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安徽省年度中考历史考试纲要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3208270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安徽省年度中考历史考试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编》安徽省年度中考历史考试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编》安徽省年度中考历史考试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编》安徽省年度中考历史考试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编》安徽省年度中考历史考试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安徽省年度中考历史考试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安徽省年度中考历史考试纲要(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历 史 一、编写说明 本纲要是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并结合我省初中历史教学实际制定的。初中毕业历史学科学业考试的命题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 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与要求。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育宗旨、目标和要求,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由于教材只是实现课程标准途径和形式,因此,命题的依据是课程标准,而不是某一版本的历史教材。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规定的六个历史学习板块以及地方课程安徽历史学习板块均属于考查范围。2. 注重“三维目标”,侧重能力考查。认真贯彻课程标准中关于“知识与能力,过程

2、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切实有效地把考查历史知识与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起来,注重考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考试对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导向作用。 3. 遵循新课程理念设计试题。 历史学业考试试题的设计既要以历史问题为出发点,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实的社会实际,加强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通过设计的各种情境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学业考试的试卷力求结构合理、题量适中、题意明确、难易适当、目标有效,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历史学

3、业水平,杜绝繁、难、偏、旧的试题,适当增加开放性和探究性试题。 二、考试性质初中毕业生历史课程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历史课程学习方面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科学习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为此,历史学业考试首先着重考查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毕业标准,并在此基础上,重视评价学生在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历史课程目标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情况。其考试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考查学生的基本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考查时突出主干知识,注意历史

4、知识的点、线、面结合,既照顾全面,又突出重点。 2. 考查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技能、方法及过程。包括阅读基本的历史资料,识读和制作历时图表,知道古代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描述历史事件,用科学的历史观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与现实问题,收集和运用历史信息,撰写历史习作等。 3. 考查学生对历史的感知、体验及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包括学习历史的兴趣,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爱国主义情感,对近代以来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伟大历史作用的认识,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人类文明

5、进步的认识,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对殖民地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与扩张斗争的认识,尊重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态度,国际交流、合作、团结的意识,热爱和平的观念,以人文本的价值观,对当今世界多样性、多元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历史忧患意识,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信念。引导学校形成正确的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三、考试内容和要求(一)知识与能力 根据课程标准对历史知识与能力学习的不同要求,按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进行考查。A.识记 指学生能正确写出或判断所学知识的基本内容和史实,如对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和文

6、献的正确表述,对重要的历史地图、图像的识别。B. 理解 指学生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对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并初步形成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意义、影响、作用、规律和特点等方面的抽象认识,即形成一定的历史技能和历史思维能力。C. 运用 指学生在识记与理解的基础上,还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该类历史知识进行自己的解释和判断,初步分析各种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利弊得失和比较导向等,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以上三个层次的考试水平的要求是递进关系,每一较高层次考试水平的要求同时包括了较低层次考试水平的要求。有关考查知识与能力学习目标的要求列表如下

7、:(红色为10年新增,蓝色为10年删除)学习板块学习主题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中国古代史1.中华文明的起源A.识记 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文化遗存;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特征;了解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B.理解 如何计算历史年代1.通过商鞅变法,统一国家的建立、“闭关锁国”等史实,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A.识记 夏朝建立的史实;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西周分封制,了解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B.理解 通过商鞅变法的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学习板块学习主题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中国古代史3.统一国家的建立A.识记 秦兼并六国;陈胜吴广起义;张骞通西域B.理解 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C. 运

8、用 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评价秦始皇。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历史人物,考查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了解民族关系的发展,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4.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A.识记 三国鼎立的形成;知道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的开发B.理解 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5.繁荣与开放的社会A.识记 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武则天的基本史实B.理解 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C

9、.运用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6.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A.识记 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B.理解 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各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学习板块学习主题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中国古代史7.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A.识记 列举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知道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主要措施B.概述 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

10、精神C.运用 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4.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和思想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8.科学 技术A.识记 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知道司母戊鼎等中国古代青铜器工艺的成就。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B.理解 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9.思想文化A.识记 知道孔子,知道“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知道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知道史记和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以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学习板块

11、学习主题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中国近代史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A.识记 林则徐虎门硝烟;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和邓世昌事迹B. 理解 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简述马关条约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华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C. 运用 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1.以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为例,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社会深刻变化、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认识,了解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2.通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重要历史史实,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得基本进程,历史意义及革命与改革的认识 2.近

12、代化的起步A. 识记 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B. 理解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C. 运用 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 社会的影响;探讨的历史意义学习板块学习主题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中国近代史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A.识记 中共“一大”召开的史实、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B.理解 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了

13、解红军长征的史实,认识长征精神3.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革命活动为例,考查学生对中国革命历史艰难曲折的认识4.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A.识记 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日本无条件投降 B. 理解 了解西安事变,认识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C.运用 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探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5.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A.识记 重庆谈判;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B. 理解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6.经济和社

14、会生活A.识记 了解张謇兴办的实业;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该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7.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A.识记 詹天佑、侯德榜的成就;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的主要成就学习板块学习主题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中国现代史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A.识记 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理解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1.通过新中国的成立,“文化大革命”、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等史实,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过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2.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祖国统一的认识。2.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A. 识记 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农业,知道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破坏B.理解 归纳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的先进事迹3.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A.识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