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资源的开发_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33218323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0.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源资源的开发_以我国山西省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能源资源的开发_以我国山西省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能源资源的开发_以我国山西省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能源资源的开发_以我国山西省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能源资源的开发_以我国山西省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能源资源的开发_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资源的开发_以我国山西省为例(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离不开 能源资源 什么是能源 能源性质 能源是能够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 特征 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 有限的 开发利用不当 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合理利用 加强勘探 扩大后备储量 节约和合理使用 降低单位产值能耗 发展科技 积极寻求替代产品 2 下图中四图能正确表示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A B C D C 自然资源 能源 矿产资源 煤炭被誉为黑色金子 工业的食粮 它是18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 虽然它的重要位置已被石油所代替 而煤炭因为储量巨大 加之煤炭汽化等新技术日趋成熟 煤炭必将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中无法替代的能源

2、之一 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3 1能源资源的开发 教学目的 通过案例分析 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山西 山西省煤炭储量和产量都在全国首屈一指 山西的概况 40 N 34 N 山西的概况 1 水资源短缺山西水资源总量缺乏 本区属于半干旱地区 虽然黄河给山西提供了水资源 但黄河水量不稳定 由于工农业发展和人们生活用水增加 水资源耗损日益加大 2 自然环境脆弱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地区 这里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煤炭资源的露天开采 将加剧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 土地恢复和保护任务十分艰巨 3 交通运力不足 黄土高原 区域优势 最突出优势 区域优势产业的发展 优势的丧失 区域

3、调整 山西的区域经济发展 一般思路 山西的区域优势 煤炭资源 一 资源开采条件 优势分析 能源资源开发原则 因地制宜 考虑区域资源状况 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 1 煤炭资源丰富 开采条件好 2 市场广阔 3 位置适中 交通比较便利 大广全优好 能源消费大国 对能源需求量继续增加 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3 位置适中 交通较便利 邻近主要工业中心和大城市 输煤 输电距离较近 包头 有众多铁路线通过 交通比较便利 P41阅读 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五大挑战 人口基数大 能源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 要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能源发展道路 我国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保障能源安全的措施 1 加强国内资源勘探开发2 能源进口多元

4、化 增加进口渠道3 发展科技 提高利用率4 调整能源利用结构 开发利用新能源5 建立能源战略储备6 节约用能 1 扩大煤炭开采量 山西的区域优势的发展 与煤炭相关的产业 二 能源基地建设 利用优势资源促进产业发展 1 扩大煤炭开采量 2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OUT OUT OUT 运量大成本低 2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大秦铁路 神黄铁路 焦 兖 日铁路 海运 华东 华南 3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讨论 对于山西来说 是输煤好还是输电好 3 下列能源 属于可再生能源 常规能源的是 A 木炭B 焦炭C 地热D 汽油 2 我国重点建设 位于山西省的大型煤矿是 A 霍林河 准格尔B 神府东胜 元宝山C 大同

5、 平朔D 鞍山 双鸭山 1 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 比重最大的是 A 水力B 天然气C 煤炭D 石油 4 对山西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的条件描绘正确的是 A 煤炭资源丰富 开采条件一般B 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日增 市场广阔C 虽处我国西北地区 交通较为便利D 煤炭资源开发资金充足 技术先进 C C A B 课堂练习 西气东输 将使晋煤失去部分市场 西电东送 将使晋煤在东部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减少 今后核电和水电的比重将大幅上升 国内对晋煤的需求减弱 山西煤的开采因种种原因不具优势 中国能源结构的改变 A 天然气 工程 B 水电开发 工程 工程 水电的梯级开发 C 新能源 核能的开发 1 单一 低下2 严重的

6、 问题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3 开采的 上升4 地位下降 结构 效益 环境 成本 市场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三峡 黄河 原因 内因 内因 内因 外因 山西的优势的丧失 在东部沿海领跑中国经济大势 西部大开发紧追其上 东北老工业基地重振雄风的中国经济格局中 作为中部崛起中的一个能源大省 作为中华复兴战略棋盘上一颗举足轻重的棋子 山西 该如何走出污染大省的阴影 山西 该如何找准自己的位子 山西 该何去何从 区域调整 重新确定发展方向 重新挖掘区域优势 一 调整产业结构 综合利用能源 二 保护和治理环境 1 改革开放初期的产业结构2 产业结构的调整 煤炭工业是全省经济的核心部门 产业结构十分单一 效

7、益低下 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铁矿 铝土矿 能源开发 煤 电 铝 煤 焦 化 煤 铁 钢 产业链 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 一 调整产业结构 综合利用能源 1 山西省构筑三条产业链依赖哪些资源条件 由原来输出煤炭 现在输出电力 煤气 液化气 焦炭 化工产品 水泥等 产品附加值提高 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煤炭的综合利用使山西省输出产品有何变化 这种变化是否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煤 铁 铝土 水 土地等资源 调整产业结构 构建了煤 电 铝 煤 焦 化 煤 铁 钢三条产业链 延长产业链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使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 冶金 化工 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实现了产

8、业结构的升级及能源的综合利用 阅读材料并从中找出以下问题 山西省建设引水工程的原因 其缺水严重的地区 最大的引水过程 万家寨引水过程简介 山西 内蒙东部 材料 内蒙古东部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 由伊敏 霍林河 元宝山等煤田组成 探明储量640多亿吨 占全国煤炭总量的10 全国褐煤总量的76 是全国褐煤资源最集中的地区 结合着图文材料 讨论分析以下问题 1 从煤炭资源蕴藏量和品种看 内蒙古东部地区与山西省有何异同 相同点 储量都很丰富不同点 山西探明储量更丰富 且山西煤种齐全 而内蒙古东部主要是褐煤 2 比较分析内蒙古东部地区与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区位和交通条件 地处我国中部 邻近北京

9、天津 郑州 洛阳 西安 咸阳等工业中心 与上海 沈阳 武汉等城市相距不远 输煤 输电距离较近 有京包 石太 太焦 大秦 神黄等铁路通过 交通较便利 位于我国北部边陲 与南方的许多大区联系较差 但东部紧邻我国东北重工业区 南部与天津 北京的距离较近 有京通线联系京津地区 有滨洲线通往东北地区 内蒙古东部除煤炭资源外 还有部分石油 天然碱 铅锌矿 铁矿等 这些矿产在开采和提炼过程中 需要煤做燃料 有些和煤的副产品共同为化工原料 这些矿产为内蒙古的综合利用提供了资源条件 3 内蒙古东部地区还有哪些矿产资源 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的经验 能够借鉴到该地区煤炭的综合利用中吗 二 保护和治理环境1 环境保护与

10、治理的缘由 能源开发和综合利用 露天矿表土的剥离 井矿巷道的建设 矿区道路的铺设 燃煤发电 洗煤 炼焦等重化工业的发展 大面积开挖地表 排弃大面积土石 处理不当会造成生态问题 易地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 生态环境问题 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 读图思考 隔离坝 将采掘区与河流隔开 以免河水进入采掘区 参考 例如在生物措施中 可发展林 灌 草的防护体系 利用草地发展畜牧业 增加经济收入 这样生态 经济兼顾 有的矿坑可不填充复垦 而是保持一定的水域发展水产养殖 在此基础上加以绿化和美化 建生态旅游区 排水沟 引开可能进入采掘区的水源 固沙草方格 乔木和灌木结合形成的防风体系 防止荒漠化和水

11、土流失 还有吸烟滞尘 净化空气和美化矿区环境 复垦区 恢复植被 减少水土流失 保护水土 减少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2 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 1 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以技术创新为先导 洁净煤技术 多品种 多层次的清洁能源生产体系 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 煤炭综合利用技术 废物利用技术 2 调整产业结构 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 使其产品向深加工 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大力发展农业 轻纺工业 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重化工业为主 废渣 煤矸石 主要用于发电 供热和充填露天矿坑及塌陷区煤泥 经干燥后再利用废气 做好消烟除尘工作 对矿区道路和作业面洒水降尘 对煤矸石自燃区域进行覆盖阻氧

12、灭火 防止了对大气的污染 营造防风林带 开展复垦绿化造林 3 三废 的治理 废水 沉淀净化 区域优势 最突出优势 区域优势产业的发展 优势的丧失 区域调整 山西的区域经济发展 1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 在利用时 你认为应该 A 为了提高效益 只开采富矿B 为了降低成本 只冶炼单一矿产C 可以大规模任意开采矿产D 节约利用 综合利用2 我国目前正在建设的最大能源基地的中心是A 陕西B 河南C 山西D 新疆 D C 课堂练习 3 下列关于我国矿产资源的叙述 正确的是A 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 有利于发展运输事业B 我国是能源大国 因此 煤炭 石油 电力已完全能满足需要C 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 有利于大规

13、模开采D 毁林开矿 功大于过4 分布在山东省和河南省之间的油田是A 中原油田B 胜利油田C 大庆油田D 辽河油田 C A 5 下列关于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说法 正确的是A 我国东部有色金属资源十分丰富B 我国北方的煤 铁矿资源丰富C 我国青藏高原有色金属资源丰富D 西南和西北部地区没有能源矿 6 我国的能源资源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是A 煤炭B 石油C 天然气D 发电量7 我国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一位的一组矿产是A 煤 石油B 铜 铁C 钨 稀土D 金 银 B A C 中国的能源问题 能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 生产消费分布不平衡 能源资源严重短缺 石油 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 7 和7

14、1 储量比较丰富的煤炭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 6 按目前探明储量和开采能力测算 中国煤炭 石油 天然气的可采年限分别只有80年 15年和30年 而世界平均水平分别是230年 45年和61年 我国是个能源消费大国 但就人均石化资源又是资源小国 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煤炭比重过大 约占70 能源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严重 如大气污染 水污染 酸雨 温室效应等 能源浪费严重 能源利用效率低 能耗大 中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实现能源结构的转变 以煤为主 实施煤炭的清洁利用 优先发展水能资源 大力推行洁净煤技术 加大石油 天然气开发力度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提高清洁能源比重 适当发

15、展核电 建立足够的能源安全储备 是我国较长期内坚持的能源战略 长期坚持节能优先战略 开源节流共建节约型社会 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坚持合理利用资源的同时 把能源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能源生产和消费效率 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来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坚持能源生产消费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做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安排 能源危机 能源危机源于三个不平衡 能源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 能源生产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 能源消费在地区上的不平衡 这三种不平衡在世界主要能源 石油上表现最为突出 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的增长与地球能源供给的有限性矛盾 非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减少 加剧了能源危机 解决途径 能源消费

16、结构转变 改变人类过分依赖矿石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局面 寻找清洁 高效 可以再生的或者使用时间长并对环境危害小的绿色能源 新能源 如人造太阳 太阳能 核能 风能 节能 节能意识 对非可再生能源应用有足够的保护意识 能源与环境 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环境影响最为严重 表现在 1 污染大气 燃煤过程中排放的粉尘 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及多种芳烃化合物 约占整个燃烧排放量的96 2 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积累 产生温室效应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将上升 能导致海平面上升 引起厄尔尼诺现象 3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等通过大气传输 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酸雨 可以改变土壤性质 危害农作物和森林生态系统 改变湖泊 水库的酸度 水能开发利用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栖息地变化或消失 物种减少 地面沉降 地震及土壤盐碱化 核能利用有核废料问题 核辐射 冷却水污染等 其它 能源与战争 海湾战争 世纪第一战 战争的真正目的是美国为了夺取中亚的石油和天然气 争取中亚的油气资源反恐 美国战略调整 立足阿富汗控制中亚石油通道由中东到中亚伊朗核问题 石油问题美国后院起火 委内瑞拉石油乌克兰 俄罗斯石油危机高加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