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市城区阳泉市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3262905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阳泉市城区阳泉市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西省阳泉市城区阳泉市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西省阳泉市城区阳泉市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西省阳泉市城区阳泉市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西省阳泉市城区阳泉市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阳泉市城区阳泉市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阳泉市城区阳泉市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 第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6分,每小题2分)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茶与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了密切的关系,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来源,中国茶学与儒释道的思想理念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陆羽茶经是中国最早的的茶学著作,书中也十分鲜明地体现了这种关系。茶文化与儒家思想中“礼”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儒家认为礼就是秩序与和谐,“礼”也是一切民俗民风由来的源头。礼仪的观念深入到社会活动的一切领域,那么在茶文化中,自然也会有所体现。在古代家庭中的敬神祭祖、宾客相见、婚丧大典、节庆宴饮中都需要用到茶。晚唐人刘贞亮茶德中提出了

2、“十德”说,其中就有“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二句,这说明最迟在唐代,来客敬茶,以茶为礼,已成为普遍风俗。而在官场中,茶礼则已经演化为一种区别官阶等级的标志,点茶与点汤成为官场的待下之礼。“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其哲学思想强调适度原则。茶文化中体现了这一点,茶经中强调选水要选缓流的活水,反对急流之水,也不能用停蓄不流的死水。在饮茶之中,第一次泡茶之水,仅作“暖盏”之用,并不饮用,第二次的茶汤才是最佳之“至味”。饮茶的量也强调适度。饮茶人通过品茶而悟道,在精神上达到一种“和”的最高境界,这就是茶道。饮茶的全过程贯穿着儒家的中庸思想,也就是提倡达到通过茶道,营造出社会和谐稳定、人与人之间和睦

3、相处的空间。唐代诗人们的品茶,已经超越解渴、提神、解乏、保健等生理上的满足,着重从审美的角度来品赏茶汤的色、香、味、形,强调心灵感受,追求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通过饮茶与茶道展示,表现出人的精神气度和文化修养,表现人的清高廉洁,节俭朴素的思想品格。道家思想强调对自然的追求。老子的道德经说:“道法自然”,这个“自然”,是指道是自己如此的,自然而然的,而非有意造作所至。茶本是野生之物,宜生长于川谷之间,古人推崇野生茶的品质,提倡“真茶”的观念,反对在茶汤中渗以香料。在饮茶上,追求忘机超脱,冲淡自然的情趣,这些都是对自然之趣的反映。茶文化中也有道家养生的精神。最早的神农尝百草,以茶解毒,作为本草的

4、茶的确与药草有密切的关系。茶主下气,除好觉,消宿食。茶可以消除心中的烦闷。因而茶与道家的养生乐生精神的结合,也就成为了早期的茶文化形态。佛教传入我国是在西汉末期,由于僧侣活动的需要,茶就与佛教结下了缘分,佛教的重要活动是僧人坐禅修行,“过午不食”,不可饮酒,戒荤吃素,清心守规。因而就需要有一种既符合佛教规诫,又能消除坐禅带来的疲劳和补充“过午不食”的营养,茶叶中的各种丰富的营养成分,提神醒脑的作用,使茶成为了僧侣最理想的饮料。晋书中记载,东晋敦煌人单开道,在昭德寺修行时,室内坐禅,昼夜不眠,“不畏寒暑”,诵经四十余万言,经常用饮“茶苏”来提神防睡。“茶苏”是一种将茶和姜、桂、桔、枣等香料一同煮

5、成的饮料,虽然,这时茶叶尚未单独饮用,但它表明佛教徒饮茶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坐禅修行。唐宋时,佛教盛行,寺院饮茶之风更热,此时,饮茶已成为禅僧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茶与佛教的结合还表现在一个“悟”字上。正是在这个“悟”字上,茶与禅有了它们的共同之处,“凡体验有得处,皆是悟”,都与茶事活动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佛家视茶道为一种修身的过程。把佛家的“悟”的境界和茶道统一起来,要求要保持高尚情操,茶道融贯着佛家对真、善、美的追求。中国的茶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儒释道的思想和茶学相结合,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茶之为饮,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与相处,营造的是一种清正廉洁、恬淡安静、和诚处世的气氛,体现了

6、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选自中国的茶文化与儒释道,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中国最早的茶学著作是茶经,其内容鲜明地体现了中国茶学与儒释道的思想理念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B.饮茶的全过程贯穿着儒家的中庸思想,不仅体现在选水要选缓流的活水,还体现在饮茶的量也要适度等方面。C.礼仪观念深入社会活动的一切领域,中国的茶文化也体现出礼仪的观念。在唐代,来客敬茶,以茶为礼,开始成为普遍的风俗。D.古人推崇野生茶的品质,提倡“真茶”的观念,反对在茶汤中渗以香料,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A.茶文化有道家养生的精神,

7、这和作为本草的茶具有主下气、除好觉、消宿食、消除心中烦恼的药草特性有很大关系。B.因为茶叶中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可以消除坐禅带来的疲劳和补充“过午不食”的营养,同时还符合佛教规诫,因此茶成为了僧侣最理想的饮料。C.唐代诗人的饮茶已不是解渴、提神、解乏等生理的需要,而是从审美的角度来品赏茶汤的色、香、味、形,强调心灵感受,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D.由于僧侣活动的需要,茶与佛结下了缘分,但佛教徒饮茶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坐禅修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来源,它与茶学的结合,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也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8、B.饮茶人通过品茶而悟道。从儒家的角度可表现为追求“和”的最高境界:从道家的角度可表现为追求忘机超脱,冲淡自然的情趣和养生乐生的精神。C.茶之为饮,既可以营造出和谐稳定、和睦相处的空间,也可以营造出消正廉洁、恬淡安静、和诚处世的气氛,利于人们之间的交流与相处。D.佛家把悟得茶道视作修身的过程,只要保持高尚的情操,佛家的“悟”的境界和茶道就可以统一起来。二、文言文阅读(36分)(一)课内基础知识整合 (选择题14分,每小题2分)根据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和陈情表课文原文作答。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流憩(q) 翼轸(zhn) 学鸠(ji) 险衅(xn)B西畴(c

9、hu) 襜帷(chn) 朝菌(zho) 逋慢(b)C出岫(yu) 鹤汀(tng) 榆枋(fng) 陨首(yn)D东皋(go) 睇眄(min) 恶乎(w) 希冀(y)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壶殇 棨戟 舂粮 拔擢B熹微 孤骛 晦朔 矜育C篷篙 寻壑 舸舰 陨首D盘桓 涸辙 泠然 怖惧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木欣欣以向荣 以五百岁为春B 泉涓涓而始流 襟三江而带五湖C鹏之徙于南冥也 龙光射牛斗之墟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7.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汤之问棘也是已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B.此小大

10、之辩也 彼其于世,未说说然也C.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小知不及大知D.而御六气之辩 而征一国者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B.岂敢盘桓,有所希冀C.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9.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1)眄庭柯以怡颜 (2)审容膝之易安 (3)园日涉以成趣 (4)吾得兄事之 (5)乐琴书以消忧 (6)或棹孤舟(7)乐琴书以消忧(8)悦亲戚之情话A(1)(3)/(5) (7) /(2) (4) / (6) (8)B(1) (2)/(3)(4)/(5)(6)/(7)(8)C(1)(2)(3)/

11、(4)(5)(6)/(7)/(8)D(1)(2)/(3)/(4)(5)/(6)(7)(8)10下列各句中,按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1)既自以心为形役 。 (2)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 (3)童仆欢迎,稚子候门 。 (4)复驾言兮焉求 ? (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6)将有事于西畴。A(1)/(2)(6)/(3)(4)/(5) B(1)(2)/(6)/(3)/(4)(5)C(1)(2)/(6)/(3)(4)/(5) D(1)/(2)(6)/(3)/(4)(5)11名言名句默写(8分)(1)归去来兮辞中“ , ”表现了作者乐天安命,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的思想。(2)滕王阁序描写水天

12、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 , 。这两句把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3)逍遥游中“ , ”两句,写出了大鹏徙于南冥时气势磅礴、高飞而起的壮观图景。(4)陈情表中用乌鸦反哺的典故写人应尽孝心的两句是“ , ”。(二)课外拓展阅读提升(选择题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淮阴侯韩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

13、“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陈稀拜为钜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稀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叛,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稀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稀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稀所,曰:“第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稀报。其舍人

14、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稀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叛,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