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分析和酸碱失衡判断概述整理.ppt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3214420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气分析和酸碱失衡判断概述整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血气分析和酸碱失衡判断概述整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血气分析和酸碱失衡判断概述整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血气分析和酸碱失衡判断概述整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血气分析和酸碱失衡判断概述整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气分析和酸碱失衡判断概述整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气分析和酸碱失衡判断概述整理.ppt(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气分析和酸碱失衡判断概述 co2 o2 co2 co2 O2 HbHbO2 o2 o2 o2 co2 co2 Hb HbcO 外呼吸 内呼吸 气道 肺泡 血管 细胞 呼吸过程示意图 1 基本概念 一 酸碱概念 凡在水中释放H 的物质为酸 接受H 的物质为碱 二 CO2运输 组织 CO2 弥散 CO2 弥散 血浆 CO2 CO2 红细胞 以溶解的CO2进行运输 血红蛋白缓冲的结果是以HCO3 的形式运输CO2 H2CO3 H2O CA HCO3 H CI CI Hbo2被还原成Hb 在红细胞内以HCO3 运输CO2 O2 O2 FeO2 Fe H C N N N C HN N HC CNH2

2、NHCOO C HC HbO Hb 氨基甲酰化合物 H2O H2O H 为Hb所缓冲 三 酸碱平衡调节机制 体内酸碱的绝对量时时刻刻都在变动 人体通过化学缓冲 肺代偿 肾代偿 离子交换四种基本形式 将PH值维持在一个狭窄的生理范围内 1 缓冲系统缓冲是指可以减少某一系统酸碱度变化的作用 其代偿作用微弱 人体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缓冲对 碳酸氢盐系统 磷酸盐系统 血浆蛋白系统 血红蛋白系统 2 肺代偿CO2是代谢的最终产物 是酸的主要来源 由肺脏排出 机体通过调节CO2的排出量 从而维持酸碱平衡 这一关系也可用PaCO2 0 836 VCO2 VA来表示 此作用机制也有限 3 肾代偿体内的固定酸及碱性

3、物质必须经肾脏排出 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 1 NaHCO3的再吸收 见下图 肾小管近曲小管细胞细胞外液 肾小球滤过液 W NaHCO3 Na NaHCO3 Na HCO3 H W H HCO3 H2CO3 H2CO3 CO2 H2O CA CO2 H2O 2 肾小管内缓冲盐的酸化 原尿远曲小管细胞细胞外液 Na2HPO4 NaHPO4 NaH2PO4 Na H W Na NaHCO3 w H HCO3 H2CO3 CA H2O CO2 3 氨的分泌与铵盐的生成 Na NH4 交换 原尿远曲小管细胞细胞外液 NaCl Na Cl w w H2CO3 Na NaHCO3 H H HCO3 CA CO

4、2 H2O NH3 谷氨酰胺氨基酸 NH4Cl NH3 4 钾的排泄与K Na 交换 当肾小管滤液的H 浓度增高时 H 的排泌受到抑制 此时钾的分泌增加 并主动承担与Na 的交换 肾脏调节酸碱平衡的作用强大 但需要 3 5 天才能达到最大代偿能力 4 离子交换 2Na 1H 3K 3K 2Na 1H 血液中 H 升高时 血液中 H 降低时 四 Henderson Hasselbalch公式 PH PK log HCO3 H2CO3 此公式比较烦琐 因此Kassier和Bleich提出Henderson公式判断 既 H 24 PCO2 HCO3 H 的单位为nmol L H 和PH之间可用 0

5、8 1 25 法换算 表 一 H 和PH换算法 PH值6 806 907 007 107 207 307 407 507 607 70实际 H 15812610070635040322520估计 H 1 25 0 8 0 8 1 25 法1531229878635040322620有限的关系7060504030 五 动脉血气分析的参数 1 PH 是 H 的负对数 血液PH值实际上是没有分离血细胞的血浆的PH 正常值为7 35 7 45 2 PCO2 指血浆中物理溶解的CO2所产生的分压 是反映呼吸性酸 碱 中毒的重要指标 正常值为35 45mmHg 平均40mmHg 3 碱剩余 BE 表示血浆

6、或全血碱储备的情况 是观察代谢性酸 碱 中毒的重要指标 正常值为 3 3 mmol L 平均0 4 实际碳酸氢根 AB 血浆中HCO3 的实际含量 5 标准碳酸氢根 SB PaCO2为40mmHg HbO2为100 温度为37 0 时测得的HCO3 含量 正常人AB SB 22 27mmol L 均值24mmol L 6 缓冲碱 BB 体液阴离子中有一组抗酸物质如HCO3 HPO42 Pr 总称BB 正常值为42 54mmol L 7 CO2 CP 指血HCO3 中CO2的含量 正常值为 50 71Vol 23 31mmol L 8 总二氧化碳含量 T CO2 CO2 CP加上溶于血浆中的二氧

7、化碳 1 2mmol L 正常值 24 32mmol L 9 血氧分压 PO2 血浆中物理溶解的O2产生的分压 正常值 80 100mmHg 10 血氧饱和度 S O2 为HbO2被全部Hb除所得的百分率 正常值为92 99 11 血氧含量 C O2 血液中所含O2的总量 C O2 Hb S O2 1 34 PO2 0 003 2 4 6 8 10 12 14 100 80 60 40 20 kPa 2 3DPG H PCO2 T CO 左移 右移 体温 二氧化碳分压 氢离子浓度 PCO2 H 血氧饱和度 HbO2 血氧分压 PO2 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 2 酸碱失衡的判断方法 一 酸碱失衡的代

8、偿规律 由H H公式可知 酸碱失衡的代偿规律为 1 HCO3 和PCO2任何一个变量的原发性变化 必然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同向代偿变化 2 原发失衡变化必然大于代偿变化 二 酸碱失衡的判断方法1 详细了解病史 体征 2 核实结果是否有误差 利用 H 24 PCO2 HCO3 的公式判断结果准确与否 3 分清原发和继发 代偿 改变 4 分清单纯性和混合性酸碱失衡 PCO2升高同时伴HCO3 下降 肯定为呼酸合并代酸 PCO2下降同时伴HCO3 升高 肯定为呼碱合并代碱 PCO2和HCO3 明显异常 同时伴有PH值正常 应考虑有混合性酸碱失衡的可能 进一步确诊可用酸碱图表和单纯性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

9、5 结合病史 血气分析及其它资料综合判断 表2 1单纯性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原发原发化学代偿预计代偿公式代偿代偿极限失衡变化变化时限代酸 HCO3 PCO2 PCO2 1 5 HCO3 8 212 24h10mmHg代碱 HCO3 PCO2 PCO2 0 9 HCO3 512 24h55mmHg呼酸PCO2 HCO3 急性 代偿性引起 HCO3 3 4mmol L几分钟30mmol L慢性 HCO3 3 5d42 45mmol L0 38 PCO2 3 78呼碱PCO2 HCO3 急性 几分钟18mmol L HCO3 0 2 PCO2 2 5慢性 3 5d12 15mmol L HCO3 0

10、 49 PCO2 1 72 3阴离子隙 一 概念阴离子隙 AG 是指血清中所测阳离子和所测阴离子总数之差 即 AG Na K HCO3 Cl 由于血清中 K 较低 且变化较小 对AC影响不大 故上式可简化为 AG Na HCO3 Cl AC正常值是8 16mmol L 根据细胞外液的 离子解剖学 可知 人体血清中阳离子总数 Na UC 阴离子总数 HCO3 Cl UA 依电中性原理 细胞外液阴离子总数必然等于阳离子总数 虽然各种离子成分的浓度会有变化 但阴阳离子总数始终相等 即 Na UC HCO3 Cl UA 移项并代入上式得 AG UA UC 即AG的真正含义为未测定阴 阳离子浓度的差 根

11、据AG是否升高 可将代酸分为高AG 正常血Cl 性代酸及正常AG 高血Cl 性代酸 高AG代酸时 AG HCO3 二 阴离子隙的异常 1 AG升高代酸是AG升高最常见 最重要的因素 表3 1AG升高的原因1 代谢性酸中毒 1 乳酸酸中毒 2 酮症酸中毒 3 尿毒症 4 水杨酸盐中毒2 脱水3 用含有 未测定阴离子 的钠盐治疗4 某些抗生素治疗5 碱中毒6 实验室误差7 低押 低钙 低镁血症 2 AG降低 表3 2AG降低的原因1 未测定阴离子浓度降低 1 细胞外液稀释 2 低蛋白血症2 未测定阳离子浓度增加 1 高K 高Ca 高Mg 血症 2 锂中毒 3 多发性骨髓瘤3 实验室误差 1 方法上

12、低估了血钠 2 方法上高估了血氯 三 AG的评价 Emmett认为除特殊情况外 AG升高实际上是代酸的同义词 AG的价值在于发现特殊情况下的代酸 AG增大可能是某些混合性代酸和代碱患者酸中毒的唯一证据 DuBose称AG的增高数可以用来粗略估计血浆 潜能 HCO3 的量 AG加上实测HCO3 能预计可能达到的HCO3 的新水平 即 潜能 HCO3 AG 实测HCO3 图3 3 AG 30mmol L肯定有有机酸中毒 AG为20 29mmol L 约71 的患者存在有机酸酸中毒 并可用AG 0 5 HCO3 16 的标准来判断有机酸酸中毒 潜能 HCO3 正常AG 实测AG AG 实测HCO3

13、图3 3潜能HCO3 示意图 三重酸碱失衡 一 定义Narins认为一种呼吸性酸碱失衡与代酸和代碱同时存在于同一患者体内称为三重酸碱失衡 酸 碱 中毒是体内的一种病理过程 可引起体内 H 的变化 通过各种代偿机制的代偿 PH可在正常范围 也可超出正常范围 酸 碱 血症是由酸 碱 中毒引起的以血液PH异常为特征的临床表现 酸 碱 中毒可以引起酸 碱 血症 也可不引起酸碱血症 这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机体的代偿能力 酸 碱 血症必然是由酸碱中毒引起 代酸和代碱作为不同原因引起的二种病理过程可以同时存在于同一患者体内 但PH由二者综合效应决定 呼酸乃各种原因使CO2排出过少形成CO2潴留所致 呼碱则

14、是由于CO2排出过多 体内CO2减少引起 一个人不可能在CO2排出过多的同时又存在CO2排出过少 故呼酸和呼碱不可能同时存在于同一患者 根据呼吸性酸碱失衡的不同 可以将三重酸碱失衡分为两型 呼酸 代酸 代碱称为呼酸型三重酸碱失衡 呼碱 代酸 代碱称为呼碱型三重酸碱失衡 二 病因 见下表 原发病呼酸型TABD呼碱型TABD发病率病死率发病率病死率肺心病23 95 83 14 58 33 4 11 43 2 5 71 肾脏疾病1 2 86 1 2 86 败血症并中毒1 4 17 1 4 17 7 20 00 4 11 43 性休克严重创伤并ARDS5 14 29 2 5 71 流行性出血热4 11

15、 43 晚期肿瘤1 2 86 乌头碱中毒1 2 86 心肌梗塞1 2 86 肝昏迷11 31 43 9 27 71 合计24 100 15 62 5 35 100 18 31 43 三 发病机制 四 动脉血气分析和电解质特点TABD时三种原发失衡及继发的三种代偿变化 使PH HCO3 PaCO2及电解质变化极其复杂 每项指标的最终结果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总的来说 1 呼酸型TABD的PH PaCO2 Cl HCO3 AG 呼碱型TABD的PH PaCO2 Cl HCO3 AG 且均大致符合 HCO3 AG Cl 但呼酸型TABD的PH也可正常 基至升高 呼碱型TABD时 PH值也可正常

16、甚至下降 2 呼酸型TABD时 呼酸原发性增加及代碱继发增加PCO2的作用表现为PCO2 代碱原发性增加及呼酸继发性增加HCO3 的作用超过了代酸原发降低HCO3 的作用 表现为HCO3 因此 呼酸型TABD在血气上与呼酸组颇相似 同理 呼碱型TABD与呼碱组也很相似 但是电解质上有所不同 呼酸型TABD的Cl 明显低于呼酸组 呼碱型TABD的Cl 明显低于呼碱组 但前者的AG值均高于后者 说明Cl 下降提示代碱 AG 提示代酸 3 在呼酸型TABD组与呼酸 代碱间及呼碱型TABD组与呼碱 代碱间 Na 大致接近 主要差别为 在PCO2大致相似的条件下 前者的PH HCO3 Cl 均低于后者 而AG均高于后者 两者间PH HCO3 AG的差异提示TABD中除含有呼酸并代碱或呼碱并代碱外 尚有代酸 而Cl 的差异可能由于TABD中的代碱程度超过了呼酸加代碱或呼碱加代碱中的代碱程度 五 诊断 1 详细了解病史 体征及实验资料2 依单纯性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结合AG的计算综合分析 在呼酸的基础上 若 潜能 HCO3 24 0 38 PaCO2 3 78可诊断为呼酸型TABD 在呼碱的基础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