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讲析 第10讲人体稳态和免疫.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255567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讲析 第10讲人体稳态和免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讲析 第10讲人体稳态和免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讲析 第10讲人体稳态和免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讲析 第10讲人体稳态和免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讲析 第10讲人体稳态和免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讲析 第10讲人体稳态和免疫.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讲析: 第10讲人体稳态和免疫考向指南一 内环境与稳态命题热点(1)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2)血浆pH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命题角度此类问题在高考中常从以下角度考查:一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二是通过模型图解考查水盐、血糖及体温调节过程;三是结合生活实际中的糖尿病、脱水病、免疫病等实例,考查稳态及其意义例1(2011江苏高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解析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的稳态

2、与免疫调节,意在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抗原与抗体的结合主要发生在血液中,其液体部分属于内环境;血浆中含有CO2、尿素等,组织液中含有神经递质;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很大,但组织液渗入淋巴的量较少;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内环境中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答案D例2(2011海南高考)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B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C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D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解析下丘脑的某些细胞能分泌激素,具有内分泌功能;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具有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能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并通过调节垂

3、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来调节甲状腺的功能。答案D1内环境中不能存在的物质(1)存在于细胞内(不分泌出细胞)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酶、膜上的载体等。(2)存在与人体外界环境相通的腔中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如呼吸道、消化道中的物质。2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功能归纳(1)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盐代谢平衡。(2)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3)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4)调节:下丘脑可参与多种生命活动的

4、神经调节。血糖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调节渗透压),与生物节律等的调节有关二 免疫人体健康命题热点(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2)与免疫相关的疾病分析命题角度此类问题在高考中主要从以下角度考查:一是考查免疫过程中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物质的功能;二是考查与免疫有关的实验设计例3(2011全国卷)研究发现两种现象: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浆)细胞;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解析

5、在体液免疫中,抗原被吞噬细胞处理后将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传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淋巴细胞,使其分裂分化成效应B(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注射抗原能使动物发生体液免疫产生抗体,获得对特定抗原的免疫能力。答案C例4(2011北京高考)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1)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组小鼠的_处理。(2)从图2可知,组与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_,说明血清中的_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_,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_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

6、测该细菌生活在_。(3)实验中,组小鼠感染的是_,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_天。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图3实验二结果图(4)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_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5)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_(填选项前的符号)。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c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d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e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f细菌X(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在

7、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设置以及设计分析实验的能力。(1)图1中B组注射生理盐水是与A组注射细菌X形成对照;(2)从图2可知组与组的小鼠脾脏中活细菌的数量增长趋势基本相同,而组小鼠注射过血清,其内有细菌X相应的抗体,故说明血清中的抗体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组注射了来自A组小鼠的活化T细胞即效应T细胞,由图2可知4天内组小鼠脾脏内的活细菌数量几乎无变化,可见活化T细胞即效应T细胞能抑制细菌数量的增长。效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故该细菌寄生在细胞内部。(3)分析图2可知,组小鼠感染的是细菌X,图2中是从第2天开始4组小鼠的脾脏内活细菌的数量出现不同变化趋势,故感染细菌X应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

8、前1天。(4)分析图3曲线,活化巨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最强。(5)因假设是活化T细胞释放了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故实验组选择的材料应是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用其培养由体内没有活化T细胞的B组小鼠分离出来的巨噬细胞,观察其对细菌X的杀伤力。(6)这一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机理。答案(1)对照(2)相同抗体无明显变化抑制细胞内(3)细菌X前1(4)活化巨噬(5)a、d、f(6)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1体液免疫中抗体的作用抗体与病毒结合,使病毒失去与寄主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与抗原结合后,使其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从而使抗原失去活动能力。2淋巴因子的产生及作用受到抗原刺激

9、的T细胞可以分泌淋巴因子;淋巴因子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如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判断方法(1)根据抗原经吞噬细胞处理后的方向:如果大部分抗原需要一种细胞呈递才刺激相关细胞,则为体液免疫;如果抗原直接刺激相关细胞而不用另一种细胞呈递,则为细胞免疫。(2)根据免疫的结果:如果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则为细胞免疫;如果两种成分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则为体液免疫。(3)根据抗原的种类:如果抗原只进入体液,则为体液免疫;如果抗原进入组织细胞内,则为细胞免疫。2011年3月,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外泄,导致核电站附近的各种食物受到放射

10、性污染。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食入被污染的食物后,体内染色体、免疫系统会受到损伤,甚至对人体有着致命性的危害,例如日本核辐射放出的碘131和铯137都会导致癌症发生。(1)可以命制选择题,考查免疫细胞的功能或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2)可以命制实验分析题,考查外界某种因素对免疫系统的危害,也可考查某种免疫细胞在免疫过程中起的作用。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人白细胞介素18(IL18)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某科研小组开展了“IL18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方法如下: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组无

11、辐射损伤;组辐射损伤(60Co照射,下同);组先辐射损伤,1天后注射IL18。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0h、12h、24h、48h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下表:组别处理方法0h12h24h48h无辐射损伤0.0460.0560.0480.038辐射损伤0.4600.4200.5300.520辐射损伤IL180.2390.2650.2790.269(1)选择脾细胞作为本实验材料,是因为脾脏是机体重要的_器官。已知IL18是一种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与_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2)细胞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_死亡。从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

12、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_;从_(组别)两组数据可知,IL18对脾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3)科研小组还设置了第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IL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与第组相比,设置第组的目的是_。解析(1)本实验选择脾细胞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脾脏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由于细胞凋亡严格地受到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从表中数据看,组的脾细胞都是经过辐射损伤处理过的细胞,但组与组相比,后来增加了IL18处理,经过IL18处理后,细胞凋亡相对值减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少,从而可以说明IL18能抑制脾细胞凋亡。(3)设置第组实验的目的是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答案(1)免疫抗体(溶菌酶) (2)编程性(程序性)少(3)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4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