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质量控制点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3238114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8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质量控制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20质量控制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20质量控制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2020质量控制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2020质量控制点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质量控制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质量控制点(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涿高速公路保定段LJ-S3标质量控制点清单1、 路堤填筑质量控制点2、 路基填料质量控制点3、 边坡压实质量控制点4、 摊铺整平质量控制点5、 洒水或晾晒质量控制点6、 碾压夯实质量控制点7、 检测签证质量控制点8、 路基整修质量控制点9、 路桥过渡质量控制点10、 路堤、路埑与横向结构物质量控制点11、 钻孔桩钻进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点12、 灌注砼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点13、 钢筋材料质量检验质量控制点14、 钢筋除锈质量控制点15、 钢筋调直质量控制点16、 钢筋切割质量控制点17、 钢筋的弯曲成型质量控制点18、 钢筋连接接头形式质量控制点19、 支承垫石质量控制点20、 施工缝的处理质量控

2、制点21、 预应力材料质量控制点22、 预应力设备选用及校正质量控制点23、 预应力施工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点24、 锚具的安装及准备工作质量控制点25、 预应力张拉程序质量控制点26、 预应力理论和实际伸长量计算质量控制点27、 预应力张拉其他要求质量控制点28、 真空注浆质量控制点29、 质量保证措施质量控制点30、 安全、环保施工措施质量控制点31、 隧道开挖作业质量控制点32、 防止隧道塌方的质量控制点33、 钢支撑施工质量控制点34、 喷射砼质量控制点35、 格栅钢架施工质量控制点36、 钢筋网挂设的质量控制点37、 中空注浆锚杆质量控制点38、 超前小导管质量控制点39、 砂浆锚杆质量

3、控制点40、 防排水质量控制点41、 变形缝和施工缝防水施工质量控制点42、 二次衬砌砼浇筑质量控制点43、 隧道二衬背后注浆施工的质量控制点张涿高速公路保定段第LJ-S3合同段 质量控制点方案为加强施工重点部位、关键工序以及薄弱环节的控制,使工程施工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管理。根据总监办12号文件要求,结合本标段的实际情况,在开工前设立质量控制点,控制点的具体部位如下:一、路基设立质量控制点(1) 路堤填筑采取横断面全宽、纵向分段进行分层填筑。为保证路基的压实度,松铺厚度必须按试验段路基填土厚度的90%来控制,且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30cm,压实后每层厚度约25cm。施工时在路肩位置竖立标

4、尺杆,以控制摊铺厚度,每层填筑按松铺厚度一次到位,根据车厢容积和松铺厚度计算卸土间距,由专人指挥卸车。如地面有坡度,从低处开始进行分层填筑。 (2)路基填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同一作业区用不同填料填筑时,各种填料要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的全宽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填,以避免路基左右侧沉降不均。若采用不同填料填筑时,尽量减少不同填料层数,每种填料厚度不得少于50cm。每一填筑层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的平整度和路拱,以保证雨天路基填筑面不积水。路拱应在第一层全断面填筑时设置完毕,第二层开始则均厚填筑。 (3)为了确保边坡压实与路堤全断面一致,边坡两侧要各超填0.5m,待路基防护施工前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刷坡

5、。每层路基填筑压实完毕均应测量放出边线,洒上石灰线,以控制上层填土,确保路基侧面边坡的坡率。(4)摊铺整平:填筑段在卸土的同时,采用平地机整平,注意每层按要求设置路拱。推土机完成一个区段的推平后,采用平地机进行平整,平地机行驶路线从两侧纵向行驶,逐步向路基中心刮平,同时用人工配合填平凹坑,以保证压实质量。(5)洒水或晾晒:路堤填筑时,应随时检测填料含水量。对于细粒土、粘沙土,碾压前应控制填料含水量不超过试验段填筑试验中求得的最佳含水量的2%。当含水量较低时,应在土场加水闷料,以保证填料的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当含水量超过规定值时,在路堤填料上用铧犁、旋耕犁翻晒,并适当减小填层松铺厚度,减低填料

6、的含水量,使填料含水量始终控制在施工允许含水量的范围内,以保证最佳压实效果。在必要条件下,可用生石灰对土体进行改良来降低含水量,从而加快填筑速度。(6)碾压夯实根据分层施工图和不同的填料情况,选择合适的碾压机械,填土压实作业采用重型振动机,压路机激振力2550t。碾压顺序由两边向中间进退式碾压,曲线低端先内测后外侧,横向接头重叠0.5m以上或三分之一轮宽左右,前后相邻两区段重叠1m以上。根据填料种类、填土厚度和密实度标准,按试验段取得的数据控制压实遍数、先静压2遍,后振动压,一般情况下的振动压实遍数:路床表层68遍,路床底层56遍,路基本体45遍。对边坡附近的压实,先利用推土机对路肩进行初步压

7、实,压到路肩不发生滑坡,然后再利用压路机碾压。压路机外轮缘距离超填路基的边线保持30cm左右,以保证压路机的安全。对压路机不宜碾压的地方,采用小型打夯机具夯实。(7)检测签证试验人员在取样或测试前要保证填料是否符合要求,碾压区段是否压实均匀,填筑层厚是否超过规定厚度。路基填土压实的质量检验应随分层填筑碾压施工分层检测。在填料质量、填筑厚度、填层面纵横向平整均匀度等符合规定标准的基础上,采用灌砂法和K30荷载板进行细粒土压实系数和地基系数的规定,粗粒土和碎石类土采用K30荷载板和灌砂法进行地基系数和孔隙率的检测,达到规范及设计标准后方进行下一层的填筑。(8)路基整修路堤按设计标高填筑完成后,进行

8、修整和测量。恢复中线,每20m设一桩,进行水平标高测量,计算修整高度,施放路肩边桩,修筑路拱,并用平碾压路机碾压一遍,使路基面光洁无浮土,横向排水坡符合要求。对于细粒土边坡,依据路肩边线桩,用人工按设计坡率挂线刷去超填部分,进行整修拍实。整修后的边坡达到转折处棱线明显,直线处平直,变化处圆顺,做到坡面平顺没有凹凸,压实密度合格。整修包括路基面的排水横坡、平整度、边坡等整修内容,路基整修应严格按照设计结构尺寸进行,达到技术标准要求。边坡修整放出路基边线桩,按设计规范要求,对于加宽部分人工挂线刷去超填部分,修整折点,修整后达到转折处棱线明显,直线平直,曲线圆顺。二、路桥过渡段质量控制点过渡段路堤应

9、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过渡段施工根据施工图纸制定施工工艺和过程控制措施,作出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和相应的质量检查、监督管理制度,并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完善的施工工艺及处理措施。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在拌合站集中拌合,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配合平地机摊铺,重型碾压设备及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在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及在台后2.0m范围内,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厘米,碾压遍数通过工艺试验确定。1、 质量控制要点 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1) 施工前,做好桥头路基的排水

10、施工。(2) 过渡段路堤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3) 在桥台及挡墙基础达到设计及范围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台后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4) 过渡段路基应与其连接的路堤同一整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其他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5) 各个特殊路桥过渡段台阶处必须沿台阶进行横向碾压。2、 注意事项(1) 路桥过渡段施工前,排干桥台基坑内积水,基坑地面以下部分回填混凝土或者碎石,并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之间密实、无虚土。(2) 桥台与路基结合部设厚0.10m带排水槽的渗水墙,渗水墙采用无砂混凝土块砌筑,渗水墙底部设软式透水管,将渗水横向排出路基外。(3) 路

11、桥过渡段每层填筑均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施作,控制好级配碎石的配合及填料厚度,填筑层均设人字横向排水坡。(4) 台背后2m范围内禁止大型振动机械驶入,避免其对桥台造成挤压。三、 路堤、路埑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立质量控制点1、 质量控制要点: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1) 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2) 靠近结构物两侧2m以内及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必须使用小型振动机碾压。2、 注意事项(1) 横向结构物两侧必须对称填筑,在填筑过程中注意作好防排水工作,每层均应做好横向人字坡

12、和纵向排水。(2) 基坑底面以下部分按设计要求选用回填材料,并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之间密实、无虚土。(3) 级配碎石混合料应尽快使用完毕。(4) 路堑地段回填片石混凝土时,应做好基坑边坡防护,防止发生意外。四、 钻孔桩设立质量控制点1、 桥的钻孔桩施工为隐蔽工程,设立质量控制点:(1) 开钻时宜低挡慢速钻进,钻至护筒底以下1米再以正常速度钻进。(2) 钻进过程中及时滤渣,同时经常注意地层的变化,在地层的变化处均应捞取渣样,判断地质的类型,记入记录表中,并与设计提供的地质剖面图相对照,钻渣样应编号保存,以便分析备查。(3) 经常检查泥浆的各项指标。(4) 开始钻进时,适当控制进尺,使初期成孔竖直、

13、圆顺,防止孔位偏心、孔口坍塌。(5) 当钻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对孔深、孔径、孔位和孔形等进行检查,确认满足设计要求后,立即填写终孔检查证,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方可进行孔底清理和灌注水下混凝土的准备工作。2、 清孔清孔时注意事项:清孔标准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即:孔内排出或抽出的泥浆手摸无23mm颗粒,泥浆比重不大于1.1,含砂率不大于0.3%,粘度1720s;浇筑水下混凝土前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规范要求。严禁采用加深钻孔深度方法代替清孔。3、 砼灌注(1) 导管技术要求灌注水下砼采用钢导管灌注,采用导管内径为25-30m。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严禁用压气试压。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

14、不应小于孔内水深1.3倍的压力,也不应小于导管壁和焊缝可能承受灌注砼时最大内压力P的1.3倍,p=rchc-rwHw式中:p为导管可能受到的最大内压力(kPa);rc为砼拌和物的重度(24Kn/m3);hc为导管内砼柱最大高度(m),以导管全长或预计的最大高度计;rw为井孔内水或泥浆的重度(kN/m3);Hw为井孔内水或泥浆的深度(m)。4、 安装导管导管采用250-300钢管,每节23m,配12节11.5m的短管。钢导管内壁光滑、圆顺,内径一致,接口严密。导管直径与桩径及混凝土浇筑速度相适应。使用前进行试拼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按自下而上顺序编号和标示尺度。导管组装后轴线偏差,不超过钻

15、孔深的0.5%并不大于10cm,试压力为孔底静水压力的1.5倍。导管长度按孔深和工作平台高度决定。漏斗底距钻孔上口,大于一节中间导管长度。导管接头法兰盘加锥形活套,底节导管下端不得有法兰盘。采用螺旋丝扣型接头,设防松装置。导管安装后,其底部距孔底有250400mm的空间。5、 二次清孔浇筑水下混凝土前应检查沉渣厚度,沉渣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端承桩不大于5cm;摩擦桩不大于20cm。如沉渣厚度超出规范要求,则利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6、 首批封底混凝土计算和控制首批封底混凝土数量,下落时有一定的冲击能量,能把泥浆从导管中排出,并能把导管下口埋入混凝土不小于1m深。足够的冲击能量能够把桩底沉渣尽可能地冲开,是控制桩底沉渣,减少工后沉降的重要环节。7、 箭球、拨栓或开阀打开漏斗阀门,放下封底砼,首批砼灌入孔底后,立即探测孔内砼面高度,计算出导管内埋置深度,如符合要求,即可正常灌注。如发现导管内大量进水,表明出现灌注事故。8、 水下混凝土浇灌桩基混凝土采用罐车运输配合导管灌注,灌注开始后,应紧凑连续地进行,严禁中途停工。在灌注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