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广饶县八年级地理下册 6.1 自然特征与农业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216191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广饶县八年级地理下册 6.1 自然特征与农业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山东省广饶县八年级地理下册 6.1 自然特征与农业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山东省广饶县八年级地理下册 6.1 自然特征与农业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广饶县八年级地理下册 6.1 自然特征与农业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广饶县八年级地理下册 6.1 自然特征与农业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特征与农业1课 题自然特征与农业1课 型新课执笔人审核人 校区审核 学习时间第 周第 导学稿学习目标 1. 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明确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 能够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地理差异。(基础目标) 2. 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升目标) 教学重点 1、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分析北方地区的春旱的原因、影响及其措施。 教学难点 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过程一、 目标认定、自主学习1范围:大体位于 、 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 一线以北,东临 海和 海。2地形:以 和 为主。东部有广阔的 平原和 平原;西部有 的黄

2、土高原。3.气候:地跨我国的 带和 带,大部分地区属于 。大部分属于 (干湿区)。4.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 ”。二、合作探究、共同提高课本P9图6.3说明北方地区的地形。主要从地图上明确一下地形 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高原:内蒙古高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脉以西;平原:东北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华北平原位于太行山脉以东。读下图(课本P10图6.5),探究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完成活动归纳: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 带和 带,大部分地区属于 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冬季;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C以上,夏

3、季。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 为 毫米,属于 。降水季节分配 ,主要集中于 季。小结: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冬春季节多沙尘暴。由于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北方地区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请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完成5、6两题。【北方地区的农业】 5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为 。主要种植 等粮食作物,以及 等经济作物,称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6找到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在书中做标注) 请学生发言进行展示。(小结)北方地区具有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夏季雨热同 期等发展农业生产大的优势,但是,华北平

4、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有极大的限制了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阅读课本P12图6.8,探究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完成活动P12活动请学生进行展示,教师及时进行反馈总结。(小结)华北平原降水集中夏季,春季降水极少;春季,华北平原正值冬小 麦返青,农田用水量大;华北平原河流较少,水量小;华北平原耕地多,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由于这些原因导致华北平原春旱严重。目前,国家采取了跨流域调水调节降水的空间变化、修建水库调节降水的时间变化等措施解决华北平 原的春旱,但是从长远来看,发展节水农业才是华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三、教师讲评点播四、课堂检测1北方地区东

5、临 A:渤海和黄海 B:东海和南海 C:黄海和东海 D:渤海和东海2下列属于北方地区地形区的是A:内蒙古高原 B: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3. 下列不属于北方地区农业发展有利因素的是A:平原面积大 B:土壤肥沃 C:降水偏少 D :耕地集中连片4 .下列属于北方地区气候类型的是5. 为缓解华北地区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国家采取的措施是A 加大开采地下水 B 跨流域调水措施 C 兴建水库 D 海水淡化技术的广泛应用6 .华北地区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A.地震B.滑坡和泥石流C.台风D.干旱7.读图完成。 (1)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山脉:A ;B ;E ;地形区 C ,有“ ” 之称;D ;E 和F 又常被称“ ”,F地形其特点是 ;濒临海洋G ;H 。 (2)本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 ,粮食作物以 、 、 为主,经济作物有 、 、 。 五、小组内合作交流六、课堂小结(由学生小结,教师补充)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