头痛 有汗 微恶风寒 口渴 咽痛 咳嗽 舌苔白或兼微黄 脉浮数等 常用辛凉解表药如薄荷 牛蒡子 菊花 葛根等为主组成方剂 同时常配伍清热解毒药 宣肺利咽药 代表方剂如银翘散 桑菊饮 麻杏甘石汤等 银翘散 温病条辨 银翘散 主治证候分析 温病初起 热郁肺卫 温邪上受温病初起 发热 恶寒 头痛无汗或有汗不畅 脉浮数 咽痛 咳嗽 口渴 舌尖红 苔薄白或薄黄 银连薄牛荆淡桔芦竹甘蒡芥豆花翘荷子穗豉梗根叶草君臣1臣2佐1佐2佐3佐使 功用 辛凉透表 清热解毒 方解 银翘散 银花 连翘 辛凉透邪 清热解毒薄荷 牛蒡子 疏散风热

13、清利咽喉荆芥穗 淡豆豉 辛散表邪 透热外出芦根 淡竹叶 清热生津桔梗 甘草 宣肺利咽止咳调和诸药 银翘散 运用 辨证要点 发热 微恶寒 咽痛口渴 脉浮数 使用注意 1 外感风寒及湿热病初起禁用 2 不宜久煎 温病条辨 银翘散煎服法要求 香气大出 即取服 勿过煮 肺药取轻清 过煮则味厚入中焦矣 体现了吴氏 治上焦如羽 非轻莫举 的用药原则 温病条辨 称本方为 辛凉平剂 配伍特点 1 辛凉方中配伍少量辛而微温之品 是为去性取用之法 2 辛凉透表与清热解毒相配 是为疏清兼顾 以疏为主 银翘散 随证加减 伤津较甚 加天花粉 热毒较重 加马勃 玄参 热伤血络 去荆 豉 加白茅根 侧柏 栀子 肺气上逆 加

14、杏仁 兼挟秽浊 加藿香 郁金 桑菊饮 温病条辨 桑菊饮 主症病机分析 风热犯肺轻证 邪伤肺络表热轻证 身热不甚 脉浮数 咳嗽 口微渴 功用 治法 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桑叶 菊花 疏散风热 宣肺止咳薄荷 助君疏散风热杏仁 桔梗 宣肺止咳连翘 清热解毒芦根 清热生津甘草 配桔梗利咽调和诸药 桑菊饮 方义分析 君 臣 佐 使 桑菊饮配伍特点 本方从 辛凉微苦 立法 其配伍特点为 1 以轻清宣散之品 疏散风热以清头目 2 以苦辛宣降之品 理气肃肺以止咳嗽 本方为 辛凉轻剂 桑菊饮 运用 辨证要点 咳嗽 发热不甚 微渴 脉浮数 使用注意 1 肺热甚者当加味配伍 以免病重药轻 2 风寒咳嗽 不宜使用 3

15、不宜久煎 随证加减 气分热甚 加石膏 知母 咳嗽较频 加黄芩 咳痰黄稠 加瓜蒌 黄芩 桑白皮 贝母 络伤咳血 加白茅根 茜草 丹皮 津伤渴甚 加天花粉 热毒咽痛 加玄参 板兰根 桑菊饮 运用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论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主证病机分析 外感风邪 邪热壅肺证 伤寒由表 太阳 入里 阳明 温病由卫 表 及气 里 郁而化热 邪热壅肺 表邪未尽 功用 辛凉疏表 清肺平喘 方义分析 君 麻黄 宣肺而泄邪热 火郁发之 石膏 清肺胃 透热外出 臣 杏仁 降气平喘 佐使 甘草 益气和中与石膏相合而生津止渴 更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运用 辨证要点 发热喘咳 苔薄黄 脉数 无

16、论有汗 无汗 有无表证皆可运用 可据肺热程度及表邪多少调整麻黄与石膏的比例 使用注意 风寒咳喘 痰热壅盛者 非本方所宜 随证加减 若肺热盛 重用石膏 加桑白皮 黄芩 知母 表寒明显 减少石膏 加薄荷 苏叶 桑叶 痰多气急 加葶苈子 枇杷叶 痰稠胸闷 加瓜蒌 贝母 黄芩 桔梗 柴葛解肌汤 伤寒六书 主证病机 外感风寒 郁而化热证 证候分析 外感风寒 渐次入里化热 太阳 恶寒渐轻 身热增盛 无汗头痛 少阳 阳明初见里热 目疼鼻干 心烦不眠 咽干耳聋 眼眶痛 苔薄黄 脉浮微洪 甘草生姜大枣白芍桔梗石膏黄芩羌活白芷柴胡葛根 君臣佐使 柴葛解肌汤 药物组成 柴胡 葛根 解肌清热羌活 白芷 助君解表兼以止痛黄芩 石膏 清泄里热白芍 甘草 敛阴和营生姜 大枣 调和营卫桔梗 宣利肺气 柴葛解肌汤 方义分析 功用 辛凉解肌 兼清里热 臣 君 佐使 配伍特点 温清并用 侧重于辛凉清热 表里同治 侧重于疏泄透散 柴葛解肌汤 运用 辨证要点 发热重 恶寒轻 头痛 眼眶痛 鼻干 脉浮微洪 使用注意 1 表邪未入里以及兼阳明腑实者 不宜使用 2 应根据三阳病情侧重及变化 灵活酌定用量 升麻葛根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