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江苏省高等学校语文试题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3215822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江苏省高等学校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编》江苏省高等学校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编》江苏省高等学校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编》江苏省高等学校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编》江苏省高等学校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江苏省高等学校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江苏省高等学校语文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江苏省高等学校2010-2011年高考模拟调研语文试题(总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题由七部分组成,满分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地方.3作题时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龃龉/含英咀华兑现/蜕化变质参劾/言简意赅B疏浚/怙恶不悛 桑梓/莘莘学子 朔方/横槊赋诗C折耗/蟾宫折桂 纤绳/纤尘不染 数控/数见不鲜D调停/调兵

2、遣将 薄礼/厚今薄古 差旅/差强人意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人民绝对不允许任何形式的“”阴谋得逞;我们将听其言,观其行,对台湾新领导人将把两岸关系引向何方拭目以待。B.民犹如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一个国家能国力日盛,盛世太平,那也不能不说是人心向背的结果。C.这部作品,语言工丽,形象鲜活,构思别具匠心,表现手法千变万化,可谓仪态万方,令人叹为观止。D.对于别人的造谣污蔑,他置若罔闻,同志们不时劝他应奋起反击,他总是说,流言毕竟是流言,可能一时甚嚣尘上,但终会灰飞烟灭的,我又何必计较呢?百口莫辩就是我对待流言蜚语的原则。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4分) A

3、最近一段时间,中科院以及北大、清华等学府纷纷出台自己的学术戒律,力图在学术腐败成风的情况下,廓清弥漫在学术及科研领域的道德迷雾。B近几年来,常有报纸对明星大肆吹捧炒作,过分的溢美之词,助长了某些明星的骄傲情绪,使他们离观众越来越远。C大河奔流通过一个农村妇女李麦从一个女长工成长为领导群众与敌人斗争的战斗经历,热情地歌颂了党,歌颂了人民。D上世纪以来,人类在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空间、海洋等六大高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发现和进展,其中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为光彩夺目。4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出“3G手机”的主要特点。(不超过15个字) (5分)3G是英文3rdGaneration的缩写,

4、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优于前两代手机的具体表现就是手机联网的速率。现在移动GPRS一般最快也就是10kb/s,联通的CDMAlx也只有30kb/s左右,而3G时代可以让你的手机有如家庭宽带一样的网速。比如WCDMA的理论最小值是384kb/s,静止状态可达2Mkb/s。速率提上去了,3G手机就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其标志性功能就是支持视频电话。目前,日本移动通讯巨人NTTDoCoMo已开通全球第一个3G服务,我国也已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

5、国联通发放3张3G牌照,亚洲成为全球3G发展最快的地区。 _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日:“若非钓台耶?”日:“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 岩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

6、。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

7、”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日: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日:“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节选自清 郑日奎游钓台记)【注】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代画家,好游山水。晚年将游历过的山水绘在室中以观看自称“卧游”。孙兴公:孙绰,字兴公,晋人。博学善文曾作天台山赋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未暇问名,颔之而已 颔:点头B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 意:料想C如披草寻磴 披:分开D觉视先生,悉在下风 视:看待6.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8、的一组是( )(3分)A 先生祠堂在焉 B 若非钓台耶 因致礼焉,遂行 若尝登钓台乎C呼舟子劳以酒 D. 汉严先生隐处也 于是乎并以耳游 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7.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历来仰慕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的高风亮节,很想到隐居之地浙东钓台去游览一番。这次乘船北上,总算如愿以偿。B钓台实际是两座高耸险峻的山峰。山上松树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就像一群游动的要飞起来的龙,严先生的祠堂就在山脚下。C山上景色优美,向往已久的作者很想登山游览,可是船夫不同意停船靠岸,一番争议。依然不从,作者表示道歉,船方继续前行。D虽不能登山,却有“目游”“鼻游”“舌游”“耳游”的

9、独特感受,更有舍船登上山巅,俯瞰群山的“神游”,因此作者感到非常痛快 8.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3分)译文: 。(2)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4分)译文: 。(3)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3分)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朱敦儒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注】朱敦儒,两宋之交时的词人。此词约作于金朝灭北宋后十四年。指公元1127年北宋都

10、城汴京被金兵攻占。擘钗破镜:常代指夫妻在战乱中离散。(1)简析“今春还听杜鹃啼”一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并赏析“还”字的表达效果。(5分)_(2)这首词在表情达意上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分)_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剑阁峥嵘而崔嵬,_,_。(李白蜀道难)(2)东船西舫悄无言,_。(白居易琵琶行)(3) 吾师道也,_?(韩愈师说)(4)乱石穿空,_,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杜牧阿房宫赋) (6)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屈原离骚)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阅读下

11、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臧克家:诗比人更长寿念过中学的人,没有谁不熟悉这么一段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中国当代诗坛大师臧克家的有的人教育了几代人追求真善美,以耐人寻味而深深“烙印”在亿万国人脑海里。臧克家从小生活在一个诗的王国,家庭的文化空气很浓。父亲和祖父都好诗,他的庶祖母给他讲聊斋,说水浒,话西游记,“这些故事,常引出我同情的眼泪和美好的幻想。”臧克家永远也不能磨灭这些在心上打上深深的印记。小克家喜欢整天跟穷人的孩子在一起,“我同情他们,热爱他们。童年的一段乡村生活,使我认识了人间的穷愁、疾苦和贫富的悬殊。同时,纯朴、刻苦、良善我的脉管里流入了农民的血。

12、我高兴,有人说我是农民诗人。不错,我是泥土里的人。”1923年,在山东省第一师范,臧克家接受到“五四”新文学思潮的影响。这时期,他读的新诗很多,如饥似渴地吞咽下去;也写了不少诗作。1930年,臧克家被国立青岛大学破格录取。这期间,在闻先生的指导下,他以难民、洋车夫、渔翁等一些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为着笔点,创作了不少好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朱自清评曰:“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王统照称道:“(臧克家的出现)真像在今日的诗坛上掠过一道火光。”臧老经历了20世纪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的全部过程,入过学,作过战,随军采访,主编杂志这种生活

13、境地、职业的变更,令诗人有了更丰富更鲜活的生活素材,也正是这些,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也正是这样,他在诗中抒发一个热血诗人的沸腾之情。激情勃发的臧克家,由“农民诗人”变成了“人民诗人”。 臧老的床头高高的排放着一摞摞书刊,上面少不了他的圈圈点点或评论。他历来嗜书如命,到老年却自觉心里空虚,因此更以补课的心情拼命读书。他每天用于读书的时间不少于全部活动的三分之一,孤灯夜读,思接千载,名篇佳作,会心动情,是他生活的又一大乐趣。他不仅读,而且写。其中,不少文章文情并茂,精辟独到,颇有见地。臧克家从不想自己“来日无多”,只是笔耕不辍,依旧诗涌成潮,虽在文坛已耕耘了60多年,但他那颗跳动的诗心充满活力。他从未停止过写作,就是在病魔缠身、卧床不起的情况下仍不放下手中的笔。他把写作视为与病魔斗争的一种手段,进入九秩仍坚持天天定时伏案工作。近年,他还出版了臧克家古典诗文欣赏集臧克家序跋选放歌新岁月,并主编了毛主席诗词鉴赏等书籍。尽管因为年长,作品数量大为减少,但诗的内涵却愈加醇厚。诗作我寥寥10字,却滚热发烫:“我,/一团火。/灼人,/也将自焚。”这诗是他性格、人格的写照。以往每年,请求题词、题诗、题名、作序、写评论的接连不断,来访者络绎不绝,这可忙坏了我们的臧老先生,挤占了本来很忙的诗人的时间。然而,热心肠的臧克家只是尽最大的能力“应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