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剂方剂课件系列个文件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287477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补益剂方剂课件系列个文件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补益剂方剂课件系列个文件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补益剂方剂课件系列个文件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补益剂方剂课件系列个文件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补益剂方剂课件系列个文件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补益剂方剂课件系列个文件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补益剂方剂课件系列个文件PPT课件(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补益剂 一 定义 补益药 补虚 虚证 二 立法依据 内经 虚则补之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三 作用 补虚扶正 现代1 增强体质 抗疲劳 耐缺氧 2 抗衰老 提高SOD的数量和活性 3 调节免疫 防治AIDS Ca 四 适应证 虚证 五脏六腑气血阴阳的亏虚 五 分类 1 补气 肺脾 气虚证 四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 补中益气汤 生脉散 玉屏风散 完带汤 2 补血 心 肝 脾 血虚证 四物汤 归脾汤 3 气血双补 气血两虚证 八珍汤 炙甘草汤 4 补阴 肝肾 阴虚证 六味地黄丸 左归丸5 补阳 肾 阳虚证 肾气丸 右归丸6 阴阳并补 阴阳两虚证 地黄饮子 六讨论1补气与补血的关系

2、温病条辩 血虚者 补其气而血自生2补阴与补阳的关系 类经 善补阳者 必于阴中求阳 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善补阴者 必于阳中求阴 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3正补与间接补益 难经 损其肺者 益其气 损其肾者 益其精 七 注意事项 1 辨清虚实和具体病位所在脏腑 气血 阴阳 针对病位和气血阴阳之不足进行补益 2 注意顾及气与血 阴与阳关系进行补益 3 分清补益的峻缓 慢性虚弱者宜缓补 急性虚脱者宜峻补 4 注意脾胃的功能 在运用甘温壅滞或甘寒滋腻之品时 当配伍行气醒脾之品 5 注意虚实的真假 因 大实有羸状 至虚有盛候 6 身体不虚不可妄投补益剂 7 补益剂宜久煎 空腹时服或饭前服 四君子汤 局方 一

3、 作用特点 专补中气 平补不峻 四药味甘 均入中焦 人参多用党参 人参 大补中气 君 白术 补脾燥湿 臣 茯苓 健脾渗湿 佐 炙草 益气调和 使 益气补中 四君子汤为益气健脾方剂 为何要配伍祛湿药同用 主主治 脾胃气虚轻证病病机 中气亏虚 运化升降失司 主主症 面白乏力 食少便溏 舌淡苔白 脉虚无力 四君 理中 组成 参术草 作用 补中气 主治 中虚证 有茯苓 专于补气 参术 脾胃气虚证 有干姜 散寒补阳 参姜 脾胃虚寒证 四君与理中的区别 现代研究 1 成份 丰富的铜 铁 锰 锌 补气主要与铜有关 2 抗贫血 对失血性贫血有显著恢复作用 治贫血 气虚型 3 抑菌 大肠杆菌等 治脾虚慢性肠炎

4、4 抗肿瘤 抗C突变 肿瘤后期的辅助治疗剂 化疗配合本方 可提高药效 降低毒副作用 5 抗衰老 S0D升高 清除自由基 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 促进衰老的胸腺功能恢复正常 防治气虚衰老的代表方 四 临床应用 1 范围 补气的代表方 基础方 2 举例 异功散 六君子汤 香砂六君子汤 保元汤 七味白术散3 参考 对肾炎蛋白尿的治疗 参苓白术散 一 作用 1 补气强于四君 四君加莲 淮 枣 扁 苡2 祛湿和胃 砂仁 苓 术 扁 苡 3 长于止泻 补脾止泻 渗湿止泻 升提止泻 二 主治 脾胃气虚挟湿证1 特性 气虚重 有湿 泄泻是主症2 病机 气虚生化不足 湿浊清阳下渗 3 主症 乏力食少 体瘦面黄 胸痞

5、泄泻 舌淡苔白腻 脉虚缓 三 说明 桔梗的意义1 升提止泻2 宽胸理气3 载药上行 升清保肺四 临床应用 1 脾虚泄泻之要方 以挟湿者尤宜 2 也常用于带下及保胎 3 现代 小儿缺锌症 生黄芪 生麦芽 灯芯草 总有效率81 2 内外伤辨惑论 补中益气汤 一 组成 1 四君的加减方 2 重用黄芪 轻用升柴二 效用特点 1 补气力甚强 参术草配黄芪 气虚重证 运化生化无权 少气懒言 语声低微 全身疲乏 食少 舌淡 脉虚软 2 升阳举陷 黄芪配升柴 中气虚陷证 升举无力 崩漏 便血 久泄久痢 遗尿 脱肛 宫脱 胃肾下垂 乏力食少 舌淡脉虚 3 气虚发热 气虚下陷 输布失司 阳气郁遏不达 身热上午或劳

6、累后作 汗出恶风 气短乏力 舌淡脉虚 甘温除热法 三 说明 1 为何不以人参为君 2 为何四君去茯苓 3 当归 陈皮的配伍意义 四 临床应用1 中气虚陷的代表方 基础方2 加减变化 气虚为原则 五 使用注意 1 坚持疗程2 阴虚内热者不宜 生脉散 医学启原 一一 组成二二 作用特点 1 补肺之要方 三药配伍后主入肺经2 气阴两补 重在补气 且敛肺止咳止汗 三 主治 2 后世 久咳伤肺 肺之气阴亏虚症 气短体倦 自汗或干咳 咽干舌红 脉虚数 甚呼吸衰微 无脉 1 原文 暑伤气阴 四 说明 何谓生脉散 医方集解 说 人有将死脉绝者 服此能复生之 其功甚大 五 临床应用 1 原则 正虚无邪 2 中医

7、著名救急方 优秀古方 3 关于人参 视病情变化 使用注意 六 比较 参附汤益气回阳固脱主治阳气暴脱 症急见四肢厥冷 头晕气短 自汗脉微 四逆汤回阳救逆主治阴寒内盛 阳气衰微救症见四肢厥冷 神疲欲寐 脉微欲绝 生脉散益气养阴主治气阴两伤 症见体倦气短 咽干口燥 舌红脉虚 玉屏风散 一 来源 医方类聚 引张松 究原方 二 组成 黄芪2两白术2两防风1两重用生黄芪15 30g 三 剂型 1 汤剂 加生姜大枣煎服 2 细散 每次6 9g Bid 3 成药 玉屏风颗粒 玉屏风口服液 四 主治 自汗易感 表虚卫气不固之证 阴液外泄风乘虚入 主症 自汗恶风 鼻塞面白 舌淡苔白 脉浮虚软 五 方解 1 作用特

8、点 重在益气固表 佐以祛风 旨在治本止汗 无涩汗之能 散风力小 2 方名 3 黄芪与防风的配伍意义 六 临床应用 1 范围 表虚不固的基础方 2 加减 汗出频多感风较重阳气虚弱心悸失眠 3 预防感冒之良方 作用相当于 丙球 自汗 白天不因劳动日晒厚衣或发热而汗出的盗汗 夜间入睡后不自觉的汗出 醒后汗止的冷汗 汗出而伴有畏寒肢冷的脱汗 病情危重 汗出淋漓不止 如珠如油的额汗 仅头额部出汗而身无汗的手足心汗 手掌脚掌局部经常汗出而身无汗的半身汗出 半测身体出汗 或左或右 或上半身或下半身 汗闭 正常应汗出而反无汗的 出汗的几种形式 傅青主女科 一 组成 重用白术 山药各30克 完带汤 二 作用特点

9、 1 除带专方 能使带下完结而愈 故名 2 健脾 祛湿 舒肝除带 3 重在健脾祛湿 佐以舒肝 术 药 参 甘温补气健脾 苍 陈 合术燥湿理气 车前子 渗利湿浊 荆芥穗 胜湿止带 祛湿 燥 渗 胜 柴 芍 疏肝理气 甘草 调药和中 三 主治 带下 1含义 证型 脾虚湿停肝郁证 病机 脾虚失运 湿停下注 带脉失约4主症 带下色白清稀量多 食少 乏力 舌淡苔白 脉濡缓 四 临床应用 1 原则2 现代3 加减 五 治带方小结 1 脾虚湿盛 完带汤2 脾虚湿轻 参苓白术散3 脾虚湿热 易黄汤4 湿热下注 龙胆泻肝汤5 脾肾两虚 清带汤 四物汤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一 组成 熟地 白芍 当归 川芎各等分 二

10、 特点 1 作用 重在补血 兼以行血 长于调经 2 配伍 补血不滞血 行血不伤血 3 药性 药性平和 不过偏寒温 熟地 补血滋阴 白芍 养血柔肝 补血要药 性寒 血中之血药 当归 补血和血 川芎 行血调肝 调经良药 性温 血中之气药 三 主治 营血虚滞证 原方伤科 局方妇科 现代内科 1 主症 眩晕 面色无华 唇爪苍白 心悸失眠 舌淡脉弦细 或见伤科瘀痛 或妇科经产胎血证2 病机 血虚有瘀 冲任失调 四 临床应用 1 范围 补血调经的代表方 基础方 血病之通剂 2 变通 原方药量变化治多种血病 适当加味调经的基础方 化裁众多的血病方a 桃红四物汤 C 圣愈汤 b 胶艾汤 归脾汤 正体类要 一

11、组成 包括用法中的生姜 大枣 二 特点 1 心脾两补 气血双补 2 重在补脾益气 资生化之源 使气旺生血 三 配伍分析 参芪术草 补脾益气 资生化之源 当归龙眼 补血枣远茯神 安神 补心养血安神 木香 行气 使补而勿滞姜枣 调和健胃 四 主治 1 心脾气血两虚证2 脾不统血的出血证 五 应用 1 贫血 钩虫病贫血 流产后贫血 2 N衰弱 N官能症 3 出血症 紫癜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 4 窦房结综合征 炙甘草汤 又名复脉汤 一 组成 1 重用生地 原方1斤 现代50克以上 2 包括用法中的清酒 二 作用特点 1 补心之要方 桂枝 酒引药入血脉 心主血脉 2 气血阴阳均补 3 偏补阴血 清补方

12、重在甘寒 佐以辛甘温 1 阴血不足 阳气虚弱之证 阴血不足血脉无以充盈心动悸心心脉失养体羸少气阳气虚弱无力鼓动血脉脉结代舌光少苔 2 虚劳肺痿咳嗽涎唾多 形瘦短气虚肺弱不用气 虚烦不眠 自汗肺虚劳肺痿盗汗 咽干舌燥 大阴亏虚热内灼便干结 脉虚数 三 主治 生地 麦冬 麻仁 阿胶 甘润 滋养阴血 炙草 党参 大枣 甘温 补益心气 辛甘化阳 桂枝 生姜 清酒 辛温 温阳通脉 五 配伍 四 治法 滋阴养血 益气复阳 复脉定悸 六 应用 范围 现代 加减 六味地黄丸 小儿药证直诀 一 组成 1 三补配三泻2 重用熟地 二 剂型 丸剂 口服液 汤剂 三 主治 肾阴亏虚证 原治小儿肾虚五迟 1 病机 肾阴

13、亏虚 虚热内扰 气化失司 2 症状 肾虚症 眩晕 齿松发落 耳鸣失聪 骨脆不坚 腰膝痠软 足跟疼痛 虚热症 潮热颧红 手足心热 盗汗咽干 尿黄便结 性机能亢进 梦遗 阳强 水液失调症 水肿 淋浊 咯痰夜甚 3 主症 眩晕 腰膝痠软 尿色偏黄 舌质瘦小偏红 脉细数而见三大要素中任何一症 四 方解 1 作用特点 三补三泻 重补兼泻 补肾为主 兼补肝脾 药性平和 补而不腻 2 配伍 熟地 填精补髓滋肾阴 枣皮 养肝而收敛固精 山药 补脾而固精止遗 三补 泽泻 利湿渗浊 防熟滋腻 丹皮 泻相火 制枣皮性温 茯苓 渗水湿 助山药补脾 三泻 3 说明 为何要三补三泻 适应肾阴亏虚病理的需要 三泻是 以泻助

14、补 以泻代补 且消除三补之不足 三补为了照顾脏腑间的整体关系 1 范围 2 加减方 知柏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 七味都气丸 麦味地黄丸 耳聋左慈丸 左归饮 左归丸3 参考 对食道癌的防治 五 临床应用 金匮要略 一 组成 1 六味地黄加附子 桂枝 2 重用熟地 轻用附桂 肾气丸 二 主治 肾阳亏虚证 1 病机 肾阳不足 虚寒内生 气化失司 2 症状 肾虚症 同六味地黄 虚寒症 畏寒嗜睡 腰膝下肢冷寒 小便清冷 性机能低下 阳萎 早泄 滑精 精冷 水液失调症 水肿 痰饮 脚气 消渴 转胞 3 主症 腰膝痠冷 畏寒嗜睡 小便清冷 舌质胖嫩 边有齿印 脉沉弱而见三大要素中任何一症 1 治法 补肾助阳 2

15、 如何补肾阳 阴中求阳 少火生气 3 配伍用药 六味地黄丸 补肾滋阴 附子 桂枝 温阳化气 微微生火 补肾阳 4 说明 补肾阳为何滋阴为主 三 方解 1 范围2 现代3 加减 偏虚寒 性机能低下 阳萎 性冷淡 早泄 滑精 精冷 精少 四 临床应用 腰膝酸软 水肿小便不利 痰饮 阳虚 脚气 阳虚寒湿脚气 夜尿多4 附方 济生肾气丸 十补丸 右归饮 右归丸 大补阴丸 丹溪心法 一 用法 诸药研末 猪脊髓适量蒸熟 捣烂和蜜为丸 以盐开水冲服 二 方解 填补真阴 壮水制火培本泻火保阴 平其阳亢清源猪脊髓 蜜滋补精髓 监制知 柏苦燥防伤阴本方用量特点 滋阴药与泻火药比例为1 5 1 体现以培本为主 以清

16、源为次 熟地龟板 知母黄柏 三 功用 滋阴降火四 主治 阴虚火旺证病位 肝 肾 肺病机 肝肾阴虚 虚火上炎 灼伤肺络病症 阴虚火旺虚火刑金火扰心神 加减 咳嗽有痰咯血盗汗注意 脾胃虚弱 食少便溏不宜用 现代用于肺结核 甲亢 骨结核 一贯煎 续名医类案 一 用量 重用生地 生地是所有药物总量的二分之一 是川楝子的十倍 二 功用 滋阴疏肝 三 主治 肝肾阴虚 肝气不舒之证 肝脉失养胸脘胁痛 隐隐作痛阴虚液耗口燥咽干肝气犯胃吞酸吐苦肝郁日久疝气瘕聚舌红少津 脉弦细 四 方解 生地滋阴养血 滋补肝肾补肝枸杞 当归 麦冬 沙参滋养阴血体川楝子疏肝泄热 理气止痛助肝用与大量甘寒养阴药配伍 无苦燥伤阴之弊 配伍特点 养阴药与理气药配伍 顾及肝体阴而用阳之特性 使滋养阴血不郁遏气机 疏肝理气又不耗伤阴血 讨论 本方为什么称为一贯煎五 比较 一贯煎疏肝养血重在滋养肝肾 主治肝肾治肝郁之阴虚之胁痛伴有吞酸苦 胁痛舌红少津 逍遥散重在健脾养血 主治肝郁脾虚之胁痛伴有神疲少食舌淡红 六 应用 1 本方为治疗阴虚气滞而致脘胁疼痛的代表方 以胁肋疼痛 吞酸吐苦 舌红少津 脉弦细为辨证要点 2 加减 大便秘结加蒌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