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讲义整理.ppt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3216763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讲义整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讲义整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讲义整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讲义整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讲义整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讲义整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讲义整理.ppt(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讲义 内容标准 以都江堰等著名的工程和建筑为例 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列举音乐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都江堰修建的日期 位置 知道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是李冰父子 依据示意图 说出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过程 引导学生掌握读图与识图的基本技能 提高空间想像力 知道编钟的由来 通过欣赏图片和音律 提高观察和审美能力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 整理课文内容 结合文中图片及教师提供的资料 较全面地认识都江堰与编钟 感受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在教师的点拨下 学生提高获取信息 整理信

2、息的能力 主动探究问题 让学生懂得文字资料是我们认识历史的一种方法 历史文物和遗迹也是一种重要的认识历史的方法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恰当的鼓励与评价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知道先秦时期我国人民的巨大创造力 了解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 激发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认识都江堰的社会价值 理解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 强化环保意识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二 教材分析战国时期 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时期 社会的大变革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都江堰的修建代表了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在水利方面的最高成就 证明了中国人民巨大的创造力 编钟的出土充分说明我国古代音乐方面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3、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巨大成就 并形成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具有开创意义 教学重点 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 结构及其水利灌溉作用与编钟的神奇 教学难点 通过都江堰巧妙结构的了解 让学生体会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三 教学准备教师收集与本课有关的历史影像资料 都江堰示意图与现状图 将上述资料合理整编 制成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都江堰 编钟的资料 去都江堰旅游过的同学可以准备相关资料进行展示或讲解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产生了空前繁荣的文化气息 与此同时在科技与艺术领域也出现了辉煌灿烂的智慧之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体

4、味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吧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都江堰 分四部分 主持修建者 修建时间 位置修建原因运作结构及原理意义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主持修建者 修建时间 位置 展示李冰父子以及二王庙图片 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李冰父子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修建原因 以都江堰修建前后两张图片做比较 学生辅以阅读教材 理解都江堰的修建原因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运作结构及原理 此为本课重点及难点 以示意图 实景图 部分图 全景图等图片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 探讨各部分发挥着怎样的功能与作用 以及都江堰的管理与维修 展示交流 李冰父子在修建都江堰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困难 你知道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又是怎么解决

5、的呢 就你所收集到的资料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在此 教师可准备一段视频 事先分段截取 在课堂上适时选择播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意义 展示图片 学生讨论 师生共同总结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过渡 如果说都江堰工程的巧妙设计 让我们领略了祖先的创造力 那么编钟的神奇 更像是人们诉说着先民的智慧之声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神奇的编钟 春秋战国时期 盛行着一种以编钟和鼓为主要乐器的音乐表演形式 被称作 钟鼓之乐 代表着其发展水平的便是编钟 图片展示 学生阅读讨论 编钟有何神奇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 我们了解了先秦时期中华民族的非凡成就 都江堰与编钟 这些成就是祖先们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智慧的积累 创造力的表现 他们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这些古代文明永远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和自豪 也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 要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贡献我们的智慧与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