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外部效应:案例P整理.ppt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3216883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章外部效应:案例P整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章外部效应:案例P整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章外部效应:案例P整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章外部效应:案例P整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章外部效应:案例P整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章外部效应:案例P整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章外部效应:案例P整理.ppt(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外部效应 案例 北京师范大学王华春 2 视频案例 焦点 冲突和问题 公共产品 外部性理论互动案例讨论框架 2 小组讨论 问题 原因和出路 3 公共经济学 案例总结 结论 升华与展望 4 案例导入 目标 背景和理论 1 3 1 案例导入 目标 背景和理论 1 1案例讨论目标通过视频案例的观摩 讨论 分析和点评 理论联系实际 达到对公共产品 外部性理论的掌握与运用 重点理解在市场失灵领域为什么需要政府干预 政府如何进行干预 进一步加深对公共经济学理论框架理解 4 1 2案例背景介绍过去几年北方沙尘暴每年平均发生十余次 部分沙尘暴甚至飘洋过海远至日本 经过退耕还林 退耕还牧努力气候环境己见成效

2、但在距离北京400公里某地管理部门乱垦草原 所谓 种了土豆 毁了草原 为了一时之利 造成土地沙化日益严重 有专家称 长此以往 未来的北京将成为 未来的楼兰 5 1 3案例涉及理论公共产品理论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政府而不是私人成为公共产品提供主体政府可以生产或者以制度界定其他主体提供 6 外部性理论外部效应和市场效率 如果是正的外部性由于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 出现供给不足 如果是负的外部性由于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出现供给过剩 如何解决外部性问题政府管制或计划征税和补贴发放排放许可私人解决方案 企业合并 协商谈判 道德规范等科斯定理与产权明晰 7 2 视频案例 焦点 冲突和问题 观摩教学案例视频

3、10分钟 并思考相关问题角色提示 1 老党员李德以及其他退耕还牧参与者2 村委会主任 草原管理局副局长刑某 3 饲料种植承包人4 牧民5 当地 北京 天津 唐山等居民土豆去向 8 3 小组讨论 问题 原因和出路 课堂讨论概括本案例主要内容 草原管理局 村委会利益是什么 代价是什么 退耕还牧提供什么性质的产品 由谁提供 村委会 草原管理局 中央政府对此有何态度 种植土豆造成土地沙化成本由谁承担 其中存在什么样的成本和收益关系 如何妥善解决案例涉及的公共产品供给与外部性问题 请从村委会主任 草原管理局副局长 承包者 牧民 北京市民 公共政策专家等不同角色出发 就上述问题发表见解 9 4 案例总结

4、结论 升华与展望 4 1结论与理论升华4 2共识与展望 10 理论层面 理论内涵 现状 政策选择 政策目标 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税 补贴标准 草原产权改革等 4 1结论与理论升华 案例理论分析框架 公共产品理论 外部性理论 生态价值理论 提供主体问题 解决路径问题 提供数量问题 政府失灵 市场失灵 补偿不足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 和谐发展 11 4 2共识与展望具有强烈外部性的公共产品需防止搭便车 防止个体理性导致集体愚蠢 防止上演公共地悲剧 退耕还牧 治理风沙是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 环境保护不仅是当地政府的责任 更是全民责任 基层政府退耕还牧失败是因为政府供给低效率 是政府失灵的表现 而

5、治沙老党员李德的行为是私人供给公共产品的有效形式 但由于个人补偿和保障机制缺失而面临失败 各级政府补偿机制如果落实不到位 对利益相关方积极性将造成打击 导致生态建设这一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12 退耕还牧具有强烈的正外部性 应该通过补贴等形式使得相应地方获得外部收益的好处 对于草原等具有极强外部性的资源利用 需要由包括村民在内的利益相关方进行公共选择 以有效利用好该资源 考虑和解决外部性问题需要更宽广的视野 开展生态移民等 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应提倡 推进村务信息公开透明 村民参与等可以成为基层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 13 案例追踪加强跟踪督查确保草原违法落实案件处罚 2010 03 04 主管部门开展非法开垦草原清查 2010 11 01 内蒙古草原监督管理所 巴林右旗人工播种紫花苜蓿草种播种牧草现场 14 陈旗草原挖草皮的情形 2007年 草原已恢复植被 2009年 15 ThankYou 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