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整理.ppt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3216834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4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整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整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整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整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整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整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整理.ppt(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章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刘晶星教授 消毒灭菌常用术语 灭菌 sterilization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消毒 disinfection 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防腐 antisepsis 防止或抑制皮肤表面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清洁 cleaning 是指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秽以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 无菌 asepsis 和无菌操作 无菌是无活菌的意思 多是灭菌的结果 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 称为无菌操作 第一节消毒灭菌的方法 一 物理消毒灭菌法 一 热力灭菌法1 干热灭菌法焚烧 烧灼 干烤 红外线2 湿热灭菌法巴氏消毒

2、法 pasteurization 煮沸法 流动蒸汽消毒法 间歇蒸汽灭菌法 fractionalsterilization 高压蒸汽灭菌法 autoclaving 高压蒸汽灭菌器 一 物理消毒灭菌法 一 热力灭菌法 二 辐射杀菌法1 紫外线2 电离辐射3 微波 microwave 三 滤过除菌法1 滤菌器 filter 液体除菌2 空气除菌采用生物洁净技术 四 干燥与低温抑菌法 滤器和层流室 二 化学消毒灭菌法 一 高效消毒剂 high leveldisinfectants 1 含氯消毒剂 2 过氧化物消毒剂 3 醛类消毒剂 4 环氧乙烷 二 中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 leveldi

3、sinfectants 1 含碘消毒剂 2 醇类消毒剂 三 低效消毒剂 low leveldisinfectants 1 季铵盐类 2 氯已定 3 高锰酸钾 固体二氧化氯消毒剂 第二节消毒灭菌的运用 一 高危器械物品用时需进入无菌组织的物品 所有这些物品都应该灭菌 二 中危器械物品用时不进入无菌组织但接触黏膜的器械 采用消毒即可 三 低危器械物品只接触未损伤皮肤但不进入无菌组织和不接触黏膜的物品 一般用后清洗 消毒即可 四 快速周转的医疗器械 一 医疗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 二 室内空气消毒灭菌1 物理消毒法 紫外线照射 1 5W m3 1h 最常用 滤过除菌 空气通过孔径小于0 2 m的高效过滤

4、装置以除去细菌和带菌尘埃 2 化学消毒法包括化学消毒剂喷雾和熏蒸 过氧乙酸喷雾 熏蒸 过氧化氢喷雾 二氧化氯溶液喷洒 中草药点燃烟熏 三 手和皮肤的消毒用肥皂和流动水经常并正确洗手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应用消毒剂消毒 第二节消毒灭菌的运用 四 黏膜的消毒 五 病人排泄物与分泌物的消毒灭菌 六 病人污染物品的消毒 七 饮水的消毒 八 环境的消毒 第三节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一 微生物的种类二 微生物的物理状态三 微生物的数量四 消毒剂性质 浓度与作用时间五 温度六 酸碱度七 有机物 第四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 biosafety 是生物技术安全 safetyofbiotechnolog

5、y 的简称 狭义地指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 开发 应用及转基因生物可能对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广义地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 经济 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 病原微生物所致的安全问题 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隐患 生物武器 生物恐怖 重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等 也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现实的生物安全问题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是防扩散和防感染 关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我国法令包括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管理 对实验室的分级管理 实验室感染的控制以及监督和法律责任等 一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传染性 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 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 第

6、一类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 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 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 动物与人 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一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第三类是指能够引起人或动物疾病 但一般情况下对人 动物或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 传播风险有限 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 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类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或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如小鼠白血病病毒等 第一类 第二类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二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级 一 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三级 四级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

7、生物实验活动 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应当有 名以上的工作人员共同进行 在同一个实验室的同一个独立安全区域内 只能同时从事一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实验活动 应有健全安全保卫制度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实验室技术规范 操作规程 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应有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 应建立健康档案 进行预防接种 实验室应有科学 严格的管理制度 定期对实验室设施设备 材料等进行检查 维护和更新 应对废水 废气以及其他废物进行合理处置 防止环境污染 生物安全 三 实验室感染的控制以及监督和法律责任 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包括定期检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 病原微生物菌 毒 种和样本保存与使用

8、安全操作 实验室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以及其他废物处置等实施情况 实验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时 预防 控制措施包括 封闭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实验室或可能造成病原微生物扩散的场所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 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检查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进行现场消毒 对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动物采取隔离 扑杀等措施 监督的主要内容是监督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执行国家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 国家标准和要求的记录 档案及报告的情况 法律责任的核心是承担造成传染病传播 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法律责任 思考题 常用的消毒剂有哪些种类 简述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湿热灭菌有哪些方法 各有何用途 筒述紫外线杀菌的作用机制和注意事项 在温度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 为什么湿热灭菌法的效果比干热法好 当从事病原生物学安全实验室工作时 应考虑哪些与生物安全相关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