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33278504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七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七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七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七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精编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教学内容巧妙的测量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一些常用的测量的方法。2.开动学生的脑筋。3.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学重点掌握测量的方法。教学难点开动学生的脑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导入没有时钟的时候,人们是如何测量时间的,引入新课。学生认真阅读科技活动14页,并用准备好的材料去测量硬币的直径。二、授新1、分析总结:测一滴水的重量积少成多法。测一头象的重量分解替换法。测硬币的直径、测酒瓶的容量替换法。2、拓展思维:请学生们在总结完成后,回答以下四个问题:1、怎样测量圆球的直径?2、怎样测量一张纸的厚度?3、怎样测量自己的体积?4、怎样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5、如何用交通比

2、例尺测一段铁路的长度?三、总结告诉学生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没有想到的方法。 课后反思教学内容寻找地球自转的证据教学目标1.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2.“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证明地球在自转。3.通过摆的实验研究,了解摆的特点,并借此理解“傅科摆”的原理。4.通过提供的有关“傅科摆”的资料,理解人类是如何直接证明地球在自传的。5.懂得地球自转是需要实证的。6.认识到地球自转虽无法直接观察到,但通过实验,仍可以证实。教学重点学生设计方案证明地球在自转。教学难点学生设计方案证明地球在自转。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

3、、谈话导入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否在运动呢?的确,地球在绕着太阳公转的过程中也在不停的自转,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等设备观察到地球在自西向东地自转。而在古代,人们是无法直接观察到地球自转的,那他们是怎样证明地球在自转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证明地球在自转。二、认识摆的特点1出示单摆明确起摆要求,并进行前后摆动,问:谁能描述一下现在摆锤的摆动方向?师:这是一个摆,(板书:摆)它是由一条摆绳和一个摆锤组成的,古人就是通过摆发现地球在自转的,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要对摆进行研究。谁愿意上来帮助老师将摆锤南北方向摆动起来?(请一名学生起摆)(口述起摆要求)拉紧摆绳,提起摆

4、锤,靠近铁杆,与铁杆保持一定的距离,然后自然松手。2师:现在我们观察到摆是南北来回摆的,如果老师将摆的整个装置转动90度,摆锤的摆动方向会发生变化吗?(学生猜测)师:为什么这么猜?转动180度呢?转360度呢?师: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研究摆的方向在摆架转动后是否会发生变化。(出示底盘)这是一个可以自由旋转地圆盘,我们将摆架底座按照南北朝向放到圆盘上,方便我们南北方向起摆。接下来怎样研究摆的摆动方向在摆架转动后是否会发生变化呢?(学生设计方案)这个方案不错,但要顺利完成这个实验可不容易,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实验的注意事项。(起摆后缓慢而平稳地转动底盘,幅度不能太大,尽可能减少外力对摆动方向的影响。在转

5、动一圈的过程中仔细观察摆的摆动方向,特别留意摆架在转动90度,180度,360度这几个位置时摆的摆动方向。切记,在观察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停下圆盘的转动,而是要求圆盘始终以一定的速度缓慢而平稳地转动)(出示注意事项)。 3教师强调注意点:小组内分工明确摆架底座南北方向摆放,摆锤南北方向起摆;缓慢而平稳地将底盘转动一圈。底盘转动一圈地过程中,随时观察90度,180度,360度摆的摆动方向。教师演示转动180度、270度、360度,并出示实验记录单,要求实验完成后及时填写记录单。4学生领取材料分组实验,完成实验记录单。5交流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摆始终在南北方向来回摆动,那东西方向起摆,转动一圈后

6、摆动方向会变化吗?(学生猜测)教师演示东西方向起摆。三、认识傅科摆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1引入:早在一百多年前,法国有一个叫傅科的科学家也在研究摆的性质,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个惊奇的现象,什么现象,我们一起来看一下。2播放傅科摆的视频资料。3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抽屉里的资料,结合资料思考这三个问题。傅科摆是一个特殊的摆,和我们的摆相比它特殊在什么地方?(生:67米的摆长(20层楼高),27千克的铅球组成的摆。)傅科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现象?摆在一段时间内沿着顺时针方向发生了偏转他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生: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师:傅科摆摆动平面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反过来说

7、傅科摆的这种变化就有力的证明了地球在自转。(板书:傅科摆)4介绍北京天文馆内的傅科摆。师:我国北京天文馆内也有一个傅科摆,让我们通过视频来认识它。5教师小结:通过视频我们发现傅科摆转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与当地的纬度有关。在北京纬度为40度的地区,傅科摆转动一周需要37个小时多,纬度越低,傅科摆转动一周需要的时间越长,如临安的纬度约是北纬30度,所以在临安当地傅科摆的摆动平面转动一周需要的时间约是51个小时多。四、寻找其它证据证明地球在自转(1)过渡: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傅科摆是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除此之个,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呢?水的旋窝,河床的冲击、昼夜交替、炮弹

8、运动方向的偏离、探井测量法等等(2)交流资料,拓展认识。(3)交流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生:地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光,太阳照射到的一面是白天,照射不到的一面是黑夜,由于地自不停地西向东自转,就形成了昼夜交替。)五、应用讨论,修正关于地球运动的科学前概念。出示本单元第一课对昼夜交替现象的四种假说。排除哪些,保留哪些。课后反思教学内容微生物与人类生活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微生物与疾病、医疗、食品的关系;2.解释酸奶制作中的相关问题,并以此理解微生物在食品中应用的原理;3.联系生活,通过观察和信息收集列举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4.通过观看酸奶制作过程,分析、思考、解决相关问题;5.观看相关视频,体验

9、科学家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的科学精神;6.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树立健康生活的科学意识,辩证看待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重点解释酸奶制作中的相关问题,并以此理解微生物在食品中应用的原理。教学难点举例说明微生物与疾病、医疗、食品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二次备课1、展示学生探究活动培养结果图片,复习提问:图片展示的属于哪一类生物?如何看待结果?2、 引入新课: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无论是在空气中、水中、在我们身体的皮肤表面,微生物无处不在,他们到底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还是“敌人”呢?今天我们就要来看看微生物与我们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引出课题: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与疾病:1、 由甲流

10、引入,微生物可以致病,人类历史上曾遭受多次严重的瘟疫流行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2、根据生活经验,请列举你了解致病微生物。3、结合以前学习的知识,以上举的例子从致病原因上属于传染性疾病,那么有没有也是微生物引起但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4、俗话说:“病从口入”,为了防止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我们应该养成哪些习惯?5、只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完全防治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吗?还需要做些什么呢?微生物与医疗:1、引入:其实微生物不仅能致病,还能治病。那么请举例微生物与医药方面有什么联系?2、观看视频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过程及对人类的贡献,并列举其他的抗生素。3、抗生素效果明显,那么可以随便食用吗?滥用抗生素

11、危险,为何不能滥用抗生素?4、微生物除了可以生产抗生素还可以用于什么医疗产品?微生物与食品:1、引入:微生物不但可以制药,在我们生活中,很多食品直接和间接地使用了微生物,请同学举例。2、提问:你对食用菌有多少了解?观看学生制作酸奶的过程回答问题:什么是发酵?发酵与微生物有什么关系?酸奶和牛奶各起什么作用?为什么要插电源且保持通电4-6小时?酸奶营养价值高,有些人体内缺少乳糖酶,不利于消化牛奶,这些人喝酸奶比较好。课后反思教学内容制作简易地球仪教学目标1.明白地球的形状。2.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地球形状的掌握。教学难点地轴倾角。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二

12、次备课制作材料: (每位学生一只乒乓球、一根铁丝,另外还有圆规,圆珠笔(红色)及铅笔等)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已从课本上初步了解了地轴、赤道、两极、经线,纬线的概念,也从地球仪上观察了经线和纬线的特点,那末,同学们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些概念和特点了呢?你们能否利用这些概念自己制作小地球仪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尝试一下小地球仪的制作。 教师:现在同学们每人手里有一只乒乓球、一根铁丝,还有圆规、红笔和铅笔。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如何在乒乓球上画出赤道? 学生:(指乒乓球接缝处):中间这一条就是赤道。 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赤道是中间最大的圆圈。 教师:对,利用赤道的概念,赤道是到南、北极距离相

13、等的最大的圆圈。因此可以利用乒乓球两半球的接缝作为赤道。现在,我们用红笔来把赤道描出来。 (教师把学生已画好赤道的乒乓球拿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教师:画好了赤道,老师要求第二步画经线,我请同学一起想办法如何画经线?用什么工具? 学生:圆规。 教师:有同学提议用圆规,怎么画? (学生尝试后发现不能画经线) 教师:想一想经线的概念? 学生:连接南北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 学生:我想到了,可以用铁丝画经线。 教师(指屏幕):我们把画好的经线圈标为0经线和180经线,那么90E和90W经线圈又该如何画呢? 学生:将铁丝圈再转一转,与赤道垂直。 教师:就请你来给大家演示。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边画边演示) 教师:这条经线圈与刚刚我们画好的0和180经线圈是什么关系? 学生:垂直。 教师:我们已完成了二个步骤,第三步我们来找两极。哪位同学能找到两极在哪里? 学生(指乒乓球):两个经线圈的交点就是南北极。 教师:是不是与赤道的交点?学生:不是的,是两个经线圈的交点。 教师:为什么这就是两极呢? 学生:因为两极是所有经线的交点。 教师:对,同学们能够运用概念,很好,下一步我们来画纬线。纬线的定义是什么? 学生: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教师:怎么画呢? 学生:用圆规。 教师:好的,有同学想到了用圆规,哪里为圆心呢? 学生:南极和北极。 (教师把完成的“地球仪”都放到投影仪上展示)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