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经济模式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3200645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经济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编》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经济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编》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经济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编》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经济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编》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经济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经济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经济模式(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22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经济模式1、案例内容: 在人类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的差异,其社会制度也不同。但是,综观世界各国经济,可以发现它们还是有许多共性,其中,市场经济就是迄今为止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经济机制,不同的是,市场经济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的国家却显现出不同的特征1.“野生植物”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此种市场经济又称“个人资本主义”经济。它强调市场经济主体间按市场规律开展相对完全的自由竞争,通过优胜劣汰配置社会资源。政府主要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经济政策的法律,保证竞争秩序和市场活动的运行。这一模式的特点是:(1)国有经济的比重较低,一般在10

2、 %以下。美国国有经济仅占国有经济比重的2 % ,国家所有制企业在全国资本构成中的比重仅为10 %;(2)政府对经济的管理突出显现为间接管理,主要通过调解市场参数来间接引导企业的经营活动,很少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美国是典型的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环节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干预居次要地位。美国没有专门从事综合经济规划的机构,也从不制定任何产业政策,其资源配置主要通过市场分散进行,经济活动中,有7585 %的行业依赖市场竞争的力量生存和发展。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相对其它国家是弱的。因为对市场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这样的渠道实现的:一是相当市场活动的“裁判员”,维护市场机制正常运转

3、,保证竞争的公平和秩序。二是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解经济活动。财政政策是美国经济体系的“内在稳定器”。三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培养科技人才,注入巨额科研经费。2.“人工培育的植物”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亦称“莱茵模式”的互助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从50年代以来被德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当作社会保障网与自由竞争相辅相成的经济制度。其特点是: (1)认为市场的灵魂是竞争,但竞争不能采取自由的形式,而要公平竞争;(2)坚持社会的整体性原则,注重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3)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但干预和导引的倾向点在于维护社会平衡。社会市场经济是一种理想化的经济模式,其基本原则是竞争和秩

4、序,社会发展与公平。用德国经济学家维利克劳斯的话讲,“社会”的含义是指“一个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不仅要完成经济任务,而且还要完成一系列重要的社会保障任务”。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两个密不可分的领域:一个是带来经济效率的市场,另一个是提供社会保障、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的社会福利政策领域。它是“市场效率和活动与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之间的结合。”3.“政府主导型”日本市场经济模式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政府干预的力度和作用的范围都很大,并且与法国的经济模式有许多相似之处,即都是靠中央计划和市场机制共同协调经济。因此,一些研究日本经济的西方学者将日本的经济归结为“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二次世界大

5、战结束后,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无论在精神上还是经济上都濒临崩溃,当时同盟国驻日本的总司令部的成员E阿克曼曾预言:如果日本今后30年的人口继续增加到一亿以上,那末,它只可能有以下两种结局之一:或者无限地依赖外援,生活水平将和19301934年时相等;或者走“自立”之路,但会面临无法克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困难,国民生活将逐渐接近于仅能维持的水平。然而,情况恰恰相反,日本经过30年的努力之后,经济却取得了奇迹般的飞跃。19491973年期间,日本经济年平均增长率高达93%,高于美、英、原西德和法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1986年以后,西方经济陷入了滞胀,日本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仍高达38%,并

6、仍高于上述国家。日本在战后能够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与日本所采用的经济模式直接相关。保罗R格雷戈里认为,日本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多方面的作用。即日本政府为经济增长和发展趋势提供了方向。国家有选择地进行干预,在保证不仅有高的投资效率,而且大投资适当地分配到能导致增长的部门方面,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促进因素。4.“从摇篮到墓地”福利市场经济模式福利市场经济模式是以福利为国家制度特征的市场经济国家采用的模式,主要存在于欧洲一些社会民主党或社会党执政的国家,如挪威、瑞典等,尤以瑞典模式最为典型。它是指以改良的社会民主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充分就业和社会平等为目标、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由社会民主党与工会

7、共同奉行的一种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瑞典的市场经济是在基本实现了“从摇篮到墓地”的全面社会福利制度中实现。这一模式使得整个社会的生活质量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据统计瑞典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在60年代时,在实行经济计划的英国、瑞典、挪威、荷兰、法国、日本六个国家里,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速度是最高的,但是到1970年时,它却只有瑞典人均产量的52%。1971年瑞典人均收入5100美元,比西欧国家的人均收入高3600美元。1974年瑞典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6720美元,为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101%,1987年瑞典的人均收入高达14200,在发达国家中也名列前茅。5.“市场社会主义”

8、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市场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术语,曾被用来指称某些经济学家(如兰格)为探讨社会主义制度下市场问题而提出的理论模式或形容原东欧等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如南斯拉夫和匈牙利,甚至包括我们中国)所进行的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但是,有些经济学家认为社会主义不能实现与市场的有效结合。中国经历了14年的探索,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表现为在市场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上,建立和完善了公有制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结构。国家鼓励个体、私营和其他非公有制成分发展,把它们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初级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公有资产

9、在社会总资产和经营性资产中要占大多数或优势,并体现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上。在分配结构上,建立和完善了劳动分配为主体的多要素分配并存结构。这种分配结构既强调资本、土地、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凭借所有权参与分配,又强调市场型按劳分配的机制和原则,同时政府又通过工资、奖金、税收、公共福利、社会保障等手段和机制,防止分配不公,调节个人收入的过分悬殊,以促进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在经济运行机制上,建立和完善了国家主导型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作用的同时,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建立强市场和强政府的“双强”格局,使国家的经济职能充分有效地行使。同时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目

10、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运行机制。在对外开放上,建立和完善自力主导型的对外开放形态。中国积极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已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多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但是,在积极利用外国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的同时,又强调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原则,从而使中国的对外开放保持了独立的形态。(马艳等:探索的变奏21世纪制度创新背景下的比较经济学,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版;何国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模式评介,载理论界2000 年第4 期。)2、案例讨论:(1)市场经济的模式千百万别,你认为在中国的现实情况下,那些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还有值得借鉴之处?(2)1990年斯蒂格利茨发表社

11、会主义向何处去一书,认为社会主义不能实现与市场的有效结合。社会主义的尝试,错在过度集权、产品质量下降、不能提供适当的激励和有效的选择、不具备充分的会计价格体系、缺乏竞争和创新。你对此有什么见解?(3) 美国欧洲日本为什么采取不同的市场经济模式3、案例点评:市场经济的基本体制与不同的社会制度相结合,会呈现不同的特点:所有制结构不同,其市场经济的模式也不同。如美、德、日等国是以私有制为基本的经济制度,而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的制度基础上,因此,市场经济的运行也不同。收入分配方式不同,其市场经济的模式也不同。如美、德、日等多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是以效率为基本准则,对公平关注的相对少一些。而中国和瑞

12、典等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更注重公平,通过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大面积的收入分配再分配或转移支付,力图兼顾公平与效率。政府作用的范围和方式不同,其市场经济的模式也不同。在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中,虽然政府的作用也很作用,但公共职能的领域比较窄,作用范围比较小。而德国、日本等国的市场经济中政府作用的力度就比较大。新自由主义者威廉罗勃凯把社会市场经济,比喻为“人工培育的植物”,把自由市场经济比喻为“野生的植物”。作为一种“野生植物”的自由市场经济所坚持的是自由主义,它所要求只是一个廉价的政府,“社会经济发展的守夜人”,而社会市场经济这株“人工培养的植物”则需要政府采取积极的法律规范和政策措施,来确保正常的竞争

13、秩序,保障社会经济的顺利运行。中国是在进行了多年的计划经济之后转入市场经济的,其政府的作用和干预的程度都很大。与德国、日本比也有很大差异。美国、日本、德国市场经济模式比较 (一)三种模式的共同点。1以私有制为主的混合经济,以私人垄断为主导。在美国。日本、德国经济中,国有部分约占1一10不等,合作社所有制、工会所有制等等分量更小,80一 90以上均属私有制。而在私有制经济中,中小企业虽然在企业数量上占80%90甚至更多,在生产、销售、投资和就业等方面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它们毕竟是补充的和从属的。例如在日本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60以上同大企业有承包关系。在美国20万家工业公司中,最大的50家占

14、了工业资产总额的49。在日本,以营利为目的经营的法人企业(不包括金融、保险业)有175万家,其中资本额在10亿日元以上的公司只有2195家,仅占公司总数的0.13,但他们占了全部法人企业资本总额的41.4。在德国将近4.4万个工业企业中,千人以上的大企业只有1000个,占企业总数的2,但它们却占了销售总额的44。2社会经济机制方面,都以市场竞争为基本调节手段。在对待竞争的问题上,美国、日本、德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三种模式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下述两方面。一是都强调竞争的重要性,同时又都看到个人和企业(特别是私人垄断企业)有一种排斥竞争的本能,因此不能寄希望于自发存在的竞争秩序,而要重视建立人为的有

15、秩序的竞争。二是认为,为了建立这种有序的竞争,不仅要直接制订若干必要的调整竞争秩序的立法,如美国的反托拉斯法、日本的禁止垄断法、德国的反对限制竞争法等,而且还要致力于间接地为建立有序竞争创造重要的条件,例如币值稳定、市场开放、契约自由等。3国家的社会经济职能相当接近。美国、日本、德国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思路主要出自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的任务主要是为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创造框架条件,而不是自己直接从事经济生产活动;二是针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和自发的市场竞争所必然带来的三大弊病(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经济结构的不协调以及社会的极大不公),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种种矛盾冲突,力争加以缓和。据此,提

16、出了三个层次的社会经济政策目标。第一层次是社会政策目标,这就是所谓个人自由和社会和谐,这一目标可以称之为最高目标;第二层次是经济政策的一级目标,这里包括经济自由、社会保障和社会公正;第三层次是经济政策的二级目标,这是指通货币值稳定、充分就业、经济适度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和分配公平等。为了遵循上述基本思路和达到上述各个层次的社会经济政策目标,战后美国、日本、德国都发展或完善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工具,包括竞争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增长政策、对外经济关系政策和社会政策等等。所谓国家的社会经济职能大大增强,主要就是通过这些具体的政策得到体现的。可以说,它特别集中地反映在一项指标上,即国家财政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战后比战前都数倍地提高了。1937年,美国的这一指标为8.5,日本为11.6,1952年联邦德国为15%;半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