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广告史的名词解释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3278983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广告史的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编》广告史的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编》广告史的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编》广告史的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编》广告史的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广告史的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广告史的名词解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1社会广告:指用广为人知的方式交流信息,但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是历史上先于经济广告发展起来的一种广告样式,现代观念中它常用公益广告取代。2.经济广告:通过一定的传播手段或形式直接或间接介绍自己、推销商品或提供服务的广告样式,也称商业广告,在整个广告门类中占有主要比重。3.音响广告:音响广告,是在叫卖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主要是借助于一些传统的器具,或吹或打,或敲或击,发出声响,以引人注意而达到交易目的的一种广告4.悬物广告:实物广告的发展,汉以后较为流行,是店铺门前悬挂与经营范围有关物品或习惯性标志,起到招牌广告的作用5。商品命名广告商品命名广告出现于汉代,指商人以产品的能工巧匠的名字或与

2、商品有关的故事情节、历史背景来命名商品,以加深顾客印象,这就是商品命名广告。 6贾把人们需要的货物,在固定场所销售并谋取利润的称为贾。 7招牌最初是一种无字的布帘,以后帘上题写了店铺名号。继而又以木牌代替布帘,在木牌上题写文字,多用以指示店铺的名称和字号,可称为店标(店铺的标记)。8幌子原为布幔,扩展到多种可吊挂的实物样式。幌子主要表示经营的商品类别或不同的服务项目,可称为行标(行业标记)。9 遐迩贯珍:1853年英国传教士创刊于我国香港地区,是香港地区的第一份中文杂志,也是第一份用铅活字印刷的中文报刊,由英华书局或马礼逊教育会共同创办,主要在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和我国的五个通商口岸散发或者销售

3、。该刊主要是为了传播基督教的教义,也刊登香港地区及国内新闻和一些商业信息及航运消息。遐迩贯珍真正开启中文报刊广告之先河,是最早刊登诚招广告客户启事的中文刊物。10广告代理商戊戌维新时期,随着广告主与广告经营者逐渐分离,从而促使广告代理商在我国出现。早期的广告代理商通常都是报馆广告的代理人或买卖报纸版面的掮客。随着广告业务的扩大,一些有实力的报馆和企业纷纷设立广告部或广告社,进入20世纪以后,又出现了许多独立于媒体和企业的专营广告业务的广告社和广告公司。11. 广告代理制:指在广告活动中,广告主委托广告公司实施广告宣传计划,广告媒介则通过广告公司承揽广告业务的一种机制和经营方式。广告公司是广告主

4、与广告媒介之间联结的桥梁。12. 全面服务性广告公司:是指一些在组织和设备方面都比较完善的大中型广告公司,一般是跨国公司和规模较大的华资广告公司。公司通常需要具备四个专业部门来负责客户服务、市场研究服务、创作服务和媒介服务四项。它们与客户都订立有产品广告代理的合约,全权代理其产品的广告工作,全面策划实施,发挥广告的战略效能,取得显著而持久的广告效果。13传真广告14 便士报:19世纪初期及中期,英国陆续出现了一些价格低廉的周报和早期日报。它们都以中下层普通百姓为对象,从不同侧面去满足读者的需要。价格低廉,通常是一二便士一份,因此,又叫“便士报”、“一分钱报”。它们是日后广泛兴起的廉价报纸的开创

5、者。15、IAA:是国际广告协会的简称。是最大,最有权威的国际广告组织,创建于1938年。是由各国广告界知名人士组成的非营利组织。16“新闻信”。 “新闻信”出现于十三四世纪左右的欧洲,是印刷广告之外最早的报纸雏形,其内容主要是报道市场行情和商品信息。17. 普令泰因克广告法草案1911年通过的普令泰因克广告法草案,这是美国最早的广告法案。该法案规定:任何人、任何企业和广告代理均不得进行欺骗性的广告宣传。任何不真实或令人误解的广告,都将以诈骗论处。18美国广告联合会(AAF ) 成立于1905年,是美国最重要的行业自我管理机构。代表美国国内广告商、广告客户、媒介行业的两和组织。它除了对本行业的

6、广告进行监督管理外,还对国家的广告活动提出意见,对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做出反应。19. AE制:指广告公司执行广告业务的具体负责人,多数实行一个商品一个AE。AE既是这一商品广告组织实施的负责人,也是广告主企业的代表。20 媒介细分广告代理制度。 媒介细分代理制度以日本为代表,通常数家广告代理商对某一相同客户提供服务是以媒介细分来分担。以媒介为中心,某一客户或某一商品有好几家广告代理商提供服务,代理商的重心在于自己掌握的媒介如何被广告客户大量采用。21、 月份牌广告:20世纪三十年代旧中国广告鼎盛时期出现的一种广告形式,是我国近代最早的现代商品海报。 广告内容以香烟、食品、药品为主,画面以女性为

7、主.这类商品海报最早由洋商引进使用,用以促销外国商品,而后一般商家行号亦普遍运用,作为商品赠品,以讨好顾客。 22. 公益广告:是由政府部门及社会公共机构、企业、大众传播媒介等单位、团体或组织发布的,不以营利为目的、谋求社会公共利益、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广告活动。它具有三大特征:(1)不营利,中重在社会效益和影响,体现公众利益;(2)主题实现、严肃、具有针对性,提倡新风俗、新道德,抨击旧习气、旧的意识形态,弘扬社会正气;(3)具有号召力和倡导性。23.广告四要素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受众;24.广告媒介就是指能够借以实现广告主与广告对象之间信息传播的物质工具。简答1、 我国在春秋时期

8、及其以前(奴隶制社会),在商品交换活动中都出现过哪些广告形式?其广告特征是什么?(1)口头广告:是适应物物交换的需要产生的,要换什么东西,用什么东西换需要口头叫喊让人们知道(2)实物广告:将要换的东西陈列出来(3)标记广告:最初在商品上刻上标记,后逐渐形成商业标记;(4)“行商”与“坐贾”的广告形式:“行商”走街串巷叫卖,坐贾有固定营业场所,利用幌子、招牌来招徕顾客。2、 我国从原始社会末期到鸦片战争前各朝代分别盛行哪些经济广告形式?(1) 奴隶社会及以前:口头广告、实物广告、标记广告、音响广告、招牌和幌子。(2)战国至隋朝时期:悬帜广告、悬物广告、商品命名广告。、(3) 唐代:灯笼广告、旗帜

9、广告。(4)宋代:招牌广告、音响广告、印刷广告。(5)元代:印刷广告(6)明清时期:招牌广告、对联广告、书刊广告、广告画等。 3、 简述我国唐代商品经济和商业的发展情况。 唐代商品经济和商业发展非常显著,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首先,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分工更发达了,经济作物和以它为原料的手工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丝、麻、棉、茶、糖等经济作物发展很快,制瓷、造纸、印书等各种手工业,为市场提供了新的大量商品。其次,国内市场的繁荣和对外贸易的扩大,南北交通条件的改善,推动了城市这种经济中心的发展,近代型的商业城市开始出现。第三,商业组织和经营技术也有显著变化,包括商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地区间联系的加强,商品

10、运输和储存手段的相应发展等,这些都促使广告成为必要的信息桥梁并形成灯笼广告和旗帜广告等新潮的广告形式。4、 简述音响广告的发展。 (1)音响广告是在口头广告的基础上产生的。西周以前,商以走街串巷、贩运叫卖为主,由于扯噪吆喝不但费口舌,声音又传不远,于是“音响广告”就应运而生了。(2)西周时期,出现了音响广告。在西周的时候,卖糖食的小贩就已经懂得以吹箫为音响媒介,引起人们注意而招揽生意。行商采用不同的器具,摇、打、划、吹,以各类特殊音响来代表不同的行业。货郎打“小铜锣”,摇“巴郎鼓”;卖油郎敲“油梆子”;磨刀人拿的4块刀形铁片串成的“铁滑链”,让铁片互相撞击。 (3)到了宋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11、,音响广告得到了很大发展。这时的音响广告是声音与音乐的结合,把人类原始的咳喝叫卖声与歌谣、快扳、词曲相结合,更加悦耳动听并更具诱导性。5、 招牌广告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1、招牌最初是一种无字的布帘,由于坐贾的出现而产生的,以后帘上题写了店铺名号。继而又以木牌代替布帘,在木牌上题写文字,多用以指示店铺的名称和字号,可称为店标(店铺的标记)。2、唐五代时招牌只是集中于官府统一管理的市场内。3、至宋代招牌遍及城乡,都市商店几乎每家都有自己的招牌名称。招牌广告有横、竖等不同类型,广告上有文有图。如用文字写明店铺名称和性质,图画则显示行业性质,如药店画药葫芦,膏药店画膏药,铁铺门前画钳、刀标记,酒店画

12、李太白像等。4、至明清时代,招牌广告无论从内容或形式上看,都更趋成熟。宋代以前的招牌仅仅是作为店铺的标志而已,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而明清时代的招牌注重以儒家“以义取利”的思想为主导,因而在商业活动中表现为讲究商业道德与商店信誉。此时的招牌已不再是以单调的姓氏或街坊的名字作为招牌的字号,而是赋予招牌文字以言简意赅的内容。6、 明清时期的广告发展有了哪些新的内容? (1)招牌广告:此时的招牌广告已不在是以单调的姓氏或街坊的名字作为内容,而是赋予招牌文字以特定的内涵,其次在招牌文字上选用吉祥如意为主题。(2)对联广告:成为商业广告的一种宣传形式,并在春联里赋以商业性的内容。(3)印刷广告:利用书

13、籍的插图作广告,出现了木版年画。7、鸦片战争前后的广告? 近代广告发展的最显著的标志是报刊广告的出现。1.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商品输入我国的主要是日用品为主,广告形式多采用路牌广告和招贴广告。路牌广告多画在墙上,以文字为主,形式也十分简单。招贴广告一般在海外印刷。2.以报纸杂志为代表的近代广告开始由外商引入。(唐初 诞生了最早的报纸邸报 清朝将 邸报改为京报。但不准刊登广告。 近代以后,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杂志是1833年8月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也是中文刊物最早刊载“行情物价表”之类商情的刊物。)3.鸦片战争后,首开中文刊物登广告之先河的是,1853年8月有英国传教士在香港创办的

14、遐迩贯珍中文杂志。 旧中国历史最久的中文报纸申报,是英国人于1872年4月在上海创刊的。民国以后,申报已经成为接受广告量最到的报纸之一4.鸦片战争后,广告活动主要表现是洋货广告反客为主,占据主要地位,形成各帝国注主义进行广告竞争的局面。8、 戊戌维新前后的广告有哪些特点? 1、一批由华人办的报纸陆续创刊,主要有昭文新报(汉口)、汇报(上海)、述报(广州)、循环日报(香港)等。这些报纸刊登“航船日期”、“银行市面”、“各货行情”、“各行告白”等广告,但广告形式十分拘谨,方法幼稚,难于引起注意。2、由于资本竞争的加剧,报纸刊数和广告版面迅速增加。如1899年通俗报的六个版面中,广告已占四个半版。3

15、、广告蓬勃发展以后,广告主与广告经营者逐渐分离,从而促使广告代理商在我国出现。广告代理商最早是以报馆广告代理人和版面买卖人的形式出现,后来演变为各种广告社、广告公司。4、官方报刊也适应潮流,改变过去不登工商广告的惯例,开始有限度地刊登一些广告。9、 五四运动前后的广告业有哪些特点? 五四运动前后的广告业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1)报刊广告持续发展。五四时期在汹涌澎湃的群众运动推动下,报刊事业得到迅速发展,报纸成为一种最廉价、传播效果最好的广告媒介。(2)革命报刊注重广告宣传。五四前后,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创办了大量革命报刊,进行反帝反封建和马列主义思想的宣传,也刊登少量广告,而以五四运动以后刊登广告最为活跃。这些广告不仅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而且广告收人构成了报馆经济收人和职工福利的一个重要来源。(3)广告媒介多样化。这一时期除了报纸广告之外,其他几种近现代影响较大的广告形式也陆续诞生,如广播广告、路牌广告、橱窗广告、霓虹灯广告、车身广告、小册子广告、样品广告等。(4)广告代理业出现。随着广告业的发展,中国广告代理业和有关组织(广告社和广告公司)也出现了。许多有实力的中外企业为了加强竞争,首先都自办广告部。没有条件设立广告部的企业,只好依靠广告代理商设计和制作广告,促使了早期广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