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恢复期后遗症期中医药治疗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282752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风病恢复期后遗症期中医药治疗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中风病恢复期后遗症期中医药治疗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中风病恢复期后遗症期中医药治疗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中风病恢复期后遗症期中医药治疗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中风病恢复期后遗症期中医药治疗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风病恢复期后遗症期中医药治疗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风病恢复期后遗症期中医药治疗PPT课件(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风病恢复期 后遗症期 中医药治疗 主要内容 一 中风的概念二 病因病机三 诊断要点四 辨证论治五 中风后遗症中医药诊疗方案的研究六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进展七 中风病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八 中风病的西医认识 一 中风的概念 中医认为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 不省人事 口角 斜 半身不遂 语言不利为主证的一种疾病 症轻者可能无昏仆而仅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 二 病因病机 一 病因1 内伤积损2 劳欲过度3 饮食不节4 情志所伤5 气虚邪中 二 病机基本病机 阴阳失调 气血逆乱病位在心脑 与肝肾密切相关病理性质 多属本虚标实气血衰少为致病之本风 火 痰 气 瘀为发病之标归纳 虚 阴虚 气虚 火 肝火 心火

2、 风 肝风 外风 痰 风痰 湿痰 气 气逆 气滞 血 血瘀 六端 三 诊断要点 一 诊断依据 二 病证鉴别 三 相关检查 一 诊断依据 1 具有突见昏仆 不省人事 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 口眼歪斜 言语蹇涩等特定的临床表现 轻症仅见眩晕 偏身麻木 口眼歪斜 半身不遂等病前常有头晕 头痛 肢体麻木 力弱等先兆症 多急性起病 好发年龄以40岁以上多见 常有眩晕 头痛 心悸等病史 病发多有情志失调 饮食不当或劳累等诱因 1 与口僻鉴别俗称吊线风 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 多伴有耳后疼痛 因口眼歪斜有时伴流涎 言语不清 多由正气不足 风邪入中脉络 气血痹阻所致 不同年龄均可罹患 中风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

3、偏身麻木 病由气血逆乱 血随气逆 上扰脑窍而致脑髓神机受损 且以中老年人为多 二 病证鉴别 2 与痫病鉴别都有卒然昏仆的见症 而痫病为发作性疾病 昏迷时四肢抽搐 口吐涎沫 或作异常叫声 醒后一如常人 且肢体活动多正常 发病以青少年居多 3 与厥病鉴别神昏常伴有四肢逆冷 般移时苏醒 醒后无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 言语不利等症 4 与痉病鉴别痉病以四肢抽搐 项背强直 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 病发亦可伴神昏 但多出现在抽搐以后 无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等症状 5 与痿病鉴别痿病有肢体瘫痪 活动无力 但多起病缓慢 起病时无神昏 以双下肢瘫或四肢瘫为多见 或见有患肢肌肉萎缩 或见筋惕肉瞬 中风病亦有见肢体肌肉萎缩者

4、 多于后遗症期由废用所致 三 相关检查 脑脊液检查眼底检查颅脑CTMRI 四 辨证论治 一 辨证要点 二 治疗原则 三 证治分类 一 辨证要点 辨中络 中经 中腑 中脏中脏腑辨闭证 脱证闭证当辨阳闭与阴闭辨病期急性期 发病后2周以内 中脏腑可至一个月 恢复期 发病二周后或一个月至半年内 后遗症期 发病半年以上 辨中络 中经 中腑 中脏 中络 偏身或一侧手足麻木 或兼有一侧肢体力弱 或兼有口舌歪斜 言语不利者 中经 以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 舌强语蹇或不语 偏身麻木为主症 而无神识昏蒙者 中腑 以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 舌强语蹇或不语 偏身麻木 神志恍惚或迷蒙为主症者 中脏 必有神昏或昏愦 半身不遂 口

5、舌歪斜 神志清醒后 多有舌强语蹇或不语者 辨闭证 脱证 闭证 神昏 牙关紧闭 口噤不开 肢体强痉 分为阳闭 阴闭 阳闭 兼见面赤身热 气粗口臭 躁扰不宁 舌苔黄腻 脉象弦滑而数 阴闭 面白唇暗 静卧不烦 四肢不温 痰涎壅盛 舌苔白腻 脉象沉滑或缓 脱证 昏愦无知 目合口开 四肢松懈瘫软 手撒肢冷汗出 二便自遗 鼻息低微 为危候 二 治疗原则 中经络常用平肝熄风 化痰祛瘀通络为主 中脏腑闭证 豁痰开窍 通腑泄热脱证 救阳回阳固脱内闭外脱 醒神开窍和扶正固脱兼用 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多为虚实夹杂 治宜扶正祛邪 标本兼顾 平肝息风 化痰祛瘀与滋养肝肾 益气养血并用 三 证治分类 1 中经络2 中脏腑3

6、 恢复期4 补阳还五汤加减32项 中经络 中经络虽有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 语言不利 其病位浅 病情轻 不伴意识障碍 风痰入络 活血化瘀 化痰通络 真方白丸子加减 风阳上扰 平肝潜阳 活血通络 天麻钩藤饮加减 阴虚风动证 滋阴潜阳 熄风通络 镇肝熄风汤加减 中经络 风痰入络证 突然发生半身不遂 口眼 斜 言语不利 口角流涎 舌强语蹇 肌肤不仁 手足麻木 或兼见手足拘挛 关节酸痛等症 舌苔薄白 脉弦数 证机概要 脉络空虚 风痰乘虚入中 气血闭阻 中经络 风痰入络证 治以活血化瘀 化痰通络 用真方白丸子加减 方中常用半夏 南星 白附子祛风化痰 天麻 全蝎息风通络 当归 白芍 鸡血藤养血祛风 语言不清者

7、 加菖蒲 远志祛痰宣窍 痰瘀交阻 舌紫有瘀斑 脉细涩者 可酌加丹参 桃仁 红花 赤芍等活血化瘀 中经络 风阳上扰证 半身不遂 口眼 斜 舌强语蹇或不语 面红耳赤 口苦咽干 尿少便干 头晕头痛 耳鸣目眩 舌质红绛苔黄 脉弦数 证机概要 肝火偏旺 阳亢化风 上冲犯脑 中经络 风阳上扰证 治以平肝潜阳 活血通络 以天麻钩藤饮加减 常以天麻 钩藤平肝息风 珍珠母 石决明镇肝潜阳 桑叶 菊花清肝宣热 黄芩 山栀清肝泻火 牛膝活血化瘀 引气血下行 如夹有痰浊 胸闷 恶心 苔腻 加陈胆星 郁金 头痛较重 加羚羊角 夏枯草以清肝息风 腿足重滞 加杜仲 寄生补益肝肾 中经络 阴虚风动证 平素头晕耳鸣 腰酸 手足

8、心热 突然发生半身不遂 口眼 斜 言语不利 手指瞤动 偏身麻木 舌质红 苔少或腻 脉弦细数 证机概要 肝肾阴虚 风阳内动 风痰瘀阻脑脉 中经络 阴虚风动证 治以滋阴潜阳 息风通络 宜镇肝息风汤加减 常用白芍 天冬 玄参滋阴柔肝息风 龙骨 牡蛎代赭石等镇肝潜阳 牛膝 当归活血化瘀 引血下行 天麻 钩藤平肝息风 痰热较重 苔黄腻 泛恶加胆星 竹沥清热化痰 阴虚阳亢 肝火偏旺 心中烦热 加栀子 黄芩清热除烦 中腑脏 中脏腑病位深 病情重 伴有意识障碍 昏不知人或神志昏糊 迷蒙 闭证痰热腑实证 通腑泄热 息风化痰 桃仁承气汤加减痰火瘀闭证 息风清火 豁痰开窍 羚角钩藤汤加减痰浊瘀闭证 化痰息风 宣郁开

9、窍 涤痰汤加减脱证 阴竭阳亡 回阳救阴 益气固脱 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 闭证 痰热腑实证 素有头痛眩晕 心烦易怒 突然发病 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 舌强语蹇或不语 神识欠清或昏糊 肢体强急 痰多而黏 伴腹胀 便秘 舌质暗红 或有瘀点瘀斑 舌黄腻 脉弦滑或弦涩 证机概要 痰热阻滞 风痰上扰 腑气不通 闭证 痰热腑实证 治以通腑泄热 熄风化痰 可用桃仁承气汤加减 以桃仁 大黄 芒硝 枳实通腑泄热 凉血化瘀 陈胆星 黄芩 全瓜蒌清热化痰 赤芍 丹皮凉血化瘀 牛膝引血下行 而头痛 眩晕者 加钩藤 菊花 珍珠母平肝降逆 烦躁不安 彻夜不眠 口干 舌红加生地 沙参 夜交藤养阴安神 闭证 痰火瘀闭证 阳闭 起病急

10、骤 神识昏蒙 鼻鼾痰鸣 半身不遂 肢体强痉拘急 颈强身热面赤 气粗口臭 躁扰不宁 舌质红绛 苔黄腻 脉弦滑而数 证机概要 肝阳暴张 阳亢风动 痰火壅盛 气血上逆 神窍闭阻 闭证 痰火瘀闭证 阳闭 应熄风清火 豁痰开窍 常用羚角钩藤汤加减 以羚羊角 钩藤 珍珠母 石决明平肝息风 胆星 竹沥 半夏 天竺黄 黄连清热化痰 石菖蒲 郁金化痰开窍 若痰热阻于气道 喉间痰鸣辘辘 可服竹沥水 猴枣散以豁痰镇惊 肝火旺盛 面红目赤 脉弦劲有力 宜酌加龙胆草 山栀 代赭石等清肝镇摄之品 腑实热结 腹胀便秘 苔黄厚加生大黄 枳实 痰热伤津 舌质干红 苔黄糙者 宜加沙参 麦冬 石斛 生地 闭证 痰浊瘀闭证 阴闭 半

11、身不遂 口舌歪斜 言语蹇涩或不语 感觉减退或消失 神识昏蒙 痰涎壅盛 面白唇暗 静卧不烦 四肢不温 舌质紫暗 苔白腻 脉沉滑缓 证机概要 痰浊偏盛 上壅清窍 蒙闭心神 闭证 痰浊瘀闭证 阴闭 以化痰熄风 宣郁开窍 用涤痰汤加减 常用半夏 茯苓 橘红 竹茹化痰 郁金 石菖蒲 胆星豁痰开窍 天麻 钩藤 僵蚕息风化痰 有化热之象者 加黄芩 黄连 见戴阳证者 属病情恶化 宜急进参附汤 白通加猪胆汁汤救治 脱证 阴竭阳亡 突然昏仆 不省人事 目合口张 鼻鼾息微 手撒肢冷 汗多 大小便自遗 肢体软瘫 舌痿 脉细弱或脉微欲绝 证机概要 正不胜邪 元气衰微 阴阳欲绝 脱证 阴竭阳亡 治以回阳救阴 益气固脱 用

12、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 常用人参附子补气回阳 麦冬 五味子 山萸肉滋阴敛阳 阴不恋阳 阳浮于外 津液不能内守 汗泄过多者 可加龙骨 牡蛎敛汗回阳 阴精耗伤 舌干 脉微者 加玉竹 黄精以救阴护津 恢复期 中脏腑者 神志由昏迷逐渐转清 半身不遂逐渐恢复 说明其向中经络转化 病势为顺 预后多好 若出现顽固性呃逆 呕吐 厥脱 呕血 便血者 此为中风变证 危候 预后差 邪盛正伤 虽经救治 可迁延为中风后遗症 见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等 要积极治疗 风痰瘀阻证 搜风化痰 行瘀通络 解语丹加减 气虚络瘀证 益气养血 化瘀通络 补阳还五汤回减 肝肾亏虚证 滋养肝肾 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加减 恢复期 风痰瘀阻证 口眼歪斜

13、舌强语蹇或失语 半身不遂 肢体麻木 苔滑腻 舌暗紫 脉弦滑 证机概要 风痰阻络 气血运行不利 恢复期 风痰瘀阻证 治以搜风化痰 行瘀通络 用解语丹加减 常用天麻 胆星 天竺黄 半夏 陈皮息风化痰 地龙 僵蚕 全蝎搜风通络 远志 菖蒲化痰宣窍 桑枝 鸡血藤 丹参 红花祛风活血通络 恢复期 气虚络瘀证 肢体偏枯不用 肢软无力 言语蹇涩或不语 感觉减退或消失 面色萎黄 气短乏力 手足肿胀 舌质淡紫或有瘀斑 苔薄白 脉细涩或细弱 证机概要 气虚血瘀 脉阻络痹 恢复期 气虚络瘀证 治以益气养血 化瘀通络 以补阳还五汤回减 黄芪补气以养血 桃仁 红花 赤芍 归尾 川芎养血活血 化瘀通经 地龙 牛膝引血下行

14、 通络 血虚甚 加枸杞 首乌藤以补血 肢冷 阳失温煦 加桂枝温经通脉 腰膝酸软 加川继 桑寄生 杜仲以壮骨 强腰膝 恢复期 肝肾亏虚证 半身不遂 患肢僵硬 拘挛变形 舌强不语 或偏瘫 肢体萎缩 舌红脉细 或舌淡红 脉沉细 证机概要 肝肾亏虚 阴血不足 筋脉失养 恢复期 肝肾亏虚证 以滋养肝肾 用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加减 左归丸 熟地黄 山药 枸杞子 菟丝子 鹿角胶 龟板胶 川牛膝 地黄饮子 生地黄 山萸肉 巴戟天 石斛 肉苁蓉 五味子 肉桂 茯苓 麦冬 炮附子 石菖蒲 远志 生姜 大枣 薄荷 用地黄 首乌 枸杞 山萸肉补肾益精 麦冬 石斛养阴生津 当归 鸡血藤养血和络 若腰腿软较甚加杜仲等补肾壮腰

15、 4 补阳还五汤加减32项 补阳还五汤是治疗半身不遂和痿症的名方 黄芪60川芎10赤芍15归尾10桃仁9红花9地龙9 克 1 中风急性加防风2 兼神志不清加菖蒲 远志3 兼语言不利者加菖蒲 远志 桂枝 生蒲黄4 兼有口眼歪斜者加菖蒲 生僵蚕 白附子 全蝎5 兼有偏头痛者加茺蔚子 钩藤6 兼有眩晕者加菊花 蔓荆子7 兼口噤或唇缓涎出者加钩藤 僵蚕8 见失眠者加夏枯草配半夏或女贞子配旱莲草 9 兼血压高者加珍珠母 石决明 磁石 牛膝 黄芪用量宜少 若血脂高者加山楂 大黄10 兼血压偏低者黄芪宜加量 恐其性温过升 可均加知母 花粉凉润之品以制之11 若半身不遂已久 脉虚缓无力者重用黄芪 若病日不久

16、邪气仍盛 正气未衰 脉弦有力者不用黄芪为宜 若瘫痪日久 曾用过桃仁红花 归尾等活血药 效果不明显者可改用水蛭 虻虫等活血药 以破瘀通络 12 若以下肢瘫痪无力为主者加补肝 肾之剂 如桑寄生 功劳叶 千年健 枸杞 川断 牛膝 地黄 山萸肉 锁阳 肉苁蓉 上肢瘫痪为主者加桂枝 右瘫痪加人参 白术 左瘫痪加熟地 杭菊 腰脊无力加枸杞 杞子13 弱智休委软较重者加虎骨 熟地 石决明 龙骨 牡蛎 14 若肢体寒冷者加肉桂 附子15 若肌肉萎缩者回鹿角胶 阿胶 鱼鳔 16 若痰盛者加天竺黄 南星 桔红17 若大便秘结者加麻叶 杏仁 枳实民 莱菔子 酒大黄18 兼大便失禁者加熟地 山萸肉 肉桂 五味子 小便不利者加车前草 旱莲草 19 兼有自汗而气短 脉虚弱缓或先天不足者加倍黄芪或人参 鹿茸 熟地 20 兼关节痛而脉促者加乳香 没药21 若肝火盛而脉弦数口苦者加龙胆草 山栀 黄芩 22 若伤阴者 舌质红 无苔 脉细数 加白薇 麦冬 玉竹23 若痰温重者 苔腻 脉滑 加菖蒲 天竺黄 霍香 青皮 24 若心下痞 自觉胃脘部痞闷不适 而气不利者加台乌 青皮25 若纳少胸闷者加枳壳 陈皮 白术26 若心下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