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质量通病防治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3226005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质量通病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质量通病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质量通病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质量通病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质量通病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质量通病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质量通病防治(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环辅路外环(太阳宫桥-燕莎桥)道路大修工程 质量通病防治 专项方案2020质量通病防治三环辅路内环(太阳宫桥燕莎桥)道路大修工程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审定: 日期:审核: 日期:编制: 日期: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项目经理部2012年3月20日目 录一、工程概况3二、编制依据3三、质量通病防治3四、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9附图一、项目部质量保证体系框图141、 工程概况三环路是北京市区重要的环路,承担着极大的交通量,三环辅路内环(太阳宫桥-燕莎桥)道路大修工程西起太阳宫西侧,沿东南方向经三元西桥、三元桥、三元东桥,终点至燕莎桥北,内环辅路(太阳宫桥-燕莎桥),道路全长4.04

2、3km,三环路规划为城市快速路,辅路设计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行车速度为4060km/h。三环全线为四幅路形式,本项目范围内主路两侧的辅路均单向行驶,单侧路面宽918m,24条机动车道,局部路段设置了专用非机动车道;沿线共有2座跨河桥,两座菱形立交,四座人行天桥,两处灯控路口,其中桥梁净空2.5m4m。道路工程包括路面结构补强、病害处理、局部人行道面砖及路缘石更换、完善无障碍设施。排水工程是对局部检查井进行加固处理,挪移路中雨水口,消除积水点。桥梁工程是维修西坝河桥、西坝河西桥内环辅路桥梁,维修七圣路北口天桥、西坝河路南口天桥、左家庄西街北口天桥。本工程计划开工日期:2012年3月15日;计划

3、竣工日期:2012年5月13日,合同工期总计60日历天。工程总造价1369万元。参建单位:建设单位: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监理单位:北京四方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施工单位: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 编制依据1、DBJ01-45-2000北京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2、CJJ8-99城市测量规范3、DBJ01-71-2003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4、DBJ01-56-2001北京市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5、JTJ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6、JTJ057-94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7、DBJ01-9

4、2-2004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统一标准8、DBJ01-11-200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9、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3、 质量通病防治道路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在道路工程中经常发生、较为普遍的质量问题,这些问题对工程的使用品质与寿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严重的后果。由于道路工程量大面广,因此其危害性更大,更应予以重视。3.1沥青混凝土面层3.1.1横向裂缝现象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缝宽不一,缝长有贯穿整个路幅的,也有部分路幅的。原因分析施工缝末处理好,接缝不紧密,结合不良。沥青未达到适合于本地区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的质量标准,致使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或温度疲

5、劳应力(应变)大于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应变)。预防措施合理组织施工,摊铺作业连续进行,减少冷接缝。冷接缝的处理,应先将已摊铺压实的摊铺带边缘切割整齐、清除碎料,然后用热混合料敷贴接缝处,使其预热软化;铲除敷贴料,对缝壁涂刷0.30.6kgm2粘层沥青,再铺筑新混合料。充分压实横向接缝。碾压时,压路机在已压实的横幅上,钢轮伸入新铺层15cm,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520cm,直到压路机全部在新铺层为止,再改为纵向碾压。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按本地区气候条件和道路等级选取适用的沥青类型,以减少或消除沥青面层温度收缩裂缝。采用优质沥青更有效。治理方法为防止雨水由裂缝渗透至路面结构,对大

6、于5mm的粗裂缝,要用开缝机进行开缝处理,开出标准槽,使用空压机和钢丝刷等清除缝内、缝边碎粒料、垃圾,并使缝内干燥,使用专门灌缝设备进行灌缝处理。3.1.2纵向裂缝现象裂缝走向基本与行车方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原因分析前后摊铺幅相接处的冷接缝末按有关规范要求认真处理,结合不紧密而脱开。纵向沟槽回填土压实质量差而发生沉陷。拓宽路段的新老路面交界处沉降不一。预防措施采用全路幅一次摊铺,如分幅摊铺时,前后幅应紧跟,避免前摊铺幅混合料冷却后才摊铺后半幅,确保热接缝。如无条件全路幅摊铺时,上、下层的施工纵缝应错开15cm以上。前后幅相接处为冷接缝时,应先将已施工压实完的边缘坍斜部分切除,切线须顺直

7、,侧壁要垂直,清除碎料后,宜用热混合料敷贴接缝处,使之预热软化,然后铲除敷贴料,并对侧壁涂刷0.30.6kgm2粘层沥青,再摊铺相邻路幅。摊铺时控制好松铺系数,使压实后的接缝结合紧密、平整。沟槽回填土应分层填筑、压实,压实度必须达到要求。拓宽路段的基层厚度和材料须与老路面一致,或稍厚。土路基应密实、稳定。铺筑沥青面层前,老路面侧壁应涂刷 0.30.6kgm2粘层沥青。沥青面层应充分压实。新老路面接缝宜用热烙铁烫密。4.治理方法对大于5mm的粗裂缝,要用开缝机进行开缝处理,开出标准槽,使用空压机和钢丝刷等清除缝内、缝边碎粒料、垃圾,并使缝内干燥,使用专门灌缝设备进行灌缝处理。3.1.3网状裂缝现

8、象裂缝纵横交错,缝宽l mm以上,缝距40cm以下,l以上。原因分析路面结构中夹有软弱层或泥灰层,粒料层松动,水稳性差。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质量差,延度低,抗裂性差。沥青层厚度不足,层间粘结差,水分渗入,加速裂缝的形成。预防措施沥青面层摊铺前,对下卧层应认真检查,及时清除泥灰,处理好软弱层,保证下卧层稳定,并做好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原材料质量和混合料质量严格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选定、拌制和施工。沥青面层各层应满足最小施工厚度的要求,保证上下层的良好连结;并从设计施工养护上采取措施有效地排除雨后结构层内积水。路面结构设计应做好交通量调查和预测工作,使路面结构组合与总体强度满足设计使用

9、期限内交通荷载要求。上基层必须选用水稳定性良好的有粗粒料的石灰、水泥稳定类材料。治理方法如有软弱层或不稳定结构层时,应将其铲除;如因结构层积水引起网裂时,铲除面层后,需加设将路面渗透水排除至路外的排水设施,然后再铺筑新混合料。如强度满足要求,网状裂缝出自沥青面层厚度不足时,可采用铣削网裂的面层后加铺新料来处理。加铺厚度按现行设计规范计算确定;如在路面上加罩,为减轻反射裂缝。可采取各种“防反”措施进行处理。由于路基不稳定导致路面网裂时,可采用石灰或水泥处理路基,或注浆加固处理,深度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为2040cm。消石灰用量510,或水泥用量46。待上路基处理稳定后,再重做基层、面层。由于

10、基层软弱或厚度不足引起路面网裂时,可根据情况,分别采取加厚、调换或综合稳定的措施进行加强。水稳定性好、收缩性小的半刚性材料是首选基层。基层加强后,再铺筑沥青面层。3.1.4反射裂缝现象基层产生裂缝后,在温度和行车荷载作用下,裂缝将逐渐反射到沥青层表面,路表面裂缝的位置形状与基层裂缝基本相似。对于半刚性基层以横向裂缝居多,对于在柔性路面上加罩的沥青结构层,裂缝形式不一,取决于下卧层。原因分析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的反射裂缝。在旧路面上加罩沥青面层后原路面上已有裂缝包括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的反射。预防措施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详见底基层和基层中2.12)。在旧路面加罩沥青路面结构层前,可

11、铣削原路面后再加罩,或采用铺设立工织物、玻纤网后再加罩,以延缓反射裂缝的形成。治理方法缝宽小于5mm时,可不作处理。缝宽大于 5mm时,要用开缝机进行开缝处理,开出标准槽,使用空压机和钢丝刷等清除缝内、缝边碎粒料、垃圾,并使缝内干燥,使用专门灌缝设备进行灌缝处理。3.1.5拥包现象行车方向或横向出现局部隆起。拥包较易发生在车辆经常起动、制动的地方,如停车站、交叉口等。原因分析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偏高或细料偏多,热稳定性不好。在夏季气温较高时,不足以抵抗行车引起的水平力。面层摊铺时,底层未清扫或本喷洒(涂刷)粘层沥青,致使路面上下层粘结不好;沥青混合料摊销不匀,局部细料集中。基层或下面层未经充分

12、压实,强度不足,发生变形位移。在路面日常养护时,局部路段沥青用量过多,集料偏细或摊铺不均匀。陡坡或平整度较差路段,面层沥青混合料容易在行车作用下向低处积聚而形成拥包。预防措施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要控制细集料的用量,细集料不可偏多。选用针入度较低的沥青,并严格控制沥青的用量。在摊铺沥青混合料面层前,下层表面应清扫干净,均匀洒布粘层沥青,确保上下层粘结。人工摊铺时,由于料车卸料容易离析,应做到粗细料均匀分布,避免细料集中。治理方法凡由于沥青混合料本身级配偏细,沥青用量偏高,或者上下层粘结不好而形成的拥包,应将其完全铣削掉,并低于原路表,然后待开挖表面干燥后喷洒 1.01.2kg粘层沥青,再铺筑热

13、稳定性符合要求的沥青混合料至与路面平齐。当拥包周边拌有路面下陷时,应将其一共处理。如基层已被推挤应将损坏部分挖除,重新铺筑。修补时应采用与原路面结构相同或强度较高的材料。如受条件限制,则对于面积较小的修补,可采用现场冷拌的乳化沥青混合料,但应严格控制矿料的级配和沥青用量。3.1.6松散现象面层集料之间的粘结力丧失或基本丧失,路表面可观察到成片悬浮的集料或小块混合料,面层的部分区域明显不成整体。干燥季节,在行车作用下可见轮后粉尘飞扬。原因分析沥青混凝土中的沥青针人度偏小,粘结性能不良;混合料的沥青用量偏少;矿料潮湿或不洁净,与沥青粘结不牢;拌和时温度偏高,沥青焦枯;沥青老化或与酸性石料间的粘附性

14、能不良,造成路面松散。摊铺施工时,未充分压实,或摊铺时,沥青混凝土温度偏低;雨天摊铺,水膜降低了集料间的粘结力。基层强度不足,或呈湿软状态时摊铺沥青混凝土,在行车作用下可造成面层松散。在沥青路面使用过程中,溶解性油类的泄漏,雨雪水的渗入,降低了沥青的粘结性能。预防措施对使用酸性石料拌制沥青混合料时,须在沥青中掺入抗剥落剂或在填料中掺用适量的生石灰粉、干净消石灰、水泥。以提高沥青与酸性石料的粘附性能。在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应选用标号合适的沥青和干净的集料,集料的含泥量不得超过规定的要求;集料在进人拌缸前应完全烘干并达到规定的温度;除按规定加入沥青外,还应在拌制过程中随时观察沥青混合料的外观,是否有因沥青含量偏少而呈暗淡无光泽的现象,拌制新的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时尤应加强观测;集料烘干加热时的温度一般控制不超过180,避免过高,否则会加快沥青中的轻质油份挥发,使沥青过早老化,影响沥青混凝土整体性。沥青混合料运到工地后应及时摊铺,及时碾压。摊铺温度及碾压温度偏低会降低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压实质量。摊铺后应及时按照有关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碾压到规定的压实度,碾压结束时温度应不低于70;应避免在气温低于10或雨天施工。路面出现脱皮等轻微病害时,应及时修补。治理方法将松散的面层清除,重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如涉及基层,则应先对基层进行处理。3.1.7施工接缝明显现象接缝歪斜不顺直;前后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