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会员独享】.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256601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会员独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大庆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会员独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大庆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会员独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大庆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会员独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大庆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会员独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会员独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会员独享】.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庆铁人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把每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题目的位置上。3不准使用铅笔、刮纸刀和涂改液.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们需要怎样的科学素养 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语境中,科学素养作为一项基本公民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在这个意义上,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应该引发我们足够的深思。 公民科学素养可以从三个方面衡量: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不可否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科学技术持积极态度。但是否就意味着科学素养的提高? 这让人想到在过去的一年里,那些备受关注的科学话题:从“吃绿豆能治百病”的张悟本神话、道长李一的“盖世神功”,到媒体炒作“地球遭遇千年极寒”、“世界末日将来临”,再到“引渤入疆”让新疆变江南、禁止添加面粉增白剂等争议面对其中一些明显的科学谬误,很多人不加质疑地相信、追捧、盲从,媒体不加选择地跟进、扩大、炒作。 在专业层面,我国已是科技论文和专利数量的“创造大国”,但

3、以衡量质量的论文引用率和国际专利来看,远谈不上“创新大国”。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发达国家的60%- 80%仍存在很大差距。 公众层面的现象与专业层面的表现,看似相距甚远,实则紧密相连。不从事专业研究的社会公众固然不会参与科学技术前沿的创新,但实际上,公众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离开了这个群众基础,即使我们凭借少数科技精英的努力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也很难持续不断地推动创新,真正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命题:在经济高速发展、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的背景下,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如何与之同步? 一个公民是否具有科学素养,并不仅仅看他能否正确判断“声音是否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4、这样的科学问题。西方发达国家不仅测试公众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关系的看法,更考察公众对科学技术是否持怀疑态度,是否认为科学技术需要控制,期望科学技术解决哪些问题,希望所纳的税费使用于科学技术的哪些方面等。甚至还有国家专门测试公众对于媒体信息是否具有质疑精神和过滤功能。 一个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不仅应该掌握足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更需要强调科学的思维、科学的精神,理性认识科技应用到社会中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而具备学习、理解、表达、参与和决策科学事务的能力。 不久前,科技部公布了中国科技实力“清单”:中国科技投入年增20%,科枝人力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一;基础研究取得多个“首次”或“第一

5、”,部分领域比肩国际前沿。如果说,科技创新成果体现科技发展的“硬实力”,公民科学素养则是科技发展的“软实力”。而通过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激励科技创新、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我们任重道远。 (选自2011年02月24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我们需要怎样的科学素养”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素养是一项基本公民素质,公民科学素养可以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三个方面来衡量。 B不仅需要掌握足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更需要具备学习、理解、表达、参与和决策科学事务的能力。 C应该明白科学技术需要控制,期望科学技术解决哪些问题,希望所纳的税费使用于科学技术的哪些方面。 D需要具备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

6、精神,对科学技术能持怀疑态度,对于媒体信息具有质疑精神和过滤功能。 2、从原文看,下列对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现状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许多中国人对科学技术持积极态度,但公民科学素养发展却不能与之同步。 B面对一些明显的科学谬误,很多人不加质疑地盲从,媒体不加选择地炒作,显示了公民科学素养有待提高。 C离开公众素养这个科技发展的土壤,我们不可能有重大科技成果出现,也不可能真正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D中国在专业层面上是科技论文和专利数量的“创造大国”而非“创新大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不容乐观。 3、下列对原文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一项是: A公民科学素养调查

7、显示,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比较低,相当于某些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 B正确判断简单的科学问题,不能说就具有科学素养。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如何与经济发 展、科技进步同步,是一个重大命题。C对于科学素养,公众层面的现象与专业层面的表现是不能隔离的,两者紧密相连,不从事专业研究的社会公众不会参与创新。 D公民科学素养是国家科技发展的“软实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进而激励科技创新、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我们的重要使命。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9分) 敬翔,字子振,同州冯翊人也。少好学,工书檄。乾符中,举进士,不中,乃客大梁。翔同里人王发为汴州观察支使,遂往依

8、焉。 久之,发无所荐引,翔客益窘,为人作笺刺,传之军中。太祖素不知书,翔所作皆俚俗语,太祖爱之,谓发曰:“闻君有故人,可与俱来。”翔见太祖,太祖问曰:“闻子读春秋,春秋所记何等事?”翔曰:“诸侯争战之事耳。”太祖曰:“其用兵之法可以为吾用乎?”翔曰:“兵者,应变出奇以取胜,春秋古法,不可用于今。”太祖大喜,乃以为馆驿巡官。太祖与蔡人战汴郊,翔时时为太祖谋画,多中,太祖欣然,以谓得翔之晚,动静辄以问之。 太祖已破赵匡凝,取荆、襄,遂攻淮南。翔切谏,以谓新胜之兵,宜持重以养威。太祖不听。兵出光州,遭大雨,几不得进,进攻寿州,不克,而多所亡失,太祖始大悔恨。 太祖即位,以唐枢密院故用宦者,乃改为崇政

9、院,以翔为使。翔为人深沉,有大略,从太祖用兵三十余年,细大之务,必关之。翔亦尽心勤劳,昼夜不寐,自言惟马上乃得休息。而太祖刚暴难近,有所不可,翔亦未尝显言,微开其端,太祖意悟,多为之改易。 太祖崩,友珪立。以翔先帝谋臣,惧其图己,不欲翔居内职,乃以李振代翔为崇政使。翔以友珪畏己,多称疾,未尝省事。 末帝即位,赵岩等用事,颇离间旧臣,翔愈郁郁不得志。其后,梁尽失河北,与晋相拒杨刘。翔日:“故时河朔半在,以先帝之武,犹不得志于晋。今晋日益强,梁日益削,陛下处深宫之中,所与计事者,非其近习,则皆亲戚之私,而望成事乎?臣虽惫矣,受国恩深,若其乏材,愿得自效。”岩等以翔为怨言,遂不用。其后,王彦章败于中

10、都,末帝惧,召段凝于河上。是时,梁精兵悉在凝军,凝有异志,顾望不来。末帝遽呼翔曰:“朕居常忽卿言,今急矣,勿以为怼,卿其教我当安归?”翔曰:“臣从先帝三十余年,今虽为相,实朱氏老奴尔,以臣之心,敢有所隐!陛下初用段凝,臣已争之,今凝不来,敌势已迫,欲为陛下谋,则小人间之,必不见听。请先死,不忍见宗庙之亡!”君臣相向恸哭。 翔与李振俱为太祖所信任,庄宗入汴,诏赦梁群臣。李振喜谓翔曰:“有诏洗涤,将朝新君。”邀翔欲俱入见。翔夜止高头车坊,将旦,左右报曰:“崇政李公入朝矣!”翔叹曰:“李振谬为丈夫矣!复何面目入梁建国门乎?”乃自经而卒。注:怼:怨恨。 (新五代史卷二一梁臣传第九有删节) 4、对下列句

11、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好学,工书檄 工:擅长 B翔亦未尝显言,微开其端 微:不明显 C末帝即位,赵岩等用事 用事:当权 D则小人间之,必不见听 见:看见 5、下列各组句中,分别表现敬翔“为太祖信任”和“有大略”的一组是: A以谓得翔之晚,动静辄以问之 以谓新胜之兵,宜持重以养威B乃改为崇政院,以翔为使 翔亦尽心勤劳,昼夜不寐C太祖意悟,多为之改易 臣虽惫矣,受国恩深,若其乏材,愿得自效 D卿其教我当安归? 陛下初用段凝,臣已争之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敬翔考进士不中后客居大梁,由于生活窘迫,就到军队里给人写文书,因所写文书采用民间通俗语言,深受太祖

12、喜爱。 B太祖在取得接连的胜利后要进攻淮南,敬翔这时却极力劝谏阻止太祖,认为刚刚取胜的军队应该慎重行动,保持军威。 C朱友珪称帝后,因为敬翔是先帝的谋臣,害怕他有对自己不利的地方,没有让他担任要职。敬翔就称病退职,更加抑郁。 D梁国在失去河北之后,与晋军在杨刘对峙,敬翔在末帝面前说出怨言,指责赵岩等人的胡作非为导致国力一天天削弱。(二)文言知识(29分)7、 翻译(10分): (1)从太祖用兵三十余年,细大之务,必关之。(3分)译文: (2)陛下处深宫之中,所与计事者,非其近习,则皆亲戚之私,而望成事乎?(4分)译文: (3)李振喜谓翔曰:“有诏洗涤,将朝新君。”(3分)译文: 8、 默写(1

13、2分):(1) ,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问征夫以前路,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 ,临清流而赋诗。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4) ,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5)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6)若夫乘天地之正,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7) , ,圣人无名。 (庄子逍遥游)(8)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9)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 。 (李密陈情表)(三)古诗鉴赏(7分)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9、这首诗用字很讲究,请简要分析“青苔满阶砌”中“满”字的表达效果。(3分)10、联系全诗,简析首尾两句的表现手法,并简述这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4分)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