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历史必修之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3271544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4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历史必修之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精编》历史必修之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精编》历史必修之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精编》历史必修之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精编》历史必修之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历史必修之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历史必修之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历史必修 第七单元 从 战时共产主义 到 斯大林模式 第20课 一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背景 阅读课本思考 十月革命胜利后 苏维埃政府面临怎样的形势 1 国内 反革命势力猖獗 被推翻的剥削资产阶级正准备通过武装暴乱恢复其失去的政权 2 国际 帝国主义集团英法美日一方面派军队侵犯苏维埃俄国 一方面扶植俄国国内反革命力量 使内战更尖锐化和复杂化 3 粮食严重缺乏 经济极端贫困 余粮收集制工业企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普遍义务劳动制 一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内容 1919年俄国1普特 16 38千克 粮食的价格 保证军粮供应 但严重损害农民利益 一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材料 最严重的事件

2、是 作为彼得格勒门户的海军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了反布尔什维克政府的兵变 这里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 十月革命中 曾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支持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l921年初 他们出于对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的强烈不满 在基地举事 提出 没有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 的口号 夺取了当地政府的权力 评价 一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2 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提供物质的保障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 为布尔什维克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一种尝试 但实践证明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1 特殊条件下和特殊历史时期中 为了集中全国物力 财力 战胜敌人的一项特殊政策 2003 上海 15 1920年 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

3、法 土地属于我们 面包却属于你们 水属于我们 鱼却属于你们 森林属于我们 木材却属于你们 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 保障了农民的利益B 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 实行了军事化措施D 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练一练 列宁认为 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那么就 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 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A 新经济政策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 工业化政策D 农业集体化政策 练一练 背景 内容 与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比较 二 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了严重危机 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比较 余粮收集制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实物配给 粮食税 减轻农民负

4、担 缓解政府和农民间的矛盾 国家资本主义 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 按劳分配 提高工人劳动积极性 新经济政策 新 在何处 高度集中行政管理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在公有制的前提下 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单一公有制体制 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 曾说过 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这表明列宁认为A 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倒退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适合当时生产力水平的C 俄国要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必须部分恢复资本主义D 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政策 练一练 实质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的经济命脉的前提下 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恢复

5、和发展 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 最终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实质 二 新经济政策 1 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 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 1925年 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2 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探索 二 新经济政策 影响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斯大林模式 是指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 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经济 政治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斯大林体制是俄国及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 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的威胁 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 还有斯大林个人的因素 三 斯大林模式 形

6、成原因 主要表现 优先发展重工业 长期缺乏民主传统 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经济文化的落后 生产力的水平低下 三 斯大林模式 农业集体化运动 苏联的五年计划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 农业国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 世界第二 1938年起实施 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 三 斯大林模式 苏联的五年计划 1928年 1932年 1933年 1937年 苏联 一五 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 第聂伯河水电站 三 斯大林模式 材料 苏联工业发展很快 1913年 1950年增加12倍 农业却徘徊不前 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低于1913年 材料 据统计 在苏联农村中 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 牛减

7、少了32 马减少了13 猪减少了33 羊减少了26 所有制 单一的公有制 取消一切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三 斯大林模式 特点 管理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 行政指令代替市场调节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积极 有利于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建设 对促进苏联的工业化实现和二战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苏联国力的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 斯大林模式 评价 弊端 政治上高度集权 破坏民主集中制 导致社会缺乏民主 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 干部职务终身制 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的监督 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 经济上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经济效益低下 牺牲农民利益 造成农业生产长期停止不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