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下半年广西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标准答案

上传人:lqh1****020 文档编号:133271093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4年下半年广西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标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04年下半年广西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标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4年下半年广西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标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4年下半年广西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标准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4年下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满分:100 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本部分试题直接在试卷上作答,答题前请在试卷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2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3请先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然后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4本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总时限:150分钟,其中阅读资料参考时限为3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约为120分钟。 二、给定资料 1我国的公车,是指由社会集团公款购买和使用的大、中、小型汽车,其中轿车的数量曾占到90%以上的绝对优势。“八五”计划期间,全国公车耗费720亿元,

2、年递增27%,大大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要求各地严格控制公款购车,明令禁止公车私用。但是,这种现象屡禁不止,愈演愈烈。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公车年增幅度一度达到66%,目前全国约有3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的耗用约3 000亿元人民币,成为各级财政不堪负担的沉重包袱。据测算,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为8 215.4元,而党政机关等单位则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工作效率是公车的5倍,可运输成本仅为公车的13.5%。 2在某些人眼中,公务车早已成为主人身份、地位和权力的象征,成为领导人的一种“福利和待遇”。80年代初,有句顺口溜:“省级机关车子好,不是皇冠

3、是蓝鸟;市里跟着省里学,不是奥迪是公爵;县里车子也不差,孬好都是桑塔纳;区里干部穷烧包,坐着;吉普还嫌孬,乡长车子也不错,孬好也是进口的双排座。”近年来进而发展到“不管哪一级,都要坐奥迪”,甚至出现所谓的“皇冠车排班,上海车靠边;伏尔加补缺,北京牌丢脸”现象。不少领导干部都是一人一辆车,到了无车不出门的地步!更有人公然亮出“再穷不能穷车子”。 3如今,公车的使用出现一个专有名词“三三制”,即:公务用车、领导者私事用车和驾驶员私人用车各占1/3的比例。公车不公,公车私用相当普遍,习以为常:外出宴请娱乐、钓鱼打猎、子女读书、红白喜事、旅游观光在办公地点之外的各种公共场所处,悬挂各种牌照、各式各样的

4、公车比比皆是,尽管有些地方政府通过定期而及时公布公车私用的牌照和使用情况,但也难于全面而持久地贯彻执行。公车私用的现象严重破坏了党群和干群关系,败坏了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公车的不合理消费,被老百姓称之为“轮子腐败”,它与“盘子腐败”(公款吃喝)、“裙子腐败”(公款娱乐)和“本子腐败”(虚假文凭)一样,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对此,人民怨声载道。 4一些公车的司机自曝内幕:公车是一个堵不住的“黑洞”。首先,跑1 000公里路, 300公里为我用;其次,加50公升油,开80公升票,领导和财务人员无法清查;第三,修车名目多,大多有回扣,“其实,油耗还算不上大问题,汽车维修才是个大窟窿”。公车维修

5、名目繁多,百分之八九十都有回扣,尽管一些地方政府设立公车定点维修站,但也防不胜防。公车开销之大,成为许多单位财政开支的“无底洞”。对此,群众反映强烈,领导苦无良策。 5这些年来,我国大庆、深圳、重庆等地都在进行公车制度伪改革。在2003年我国的“”期间,不少全国十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议案提案和发言中,旧话重提,纷纷呼吁:大力治理公车使用中的腐败问题,公车改革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热点。但是,有些地方的车改方案刚一公布,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当然,舆论的焦点并非是一边倒地反对这项改革,而是一些人认为:当官“车贴”太高,与下岗职工的收入太低反差太大,容易引起一些人的心理不平衡,同时,这项政策执行中也可能“

6、走样”。正所谓好事不好办,但是,“难办也得办”。“车改”是借鉴国际经验、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只有在执行中不断完善,在摸索中不断前进。 6公车改革顺应了世界潮流,符合国际惯例。许多发达国家除了开公车配置和使用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外,都将官员与职务职责相关的消费进行货币化分配,如用车、请客、通讯等,这种职务消费货币化有着极大的优越性,政策公开透明,操作管理简便易行,利国利民也利于各级官员,可以较好地解决“轮子腐败”的痼疾。 7公车制度的改革不仅在减轻财政负担和杜绝公车私用两个方面起着很好的作用,而且也调动了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办事效率,实现了“一箭三雕”。车改前,许多公务员都患上了“公车依赖症”

7、,往往因为单位派不出车而影响了工作的进度,实行车改以后,拥有私车的公务员,来去方便,不用再找领导派车,没有私车伪公务员,外出办事时也敢掏钱“打的”或租车了。而出租车行业在大中小城市都发展迅速,因此,车改的最大受益者是一般干部。 8公车改革无疑是一件好事。只是,如果把握不好,好事就可能变成坏事。因此,各级政府必须通盘考虑,积极推进这项改革。只有系好“安全带”,公车改革才能够安全启动。系好“安全带”,首先要处理好公车驾驶员的分流问题,为他们找到新饭碗;其次,必须搞好相应的配套改革。例如,既要防止公车拍卖中的腐败行为发生;杜绝国有资产的流失,又要开辟正常公务用车的渠道,在车辆和经费上切实予以保证等。

8、 9公车改革要克服“三难”。一难是观念难适应。不少人对“干部的车贴比职工的工资都多”反映强烈,甚至认为这也是一种“腐败”现象,以至一些地方不敢理直气壮、大张旗鼓地宣传“车改”。这些人只是看到车改后少数人得到的车贴多,却没有计算国家获得的效益更多。因此,这不是损公肥私,而是肥公利私,而且国家得到的是大头。二难是怕奖懒罚勤。公车原本是用于公事,车改以后车贴也是拿来办公补贴。但是,实行车贴后,交通费用发生质的变化,原来是大锅饭,现在是吃小灶了。可能会有人斤斤计较,在非要用车的时候也不用车,变得懒于外出办公事了。三难是怕公务用车乱摊派。公车改革后,心术不正的当权者,很容易把出行费或油料钱摊派到下属部门

9、或企业中去,使得基层不堪重负,产生新的腐败现象。因此,如何对公车改革进一步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和监督,狠抓落实,这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难题。 10随着公务员收入的增加和轿车价格的连续下降,消费者对国产车的认同感也在不断增加,工薪阶层购车已逐步成为时尚。2003年在接受调查的1 000名消费者中,仅有3%的消费者认为车价依然太高而难以接受。2003年认为国产车比较合理的消费者比例达到了35.5%,而2002年只有12%。 11据最近报载,国务院有关部门决定在全国14个省(区)和6个国家部委实行公车制度改革试点,这无疑是公车制度改革的实施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公车

10、改革势在必行。而公车配给制一定会寿终正寝。广大人民正翘首盼望我国的公车改革及早驶上快车道! 三、申论要求 1、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条文式地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几个问题。 2、请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要分条列款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条理性。3、请自拟标题,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不少于1 200字的篇幅进行论述。可全面论述,也可就某一方面重点论述。要求中心明确,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深刻,有说服力。参考范文1、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条文式地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几个问题。 该材料主要反映了以下几个问题: 1公车消费急剧膨胀,已成

11、为各级财政不堪重负的包袱。 2公车消费腐败(购车、用车、修车)严重。 3公车改革可能引起新的弊端,要克服“三难”。 2、请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要分条列款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条理性。 1推行公车改革,严防公车消费腐败。 2加大公车改革宣传,转变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 3克服公车改革的难题,从国情出发,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制订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案。 4注意公车改革中的人员问题,比如公车驾驶员分流问题,保护一般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问题。5注意公车改革的试点工作,注意总结经验和建立制度,形成新的公车管理制度。3、请自拟标题,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12、,用不少于1 200字的篇幅进行论述。可全面论述,也可就某一方面重点论述。要求中心明确,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深刻,有说服力。 1标题:我国公务用车改革的主要思路和方法(举例)。 2正文内容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 (1)基本原则和“四不准”标准。 (2)完善公务用车的法制化建设。 (3)加强预算制度和公示制度改革。 (4)严格限制公务车购买,逐步实现公务用车市场化。 (5)公车腐败坏风气,公车改革势在必行,然任重而道远,须循序渐进,抓实抓好。 参考范文我国公务用车改革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根据我国国家机关公务用车的现状,改革公务用车制度已迫在眉睫。为了进一步规范职务消费行为,有效遏制公车使用与管理

13、中发生的浪费违纪行为,积极探索从源头上、制度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治本之策,提出以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一、基本原则和“四不准”标准 公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在确保各项工作自身任务完成的前提下,压缩财政开支,逐步取消公务用车,按各人职务高低和工作量大小,兼顾干部职工福利,发放交通补贴费。并在此原则基础上做到“四不准”,即不准到下属单位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交通费用,不准到公检法等特需部门借用公车,不准拖欠或不缴纳个人应支付的出租车费,不准为节省交通费用而影响正常公务活动。 二、完善公务用车的法制化建设 根治公车腐败问题,从长远利益看,必须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加以重视才行。首先是立法,对公车的配备使用管理等有关

14、内容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确保公车管理“有法可依”。其次是执法,凡是属于公车定编管理的单位都决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在执法过程中,各有关单位必须明确直接责任人和间接责任人,要按照“谁出事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自的职责,确保执法严明。再次是执法检查。政府应有相应的执法检查队伍,定期不定期地对公车定编管理所涉及的各方面内容进行检查。检查既要注意纵向检查,又要注意横向检查,以形成一个正常有序的执法检查网络系统,确保检查工作到位,效果落实。最后,就是根据检查结果或群众的举报,对违法违规的车辆坚决予以没收,公开拍卖处理,对违法违纪的单位和个人,一律追究法律法规的责任,决不能姑息迁就,只有严格按法律法规

15、办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车腐败”问题。 三、加强预算制度和公示制度改革 要以制度管人。要建立一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机制和制度,做到具体化、可操作化。有了制度,就能保证反腐倡廉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使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实现标本兼治。 要公开透明。一些地方之所以会出现以车谋私的种种不正之风,出现诸如公车修理上拿“回扣”、油耗上有“漏洞”等问题,缺乏透明度,没有监督是重要原因。基于此,各级政府要对交通补贴的标准公开、结果公开,并设立举报电话,公布监督办法,做到定期检查。车改面前人人平等,没有谁可以不受监督,可以超越制度管理之外。公开透明,使干部有了自我对照的“镜子”,群众有了衡量干部的“尺子”。 制定公务交通费补贴标准。按照既要节省财政支出,又要保证公务交通需要的原则,以及公务员的行政级别来确定,还要考虑不同级别公务员参加公务活动的不同和目前每人每月交通费实际支出情况来确定不同级别公务员的不同补助标准。除此以外,还考虑到领导职务与非领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务员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