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指南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33262068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陕西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陕西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陕西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陕西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指南(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指南第一章 总则一、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下称实验区)建设,指导各实验区的工作,根据陕西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工作指南。二、开展实验区工作的目标是:建立一批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发达、社会稳定、环境优美、科教先进、社会文明、法制健全、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社会主义新型社区,为同类社区提供示范,为可持续发展探索经验。三、实验区建设的基本做法是: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县(市、区),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科技(工业)园区,依靠科技进步、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实验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探索不同类型地区的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

2、和持续发展的机制和模式。第二章 工作原则四、综合规划 重点突破 以“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针对实验区的具体情况和发展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规划,既有综合长远的发展目标,又有近期实施的统筹安排和具体措施。五、科技引导 机制创新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可持续发展的引导和促进作用,通过技术集成和技术与管理的结合,解决制约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六、自主建设 突出特色 实验区工作以自主建设为主,密切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和优势,走自力更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道路,探索各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3、。七、协调联动 公众参与 按“政府组织,专家指导,公众参与,社会兴办,”的工作方式,通过多部门协调联动和政策配套,发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优势,共同参与和指导实验区的发展;在工作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的基本需要和群众的根本利益,使企业和公众在实验区建设过程中真正受益,调动全社会主动参与实验区建设的积极性。第三章 工作任务八、制定实验区可持续发展规划 实验区可持续发展规划是实验区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制定规划本身是实验区工作的重要步骤,也是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具体行动。其主要任务是:1、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状况,在分析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实验区发展目标;2、按

4、照综合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将过去分散在不同部门的任务,形成综合、系统、有操作程序、有监测标准的规划任务和相应指标;3、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制约因素和关键问题的具体措施,并确定一批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实现规划目标的重点示范工程项目;4、规划应以政府批准或人大通过的方式加以确定,使之具有法律效力;5、实验区规划的具体要求参见附件(陕西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大纲)。九、开展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实验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顺利开展实验区工作的重要保证,要把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作为实验区工作的重要任务,不断增强实验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工作包括:1、切实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形成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社会管理体制

5、和运行机制,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实验区工作考核制度,保障政策法规的实施;2、建立综合决策机制,提高实验区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3、提高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宣传和普及新的发展观,拓宽公众参与和监督可持续发展的渠道,促进公众支持和参与实验区建设。十、实施可持续发展示范工程 围绕实验区可持续发展规划的目标,组织实施一批示范工程,解决本地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示范工程的基本要求是:1、针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和发展需求,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选择确定示范项目;2、示范项目应有利于系统优化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良性循环,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6、和环境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3、发挥科技的引导作用,结合工程建设,开发和推广一批成套的适用技术;4、促进技术与管理的结合,在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同时,注重管理和运行机制的优化和完善。十一、总结和推广实验区工作经验 实验区应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针对可持续发展的共性问题,总结和提炼为理论,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为同类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第四章 工作内容十二、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二、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生产与消费,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系统间的良性循环。其主要内容为:1、优化经济结构,建立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体系,依靠科技促进经济增长方

7、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应用高新技术成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技术创新,提高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十三、促进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农业和农村发展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包括:1、加强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的保护和合理开发,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2、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建设生态农业工程,开发绿色产品;3、提高各种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建立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4、保护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和执法管理,运用市场

8、机制和经济手段,依靠科技进步,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基本要求是:1、认真制定并严格执行保护环境的法规措施;2、加强环境管理和污染的防治,积极开展对污水、烟尘、噪音和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实现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3、推广清洁生产的工艺和技术,开发利用清洁能源;4、建立灾害综合防御体系,提高本地区防灾减灾能力;5、做好土地、森林资源和珍稀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十五、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社区是与广大群众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生态环境,提高社区质量是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其要求为:1、加强社区规划与管理,创造良好的社区居

9、住环境,改善居住环境状况;2、加强供水、供电以及社区交通、通信、文化、体育、卫生保健等基础服务设施,提高社区的综合服务功能;3、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垃圾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建设环境保护工程,提高绿化美化水平;4、使实验区废弃物排放最小量化,逐步成为最小排放社区。十六、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根据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人为本,以提高社会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为目的,健全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基本要求为:1、提高社区社会化服务水平,完善商业服务网点,积极推动以社区服务为中心的社区建设,创建安全文明的社区环境,实现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10、建立社会的稳定机制;2、建立完善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等文化设施,为社区居民提供良好的公共活动场所;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社区的服务与管理水平。逐步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网络,提高社区管理的效果和服务质量。第五章 措施十七、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 调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性,共同推动实验区的建设与发展;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搞好 “大合唱”,把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的示范性工作、有关计划项目优先纳入到实验区建设之中。十八、促进公众参与实验区建设 依靠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充分发挥企业和公众的积极性,建立新的公众参与机制和方式,使实验区的人民群众真正投身于当地可

11、持续发展的事业中。十九、充分发挥科技的引导作用 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把推动实验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调动本地的科技资源,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实验区建设。建设一批“可持续发展科技示范工程”,通过制度建设、机制创新和技术与管理的结合,用综合配套、先进适用的技术解决制约实验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二十、加强对实验区的管理 建立实验区的工作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实验区的管理制度。通过中期评估和阶段捡查对实验区实施动态评价和管理,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指导实验区工作的开展。二十一、促进实验区与开展经济与技术合作 通过培训和考察,提高实验区管理人员的素质,选择具有较好合作前景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开拓多种渠道,推动实验区的开展经济与技术合作。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