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剂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287473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补益剂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补益剂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补益剂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补益剂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补益剂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补益剂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补益剂PPT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补益剂 定义 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 具有益补人体阴 阳 气 血不足 治疗各种虚证方剂 统称补益剂 立法 内经 虚则补之 损者益之 形不足者 温之以气 精不足者 补之以味 作用 补虚 增强体质和正气 适应证 虚证 五脏 阴阳气血的亏虚 分类 补气 肺 脾 气虚证 补血 心肝脾 血虚证 气血双补 气血两虚证 补阴 肝肾 阴虚证 补阳 肾 阳虚证 心脾阳虚 多以寒证为主要表现 故方入温里剂 阴阳并补 阴阳两虚证 肝肾 使用注意 1 原则 纯虚无邪者方可使用 外邪未尽者不宜用 2 辨清虚实真假 大实有赢状 至虚有盛候 3 煎法 文火久煎 一般饭前或睡前服 4 注意补气配补血 补血配补气 补阴配补阳 补阳

2、配补阴 及 虚则补其母 的配伍方法 注意配伍理气药 气以通为贵 血以和为贵 5 本类方多滋腻碍胃 应注意调理脾胃 不可滥用 做到补而不滞 四君子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治 脾胃气虚之证 面色恍白 食少气短 身疲乏力 舌淡苔白 脉虚软无力 组成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 功用 益气健脾 方解 君 人参 甘温 益气健脾 配苓术专补中气 臣 白术 甘温 益气 健脾 燥湿佐 茯苓 甘淡 健脾渗湿使 炙甘草 调和 补益 特点 补气的基础方 代表方 补气健脾的基础方 代表方 脾胃气虚的常用方 众多的补气方都是在此基础上变化而来的 功专中焦 益气健脾 平补不峻 甘温不燥 为平补之剂 附方 异功散 四君十陈皮

3、益气健脾 行气化滞 脾胃气虚兼气滞证 六君子汤 四君十陈皮 半夏 益气健脾 燥湿化痰 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香砂六君子汤 六君十木香 砂仁 益气健脾 行气温中 脾胃气虚 痰阻气滞 保元汤 参草十肉桂 黄芪 生姜 益气温阳 元气不足 虚劳诸证 比较 四君子汤 参术苓草 益气健脾 中焦气虚 理中汤 参术姜草 温中健脾 中焦虚寒腹痛吐泻 参苓白术散 四君子加味 益气健脾 渗湿止泻 培土生金 脾虚挟湿泄泻 肺损虚劳诸证 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 李东垣 主治 脾胃气虚证 气虚 气虚下陷证 气虚十脏器下垂 或久泻 久痢 崩漏等 气虚发热 气虚证十身热自汗 渴喜热饮 组成 黄芪 人参 白术 炙甘草 陈皮 当归 升麻

4、 柴胡 功用 补中益气 升阳举陷 虚则补之 陷者升之 甘温除热 方解 参 芪 重用30 60g 术 草 补中益气 升阳固表当归 养血以助生气陈皮 行气理脾 补而不滞少量升柴 3 5g 合芪升阳举陷 虚为本 陷为标 只补不升 则陷不受补 无力升举 故应兼升 为补气升阳 甘温除热的代表方 为治疗中气下陷 气虚发热的代表方 补中益气汤和小建中汤都体现了 甘温除热法 重用黄芪 30 60g 轻用升 柴3 5g 使用注意 阴虚内热 及内热炽盛者 忌用 特点 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 主治 卫气虚 肌表不固 表虚自汗 素虚易反复外感者 要点 自汗恶风 面色恍白 舌淡脉虚 自汗 不因发热 不因劳作 不因炎热而汗出

5、 组成 黄芪 白术 防风 大枣 功用 益气固表止汗 方解 黄芪 益气固表止汗祛邪而不伤正 白术 健脾益气固表而不留邪 防风 走表祛风补中寓散大枣 补中益气 特点 为治表虚自汗的常用方 为治表虚不固的基础方 配伍特点 祛邪而不伤正 固表而不留邪 补中寓散 比较 玉屏风散卫虚肌表不固 功专固表止汗 祛风 表虚自汗桂枝汤外感风寒 营卫不和 专功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 完带汤 傅青主女科 主治 脾虚肝郁 湿浊内停 带下证 要点 带下色白 清稀如涕 量多 肢倦体乏 舌淡苔白 脉缓或濡弱 功用 补脾舒肝 化湿止带 方解 君 白术 山药 健脾祛湿 山药还可固肾臣 人参 补中益气苍术 燥湿健脾酒炒白芍 祛其寒性

6、柔肝理脾 利水湿佐 陈皮 理气醒脾 行气化湿 补而不滞车前子 祛湿利水柴胡 芥穗 合白术升发脾阳 合白芍疏肝解郁 芥穗炒黑入血 且有收敛之性 祛风胜湿以止带 使 甘草 调和补 特点 重用白术 山药 轻用柴胡 芥穗 配伍特点 重在健脾祛湿 舒肝止带 寓补于散之中 寄消于升提之内 培土抑木 祛湿化浊 为除带的专方 基础方 凡脾虚有湿 不论有无肝郁 皆可使用 比较 治带方完带汤 脾虚湿胜 清稀量多 色白 兼脾虚龙胆泻肝汤 肝胆湿热下注 黄稠 量多 兼肝经湿热 作业 比较芍药在下列方中的配伍作用 芍药汤 真武汤 桂枝汤 完带汤 镇肝熄风汤 四物汤 四物汤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主治 血虚兼瘀证 要点 心悸

7、头晕 面色无华 舌淡脉细 妇人月经不调 量少 或闭经 腹痛 舌淡苔白 脉细弦 或细涩 组成 当归 熟地 芍药 川芎 功用 养血和血 方解 当归 熟地 滋阴养血 活血调经白芍 养血和血补血不滞血川芎 活血活血不伤血 附方 1 金匮 胶艾汤 四物十阿胶 艾叶 甘草 血虚出血 养血止血 偏暖宫止血 2 桃红四物 四物十桃红 血虚血瘀 养血活血 偏活血 3 圣愈汤 四物十参芪 血虚气虚 养血益气 4 芩连四物 四物十芩连 血虚兼热 养血清热 5 荆蜕四物 四物十荆芥蜕蝉 血虚兼风 养血疏风 荨麻疹 重用熟地 补血方重用川芎 活血方重用当归 活血调经方重用白芍 活血止痛方 特点 是补血 调经的常用方 基

8、础方 血病之通剂 血家百病此方通 亦是治血虚血瘀的常用方 基础方 后世众多的血病方 都由此方变化而来 为 金匮 胶艾汤 四物十阿胶 艾叶 甘草 化载而来 归脾汤 济生方 主治 心脾气血两虚证 脾气虚 心血虚 心悸怔忡 失眠健忘 盗汗虚热 面色无华 体倦食少 舌淡苔白 脉细弱 脾不统血证 气血虚 兼吐 衄 便 崩 血色暗淡稀 组成 人参 黄芪 白术 甘草 当归 龙眼肉 茯神 酸枣仁 远志 木香 生姜 大枣 功用 益气补血 健脾养心 方解 参 芪 术 草 益气健脾 资化生之源当归 龙眼 养血补心 配黄芪意在气旺则血生枣仁 茯神 远志 安神木香 不见火 理气醒脾 补而不滞姜 枣 益胃和中 特点 配伍

9、特点 心脾同治 重在补脾 以资生化 气血并补 重在补气 气旺则血生 气胜则血固 木香不见火 治心脾两虚的要方 常用方 比较 共性 心脾两虚证 参芪术草归脾汤 补气配养心安神 补益心脾 生血统血 心脾两虚证 脾不统血 补中益气汤 补气配升阳举陷 甘温益气 健脾益气升阳举陷 脾胃气虚 气虚发热 中气下陷 肾气丸 金匮 主治 1 肾阳虚证2 肾阳虚所致之 痰饮 水肿 消渴 饮一溲一 脚气 寒湿型 转胞 指脐以下急痛为主症的小便不通 要点 肾虚 腰痛脚软 头晕目眩 耳鸣 或发育迟缓 不孕不育 齿动发稀 阳虚寒象 畏寒肢冷 尤下半身为甚 舌淡而胖 脉虚弱尺部沉细 机能代谢低下 小便不利或反多 夜尿多 水

10、肿 尤下半身为甚 喘咳痰量多 清稀 阳萎早泄 性欲低下 不育不孕 组成 干地黄 山萸 山药 丹皮 茯苓 泽泻 桂枝 附子 功用 补肾助阳 方解 君 干地黄 补肾阴 填精补髓臣 山萸肉 补肝肾之阴 涩精止遗山药 补脾阴 固精止遗附 桂 温补肾阳 于阴中求阳佐 丹皮 清肝 泻相火泽泻 利湿 祛肾浊茯苓 健脾 渗利脾湿 特点 三补 熟地 山萸 山药 配三泻 丹皮 茯苓 泽泻 三补重于三泻 重用补肾阴药 配少量补肾阳药 旨在微微生火 鼓舞肾气 而非峻补 取 少火生气 即生肾气 阴中求阳 之义 体现了 益火之源 以消阴翳 的治法 为补肾助阳的常用的方 代表方 治疗肾阳虚的基本方 代表方 使用注意 咽干口

11、燥 舌红少苔 脉细数者 属阴虚内热者忌用 六味地黄丸 地黄丸 小儿药证直决 组成 熟地 山萸 山药 丹皮 茯苓 泽泻 功用 滋补肾阴 主治 肾阴虚证 肾虚 腰痛脚软 头晕目眩 耳鸣耳聋 或发育迟缓 不孕不育 齿动发稀 阴虚内热 手足心热 头晕耳鸣 咽干口燥 舌红少苔 脉细数 甚者五心烦热 盗汗 骨蒸潮热 机能代谢偏亢 小便淋漓 咳嗽少痰 咽干口燥 遗精早泄 消渴 消谷善饥 特点 本方由 金匮 肾气丸去桂枝 附子而成 为滋补肾阴的代表方 治疗肾阴虚的基本方 代表方 配伍特点 三补配三泻 三补重于三泻 以平其偏胜 通过三阴并补 治虚热 体现了 壮水之主 以治阳光 的治疗大法 使用注意 脾虚泄泻者忌

12、用 肾气丸与六味地黄丸附方 知柏地黄丸 六味 知母 黄柏 滋阴降火 阴虚火旺证 杞菊地黄丸 六味 杞 菊 滋养肝肾明目 肝肾阴虚眼疾 都气丸 六味 五味子 滋肾纳气 肾虚喘逆 麦味地黄丸 六味 麦冬 五味 滋补肺肾 肺肾阴虚喘咳 加味肾气丸 济生肾气丸 肾气丸 车前子 川牛膝 温补肾阳 利水消肿 肾 阳 虚水肿小便不利 十补丸 肾气丸 鹿茸 五味子 肾阳虚损 精血不足证 补肾阳 益精血 炙甘草汤 伤寒论 主治 阴血不足 阳气虚弱之 1 心动悸 脉结代证 虚赢少气 舌淡少苔或质干瘦小 结脉 不规则 间歇短 代脉 有规律 间歇长 2 虚劳肺痿证 咳嗽痰多 形瘦短气 虚赢少气 虚烦不眠 自汗盗汗 咽

13、干口燥 便结 舌光少苔 脉虚数等 组成 生地 麻仁 黑芝麻 麦冬 阿胶 炙甘草 人参 大枣 桂枝 生姜 酒 功用 滋阴养血 益气温阳 复脉定悸 方解 君 重用生地 滋养阴血 补五脏 益气力臣 麻仁 麦冬 阿胶 甘凉滋养阴血 清补草 参 枣 甘温 益气健脾 补心气佐 桂枝 生姜 酒 温心阳 通血脉 引药入心 补而不滞 特点 重用生地1斤 炙甘草四两 酒水合煎 阿胶烊化 为阴阳气血并补之剂 凡心虚 不论阴 阳 气 血皆可使用 百合固金汤 慎斋遗书 主治 肺肾阴虚 虚火上炎之 喘咳痰血证要点 咳嗽痰喘 痰少 痰中带血 咽喉燥痛十肺肾阴虚表现 或见 声嘶喑哑 头昏目眩 午后潮热 盗汗 组成 百合 玄参

14、 麦冬 生地 熟地 当归 白芍 贝母 桔梗 甘草 功用 滋阴保肺 止咳化痰 方解 君 百合 养肺阴 清热止咳臣 熟地 玄 地 麦 养肺阴 清虚火止咳佐 当归 白芍 养阴血当归 止咳逆上气贝母 桔梗 甘草 润肺化痰止咳 利咽 载药上升 入肺 使用注意 脾虚便溏忌用 特点 为治疗肺肾阴虚 虚火喘咳痰血的常用方 是阴虚型音哑的要方 重在滋阴保肺且化痰止咳清火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仅供参考 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 Theusercandemonstrateonaprojectororcomputer orprintthepresentationandmakeitintoafilmtobeusedinawiderfiel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