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宜昌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年度调研报告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3208420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宜昌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年度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编》宜昌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年度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编》宜昌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年度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编》宜昌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年度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编》宜昌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年度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宜昌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年度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宜昌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年度调研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宜昌建设现代物流中心调研报告2010年12月宜昌位于西部山区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交结点,在全国节点层次划分中,宜昌是67个较重要的节点之一,是国家重要的二类交通枢纽城市。在区域位置上宜昌处于成都、重庆、西安、武汉和长沙的中心位置,物流的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都离不开宜昌。宜昌的物流腹地涉及鄂西、湘西和渝东、川东、陕南等地区,承担着西南、中南和华东等地的物资中转和接运重任。据统计,目前外地在宜昌中转的物资运输量占全市运输总量的70%;外地在宜昌的商品交易额占全市交易额总量的80%;宜昌港口完成的吞吐量中有71%是为周边地区服务的。宜昌是长江中上游的地理节点,是中西部地区的物流节点,是渝东鄂西的商贸节点

2、。这些重要节点地位客观上要求宜昌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站在统筹发展的高度,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中心,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服务支持。一、宜昌建设现代物流中心的可行性(一)经济持续增长,产业发展壮大。2007年,宜昌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实现生产总值820.9亿元,增长15%;全地域财政收入164亿元,增长1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5.57亿元,增长30%。工业经济蓬勃发展。实现工业增加值338.5亿元,增长23.85%;利税237.61亿元,增长47%;利润177.75亿元,增长54.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61家,新增81家。实现农业增加值110.

3、3亿元,增长7.48%。六大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3.84%,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生猪、柑橘、高山蔬菜产量保持全省第一。采花毛尖、秭归脐橙、清江回鱼荣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服务业发展加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1亿元,增长18.7%。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86亿元,增加l71亿元;贷款余额675亿元,增加127亿元;实现利润17.2亿元。2007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0亿元,增长20.7%;市县属投资290亿元,增长35.1%。2007年,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80个,完成投资227.4亿元,有83个项目竣工投产,成为经济社会发

4、展的重要支撑。首钢宜昌高磷铁矿开发项目正式开工,南玻多晶硅一期项目进展顺利,三新磷酸3万吨窑法磷酸生产线、宜化60万吨联合制碱、长江电缆一期工程等建成投产。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磷化工等4个产业集群进入全省重点扶持范围。电力、化工、食品医药三大支柱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8.2%。优强企业倍增工程扎实推进。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28家,新增42家;过10亿元的达到14家,新增5家;过百亿元的达到2家。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实现进出口总额8.55亿美元,增长50.3%;外贸出口6.12亿美元,增长49.4%;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36亿美元,增长17.9%;对外经济合作营业额2.89亿美

5、元,增长1.3倍。兴发磷精细化工园成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快速成长,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继武汉、成都之后,我市成为全国第三个授牌的“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1家,新增1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新增1家。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家,其中国家级1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0.9亿元,增长30.3%。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宜昌开发区成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宜化、兴发成为全国循环经济先进企业。(二)区域内物资集散量急剧增加。随着三峡工程的全面竣工,其防洪、发电、航运“三大效益”将全面实现。川江天堑变通途,支流通行里程增加了数百公里,川江运输能力大幅提

6、升,万吨级船舶可以从三峡大坝上游的茅坪港、太平溪港直达重庆铜锣峡。但由于三峡船闸通航能力制约,造成长江航运新的发展“瓶颈”。一是三峡船闸设计能力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三峡船闸设计双向年通过能力为1亿吨,单向通过能力为5000万吨。就目前来看,这一设计能力已明显不能满足过坝需求。2007年过坝运量为6056万吨,其中上行2341万吨,下行3715万吨;而船闸通过量为4686万吨,其中上行1682万吨,下行3004万吨。船闸通过量只占过坝量的77%。二是受自然因素影响,船闸断航期长。主要是因大风大雾,船闸经常停航。另外,三峡水电枢纽冲沙、船闸保养修理期间,船闸也处于正常休闭状态。今后,随着长江水运需求

7、与日俱增,过坝运量快速增长与船闸通航能力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到2030年,三峡过坝货运量将达到2.48亿吨,三峡翻坝转运货物量将达到1.98亿吨。这就意味着,随着时间推移,翻坝运输的货运量和客运量将越来越大,区域内物资集散量急剧增加,翻坝转运的任务将越来越重,建设现代物流中心是时代赋予宜昌的使命。(三)区位优势不断凸显,立体交通格局日趋完善。宜昌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中线进入西部的起点,是我国中部承东接西、连南纳北的中枢,在武汉至重庆1000多公里的长江沿线,其地理位置得“中”独厚,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通江达海的商贸口岸。由于区位优势独特,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宜昌的经济腹地十分广阔,其直接、

8、间接的辐射区域涉及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和云南、贵州一部分。距宜昌20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地级以上城市有11个,人口量占全国的2.67%,GDP占全国的1.73%;距宜昌30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地级以上城市有20个,人口量占全国的6.08%,GDP占全国的4.77%;距宜昌50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地级以上城市有60个,人口量占全国的23.2%,GDP占全国的17%。按照现代物流理论,物流中心成圆形辐射,对经济腹地形成最经济的集散效应。而经济腹地的发展,必然要求有现代物流中心与之相配套并为之服务。宜昌的经济辐射能力与物流通道优势,加上其腹地的发展需求,为现代物流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宜昌不仅五种运

9、输方式齐全,而且均位于国家级大干线上,快速网络通向全国,立体交通体系初步形成,宜昌正在由“交通节点城市”向“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跃升,为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奠定了坚实的物流通道基础。就铁路运输来看,焦柳铁路、沪蓉铁路穿城而过,宜昌至万州铁路正在加紧建设,十堰至宜昌铁路将于2009年开工,汉宜城际铁路将提前于2011年完工。宜昌作为纵横铁路大动脉上的交通节点,正在逐步成为鄂西渝东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就公路运输来看,宜昌位于沪蓉、沪渝两大主通道上,汉宜高速直达武汉,荆宜高速成为北上快速通道,正在建设沪渝高速公路,宜巴、樊宜、宜湘等高速公路也即将陆续开工。在不久的将来,宜昌将形成“六线三环”公路网络

10、,实现与周边城市快速通达。就水运来看,宜昌港是长江上八大港口之一,现有港区7个,年吞吐能力万吨以上的港口有28个。宜昌境内的枝城港是长江四大煤炭转运港之一。云池深水港集装箱码头已经启动建设。宜昌港正在加紧建设一类水运口岸。就航空来看,三峡机场开辟了至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主要城市的航线,成为中部地区民用航空运输的骨干机场之一;三峡机场于2007年对外开放,成为一类航空口岸,已经开通国际航线,形成了宜昌至国内主要城市2小时、至亚太地区主要城市6小时的航空运输圈,为宜昌物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四) 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通关”建设强力推进。宜昌通信信息网络和各项公共信息平台发展迅速,综合通

11、信能力明显增强,现已形成覆盖全市的移动通信网、数字数据网和多媒体通信网。2007年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100万户,移动用户达150万户,互联网用户达16万户。电子信息技术在物流业得到广泛运用。宜昌海关、检验检疫、海事、外汇管理等涉外机构健全。企业可自行办理进出口业务,也可委托专业公司全权办理。已进入宜昌的专业外运公司有COSCO、CMA、PIL、CHIMISHIPPING、中远、中外运等,可以就地签单。MAERSK、ZIM、P&O、MOL、APL、HYUNDAI等可以在宜昌进行操作。国务院正式批准三峡机场对外开放,开通了宜昌至香港的包机航线。宜昌港升级为国家一类水运口岸,实现了江海联运,并纳入了

12、国家口岸开放“十一五”规划,为创建一流的货物进出口物流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五)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专业物流企业不断壮大。全市从事物流业服务的企业达353家。其中,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的135家,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有86家。以“物流”登记注册的企业77家,其中,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的有17家,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3家。各类运输与货运代理公司充分利用现有货场(站)、专用线、专用码头等设施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经过改制和改造,大力拓展物流业务。宜昌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正在稳步提高,物流服务的功能也在不断丰富,初步形成了以原有商贸、运输、仓储企业为主,依托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业务,积

13、极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态势。金东山大市场、长江市场、恒昌建材市场、三峡国际茶城等一批骨干物流企业顺应市场发展,初步形成了立足宜昌,服务三峡,呼应汉渝的物流服务网络。国贸大厦、时代广场等大型综合购物中心与北山、雅斯、家润多、东方超市等连锁超市也正在大力发展仓储、配送等物流业服务。武汉长江智能物流公司、武汉中远物流、湖北捷龙物流、上海实德商务物流公司进入宜昌,为宜昌物流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湖北宜化、安琪股份、兴发集团等大型企业顺应现代企业发展要求,越来越重视物流业的发展,相继成立了专业的物流公司,为企业提供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二、宜昌建设现代物流中心的发展重点(一)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

14、物流。引导和鼓励交通运输、商业贸易、邮政业等以资产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势的联合与协作,整合存量资源,运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推进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及产品仓储、销售配送和运输一体化运作。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积极培育集采购、加工、仓储、包装、分销、运输、信息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物流企业,提供高效、清洁、安全的专业物流服务,努力降低相关产业的综合物流成本。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重点支持金东山大市场、长江市场、三峡国际茶城、恒昌建材、国贸集团、北山超市、雅斯超市、东方超市等企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二)加快发展工业物流,促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走新型工业

15、化道路的重要标志和切入点。大力支持宜化集团、兴发集团、安琪股份、宜昌人福药业、黑旋风锯业、长江铝业、稻花香集团、枝江酒业、东阳光实业、三峡新材等大中型骨干企业,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实现企业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系列化运作,提高企业综合效益。鼓励企业逐步将物流业务和仓储、运输等物流资产从主业中分离出来,提高物流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实现“零库存”,突出企业核心业务和核心利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化工物流、农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物流、机械加工物流、新型建材物流、矿产品物流等,促进优势产业聚集和产业链的延伸。(三)大力发展农业

16、物流,服务新农村建设。“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市全面实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农村交通的通达深度和通达条件将明显改善,以此为契机,大力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村流通体系,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加快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动。以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为重点,大力发展粮食物流,加快建设三峡粮食物流中心。积极支持建设棉花、油脂专业物流市场,逐步发展棉花期货交易。积极支持长江、清江沿线建设水果、水产品专业物流市场,大力发展水果、水产品物流。积极支持宜西山区建设茶叶、高山蔬菜、畜禽、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专业物流市场,着力提升宜昌金桥、三峡果品等区域性农产品批发中心市场功能,提高交易信息化水平和市场深购远销的能力。积极发展冷链物流,提高鲜活农产品的服务范围。积极支持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农业生产资料专业物流市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加快发展运输型物流,打造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长江经济带已经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带。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起着承东接西、联南贯北的作用。长江流经宜昌232公里,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