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砂浆地面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3268646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泥砂浆地面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水泥砂浆地面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水泥砂浆地面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水泥砂浆地面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水泥砂浆地面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泥砂浆地面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砂浆地面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泥砂浆地面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水泥砂浆地面在建筑中应用极为普遍,也是一种较为经济的地面做法。但这种地面存在着空鼓、开裂、脱皮、起砂、等常见质量通病。对照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以及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09-2002) , 对水泥砂浆地面起砂、脱皮和空鼓、开裂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措施, 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一、 原材料的质量必须符合要求1、 水泥从两个方面重点控制:a、进场水泥使用前必须抽检安定性, 合格后方可使用, 同时须有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单。一般情况下选择当地大型水泥厂的产品都能够满足。但往往由于一些施工单位出于经济的考虑,和对地面抹灰的不重视,在进行地面工程时,选择一

2、些不正规,价格低的水泥厂家,水泥质量根本无法控制,给地面的施工质量留下了隐患。b、进场水泥的存放期超过3 个月,应重新化验, 重订标号。地面工程如果是跨年度进行的,前一年遗留下来的水泥,来年开工时,超过3个月,必须重新化验,根据实际情况降低标号使用。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32.5,不同品种和不同强度的水泥不能混用。其他注意事项,可以参考施工手册以及相关施工规。2、 砂重点控制两个方面a、 砂的粒径:砂宜采用中粗砂(平均粒径0. 35 0. 5mm ) b、 砂的含泥量:砂的含泥量不大于3% , 尤其禁用当地土砂抹地面。3、水达到饮用水标准的水, 严禁使用生活污水。水泥

3、砂浆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原材料水泥、砂和水的质量。水泥标号低、受潮结块、安定性不合格,砂子过细、含泥量过大, 采用达不到饮用水标准的水拌和, 都将导致水泥砂浆质量达不到要求二、 砂浆配合比、水灰比控制方法以及配合比、水灰比对地面工程质量的影响1、体积比的控制方法水泥砂浆体积比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配置。依据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09 -2002) , 水泥砂浆面层体积比宜为12 (水泥砂). 体积比的控制应引起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四子王旗工地水泥砂浆采用强制式搅拌机现场搅拌。采用“等额满填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等额满填法:将砂子,水泥分别先装于转运筒中,(转运筒的大小可以根据搅拌机的型

4、号配置),由于转运筒是严格按照搅拌机的型号确定的,人工将砂子、水泥装满各自的转运筒中,用运输机具将配合好的砂子,水泥到入搅拌机。这样就严格的控制的水泥砂浆的体积比。2、体积比对地面工程的影响在配置水泥砂浆过程时,若水泥过量, 由于水泥除了包裹在砂子外面仍有富余, 过量的水泥发生水化反应后凝固干缩, 产生裂缝, 标号也难以达到设计要求; 若水泥量偏小, 砂子过量, 则砂子不能被水泥充分包裹, 富余的砂子被子游离出来,即易起砂.水泥砂浆体积比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配置, 严格计量; 绝不能凭所谓的经验, 即水泥多了掺砂子, 砂子多了加水泥.3、 水灰比控制方法搅拌水泥砂浆用水,不能直接用水管灌入搅拌机

5、,而应该采用提前经过计算并刻画好的容器分次数,倒入搅拌机。4、水灰比对地面工程的影响水泥砂浆地面面层用的水泥砂浆稠度35mm ,众所周知,水泥砂浆在空气中凝结硬化发生的干缩最主要是失水收缩,约占总收缩量的80 %90 % ,而且水泥砂浆体积收缩的规律是早期较快,后期较慢。因此,在实际施工中,一方面我们应严格控制水泥砂浆的水灰比,通过水灰比来尽量减小由于砂浆多余水分蒸发而引起的体积收缩,从而防止面层产生收缩裂缝;另一方面,对于水泥砂浆面层进行湿润养护,可以减缓水泥砂浆中多余水分的蒸发。通过一些实践表明,水泥砂浆在潮湿环境中凝结硬化,不但不会产生体积收缩,相反地会产生极微量的体积膨胀。水泥砂浆稠度

6、值超规定过大, 即水泥砂浆太稀, 则其凝固慢、强度低、不耐磨、易起砂。操作过程中, 有的施工操作人员看见水泥砂浆表面析水较多时, 即用撒干水泥面来吸收多余的水分, 其结果是压光后上面的水泥与下面的砂浆难以结合, 形成两层皮, 极易产生起皮泛砂, 甚至空鼓裂缝。如果砂浆表面含水过多, 只能用11 干水泥砂浆面压光, 且水泥砂浆面应搅匀。若水泥砂浆稠度值小于规定限值太多, 即水泥砂浆太稠, 和易性不好, 难以操作, 不便于施工, 干缩大, 地面易裂缝,这时可稍洒些水, 加搅拌均匀的水泥砂浆拍实压光,严禁洒水收压。三养护对地面工程的影响前面介绍水灰比时,已经提及到水泥砂浆面层进行湿润养护,可以减缓水

7、泥砂浆中多余水分的蒸发. 减小由于砂浆水分蒸发而引起的体积收缩产生的开裂。养护过晚、养护期不足或受冻, 水泥砂浆地面强度未达到60% 70% , 即上人干活是产生起砂的主要原因, 所以必须加强水泥砂浆地面的养护。当手指压砂浆不沾手、无压痕迹时立即覆盖草袋或锯末, 并开始浇水养护, 前三天每昼夜浇水2 4 次, 以后每昼夜浇水1 2 次, 养护期不得少于7 昼夜(矿渣硅酸盐水泥养护不得少于14 昼夜)。在水泥砂浆地面的养护期间, 不准上人, 避免撞击、磨擦等, 绝不允许在其上拌灰。水泥砂浆地面施工后洒水养护的时间要掌握好, 浇水过早或者表面受冻是产生起皮的主要原因。所以, 当面层抹压完毕后, 夏

8、季应防止曝晒雨淋, 看气温高低在面层完成24h (手压砂浆无压痕迹) 即用锯末或草袋覆盖, 并开始浇水养护。特别要指出的是冬季的水泥砂浆的养护:冬期施工如采用炉火升温时,应切实做好通风排气工作。因为煤、木炭等燃料在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刚做好面层中产生的尚未结晶硬化的氢氧化钙起反应,所生成的粉末状的碳酸钙能阻止砂浆的水泥水化作用的正常进行,其结果将显著降低面层的强度,容易造成面层疏散、起砂等质量缺陷。因此,冬期施工在采取加温保暖措施的同时,一定要做好有组织的通风排气工作,并且要避免因室温度过高而引起面层水份蒸发过快产生的塑性收缩裂缝。四、 施工操作方法对地面质量的影响-重点控制4个方面1、 基

9、底处理的方法基层处理是一道必须认真对待的环节,如清理不干净极易造成地面大面积的空鼓。抹水泥砂浆前, 须将基层表面的积灰、油污及杂物清理、清洗干净; 结构基层表面应坚实, 如有酥松, 应彻底铲除浮层, 明显低洼部分应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填平, 表面太光应凿毛并清刷干净。楼面上浮灰面积较大,但又不是相对集中,清理过程中很难做到全面彻底的清理,是让施工单位很头痛的一件事情,我方在清理楼面浮灰时,采用磨石机沿楼面宽度方向依次打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以往采用人工剃除,大约在地面抹灰前5天就要开始准备了,不仅浪费时间和人工,而且人工剔除的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采用磨石机清理不仅减少了时间、人工数,而且清理的

10、效果能够达到我们所预期的效果。2、抹灰前湿润浇水的时间与意义抹灰前湿润浇水是一项重要的操作工序,必须做好,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采取隔夜浇水(抹灰前一天浇水)可以使水分渗入混凝土表面2-3mm,并待表面稍干再进行抹灰。其目的就是为了避免砂浆早期脱水,因失去水分而干裂。3、素水泥浆的配置素水泥浆是做水泥砂浆地面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但很多施工单位对其都不重视,不严格按照规定的水灰比进行配置,大多都是直接将干水泥散在楼面上,再浇水,这样配出来的素水泥浆,根本达不到结合层的效果。正确做法是:清理干净的基层表面应提前浇水润湿, 刷一道水灰比为0. 4 0. 5 的素水泥一道, 一次所刷面积不宜太大, 并要

11、随刷随铺水泥砂浆, 初凝前抹平, 终凝前压光, 抹压至少3 遍。不准抹压过夜砂浆。4、 压光时间的控制在面层施工时,应掌握好压光的时间。水泥地面的压光一般3 遍。第一遍应在面层铺设后即用木抹子均匀搓打一遍,使面层密实、平整;第二遍压光应用铁抹子在水泥初凝后、终凝前完成(一般以人踩上去有脚印,但不下陷为宜) ,要求不漏压且压出的地面平而光滑;第三遍压光应在终凝前(一般以人踩上去无明显脚印,且抹子抹上去无抹纹为宜) ,再进一步用铁抹子将表面压平、压实、压光滑。切忌在水泥终凝后压光,而且压光时应注意先压墙边收水较快的部位。其他注意事项,可以参考相关施工手册。五、楼地面回填土对地面抹灰的影响首层室回填

12、土的含水量要适当, 要分层铺设,分层夯实。有的施工单位贪图省事, 一下回填近1m厚, 表面夯一次, 根本夯不实。据GB50209- 2002, 施工应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分层压(夯) 实, 土块的粒径不应大于50mm。每层虚铺厚度: 当为机械压实时, 不宜大于300mm; 用蛙式打夯机夯实时, 不应大于250mm; 人工夯实时, 不应大于200mm。每层压(夯) 实后土的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但不应小于0. 9;否则, 地面易产生空鼓、裂缝, 甚至使整个地面破坏。六、施工顺序对地面抹灰的影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有些施工单位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和扩大工作面,常常把面层的施工日期提前穿插进行。这样做对施工进度固然有利,但对面层的养护极为不利,使面层施工后过早或过多地承受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荷载扰动,再加上在面层施工前未对基层进行认真处理,使基层受污染而与面层粘接不牢或因基层不平整使面层产生不均匀收缩,这都容易造成楼地面面层的空鼓、划痕、污染甚至裂缝、起砂、起皮等质量缺陷。一般情况下地面施工应在封顶后进行,且由上而下进行。综上所述,楼地面工程施工时,对每一道工序都应严格把关,在进入下一道工序前,要对前一道工序进行认真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这样才能保证地面工程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