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中医诊治描述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284835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5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咳嗽中医诊治描述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咳嗽中医诊治描述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咳嗽中医诊治描述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咳嗽中医诊治描述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咳嗽中医诊治描述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咳嗽中医诊治描述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咳嗽中医诊治描述PPT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常见病证咳嗽 苏州市中医院孙钢 概述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六淫外邪犯肺 或脏腑功能失调 肺气失于宣肃 均可出现咳嗽 西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 急慢性支气管炎 肺炎 支气管扩张等以咳嗽为主要表现者 病因病机 外邪内侵 或脏腑功能失调 邪犯于肺 肺失宣降 肺气上逆而致咳嗽 主要病位在肺 但当心 肝 脾 肾等其他脏腑病变累及于肺时 也会引起咳嗽 故陈修园称 咳嗽不止于肺 而亦不离乎肺 病因病机 1 外感犯肺 外感六淫 由口鼻皮毛而人 侵袭肺系 肺失宣肃 上逆而咳 2 痰浊阻肺 饮食不节 或脾虚失运 痰湿内生 上蕴于肺 肺气不宣 咳嗽痰多 3 气火逆肺 情志不遂 肝失调达 气郁化火 木火刑

2、金 循经上逆 咳嗽胁胀 4 肺虚气逆 久病迁延 耗伤气阴 虚火 寒痰内生 肃降无权 咳嗽声低气短 类证鉴到 1 咳嗽与喘证 哮证 三者均为肺气上逆之病证 哮证和喘证可兼有咳嗽 常有过敏史 家族史 喘以呼吸迫促 张口抬肩 摇身撷肚 不能平卧为主 哮以痰气交阻 气道壅塞 呼吸不利 喉间痰鸣气吼 反复发作为主 2 咳嗽与肺痨 两者均有咳嗽症状 肺痨为感染 虫 所致 有传染性 除咳嗽外 以咯血 胸痛 盗汗 消瘦为主要症状 胸部X线检查 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 疾病诊断 咳嗽既是独立的病证 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 也是人体祛邪外达的一种表现 在治疗时不能单纯见咳止咳 应按照不同病因分别处理 病程短的咳嗽

3、 多因外感而诱发 常见于急性支气管炎 上呼吸道感染 肺炎 花粉等异物过敏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疾病 疾病诊断 慢性咳嗽者 常可反复迁延发作 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咽炎 咳嗽见痰血 胸痛者 见于支气管扩张 肺结核 肺癌等疾病 因此 对于咳嗽患者 临证可结合病史 体检及胸部X线 血液常规 血沉 生化 痰液等相关检查 必要时建议行胸部CT 支气管镜 过敏源等检测 或转入上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防止耽误病情 辨证要点 1 辨外感与内伤外感咳嗽 发病急 病程短 常伴有外感症状 多属实证 内伤咳嗽 病情缓 病程长 常伴脏腑功能失调症状 多属邪实正虚 辨证要点 2 辨咳嗽的特点 干咳多见于风燥

4、阴虚等咳嗽 咳嗽有痰多见于痰湿等咳嗽 咳嗽声低气怯属虚 声洪亮属实 声重见于风寒 声浊见于风热 辨证要点 3 辨痰的性质 包括痰的色 质 量 味 色白 质稀 量多 无昧 多属风 寒 湿 色黄 质黏 量少 有味 多属风热 风燥 阴虚 治疗原则 外感咳嗽在治疗上多采用宣通肺气 疏散外邪的方法 因势利导 不可早用收涩之剂 以免闭门留寇 内伤咳嗽须从调护正气着手 除治肺外 还应注意治脾 治肝 治肾等整体治疗 此外 还需根据不同症状和体征 以及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辨证施治 证治分类 1 外感咳嗽 风寒证证候 咳痰稀薄色白 常伴鼻塞 恶寒 发热 舌苔薄白 脉浮紧 治法 疏风散寒 宣肺止咳 方药 三拗汤或止嗽

5、散加减 外感咳嗽 风寒证处方 生麻黄6g 杏仁9g 生甘草6g 荆芥9g桔梗9g 紫苑12g 百部9g 白前9g 陈皮9g 甘草3g常用中成药 镇咳宁糖浆 通宣理肺片 外感咳嗽 风热证证候 咳痰粘稠色黄或黄白 常伴咽痛 涕黄 发热 苔薄白或薄黄 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 肃肺化痰 方药 桑菊饮加减 外感咳嗽 风热证处方 桑叶9g 菊花9g 连翘9g 薄荷 后下 5g 杏仁9g 桔梗6g 芦根15g 生甘草9g常用中成药 银翘解毒片 急支糖浆 外感咳嗽 风燥证证候 干咳少痰 或痰中带血丝 常伴喉间作痒 口干鼻燥 苔薄少津 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肺 润燥止咳 方药 桑杏汤加减 外感咳嗽 风燥证处方 桑

6、叶9g 杏仁9g 南沙参12g 象贝9g栀子子9g 豆豉9g 梨皮1只 常用中成药 蜜炼川贝枇杷膏 内伤咳嗽 痰湿阻肺证证候 反复咳嗽 痰多色白 胸脘作闷 食少便溏 舌苔白腻 脉滑 治法 燥湿健脾 化痰止咳 方药 二陈汤加减 内伤咳嗽 痰湿阻肺证处方 陈皮9g 半夏9g 茯苓9g 甘草6g 细辛3g 紫苑9g 常用中成药 半夏露 桂龙咳喘宁胶囊 病情平稳后可常服六君子丸 内伤咳嗽 痰热壅肺证证候 咳嗽气粗 痰黄黏稠 胸闷口干 大便秘结 舌苔黄腻 脉滑数 治法 清热化痰肃肺 方药 清金化痰汤加减 内伤咳嗽 痰热壅肺证处方 黄芩9g 栀子9g 桔梗6g 麦冬12g 桑白皮12g 贝母9g 知母9g

7、 瓜萎仁9g 陈皮9g 茯苓9g 甘草9g 常用中成药 二母宁嗽丸 内伤咳嗽 肝火犯肺证证候 咳嗽阵作 面红目赤 胸胁胀痛 性急易怒 舌红 苔薄黄 脉弦数 治法 清肺平肝 顺气降火 方药 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减 内伤咳嗽 肝火犯肺证处方青黛粉 包煎 1 5g 蛤壳粉 包煎 15g 桑白皮9g 地骨皮9g 栀子9g 丹皮9g 常用中成药 清肺抑火丸 贝玲胶囊 内伤咳嗽 肺阴亏耗证证候 干咳少痰 痰中夹血 夜寐盗汗 消瘦乏力 舌红少苔 脉细数 治法 滋阴润肺 止咳化痰 方药 沙参麦冬汤加减 内伤咳嗽 肺阴亏耗证处方沙参9g 麦门冬9g 桑叶9g 玉竹9g 天花粉9g 枇杷叶 包煎 9g 百部9g 甘草

8、3g 常用中成药 养阴清肺丸 百合固金丸 内伤咳嗽 肺气虚弱证证候 病久咳声低微 咳痰清稀色白 或伴气喘 乏力 自汗畏寒 舌淡苔白 脉弱 治法 补肺益气 止咳化痰 方药 甘草干姜汤合补肺汤加减 内伤咳嗽 肺气虚弱证处方甘草9g 干姜9g 党参15g 肉桂 后下 3g 半夏9g 陈皮9g 木香9g 钟乳石15g 常用中成药 固本咳喘丸 百令胶囊 自汗畏寒易感冒者 可选用玉屏风颗粒 内伤咳嗽 4 其他疗法 1 验方 党参60g 冬虫夏草30g 五昧子15g 蛤蛤1对 共为细末 每次9g 适用于气虚咳嗽 2 药茶 银花9g 胖大海3枚 用沸水冲泡15分钟 代茶饮 治疗风热咳嗽 菊花10g 白茅根30

9、g 绿茶10g水煎后代茶饮 治疗肝火犯肺咳嗽 针灸 风寒 太渊 列缺 中府 肺俞 偏历穴 用毫针 行泻法 留针30分钟 每日1次 另可拔罐 肺俞 风门 膏育穴 用闪火法 留罐10 15分钟 每日1次 风热 太渊 尺泽 鱼际 中府 肺俞 合谷穴 行泻法 留针30分钟 每日1次 燥邪 鱼际 尺泽 太溪 照海 肺俞穴 用毫针 行泻法 留针30分钟 每日1次 针灸 痰湿 肺俞 脾俞 丰隆 足三里穴 用毫针 行平补平泻法 留针30分钟 隔日1次 或可针灸并用 痰热 尺泽 丰隆 擅中 曲池穴 用毫针 行泻法 留针30分钟 隔日1次 肝火 列缺 太冲 天突穴 用毫针 行泻法 留针30分钟 每日1次 阴虚 太

10、渊 太溪 定喘穴 用毫针 行平补平泻法 留针30分钟 隔日1次 肺虚 肺俞 脾俞 肾俞 足三里 阴陵泉穴 艾柱灸 每穴3壮 隔日1次 推拿 患者取坐位 用手掌横擦患者前胸部 往返3次 一指禅推肺经太渊至尺泽穴段 掐按列缺 拿合谷 最后按揉天突 中府 腥中 丰隆 穴位敷贴 取温阳散寒药物敷贴于背腧穴 此法适用于虚寒证患者 转诊原则 1 诊断不明者 需进一步到上级医院行CT 增强CT 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 2 有不明原因发热 长期吸烟伴明显消瘦者 3 常规治疗无效或病情加重者 养生与康复 1 食疗 1 生梨1只 去核 加冰糖适量 隔水蒸15分钟 代点心食用 每日1次 适用于风燥咳嗽 2 鲜萝卜1个

11、蜂蜜30g 水煎服 适用于风寒咳嗽 3 生梨1只 去核 百合30g 川贝母9g 加冰糖适量 炖汤服食 适用于阴虚咳嗽 4 白果5 7粒 用猪肉蒸食3 5次 治疗久咳不愈 2 缓解期应坚持补虚固本以防发作 反复发作时应规范用药 不可滥用抗生素 激素等药物 以免加重病情 健康款育 1 注意气候变化 防寒保暖 避免吸入花粉 烟尘等 以防过敏 戒烟 2 注意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3 外感咳嗽伴有发热时要注意休息 多饮水 饮食宜清淡 4 内伤咳嗽反复迁延时 要注意饮食起居的调护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仅供参考 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 Theusercandemonstrateonaprojectororcomputer orprintthepresentationandmakeitintoafilmtobeusedinawiderfiel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