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几种简易中医诊断法介绍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3206112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几种简易中医诊断法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精编》几种简易中医诊断法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精编》几种简易中医诊断法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精编》几种简易中医诊断法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精编》几种简易中医诊断法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几种简易中医诊断法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几种简易中医诊断法介绍(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容提要流传在群众中的一些诊病方法,一般均其有易学、易用的特点;而且这些诊病方法,往往能对某些疾病作出较早期的诊断或鉴别诊断,可以作为一种鲡助透断方法,供临床考。本书搜集整了46种诊斯方法,共中如眼蛔斑、指脉孕征、巩膜痔视等,已为临床所采用。每一方法,都分别介绍了诊断的要点、方法和注意事项。有的井附图说明。供中、西临床医师的参考。一、蛔虫病 (一)红花舌 红花舌是呈现在舌面上的一种蛔虫病的征象。根据花斑的多少及共分布的情况,可以判断蛔虫的感染程度。 【诊断买点】在舌的表面,特别是舌的两边和舌尖部,散在着突起的红色斑点,形圆顶尖,如大头针头大。舌苔较厚的地方,斑点边绿稍不规则,斑点与苔红白相间,

2、所以称为:红花舌(图I)。斑点多,分布密集,表明蛔虫数多,斑点少,分布疏松,表明蛔虫数少。 【诊断方法】受检者取正坐位,张口,令其仲舌,舌尖下垂,使舌面暴露,然后进行观察。 【注意事项】 1。观察前口腔必须保持清洁,不宜嚼东西,更不能吃染苔物品(以下凡属验舌、唇的,均同)2.观察时光线务求充足,不宜在夜晚或着色的电灯下进行(以下各法除特殊情况外,均同)。 3.伸舌要自然舒适,避免紧张。也不宜仲之过久,或在同一时间内,连续多次伸舌。 4。本征象对成人无诊断意义。 (二)唇粟疹 唇粟疹是呈现在唇粘膜上的一种蛔虫病的征象。疹点的大小和多少以及分布的松密,表明着蛔虫的成染程度。 【诊断要点】在下唇系带

3、的周围,靠近穹窿的粘膜上,呈有圆形、顶端略尖如大头针头大或略小的粟疹,微突出粘膜面,也有隐约于粘膜里面的,色呈透明或半透明,基底部稍红,一般有1020颗左右。颗数多,疹大,分布密,突出粘膜明显的,表明蛔虫数多;颗数少,疹小,分布松,隐约于粘膜内的,表明蛔虫数少。 【诊断方法】受检者取正坐位。检查者用拇、食两指翻开其下唇,用中指内垫,使下唇粘膜绷紧,然后进行观察。 【注意事项】 1.翻唇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在同一时间内连续多次翻唇,以免影响疹色的变化。 2.粟疹的分布,多数在下唇粘膜的中央部。 3.本征象仅适用于儿童。(三)巩膜蓝斑 巩膜蓝斑是呈现在眼巩膜上的一种蛔虫病的征象。 【诊断要点】在眼

4、巩膜上,呈现一种如针尖至绿豆大小、不规则的.不突出结膜面的蓝色和紫褐色斑点(图2),斑的境界多清晰,也有模糊的。斑数在17个不等。 【诊断方法】受检者取正坐位,仰首。检查者用手指撑开其上下眼睑,暴露巩膜部,然后进行观察。 【注意事项】巩膜蓝斑呈现在巩膜部,没有突出结合膜面。本征象成人和儿童均适用。(四)眼蛔斑 眼蛔斑是呈现在眼巩膜上的一种蛔虫病的征象。根据斑的大小和斑数的多少,可以诊断寄生的是成虫或幼虫以及虫数的多少。 【珍断要点】在眼巩膜与结合膜间的毛细血管顶端和旁边,呈有青黑色形圆的斑点,约有大头针头大,称为:眼蛔斑(图3)。斑大,表明寄生的是成虫;斑小,表明为幼虫。斑数多,虫多;斑数少,

5、虫少。 【诊断方法】受检者取正坐位,仰首。检查者用手指撑开其上下眼睑,使眼球暴露,并令其往上下、左右转动,进行观察。【注意事项】须与报伤点(见33页)相区别。报伤点是呈现在血管的末端,且有损伤病史。本征象可在血管的任何部位,并伴有其他蛔虫症状。本征象成人和儿童均适用。(五)耳翼糜烂 耳翼糜烂是呈现在耳廓内侧面(俗称耳背)部的一种蛔虫病的征象。 【诊断要点】在耳廓内侧面与乳突附着处,呈糜样破烂,有黄自色分泌物,结痂。可在单侧或双侧耳部出现,俗称:月食疮 【诊断方法】受检者取坐位,检查老将其耳向前压,暴露耳廓内侧面,进行观察。 【注意事项】必须与耳疔、耳疮相区别。本征象多与其他蛔虫症状同时兼见。仅

6、适用于儿童。(六)面部白斑 面部白斑是呈现在儿童面部的一种蛔虫病的征象。白斑的面积大小,表明虫的感染程度。 【诊断要点】在儿童面部,浮现淡白色、如小指头至拇指头大的圆斑,呈单发或多发(图4)。斑大,表明蛔虫多;斑小,表明蛔虫少。 【珍渐方法】受检者取坐位,面背阳光,进行观察。 【注意事项】 1.背阳光诊察时,白斑更为明显。 2.白斑淡薄,色不因按压而减。在放大镜下观察,白斑处皮肤较粗糙,无痛痒感。 3.本征象多呈现在脸面左右侧,常与其他蛔虫症状兼见。(七)面部粟疹 面部粟疹是呈现在儿童面部的一种蛔虫病的征象。粟疹的多少,表明着蛔虫的感染程度: 【诊断要点】前额或两颧部,散布着碎米样大、顶端钝的

7、白色粟疹(图5)。粟疹多,表明蛔虫数多;粟疹少,表明蛔虫数少。 【诊断方法】受检者取坐位,面朝阳光,进行观察。 【注意事项】本粟疹无痛痒感,它的出现,多兼见唇红、面色萎黄等症状,可以与一般白瘖相区别。(八)指甲云斑 指甲云斑是呈现在儿童指甲上的一种蛔虫病的征象。从云斑的面积、浓度和出现的指数多少,可以判断蛔虫的感染程度。【诊断要点】在儿童指甲的中心部,呈现条状或细块状、边缘不整齐的白色云。在放大镜下观察,该斑寄于甲板中,由小白点聚集而成(图6)。云斑大,色浓和出现的指数多,表明蛔虫多;云斑小,色稀和出现的指数少,表明蛔虫少。【诊断方法】受检者取坐位,伸手露出指甲,顺指进行观察。【注意事项】1.

8、在一个指甲出现云斑,即为蛔虫阳性征。2.指甲云斑兼见指甲角化时,为小儿疳积病征。3.本征象常见子姆、食、中指甲。 (九)花甲 花甲是呈现在儿童指甲上的一种蛔虫病的征象。花甲中斑点的面积和个数,表明着蛔虫的感染程度。【诊断要点】在儿童拇指、食指的指甲上,呈点状、如大头针头大小、形圆的白色斑,与指甲红白相间,所以称为:花甲(图7)。斑大,点多,表明蛔虫数多,斑小,点少,表明蛔虫数少。 【诊断方法】受检者取坐位,伸手露出指甲,顺指进行观察。 【注意事项】指甲按压后,花斑更为明显。 (十)甲沟糜裂 甲沟糜裂是成人和儿童均能见到的蛔虫病的征象。 【诊断要点】在左侧或右侧的甲沟,呈韭叶状糜样裂开,触之有痛

9、感。可在每一个甲沟出现。 【诊断方法】受检者取坐位,伸手露出指甲部,顺指进行观察。 【注意事项】 1、本征象多在因蛔虫病引起消化不良时出现。 2.本征象出现在一个指甲上,即为蛔虫阳性。二、钩虫病 (一)环花舌 环花舌是呈现在舌面的一种钩虫病的征象。它的明显程度和分布情况,以及出现时间的迟早,与钩虫的感染程度和感染时间有关系。患者接受治疗后,环花舌随着钩虫的驱除而消失。 【诊断要点】 在舌的表面,呈来黄色或淡白色的环形颗粒,直径约1毫米大,边缘整齐,中心凹陷;呈星状分布,稀密不一,排列整齐;多见于舌的两边,与舌苔相间似花,故称为:环花舌(图8)。颗粒明显,分布密集,为感染较重;颗粒不明显,分布疏

10、松,为成染较轻。颗粒出现的时间早,表明受染的时间已久,反之,则为受染的时间短。 【诊断方法】受检者取正坐位,面向阳光,令其张口伸舌,舌尖下垂,使舌面暴露,然后进行观察。【注意事项】1。要与红花舌(见1页)和白花舌(见10页)相鉴别。2.颗粒在5个以上的,易发现;在5个以下的,颗粒边缘多不整齐,不易发现,应细心观察。3。钩虫经驱除后,环花舌多在一周后消失。患者经治疗后,钩虫是否排除尽,不能单以本征象作为判断疗效的依据。(二)扁平甲扁平甲是表现在指甲上的一种钩虫病的征象。【诊断要点】手指甲呈扁平反甲,长出甲床部分的指甲无故自裂。可在各个指甲同时出现。【诊断方法】受检者取正坐位,伸手露出指甲,顺指进

11、行观察。【注意事项】染织工人,直接用手浸渍于烈性颜料水中,亦可发生反甲,并有痛感,但不经洽疗也能逐渐痊愈,以此可与本征为别。并可再结合本病病史进行判断。(三)紫色云斑紫色云斑是呈现在眼巩膜上的一种钩虫病的征象。云斑的大小,表明着感染的程度。 【诊断要点】在眼巩膜与结合膜间的毛细血管上端和边缘,呈有多样状的浅紫色、云架状斑块(图9)。斑块大,为感染程度较深;斑块小,为感染程度较浅。 【诊断方法】受检者取正坐位,仰首。检查者用手指撑开其上下眼睑,使眼球暴露,进行观察。 【注意事项】应与巩膜蓝斑(见2页)相鉴别。并结合病史进行判断。 (四)颊紫斑 颊紫斑是呈现在颊粘膜上的一种钩虫病的征象。 【诊断要

12、点在第一臼齿相对的颊粘膜上,呈有紫色圆形、如大头针头大的斑点,或呈紫色线条状斑。 【诊断方法】受检者取正坐位,仰首。检者用压舌板或筷子翻开上唇,暴露颊部,进行观察。【注意事项】本征象多呈单数表现。细条状之紫色斑,多由细小的紫斑点聚集而成。三、鞭虫病 白花舌 白花舌是呈现在舌面的一种鞭虫病的征象。 【诊断要点】在舌的表面,呈有圆形、大头针头大的白色粟疹,顶端钝,作星状分布,与舌质相间似花,故称为:白花舌(图10)。 【诊断方法】受检者取坐位,令其张口伸舌,舌尖往下垂,进行视察。 【注意事项】应与红花舌(见1页)、环花舌(见8页)相鉴别。四、血吸虫病苏中穴 苏中穴是在身体的一定部位,具有特殊的敏感

13、性的痛觉,是一种血吸虫病的征象。 【诊断要点】在肋部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在第十一肋间软骨端处),指诊按压时,呈放成性向深处放射性疼痛,即为苏中穴(图11)。可呈单侧或双侧出现。 【诊断方法】受检者取正坐位,松上衣,解裤带;露出腰肋部,两手交叉按肩,两肘支于桌面上,头伏于两臂交叉处。检查者坐其背后,两手分别藏于背下部,循沿第十二肋骨间,向第十一肋骨软骨端推移,当至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交会的地方,趁其深呼吸时,以拇指按压,探找本穴。【注意事项】 1.施行按诊时、令受检者作深呼吸运功。 2.指诊按压由轻渐重,以呈向深处放射性疼痛为度. 3.左右拇指按压时,用力必须平衡,对照两侧苏中穴的反应情况。 4.检查不能在同一时间内连续进行,以免出现假阳性。5. 应结合病史与腰肌劳损、肝炎等进行鉴别。本穴是苏州中医院血吸虫病研究小组,在普查血吸虫病时,总结出来的。五、疟疾 疟斑 疟斑是呈现在眼巩膜上的一种色素斑点。从斑点的颜色、形状、部位,大小,可以判断患疟的时间,受染的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