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辨证论治体系研究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283053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仲景辨证论治体系研究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仲景辨证论治体系研究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仲景辨证论治体系研究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仲景辨证论治体系研究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仲景辨证论治体系研究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仲景辨证论治体系研究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仲景辨证论治体系研究PPT课件(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仲景辨证论治体系研究 上海中医药大学何新慧 六经辨证 脏腑经络辨证 八纲辨证 脏腑辨证 经络辨证 病因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 仲景辨证论治体系研究 一 伤寒论 六经辨证反映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共性二 金匮要略 脏腑经络辨证揭示了疾病发生发展的个性三 仲景辨证论治的思想和方法贯穿两书 一 六经辨证与疾病共性 1 六经辨证基于六经病证的辨证论治1 六经病的概念与性质2 六经病中所涉病证及汤方证的涵义与价值2 六经病证的辨治和传变规律反映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共性 一 六经辨证与疾病共性 1 六经辨证基于六经病证的辨证论治1 六经病的概念与性质三阳病 太阳病 阳明病 少阳病三阴病 太阴病

2、少阴病 厥阴病 实证 虚证 一 六经辨证与疾病共性 1 六经辨证基于六经病证的辨证论治1 六经病的概念与性质太阳病为外邪侵犯人体的初期 病位在肌表营卫 正气奋起抗邪 欲祛邪于外 症状有涉及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 一 六经辨证与疾病共性 1 六经辨证基于六经病证的辨证论治1 六经病的概念与性质阳明病为病邪已化热入里 正气积极抗邪 邪正斗争激烈 故阳热亢盛 病位是以肠胃 胃经为中心的全身性的病变 一 六经辨证与疾病共性 1 六经辨证基于六经病证的辨证论治1 六经病的概念与性质少阳病为里有邪热 但不及阳明病亢盛 正气能抗邪 但略有不足 故以正邪分争为特征 病位是以胆经 胆腑为中心的全身性的病变 一 六

3、经辨证与疾病共性 1 六经辨证基于六经病证的辨证论治1 六经病的概念与性质太阴病为阳气不足 里有寒湿 病位在脾胃 一 六经辨证与疾病共性 1 六经辨证基于六经病证的辨证论治1 六经病的概念与性质少阴病为阳气虚衰 阴寒内盛 正气不敌邪气 病位是以心肾为中心的全身性的病变 一 六经辨证与疾病共性 1 六经辨证基于六经病证的辨证论治1 六经病的概念与性质厥阴病为阳气虚 但有阳气来复而与邪抗争 是人体正气与邪气作最后的较量 故其表现为阴经病与阳经病的反复交替出现 此过程中易见寒热虚实夹杂证 一 六经辨证与疾病共性 1 六经辨证基于六经病证的辨证论治2 六经病中所涉病证及汤方证的涵义与价值 每经病均有其

4、基本概念和病变性质 然临床上可因病邪的属性 病人体质的情况不同 而出现同中有异的表现 因此 每经病的具体表现可有多个病证或汤方证 一 六经辨证与疾病共性 1 六经辨证基于六经病证的辨证论治2 六经病中所涉病证及汤方证的涵义与价值太阳病有太阳中风 太阳伤寒 太阳温病 太阳中暍 金匮要略 中的湿病初起 亦属太阳病范畴 仲景用麻黄加术汤或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疗 一 六经辨证与疾病共性 1 六经辨证基于六经病证的辨证论治2 六经病中所涉病证及汤方证的涵义与价值阳明病有白虎汤证和承气汤证 后世称为阳明经证和阳明腑证 小柴胡汤证属少阳病 一 六经辨证与疾病共性 1 六经辨证基于六经病证的辨证论治2 六经病

5、中所涉病证及汤方证的涵义与价值太阴病的主要表现是理中汤证 然根据病人表现及体质的差异 小建中汤亦是可选之方 一 六经辨证与疾病共性 1 六经辨证基于六经病证的辨证论治2 六经病中所涉病证及汤方证的涵义与价值少阴病有寒化证和热化证 寒化证是主要的 以四逆汤证为代表 重证则用通脉四逆汤 热化证以黄连阿胶汤证为代表 一 六经辨证与疾病共性 1 六经辨证基于六经病证的辨证论治2 六经病中所涉病证及汤方证的涵义与价值厥阴病的厥热胜复过程中 阳气衰退 遵少阴病治疗 阳气来复 病邪化热 遵阳明病或少阳病治疗 如见寒热虚实夹杂证 则遵乌梅丸证治疗 一 六经辨证与疾病共性 1 六经辨证基于六经病证的辨证论治2

6、六经病中所涉病证及汤方证的涵义与价值 每一汤方证有其特定的主症 病机 治法 方药 它不仅对某一病证有从属性 更有它的独立性 因此 可有异病同治的情况 一 六经辨证与疾病共性 1 六经辨证基于六经病证的辨证论治2 六经病中所涉病证及汤方证的涵义与价值 白虎加人参汤即可治疗阳明病 亦可治疗太阳中热 大青龙汤即可治疗太阳伤寒证兼里热者 又可治疗痰饮病中的溢饮 小青龙汤即可治疗太阳伤寒证兼里饮者 又可治疗痰饮病中的溢饮 金匮要略 病溢饮者 当发其汗 大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亦主之 五苓散治疗太阳蓄水证 在 金匮 中治疗痰饮病 假令瘦人脐下有悸 吐涎沫而癫眩 此水也 五苓散主之 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热痞 在

7、 金匮 中治疗吐血 衄血 心气不足 吐血 衄血 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治疗寒热夹杂痞 在 金匮 中治疗狐惑病 狐惑之为病 状如伤寒 默默欲眠 目不得闭 卧起不安 蚀于喉为惑 蚀于阴为狐 不欲饮食 恶闻食臭 其面目乍赤 乍黑 乍白 蚀于上部则声暍一作嘎 甘草泻心汤主之 一 六经辨证与疾病共性 2 六经病证的辨治和传变规律反映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共性六经病证的各自性质反映了疾病变化的六个阶段 六经病证的依次传变顺序反映了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这些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共性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均有这些特点 一 六经辨证与疾病共性 2 六经病证的辨治和传变规律反映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共性另外 还有疾病始于阳明病的

8、 即称做本经自发 或太阳病兼有其他经病 或原有其他经病 新感外邪 如阳明中风 阳明中寒 少阳中风 太阴中风 少阴中风 厥阴中风 阳明中风 阳明中寒 阳明中风 口苦咽干 腹满微喘 发热恶寒 脉浮而紧 若下之 则腹满小便难也 189 阳明病 若能食 名中风 不能食 名中寒 190 阳明中风 阳明中寒 阳明病 脉迟 汗出多 微恶寒者 表未解也 可发汗 宜桂枝汤 234 阳明病 脉浮 无汗而喘者 发汗则愈 宜麻黄汤 235 阳明中风 阳明中寒 阳明中风 脉弦浮大而短气 腹都满 胁下及心痛 久按之气不通 鼻干 不得汗 嗜卧 一身及目悉黄 小便难 有潮热 时时哕 耳前后肿 刺之小差 外不解 病过十日 脉续

9、浮者 与小柴胡汤 231 少阳中风 少阳伤寒 少阳中风 两耳无所闻 目赤 胸中满而烦者 不可吐下 吐下则悸而惊 264 伤寒 脉弦细 头痛发热者 属少阳 少阳不可发汗 发汗则讝语 此属胃 胃和则愈 胃不和 烦而悸 265 太阴中风 太阴中风 四肢烦疼 阳微阴涩而长者 为欲愈 274 太阴病 脉浮者 可发汗 宜桂枝汤 276 少阴中风 少阴中风 脉阳微阴浮者 为欲愈 290 少阴病 始得之 反发热 脉沉者 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301 少阴病 得之二三日 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 以二三日无证 故微发汗也 302 厥阴中风 厥阴中风 脉微浮为欲愈 不浮为未愈 327 一 六经辨证与疾病共性 2 六经病

10、证的辨治和传变规律反映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共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既有一般的规律 又有特殊的情况 这亦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共性 1 脏腑经络辨证基于某病或某病证的辨证论治2 某病或某病证的辨证论治反映了此病证的个性3 疾病的个性发展中遵循六经辨证规律 二 脏腑经络辨证与疾病个性 二 脏腑经络辨证与疾病个性 1 脏腑经络辨证基于某病或某病证的辨证论治具体的一个病或一个病证可以属于某脏 或某腑 或某经络 亦可涉及多个脏腑 或多条经络 二 脏腑经络辨证与疾病个性 1 脏腑经络辨证基于某病或某病证的辨证论治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属肺脏病 二 脏腑经络辨证与疾病个性 1 脏腑经络辨证基于某病或某病证的辨证论治胸痹心痛短气

11、病篇中所论述的病证可涉及心 肺 脾胃等脏腑的病证 胸痹之病 喘息咳唾 胸背痛 短气 寸口脉沉而迟 关上小紧数 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胸痹不得卧 心痛彻背者 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栝蒌薤白半夏汤方栝蒌实一枚 捣 薤白三两半夏半斤白酒一斗 胸痹心中痞 留气结在胸 胸满 胁下逆抢心 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 人参汤亦主之 胸痹 胸中气塞 短气 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 橘枳姜汤亦主之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茯苓三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一两橘枳姜汤方橘皮一斤枳实三两生姜半斤 心痛彻背 背痛彻心 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乌头赤石脂丸方蜀椒一两一法二分乌头一分 炮 附子半两 炮 一法一分干姜一两一法一分赤石脂一两一法二分 二 脏腑经络辨证

12、与疾病个性 1 脏腑经络辨证基于某病或某病证的辨证论治水气病篇中更是论述了心 肝 脾 肺 肾五脏之水的不同表现 心水者 其身重而少气 不得卧 烦而躁 其人阴肿 13 肝水者 其腹大 不能自转侧 胁下腹痛 时时津液微生 小便续通 14 肺水者 其身肿 小便难 时时鸭溏 15 脾水者 其腹大 四肢苦重 津液不生 但苦少气 小便难 16 肾水者 其腹大 脐肿腰痛 不得溺 阴下湿如牛鼻上汗 其足逆冷 面反瘦 17 二 脏腑经络辨证与疾病个性 1 脏腑经络辨证基于某病或某病证的辨证论治伤寒论中的病证亦有此辨证特点 如结胸 痞证 蓄血等 亦包括六经病证在内 二 脏腑经络辨证与疾病个性 1 脏腑经络辨证基于

13、某病或某病证的辨证论治结胸证候的表现可涉及肺 胃 肠 胆 胰等脏腑 结胸者 项亦强 如柔痉状 下之则和 宜大陷胸丸 131 伤寒六七日 结胸热实 脉沉而紧 心下痛 按之石硬者 大陷胸汤主之 135 太阳病 重发汗而复下之 不大便五六日 舌上燥而渴 日晡所小有潮热 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 不可近者 大陷胸汤主之 137 小结胸病 正在心下 按之则痛 脉浮滑者 小陷胸汤主之 138 二 脏腑经络辨证与疾病个性 1 脏腑经络辨证基于某病或某病证的辨证论治痞证可涉及胃经 脾 胃 肠等经络和脏腑 心下痞 按之濡 其脉关上浮者 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154 伤寒汗出解之后 胃中不和 心下痞硬 干噫食臭 胁下有

14、水气 腹中雷鸣 下利者 生姜泻心汤主之 157 二 脏腑经络辨证与疾病个性 2 某病或某病证的辨证论治反映了此病证的个性对一个病或一个病证的辨证论治需遵循这一病证的性质 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这些构成了这一病证的个性 亦是区别于其他病证的要素 二 脏腑经络辨证与疾病个性 2 某病或某病证的辨证论治反映了此病证的个性中风属本虚标实之证 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分 中经络包括面瘫 身痒瘾疹 痹证等 中脏腑相当于脑血管事件 包括脑梗塞 脑出血 但从处方来看 应是出血停止后的治疗 寸口脉浮而紧 紧则为寒 浮则为虚 寒虚相搏 邪在皮肤 浮者血虚 络脉空虚 贼邪不泻 或左或右 邪气反缓 正气即急 正气引邪 喎

15、僻不遂 邪在于络 肌肤不仁 邪在于经 即重不胜 邪入于腑 即不识人 邪入于脏 舌即难言 口吐涎 候氏黑散 治大风四肢烦重 心中恶寒不足者 外台治风癫 菊花四十分白术十分细辛三分茯苓三分牡蛎三分桔梗八分防风十分人参三分矾石三分黄芩五分当归三分干姜三分芎藭三分桂枝三分 风引汤方 除热瘫痫 大黄干姜龙骨各四两桂枝三两甘草牡蛎各二两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两 防已地黄汤方 治病如狂状 妄行 独语不休 无寒热 其脉浮 防己一钱桂枝三钱防风三钱甘草二钱上四味 以酒一杯 浸之一宿 绞取汁 生地黄二斤 呋咀 蒸之如斗米饭久 以铜器盛其汁 更绞地黄汁 和 分再服 头风摩散方 大附子一枚 炮 盐等分上

16、二味为散 沐了 以方寸匕 已摩疾上 令药力行 二 脏腑经络辨证与疾病个性 2 某病或某病证的辨证论治反映了此病证的个性胸痹属虚 尤其是阳气虚 胸痹 心痛者 提示病在上焦 师曰 夫脉当取太过不及 阳微阴弦 即胸痹而痛 所以然者 责其极虚也 今阳虚知在上焦 所以胸痹 心痛者 以其阴弦故也 二 脏腑经络辨证与疾病个性 2 某病或某病证的辨证论治反映了此病证的个性胸痹属虚 尤其是阳气虚 胸痹 心痛者 提示病在上焦 从条文论述 处方以及联系临床实际 胸痹可包括冠心病心绞痛 胃胀满痛 痰饮停肺等病证 二 脏腑经络辨证与疾病个性 2 某病或某病证的辨证论治反映了此病证的个性胸痹包括冠心病心绞痛 胃胀满痛 痰饮停肺等病证 胸痹之病 喘息咳唾 胸背痛 短气 寸口脉沉而迟 关上小紧数 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3 胸痹不得卧 心痛彻背者 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4 栝蒌薤白半夏汤方栝蒌实一枚 捣 薤白三两半夏半斤白酒一斗 胸痹心中痞 留气结在胸 胸满 胁下逆抢心 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 人参汤亦主之 5 胸痹 胸中气塞 短气 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 橘枳姜汤亦主之 6 二 脏腑经络辨证与疾病个性 2 疾病的个性发展中遵循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