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11《白桦》(有答案)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133287422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11《白桦》(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11《白桦》(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11《白桦》(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11《白桦》(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11《白桦》(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11《白桦》(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11《白桦》(有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11.白桦一、课内阅读:(一)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晖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 白桦四周徜徉着 姗姗来迟的朝霞, 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 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1.这两节诗主要突出了什么?()A.白桦的外在形象。 B.白桦的内在气质。2.第二小节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3.“ ”这个词语准确而细腻地描摹了朝霞生成的过程,“ ”这个词语突出了朝霞的形态之美,更加衬托出了白桦的秀美。4.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前一小节写白桦静中有动的气质美。B.后一小节把白桦置于朝霞的映照之下,衬托出白桦的秀美

2、。C.“寂静”用“朦胧”来修饰,写出白桦含蓄而高洁的精神。D.“姗姗来迟”突出朝霞的形态之美,表现朝霞比白桦更美的特点。5.这两节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1.这两节诗主要突出了什么?()A.白桦的外在形象。 B.白桦的内在气质。2.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前一小节写白桦静中有动的气质美。B.后一小节把白桦置于朝霞的映照之下,衬托出白桦的秀美。C.“寂静”用“朦胧”来修饰,写出白桦含蓄而高洁的精神。D.“姗姗来迟”突出朝霞的形态之美

3、,表现朝霞比白桦更美的特点。3.这两节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二、课外阅读:(三)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1.请你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中的夜景。 2.你能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感情? 3.“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这就话在诗中出现了两次,关于这种重复,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

4、以反复的呻吟体现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B.这种反复的吟咏深化了夜静谧,美丽的氛围。C.这种重复使诗歌的语言略显啰嗦。D.这种重复能够让人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四)夜叶赛宁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1.这首诗着力展示了夜 、 的特点。2.诗的第一节描写夜的静谧。这里有 ,又有视觉,也有与白日的联想和对比,虽不言静而静自现。

5、第二节接着描写在夜的寂静中,潺潺的溪水在轻轻地歌唱,这是以 写 ;然后由 转入视觉,引入月光的意象描写夜的美丽。3.“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一句在诗中出现了两次,关于这种写法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以反复的吟咏营造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B.这种重复使诗歌的语言略显啰唆。C.这种重复令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波荡和律动。4.全诗虽是纯然写景,却渗透着诗人对自然的心灵感应,渗透着生命的底蕴。你认为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三、参考答案:(一) 1. B2.拟人3. 徜徉 姗姗来迟 4.ABC5.表达了作者对白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二)1.B2.ABC3.表达了作者对白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三)1.万物都进入了梦乡,身边一片寂静,只有溪水流淌的声音。月光给一切披上了银装。 2.诗人对夜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C(四)1.静谧美丽2.听觉动 静 听觉3.B4.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