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数学试卷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33264963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2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数学试卷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数学试卷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数学试卷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数学试卷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数学试卷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数学试卷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数学试卷word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试题第卷 (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若向量,当与共线且方向相同时,等于()A. B. C. D. 【解析】B分析:由向量的共线结论即可得,又因为共线且方向相同,故两向量之间应存在一个正的倍数关系.详解:由题可得:因为与共线,所以,又因为方向相同,所以x=2 选B.2.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B. C. D. 【解析】C详解:A. 故错误,B向量之积为一个数不再是向量故错误,D.向量加向量应还是向量而不是数,故错误,故选B.3. (2016高考新课标III,理3)已知向量 , 则A

2、BC=A. 30B. 45C. 60D. 120【答案】A试题分析:由题意,得,所以,故选A【思维拓展】(1)平面向量与的数量积为,其中是与的夹角,要注意夹角的定义和它的取值范围:;(2)由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知,因此,利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解决与长度、角度、垂直等有关的问题4.若向量a,b为两个非零向量,且|a|=|b|=|a-b|,则向量a+b与a的夹角为 ()A. B. C. D. 【答案】C作,以OA,O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OACB,则,AOC为向量与的夹角因为,所以OAB是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OACB是菱形,所以选C5.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若或B. 若,则C. D. 【解

3、析】D详解:A. 两向量之积为0,也可以为当两向量垂直时,故错误, B.向量的运算不满足除法法则故错误,C. 因为向量之积的计算涉及到向量的夹角,故错误,所以选D 6.已知是两个非零向量,且,则的夹角为()A. 300B. 600C. 900D. 1200【答案】C详解:如图所示:设 以OA、O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OACB,则 的夹角为对角线的夹角,由,可得OAB 为等边三角形,故平行四边形OACB为菱形,所以的夹角90,故选C.7.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ABC123,则abc等于()A. 123B. . 12C. 345D234【答案】B详解:由题可得:A=30

4、,B=60,C=90,由正弦定理:,故选B8. 已知a,b,c是ABC三边之长,若满足等式(a+bc)( a+b+c)=ab,则C的大小为( )A. 60B. 90C. 120D. 150【答案】C解:(a+bc)(a+b+c)=ab, c2=a2+b2+ab,由余弦定理可得,cosC=,0C180, C=120, 故选C9.在ABC中,N是AC边上一点,且,P是BN上的一点,若m,则实数m的值为()A. 1B. 3C. D. 【答案】D【详解】设 , 所以 所以 故选D10.点在所在平面内,且分别满足,,则点依次是的( )A. 重心,外心,内心B. 重心,外心,垂心C. 外心,重心,垂心D.

5、 外心,垂心,内心【答案】B分析:由三角形五心的性质即可判断出答案详解:因为,取AB的中点D,,C,O,D三点共线,即O为ABC的中线CD上的点,且0C=20DO为ABC的重心因为,所以PA=PB=PC,故P为外心. 因为同理可得:MABC,MCAB,所以为垂心. 故选B.11. 已知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为平面内一点,则的最小值是A. B. C. D. 【答案】B【详解】以BC中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则A(0,2),B(2,0),C(2,0), 设P(x,y),则=(x,2y),=(2x,y), =(2x,y),所以(+)=x(2x)+(2y)(2y)=2x24y+2y2=2x

6、2+(y)23;所以当x=0,y=时,(+)取得最小值为2(3)=6故选B12.在如图的平面图形中,已知,则的值为( ) A. B. C. D. 0【解析】A分析:连结MN,结合几何性质和平面向量的运算法则整理计算即可求得最终结果.详解:如图所示,连结MN,由 可知点分别为线段上靠近点的三等分点,则,由题意可知:,结合数量积的运算法则可得:.本题选择A选项.第卷 (非选择题 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在中,.若,且,则的值为_.14. 【2017课标1,理13】已知向量的夹角为60,=2,=1,则= _ .【答案】15.在ABC中,A60,b1,SABC

7、,则_.【答案】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在ABC中,A60,b1,,那么结合余弦定理可知,则可知=,故可知答案为16.已知锐角ABC中,内角所对应边分别为,且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_【答案】【解析】分析:由已知可得:b2=2a+a2,又由余弦定理可得:b2=a2+4-4acosB,整理可得:,可求B的范围,进而可求cosB的范围,进而可求a的范围详解:b2-a2=ac,c=2,可得:b2=2a+a2,又由余弦定理可得:b2=a2+c2-2accosB=a2+4-4acosB,2a+a2=a2+4-4acosB,整理可得:,由余弦定理2bccosA=b2+c2-a2=c2+ac,可得:2bcos

8、A=c+a,由正弦定理可得:2sinBcosA=sinC+sinA=sin(A+B)+sinA=sinAcosB+cosAsinB+sinA,可得:sinBcosA-sinAcosB=sinA,可得:sin(B-A)=sinA,可得:B-A=A,或B-A=-A(舍去),可得:B=2A,C=-A-B=-3A,由ABC为锐角三角形,可得:解得:可得:cosB,可得:1+2cosB(1,2),(1,2),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余弦定理,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考查了转化思想,属于中档题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

9、已知ABC中,为的中点,、为的三等分点,若,用,表示、.【答案】,【解析】分析:由题由,求出,再求出即可.详解: ; ;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向量的加法与减法的几何意义的应用问题,解题时应结合图形,是基础题目18.(1)证明三点共线;(2)若向量,当与垂直,求的值.【答案】(1)见解析(2)-1【解析】分析:(1)利用向量共线的条件即可证明结论;(2)根据向量垂直的坐标运算公式求解即可.详解:(1) 证明: 三点共线(2)解: 点睛:考查向量的共线和垂直,对公式得正确记忆和理解是解题关键,属于基础题.19.已知点,向量.(1)若向量与共线,求实数的值;(2)若向量,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

10、1)(2)【解析】分析:(1)由题先求出=,然后根据向量共线的坐标运算可得表达式:,化简即可.(2)由向量的垂直计算公式可得:,然后分离参数,借助辅助角公式即可求得范围.详解: = (1)若向量与共线,则:即: (2)若向量,则:, 由于,所以, ,故:.点睛:考查向量的平行,垂直坐标运算,对公式的正确记忆和表达式的正确书写是解题关键,然后结合三角函数的性质即可,属于基础题.20.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长分别为a、b、c ,已知a2c2=2b,且sinAcosC=3cosAsinC,求b.析】:由余弦定理得a2-c2=b2-2bccosA.又a2-c2=2b,b0,所以b=2ccos

11、A+2.又sinAcosC=3cosAsinC, sinAcosC+cosAsinC=4cosAsinC. sin(A+C)=4cosAsinC,sinB=4sinCcosA. 由正弦定理得.故b=4ccosA.由解得b=4.21.在海岸A处,发现北偏东方向,距离A为()海里的B处有一艘走私船,在A处北偏西方向距离A为海里的C处有我方一艘辑私艇奉命以海里/小时的速度追截走私船,B在C的正东方向,此时走私船正以海里/小时的速度从B处向北偏东方向逃窜,问辑私艇沿什么方向,才能最快追上走私船? 【答案】沿北偏东60追击【解析】分析:在BCD中,利用正弦定理计算BCD,再计算BD得出追击时间详解: 设需要t小时追上走私船.BC2=AC2+AB2-2ACABcosCAB =22+(-1)2-22(-1)cos120=6,BC=, 在CBD中,CBD=120 又 ,即: 解得DCB=30 答:沿北偏东60追击.点睛:本题考查了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认真审题,勿漏条件为解题关键,属于中档题22. 已知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在区间上单调递减如图,四边形中,为的内角的对边,且满足(1)证明:;(2)若,设,求四边形面积的最大值【答案】(1)见解析;(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