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第十三章理血剂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278371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6.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第十三章理血剂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方剂学第十三章理血剂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方剂学第十三章理血剂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方剂学第十三章理血剂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方剂学第十三章理血剂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剂学第十三章理血剂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第十三章理血剂PPT课件(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理血剂 概念组成 以理血药 活血祛瘀药 或止血药 为主 作用 活血祛瘀 或止血 治证 血瘀证 或出血证 理血剂 1 活血祛瘀 治血瘀证代表方 桃核承气汤 血府逐瘀汤 补阳还五汤 生化汤2 止血 治出血证代表方 黄土汤 小蓟饮子 分类 理血剂 瘀血证的临床表现有以下特征 1 疼痛 一般多刺痛 拒按 固定不移 2 肿块 肿胀固定不移 在体表色青紫 在体内为癥积 按之较硬 有压痛 3 出血 血色紫黯而挟瘀块 4 紫绀与失荣 舌质黯红 或有瘀点瘀斑 唇面指甲青紫 癥瘕 肌肤甲错 5 上部出血者 忌用升提药 下部出血者 忌用沉降药 1 辨清寒热虚实 分清标本缓急 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 或标本兼顾 2

2、 活血祛瘀剂常配行气之品 使气行则血行 3 祛瘀须防伤正 月经过多及孕妇慎用 4 止血须防留瘀 使止血而不留瘀 使用注意 理血剂 桃核承气汤 伤寒论 理血剂 活血 组成 桃仁 五十个 大黄 四两 桂枝 二两 炙甘草 二两 芒硝 二两 用法 上四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半 去滓 内芒硝 更上火 微沸 下火 先食 温服五合 日三服 当微利 桃核承气汤 桃仁 桃仁药材及原植物 本草经疏 桃仁 性善破血 散而不收 泻而无补 过用之及用之不得其当 能使血下行不止 损伤真阴而害非细 主治 下焦蓄血证 瘀热互结下焦经脉 少腹急结 闭经 痛经 膀胱气化未受影响 小便自利 瘀热扰心 烦躁 其人如狂 谵语 热在血分

3、 夜间发热 病机 瘀热互结于下焦 治法 破瘀泄热 兼以攻下 君 桃仁 破瘀活血大黄 下瘀泄热臣 桂枝 通行血脉 助桃仁活血祛芒硝 泻热软坚通便 助大黄攻逐瘀热 方解 桃核承气汤 两药相配 逐瘀泄热 瘀热并治 佐使 炙甘草 护胃气 以防寒凉药伤胃 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 桃仁 大黄 瘀热并治 桃核承气汤 趣味记忆法 桃核承气汤 盲干黄桃汁 芒硝甘草大黄桃仁桂枝 运用 本方为治疗瘀热互结 下焦蓄血的常用方剂 注意 孕妇禁用 名医论方 2 辨证要点 少腹急结 小便自利 脉沉实或涩 3 临证加减 治跌打损伤时 加赤芍 归尾 治闭经 痛经时 加当归 红花 兼气滞者 加乌药 青皮 4 现代运用 急性盆腔炎 胎

4、盘滞留 附件炎 肠梗阻 子宫内膜异位证 急性脑出血等属瘀热互结下焦者 桃核承气汤 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 理血剂 活血 组成 桃仁 四钱 红花 三钱 当归 三钱 川芎 一钱半 赤芍 二钱 牛膝 三钱 桔梗 一钱半 柴胡 一钱 枳壳 二钱 甘草 一钱 用法 水煎服 血府逐瘀汤 主治 胸中瘀血证 瘀血阻于胸中 胸痛日久不愈 痛如针刺有定处 瘀血阻滞 清阳不升 头痛肝气不舒 急躁易怒郁久化热 内热烦闷或入暮潮热 瘀热上扰心神 心悸 失眠累及于胃 呃逆不止瘀血征象 唇暗或两目暗黑 舌暗红有瘀斑 脉涩或弦紧 胸中血府血瘀 胸中瘀血 血府逐瘀汤 血府即人胸下隔膜一片 其薄如纸 最为坚实 前长与心口凹处齐 从

5、两胁至腰上 顺长如坡 前高后低 底处如池 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 名曰血府 理血剂 病机 瘀血内阻胸部 主 气机郁滞 次 治法 活血祛瘀 行气止痛 血府逐瘀汤 红花 红花药材及原植物 本草纲目 活血润燥 止痛 散肿 通经 当归药材及原植物 景岳全书 本草正 当归 其味甘而重 故专能补血 其气轻而辛 故又能行血 补中有动 行中有补 诚血中之气药 亦血中之圣药也 川芎药材及原植物 本经 主中风入脑头痛 寒痹 筋挛缓急 金疮 妇人血闭无子 本经 主寒湿痿痹 四肢拘挛 膝痛不可屈伸 逐血气 伤热火烂 堕胎 牛膝药材及原植物 赤芍药材及原植物 滇南本草 泻脾火 降气 行血 破瘀 散血块 止腹痛 攻痈疮 柴胡

6、药材及原植物 本草正义 约而言之 柴胡主治 止有二层 一为邪实 则为外邪之在半表半里 引而出之 使达郁表外邪自发 一为正虚 则为清气之陷于阴分者 举而升之 使其返宅 而中气自正 君 桃仁 活血祛瘀臣 红花 活血祛瘀川芎 活血行气而止痛当归 养血活血 使祛瘀而不伤正赤芍 活血祛瘀 清解血分之瘀热牛膝 活血祛瘀 引胸中瘀血下行 方解 血府逐瘀汤 佐 枳壳 行气宽胸桔梗 宣达肺气载药入胸中柴胡 疏肝理气生地 配当归以养阴血 使祛瘀而不伤正 配赤芍以清血分瘀热使 甘草 调和诸药 血府逐瘀汤 配伍要点 枳壳 桔梗 柴胡 桃仁等祛瘀药 当归 生地 一升一降 开胸行气 调畅气机 使气行则血亦行 本方广泛用于

7、因胸中瘀血而引起的多种病证 注意 方中活血祛瘀药较多 故孕妇忌用 名医论方 2 辨证要点 胸痛 头痛 痛有定处 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临证加减 血瘀经闭 痛经 去桔梗 加香附 益母草 泽兰 胁下有痞块 属血瘀者 加郁金 丹参 瘀热甚者 重用生地 赤芍 加丹皮 头部瘀痛者 加麝香 老葱 运用 血府逐瘀汤 4 现代运用 冠心病心绞痛 风湿性心脏病 胸部挫伤 肋软骨炎 脑震荡后遗症 肝脾肿大 闭经等属瘀血内阻者 附方 1 通窍活血汤 医林改错 2 膈下逐瘀汤 医林改错 3 少腹逐瘀汤 医林改错 4 身痛逐瘀汤 医林改错 5 癫狂梦醒汤 医林改错 当归 类方比较 五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 唐宗海 王清

8、任著 医林改错 论多粗舛 惟治瘀血最长 所立三方 乃治瘀活套方也 一书中惟此汤歌诀 血化下行不作痨 句 颇有见识 凡痨所由成 多是瘀血为害 吾于血症诸门 言之綦详 并采此语以为印证 血证论 唐宗海 名医论方 血府逐瘀汤 通窍活血汤 医林改错 组成 赤芍川芎各一钱桃仁研泥红花各三钱老葱切碎 三根鲜姜切碎 三钱红枣去核 七个麝香绢包 五厘黄酒半斤用法 前七味煎一盅 去渣 将麝香入酒内 再煎二沸 临卧服 功用 活血通窍主治 瘀阻头面的头痛昏晕 或耳聋 脱发 面色青紫 或酒渣鼻 或白癜风 以及妇女干痨 小儿疳积见肌肉瘦 腹大青筋 潮热等 血府逐瘀汤 膈下逐瘀汤 医林改错 组成 灵脂炒 二钱当归三钱川芎

9、二钱桃仁研泥 三钱丹皮赤芍乌药各二钱元胡一钱甘草三钱香附一钱半红花三钱枳壳一钱半用法 水煎服功用 活血祛瘀 行气止痛 主治 膈下瘀血阻滞 形成结块 或肚腹疼痛 痛处不移 或卧则腹坠似有物者 血府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 医林改错 组成 小茴香炒 七粒干姜炒 二分元胡一钱没药研 二钱当归三钱川芎二钱官桂一钱赤芍二钱蒲黄生 三钱灵脂炒 二钱用法 水煎服功用 活血祛瘀 温经止痛 主治 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不痛 或痛而无积块 或少腹胀满 或经期腰酸 少腹作胀 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 接连不断 断而又来 其色或紫或黑 或有瘀块 或崩漏兼少腹疼痛等症 血府逐瘀汤 组成 秦艽一钱川芎二钱桃仁红花各三钱甘草二钱羌活一钱没

10、药二钱当归三钱灵脂炒 二钱香附一钱牛膝三钱地龙去土 二钱用法 水煎服功用 活血行气 祛瘀通络 通痹止痛 主治 气血闭阻经络所致的肩痛 臂痛 腰痛 腿痛 或周身疼痛 经久不愈 身痛逐瘀汤 医林改错 血府逐瘀汤 组成 桃仁八钱柴胡三钱香附二钱木通三钱赤芍三钱半夏二钱腹皮三钱青皮二钱陈皮三钱桑皮三钱苏子研 四钱甘草五钱用法 水煎服功用 活血化瘀 舒肝解郁 理气化痰 主治 癫狂证 见有面色晦滞 舌质紫黯 舌下脉络瘀阻 脉涩者 或表情淡漠 神智痴呆 不思饮食 脉弦滑者 癫狂梦醒汤 医林改错 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 理血剂 活血 组成 黄芪 四两 当归尾 二钱 赤芍 一钱半 地龙 一钱 川芎 一钱 红花 一

11、钱 桃仁 一钱 用法 水煎服 补阳还五汤 主治 气虚血瘀之中风 气虚不能行血 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脉络瘀阻舌淡黯 苔白 脉缓气虚舌本失养语言不利血瘀气虚不能固摄口角流涎 小便频数或小便失禁 病机 气虚血瘀 脉络瘀阻 治法 补气活血通络 补阳还五汤 方解 君 黄芪 大补元气 使气旺而促进血行臣 当归尾 活血祛瘀佐 川芎 赤芍桃仁 红花地龙 通经活络 补阳还五汤 活血化瘀 助归尾之力 配伍要点 大量补气药 少量活血通络之品 黄芪药材及原植物 珍珠囊 黄芪甘温纯阳 其用有五 补诸虚不足 一也 益元气 二也 壮脾胃 三也 去肌热 四也 排脓止痛 活血生血 内托阴疽 为疮家圣药 五也 趣味记忆法 补阳还五

12、汤 当地凶人持红旗 当归地龙川芎桃仁赤勺红花黄芪 运用 1 本方既是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 又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 名医论方 辨证要点 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 苔白 脉缓 3 临证加减 偏寒者 加肉桂 巴戟天 熟附子 脾虚者 加党参 白术 痰多者 加半夏 天竺黄 语言不利者 加石菖蒲 远志 口眼歪斜者 加白附子 僵蚕 全蝎 下肢瘫痪者 加杜仲 牛膝 补阳还五汤 4 现代运用 脑血管意外遗证 冠心病 小儿麻痹后遗证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 截瘫 或单侧上肢或下肢痿软等证属气虚血瘀者 黄芪 补阳还五汤 医学发明 复元活血汤 理血剂 活血 组成 柴胡 半两 瓜蒌根 三钱 当归 三钱 红花 二钱 甘草 二钱

13、 穿山甲 二钱 大黄 一两 桃仁 五十个 复元活血汤 穿山甲 用法 除桃仁外 锉如麻豆大 每服一两 水一半 酒半 同煎至七分 去滓 大温服之 食前 以利为度 得利痛减 不尽服 主治 跌打损伤 外伤损络 瘀留胁下 气滞络阻 瘀血留于胁下 痛不可忍者 病机 瘀阻胁下 治法 活血祛瘀 疏肝通络 复元活血汤 君 大黄 活血祛瘀 引血下行 柴胡 疏肝行气 使气行则血行 引药入肝经 臣 穿山甲 破瘀通络桃仁 破血遂瘀活血祛瘀 红花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方解 复元活血汤 柴胡与大黄相配 一升一降 调畅气机 攻散胁下瘀血 佐 当归 养血活血 瓜蒌根 助诸药消瘀散结 消热润燥 以防血气郁久化热化燥 使 甘草 缓急

14、止痛 调和诸药 复元活血汤 配伍要点 大黄 柴胡 一升一降 调畅气机 攻散胁下瘀血 运用 1 本方为治疗跌打损伤 瘀血阻滞证的常用方 注意 孕妇忌用 名医论方 2 辨证要点 胁下瘀肿疼痛 痛不可忍 3 临证加减 气滞甚者 加郁金 川芎 香附 枳壳 木香 血瘀较甚者 加田七 乳香 没药 玄胡 4 现代运用 跌打损伤 胸胁挫伤 肋间神经痛 肋软骨炎等属瘀血阻滞者 复元活血汤 黎崇裕医案 颜某某 男 51岁2015 11 7就诊 上周日干活右侧胁肋被撞伤后一直疼痛至今 现侧卧或者用力后疼痛加重 无恶心呕吐 大小便正常 胃纳可 咽部暗红 舌暗红苔黄略腻 脉浮滑 胁痛柴胡15天花粉10当归10川芎10红

15、花10炒大黄6桃仁10乳香6没药6青皮6土鳖虫10穿山甲25剂2015 11 9就诊 前药后疼痛减轻 昨日不明何故有开始疼痛 疲倦乏力 咽部略红 舌暗红苔白略腻 脉沉细涩 胁痛土鳖虫10穿山甲2黄芪30金银花10田七粉 冲服 2柴胡15天花粉10当归10川芎10红花10炒大黄6桃仁10乳腺6没药6青皮65剂后连续用药一个月后彻底痊愈 金匮要略 温经汤 张仲景 理血剂 活血 组成 吴茱萸 三两 当归 二两 芍药 二两 川芎 二两 人参 二两 桂枝 二两 阿胶 二两 牡丹皮 二两 生姜 二两 甘草 二两 半夏 半升 麦冬 一升 用法 温经汤 主治 冲任虚寒 瘀血阻滞证寒凝瘀阻 少腹冷痛 或月经推后

16、 或闭经不行 痛经 甚则宫寒不孕 血不循经 漏下不止 或月经提前 或一月数行 阴血不足 失于濡润 唇口干燥瘀热或阴虚内热 傍晚发热 手足心热 病机 冲任虚寒 瘀血阻滞 虚 寒 瘀 热 寒凝血瘀 主 虚 热 次 治法 温经散寒 养血祛瘀 温经汤 君 吴茱萸 温经散寒桂枝 助吴萸温经散寒 通利血脉臣 当归川芎 养血 活血 调经白芍丹皮 活血祛瘀 清虚热阿胶 养血滋阴麦冬 制约吴茱萸 桂枝温燥之性 方解 温经汤 温经散寒 通血脉 佐 人参 补中益气 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半夏 通降胃气而散结 有助于祛瘀调经生姜 助吴萸 桂枝温经散寒 合参 夏 草以温中养胃使 甘草 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 温清消补并用 但以温经化瘀为主 大队温补药与少量寒凉药相配 使全方温而不燥 刚柔相济 以成温通 温养之剂 温经汤 运用 1 本方为妇科调经的常用方剂 主要用于冲任虚寒 名医论方 2 辨证要点 月经不调 痛经 小腹冷痛 经有瘀块 崩漏 舌质黯红 脉细而涩 3 临证加减 小腹冷痛甚 去丹皮 麦冬 加小茴香 艾叶 漏下不上 去丹皮 加炮姜 焦艾叶 熟地 气虚者 加黄芪4 现代运用 功能性子宫出血 慢性盆腔炎 不孕症 虚寒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