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10《绿》(有答案)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133287432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10《绿》(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10《绿》(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10《绿》(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10《绿》(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10《绿》(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10《绿》(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10《绿》(有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10.绿一、课内阅读:(一)课内阅读。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1.节选的诗文中()A.前一节是动态描写,后一节是静态描写。B.前一节是静态描写,后一节是动态描写。C.都是静态描写。D.都是动态描写。2.读第二小节进行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这一节诗运用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方法。()(2)这一节诗写出了自然界中春天到处都是绿色。()(3)春天绿色的景物看起来十分鲜艳。()(4)这种随风而动的绿体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3.“

2、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让你感受到了什么?_(二)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_,_,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1按原文内容填空。2从“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中你感受到了绿色的_,我也能照样子写一写生活中的绿:_、_、_。3仿造选文第三小节,写一写你眼中的绿。_二、课外阅读:(三)绿(节选) 朱自清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

3、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1. “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中的“揪、攀、探身、又鞠躬过了、便到了”与选文中哪两个动词相照应?_ 2. 文中划线句子表现了梅雨潭“绿”的什么特点?_3. 用一句话

4、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_(四)绿叶 刘湛秋朦胧中一个个虚点,芊毛与脉络那样纤细。在春天的调色板上,飘落雨水留下的痕迹。枝头抽出第一片嫩叶芽,幼儿微弱的呼吸,它胆怯地试探着世界,测量着空间的距离。风是它永恒的保姆,钢琴等待着森林交响曲,生命,哪怕是细小到一片叶子,也在顽强地展示着自己的力。1.写出绿叶的生长过程。(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 )森林交响曲。2.诗中最能反映主题的一句是( )A.在春天的调色板上,飘落雨水留下的痕迹。B.它胆怯地试探着世界,测量着空间的距离。C.风是它永恒的保姆,钢琴等待着森林交响曲。D.生命,哪怕是细小到一片叶子,也在顽强地展示着自己的力。3.判断对错,对的打“”,

5、错的打“”。(1)第一小节中诗人把春天的雨水孕育了绿叶的萌芽说成是“飘落雨水留下的痕迹”。( )(2)“它胆怯地试探着世界,测量着空间的距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参考答案:(一)1.B2.(1)(2)(3) (4) 3.绿象征生命的颜色,所有的绿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二)1.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2.多样草绿 豆绿亮绿3.走进景区,小草是绿色的,湖水是绿色的,树叶是绿色的,就连鸟鸣声也是绿色的。(三)1. 招引 追捉 2. 柔软、鲜嫩 3. 多角度描写了梅雨潭的绿,表达了作者对绿浓烈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四)1.一个个虚点 第一片嫩叶芽2.D3.(1) (2)4.赞美了绿叶顽强的生命力。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