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病人中医特色护理的应用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278975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科病人中医特色护理的应用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骨科病人中医特色护理的应用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骨科病人中医特色护理的应用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骨科病人中医特色护理的应用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骨科病人中医特色护理的应用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科病人中医特色护理的应用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科病人中医特色护理的应用PPT课件(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骨伤病人中医特色护理的应用 香河县中医医院孙凌云 一 有关中医特色护理要求的规范性文件 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评价指南 试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6年12月20日印发 其中 六 护理 一 护理人员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满足岗位需要 掌握中医护理常规 操作规程 二 组织实施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程 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护理 对中医特色护理进行评价并制定改进措施 评价指南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0年 以病人为中心 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 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 六 中医护理1 参照 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 试行 开展中医护理工作 2 执行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积极开展辨证施护 3 护士

2、掌握本科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护理基本操作 能够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 试行 二 配备要求系统接受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 是指毕业于中医药院校或中医护理专业 或毕业于西医药院校 三年内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 100小时 的护士 达到医院护理人员总数的70 以上 护理管理人员应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人员培训 学时 分 要求副主任护师 每两年的 类学分中 中医护理项目不少于6学分 主管护师 每年学分中 中医护理项目不少于6学分 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 在中医医院工作三年内少于100学时 指南 学时分配 中医理论知识培训 15学时专科专病中医护理常

3、规培训 15学时中医护理技术培训和护理记录书写培训 每年不少于5学时 指南 第三章临床护理实施 一 工作内容1 生活起居护理 主要包括病室及环境 皮肤护理 口腔护理等 2 饮食护理 主要包括普通膳食 治疗膳食护理和饮食健康养生指导等 指南 3 用药护理 中药内服 灌肠 熏洗 足浴 贴敷 静脉给药等用药护理 药食作用指导及不良反应护理等 4 情志护理 主要包括情绪调整 心理调护等 指南 5 康复护理 主要包括语言 肢体功能锻炼的中医保健操 健身操 如太极拳 八段锦 音乐疗法等 6 专科护理 主要包括疾病护理 症状 体征 护理等 指南 疾病护理常规框架1 疾病名称2 临床表现3 临证护理4 饮食护

4、理5 用药护理6 并发症护理7 健康指导 指南 症状 体征 护理常规框架1 症状 体征 名称2 临床表现3 症状 体征 护理4 专科用药护理5 特殊饮食护理6 情志护理7 并发症护理8 健康指导 指南 七 部分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一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 90 二 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 90 三 每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不少于2项 指南 二 中医特色护理内容 辨证施护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给药护理康复护理中医护理技术应用 一 辨证施护是指运用中医理论 将四诊所收集的病人症状 体征及病史等有关资料 进行综合分析 辨明病机 病位 判断为何种 证候 而后根据辨证结果 确定相应护理原则和方法 采

5、取相应护理措施 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体法则三因制宜的施护原则是中医护理个性的体现因人制宜 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 护理评估 神志 面色 形态 五官头面 望皮肤 语音 咳嗽 嗅气味 呕吐 寒热 汗出 头身 胸腹 四肢 疼痛 口味 睡眠 二便 经带 情志 生活起居 中医病情描述用语 神志形态面容表情寒热出汗皮肤颜色水肿头痛 胸胁脘腹腰背肢体呼吸咳嗽与痰大便小便饮食 护理评估有以下主要内容 神志 评估神志状态 如清楚 模糊 昏迷 烦躁 恍惚等 面色 如常色 红润 潮红 苍白 青紫 萎黄 晦暗等 形态 包括身体的形态和动态 如消瘦肥胖 动作自如 蜷卧 步履不稳 肢体震颤 半身不遂等 五官头面 包括头面

6、颈项 眼 耳 鼻 口唇 牙龈 咽喉等情况 如口眼 斜 目赤 鼻翼煽张 耳鸣 口糜 咽喉红肿疼痛等 望皮肤 观察皮肤的颜色 质地 如正常 黄染 水肿 褥疮 斑疹 丘疹 瘀斑 肌肤甲错语音 声音的强弱 音哑 失音 有无错乱呼吸 包括呼吸快慢 强弱 有无喘憋等 如平稳 气粗 气短 哮 喘 咳嗽 包括有痰无痰 咳嗽性质 痰质 色 痰量 如顿咳 阵咳 干咳 咳声重浊 咳声无力 痰黄黏稠嗅气味 口气和各种分泌物的异味呕吐 呕吐物的量 色 味 质 呕吐的性质 方式等 寒热 包括寒热轻重 出现时间和特点 如恶寒 畏寒 寒战 低热 壮热 五心烦热 潮热 寒热往来汗出 包括出汗的性质 量 部位和特点 盗汗 自汗

7、大汗淋漓 冷汗 手足心汗 头汗等 头身 包括头颈 肩背 腰脊有无异常形改变和疼痛等感知异常 如项强 腰痛胸腹 包括胸胁脘腹部有无形态异常和疼痛不适 如胸闷 胁肋胀满 脘腹疼痛等 四肢 包括肢体有无疼痛不适以及形态和动态的改变 如四肢抽搐 震颤 萎废等疼痛 包括各类疼痛的性质和程度 如胀痛 刺痛 喜按 拒按以及疼痛与温度的关系 饮食与口味 包括口渴欲饮水的情况 进食情况 口味 如食欲不振 消谷善饥 口渴喜冷饮 口苦等睡眠 指睡眠情况 包括是否失眠 多梦 嗜睡 二便 包括二便次数 量 性状 气味 如便秘 便溏 泄泻 里急后重 少尿 尿频 尿痛 小便黄赤 小便清长等经带 包括经期 经量 经色 经质

8、伴随症状 痛经情况及白带的量 色 质等 如月经先期 白带量多质稀腥臭等 情志 包括病人的个性特点 病前病后的心理活动 影响病人情志变化的因素 病人对护理的特殊要求等生活起居 包括病人的日常生活情况 嗜好 生活习惯 自理程度 有无过敏史 形态 包括身体的形态和动态 如消瘦 胖 动作自如 蜷卧 步履不稳 肢体震颤 半身不遂等 五官头面 包括头面 颈项 眼 耳 鼻 口唇 牙龈 咽喉等情况 如口眼 斜 目赤 鼻翼煽张 耳鸣 口糜 咽喉红肿疼痛等 常用中医病情描述用语 神志 意识模糊 昏迷不醒 精神恍惚 哭笑无常 失眠多梦 心神不宁 神志清醒 精神萎靡 嗜睡形态 烦躁不安 手足躁动 循衣摸床 撮空理线

9、手撒尿遗 牙关紧闭 角弓反张 身重嗜睡 蜷卧 倦怠无力 面容表情 痛苦面容 表情呆滞 表情淡漠 面色潮红 面色晦暗 面色萎黄 面色苍白 面红耳赤 口唇青紫 两颊潮红寒热 恶寒 畏寒 恶风 发热 恶寒发热 寒热往来 形寒肢冷 手足欠温 四肢厥冷 手足心热 午后潮热 低热壮热 出汗 自汗 盗汗 冷汗 汗出如油 汗出如珠 动则汗出 大汗淋漓 虚汗 无汗皮肤颜色 苍白 发红 发绀 黄如橘色 黄如烟熏 萎黄 黧黑 水肿 眼睑浮肿 头面浮肿 遍身浮肿 下肢浮肿 腰以上肿 腰以下肿头痛 头痛绵绵 头重如裹 巅顶痛 偏头痛 眉棱骨痛 前额痛 颈项强痛胸胁 胸闷 胸部隐痛 胸部刺痛 胸痛侧背 背痛侧胸 疼如锥刺

10、 胸胁胀痛 胸脘痞闷 脘腹 脘腹胀满 脘腹胀痛 脘腹灼热 腹痛喜按 腹痛拒按 小腹胀痛 嗳气呃逆 嗳腐吞酸 糟杂不已腰背 腰酸背痛 腰脊痛 腰痛酸重 腰膝酸软 肢体 关节疼痛 屈伸不利 四肢不收 四肢不用 四肢不举 手足拘挛呼吸 呼吸气粗 呼吸衰微 呼吸喘促 呼吸困难 鼻翼扇动 张口抬肩 少气 短气 动则气喘 鼻塞声重 鼻流清涕 鼻流浊涕咳嗽与痰 呛咳 顿咳 干咳 咳声重浊 痰黄黏稠 痰白清稀 痰涎壅盛 大便 秘结 便溏 泄泻 下利清谷 下痢赤白 里急后重小便 小便清长 小便短赤 小便赤涩 淋漓不尽 点滴不爽 尿痛 尿频 尿急 饮食 口渴 烦渴 口渴引饮 渴喜热饮 渴喜冷饮 口渴不欲饮 纳怠

11、食欲不振 厌食 消谷善饥 嗳气 呃逆 嗳腐吞酸 恶心 呕吐 食后即吐 朝食暮吐 暮食朝吐 阴阳辩证 表里辩证 寒热辩证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 肺与大肠病辩证 心与小肠病辩证 脾与胃病辩证 肝与胆病辩证 肾与膀胱病辩证 脏腑兼病辩证 二 生活起居护理 1 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 1 顺应自然 2 平衡阴阳 3 起居有常 4 劳逸适度 5 慎避外邪 6 形神共养 2 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方法 1 保持良好的康复环境 2 遵循科学的生活规律 3 顺应四时阴阳变化 三 情志护理 1 情志护理的原则 诚挚体贴 一视同仁 见彼苦恼 若已有之 评估情志 因人施护 人之生也 有刚有柔 有弱有强 有短有长 有阴

12、有阳 避免刺激 稳定情绪 戒骄躁 节喜怒 使元气归复 为愈病第一要务 2 情志护理方法 善医者 必先医其心 而后医其身 一 说理开导法 二 释疑解惑法 三 移情易性法 四 健康教育法 五 以情胜情法 六 顺情从欲法 情志异常 直接伤及内脏 影响脏腑气机情志正常 脏气调和 怒伤肝 喜伤心 思伤脾 忧伤肺 恐伤肾 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 气贵舒不贵郁 舒而周身畅利 郁而百脉违和 忧则气结 喜则百脉舒和 得神者昌 失神者亡 怒 以忧胜之 以恐解之 喜 以恐胜之 以怒解之 忧 以喜胜之 以思解之 思 以怒胜之 以喜解之 恐 以思胜之 以忧解之 惊 以忧胜之 以恐解之

13、 悲 以恐胜之 以怒解之 四 饮食护理 性味理论 温 热 寒 凉 平五性酸 苦 辛 甘 咸五味 升降浮沉理论 指药物或食物的升降浮沉作用与其自身的性味有密切的关系 以脏补脏理论 1 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 一 饮食有节 按时定量 二 调和四气 谨和五味 三 食宜清淡 吃忌厚味 四 卫生清洁 习惯良好 五 辨证施食 相因相宜 2 饮食宜忌的基本原则辨证施食 虚症应补益 实症宜疏利 寒症宜温热 热症宜寒凉 辨药施食 食物与所服药物的性味宜相同 因人施食 与体质有强弱有关 体胖 体瘦 老年人 妇女妊娠期 哺乳期 小儿 因时施食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特殊宜忌 饮食宜忌 3 常用饮食调护方法 一 汗法 即

14、解表法 常用食物有葱 姜等 二 下法 即泻下法 常用食物有蜂蜜 桑葚 香蕉 植物果仁 菜泥等 三 温法 即温里法 常用食物有辣椒 酒 花椒 姜 羊肉等 四 清法 即清热法 常用食物有西瓜 梨 藕 黄瓜 苦瓜 绿豆 茶等 五 消食法 也称消导法 常用食物如山楂 萝卜 大蒜 醋等 六 补法 即补益法 常用食物有羊肉 桂圆肉 甲鱼 鸡 鸭 海参 木耳等 调护方法 五 给药护理配伍禁忌 主要是指相反药物的禁忌应用 药物 十八反 和 十九畏 这里的 畏 是反的意思 累计37种反药 十八反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笈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歌 硫黄原是火中精 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

15、砒霜见 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 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 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 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 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 炮槛炙焯莫相依 1 中药内服法与护理 解表类药的服法与护理 泻下类药的服法与护理 温类里药的服法与护理 清热类药的服法与护理 理气活血类药的复服法与护理 补益类药的服法与护理 安神类药的复发与护理 2 中药外治法与护理 外治法 对损伤局部进行治疗的方法 在骨伤科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临床外用药物大致分为敷贴药 搽擦药 熏洗湿敷药 热熨药 敷贴药法 将药物制剂直接敷贴在损伤局部 使药力发挥作用 搽擦药法 直接将药搽涂于伤处 或使用理

16、筋手法时配合推擦等手法使用 熏洗湿敷药法 A 热敷熏洗 将药物置于锅或盆中加水煮沸后熏洗患处的一种手法 B 湿敷洗涤法 把药制成水溶液 供伤处湿敷洗涤用 热熨药法 将药物加热后用布包裹热敷患处 借助热力作用于局部各种外治法护理要点 六 康复护理 略 七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管理年检查 耳针 耳穴埋豆 艾条灸 拔火罐 穴位按摩 刮痧 湿敷 涂药 熏洗中医护理常规 操作规程 白皮书 针刺法 灸法 拔罐法 穴位按摩法刮痧法 熏洗法 全身药浴法湿敷法 换药法 涂药法敷药法 贴药法 药熨法坐药法 中药煎煮法 三 骨伤科病人中医特色护理的应用 中医骨伤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以辨证论治为基础 贯彻固定与活动统一 动静结合 骨与软组织并重 筋骨并重 局部与整体兼顾 内外兼治 医疗措施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 医患合作 的治疗原则 骨折病人 以 瘀去 新生 骨和 作为理论指导 内服和外用药物 纠正因损伤而引起的脏腑 经络 气血功能紊乱 促进骨折的愈合辨证施治 早期 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中期 接骨续筋 祛淤生新 滋补肝肾 补养气血晚期 舒筋活络 强筋壮骨 养气血 补肝肾 骨伤病人辨证施护 皮肉筋骨的损伤 一般分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