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讲义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33212828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5.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现象》讲义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声现象》讲义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声现象》讲义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声现象》讲义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声现象》讲义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声现象》讲义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现象》讲义精编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声现象目录 一、 知识串讲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速2. 声音的特性3. 声音的利用、噪音的防治二、 知识巩固三、 参考答案一、知识串讲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速1、声音的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物体只有振动才能发声。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3、声速: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音的传播速度决定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影响声速的因素: (1)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2)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4、回声:声波

2、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大的反射面(如建筑物的墙壁等)将发生反射,人们把能够与原声区分开的反射声波叫做回声。人耳能够辨别回声的条件是:与原声的时间间隔大于0.1S。回声测距:根据公式S=vt,回声是传过去再返回来,所以计算出的路程是实际路程的2倍。5、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发声体发出声音介质传声耳朵听声。其中任何一个阶段被阻断,都将听不到声音。人耳听觉障碍如果是传导障碍,一般可用骨传导来帮助听到声音,原理是固体可以传声6、不同障碍物对声波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不同。通常情况下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音的能力强。练1、在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会看到水花飞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3、A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估测声音传播的速度 D探究音叉发声音调的高低练2、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振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决定音调的因素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练3、中国在2011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如图所示,标志着我国的空间站建设正式开始,宇航员在空间站内可直接对话,但在空间站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通话,原因是()A.太空中噪声太大 B.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 C.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练4、1994年,天文学家观察到苏梅尔-列维慧星裂成二十多块大的碎片,撞

4、击木星,产生巨大的爆炸,但是地球上的人们却没有听到一丝声响,以下猜想最符合科学性的是()A这种爆炸本身不会发出声音 B爆炸声传到地球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C这种爆炸发出的声音太小 D木星与地球之间存在真空带,没有传声介质 声音的特性1、频率:(1)物理意义:频率是描述物体的振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3)单位:赫兹(Hz)(4)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和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2、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物体振动频率大音调高,频率小音调低。3、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响度与振幅和人耳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4、音色:音色又称音品,是声音的特色,由发

5、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5、超声波和次声波:一般人的听力范围:20Hz20000Hz,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自然活动,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有些次声波对人体健康有害练5、二胡是我们中国传统的乐器,在演奏时,演员要经常拨动琴弦用来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练6、用大小不同的两个力分别敲打同一个音叉,所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A响度 B频率 C音色 D音调练7、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练8、如图所示,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

6、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以上两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练9、地震时产生的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电磁波”)对建筑物、人的平衡器官功能的破坏性很大,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由于它的破坏性大,并且它的频率低于 HZ,人耳却无法直接听到,所以要尽量远离地震源。练10、聪明的海豚会做算术加减法运算,当驯兽师问海豚“2+3等于几”时,海豚就会敲五下麦克风。实际上是有人在台下吹了5下哨声。哨音海豚能听到而人听不到,这其中的道理是因为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海豚的

7、听觉频率为150Hz-150000Hz,台下人吹的哨声是一种 故人听不到。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噪声: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 噪声的强弱等级(1)分贝(dB):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 dB是人们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2)常见环境下的噪声等级(如图)3、噪声的危害(1)90dB,会破坏听力,引起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2)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3)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4、控制噪声的途径(1)防止噪声产生;(2)阻断噪声的传播;(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声音的利用(传递信息、传递能量)1、 回声定位:蝙蝠靠超声波在夜间捕捉昆虫,蝙

8、蝠采用的方法叫回声定位。根据这种方法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的地形图,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来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2、 B超: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会返回,这一特性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医疗诊断与治疗。3、 声音能量:超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密的仪器,把清洗物放在清洗液里,超声波穿过液体并引起激烈的振动,振动将物体上的污垢都振动下来,而且不会损坏物体,超声波的振动比可闻声波更加强烈。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的振动祛除人体的结石,向人体内发送超声波,结石被击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随尿液排出体外。练11、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A足球比赛时球迷震耳欲聋的呼喊声 B交

9、响乐团演奏的锣鼓声 C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 D上课时小林和同桌轻声细语的交谈声 练12、对“0dB”的理解正确的是( )A.0dB说明物体不振动 B.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弱声C.0dB说明频率低于20Hz D.0dB说明频率低于20000Hz练13、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练14、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A建筑工地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戴上防噪的耳塞 C市区内禁止汽车鸣笛 D在市区种植花草树木 练15、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

10、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 )A. 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 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 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练16、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的音调很低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二、知识巩固知识点总结: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速、影响声速的因素 回声、回声测距 频率和振幅 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超声波与次声波 噪音的等

11、级和危害 控制噪音的途径 声音的利用(两种方式)三、参考答案练1、【答案】 A【解析】 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中,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振动的,故选A。练2、【答案】A 练3、【答案】C 【解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飞船内有空气,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是真空,所以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故选C。【总结升华】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练4、【答案】D【思路点拨】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

12、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就吉他来说,弦的松紧、长短、粗细都可以改变音调。练5、【答案】C练6、【答案】A【思路点拨】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三个特征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练7、【答案】C【解析】不同的声源发出的声音,除了音调、响度之外,声音还有另一个特征音色。听朋友打来的电话,凭声音就知道是谁,因为每个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音色。练8、【答案】音色;响度有很多成语、俗语中蕴含着物

13、理知识。下列对描述声现象的成语、俗语解释错误的是()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练9、【答案】次声波;20【解析】人耳一般只能听到频率在20Hz20000Hz的声音,低于20HZ的次声波人是听不到的,地震可以产生能量很大的次声波,一些次声波对人体危害极大,而且由于人无法直接听到,所以一旦受到伤害,后果就很严重。练10、【答案】20Hz20000Hz;超声波【思路点拨】分别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保的角度理解噪声的概念。练11、【答案】D【解析】A、足球比赛时球迷震耳欲聋的呼喊声是能提高球员的士气,故不是噪声,故A错误;B、交响乐团演奏的锣鼓声是我们要听到的演奏声,这不是噪声,故B错误;C、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这不属于噪声,故C错误;D、上课时小林和同桌轻声细语的交谈声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听课,属于噪声。故D正确。【总结升华】从环保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噪声是指无规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