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蚌埠市年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3200491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3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蚌埠市年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精编》蚌埠市年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精编》蚌埠市年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精编》蚌埠市年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精编》蚌埠市年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蚌埠市年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蚌埠市年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蚌埠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 本蚌埠市人民政府二一一年五月目 录19前 言蚌埠市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淮河流域,是安徽省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和科教文化中心,是的商贸中心、加工制造业中心和邮电通讯指挥调度中心,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也是水陆交通与物资集散中心。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在安徽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发展方针指引下,蚌埠市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蚌埠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实施以来,对促进蚌埠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加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重

2、点建设项目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成效显著。但是,随着近年来蚌埠市经济社会进入全面大发展阶段,土地利用面临着许多新形势和新矛盾。上轮规划在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和管制等方面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无法满足蚌埠市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对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为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五个统筹”,实现蚌埠市跨越发展,发挥蚌埠市作为商贸中心与加工制造业中心的职能,建设安徽省重要的综合性加工基地,推进蚌埠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战略部署,促进蚌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实施,保障

3、蚌埠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准备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基于安徽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下达的控制指标,在前期研究和蚌埠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大纲的基础上,编制了蚌埠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从蚌埠市土地资源供需状况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出发,明确了规划期间蚌埠市土地利用战略目标,调整了

4、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划定了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强化了土地利用空间管制,统筹安排了各行业、各区域用地尤其是重大建设项目用地,突出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和土地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规划集中体现了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基本手段,是指导蚌埠市未来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蚌埠市各级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和制定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第一章 总则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强土地生态环境建设,强化土地资源用途管制制度,保障蚌埠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

5、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第一节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指导方针,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从市情出发,依据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统筹协调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严格保护耕地,实现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依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展战略,统筹安排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业发展用地,确保重大项目用地,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促进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不断增强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保障和支撑能力。第二节 规划原则一

6、、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按照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坚持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出发,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合理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加快蚌埠市各业各类用地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促进节约集约用地,防止用地浪费,着力推动蚌埠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三、加强土地生态环境建设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统筹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优先保障自然生态空间,充分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

7、系,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发展。四、统筹城乡土地资源利用依照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立足于“以人为本”和“五个统筹”,协调各业各类用地矛盾,整合城乡土地资源,妥善处理区域用地关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五、突出我市交通枢纽地位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我市连接南北、承接东西的区位优势,寻求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编制符合“华东地区交通枢纽”发展定位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六、注重规划可操作性严格执行国家土地调控政策,落实土地利用控制指标,同时充分考虑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规划的不确定因素,使规划对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利用具有更强的指导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第三节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8、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7基本农田保护条例8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9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10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国土资源部第43号令)12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13安徽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4蚌埠市国民经

9、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5蚌埠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16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17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18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19 其他相关法规、规范、规划和计划第四节 规划期限规划基期年:2005年规划近期年:2010年规划目标年:2020年第五节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蚌埠市域,包括龙子湖、蚌山、禹会、淮上4个市辖区和五河、固镇、怀远三个县,总面积595213.14公顷。第六节 规划适用本规划是蚌埠市各项土地利用管理的法规性文件,蚌埠市行政辖区内各项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各行业用地规划均应符合本规划。第二章 规划背景第一

10、节 土地利用现状蚌埠市位于东经1164011804、北纬32433330。北与淮北市、宿州市为邻,南接淮南市和滁州市,东与江苏省淮安市毗邻,西与亳州市交界。2005年蚌埠市土地总面积为595213.14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为454634.6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6.38 % ;建设用地面积为79861.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42 %;其他土地面积为60716.9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20 %。农用地中,耕地373636.7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2.77 % ;林地12066.5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3 %;园地和牧草地面积较少,分别为2242.81公顷和27.77公顷

11、,各占0.38 %和0.005%;其他农用地66660.7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20。建设用地中,城镇用地8921.3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0 %,农村居民点用地55203.31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27%,采矿用地311.73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5%,其他独立建设用地142.4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30 %;交通运输用地4461.66公顷,水利设施用地10011.31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0.75% 和1.68% ;其他建设用地809.6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0.14 %。其他土地所占比例较低,其中,水域57139.5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60 %;自然

12、保留地3577.4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60 %。第二节 上轮规划实施评价一、强化了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上轮规划明确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范围,通过建立农用地转用审批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大大加强了耕地保护力度。规划实施以来,基本农田保护任务顺利完成,全市粮食产量持续增加,有效地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二、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上轮规划合理引导建设用地布局,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提供了保障。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15925.80公顷。优先安排国家及省市重点项目用地、工业园区用地和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对用地的合理需求,为加快蚌埠市城镇化进

13、程、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供了用地保障。三、提高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规划期内,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加强土地复垦,开展存量土地挖潜工作,适度开发宜农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并有效缓解了土地供需矛盾。占用耕地实行占补平衡,通过国家和省级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利用滩涂、苇地、沟塘、废旧水渠进行开发复垦整理新增耕地4299.70公顷。建设用地地均GDP增加了1.53倍,人均建设用地从1996年的237.51平方米下降到2005年的228.61平方米,土地集约利用效益显著提高。四、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在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的同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生态环境建设措施,有效地指导了高

14、坡地还林、后备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开展了重大生态工程建设,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五、增强了按规划管理和使用土地的意识全市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据土地管理法规定,按照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战略方针,严格执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规范用地预审程序,落实用途管制制度,有序推进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保证了主要规划目标的实现,增强了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依规用地的意识,土地规划地位明显提高。六、确立了土地利用规划的宏观调控地位规划确定了城乡建设发展规模和范围,对各项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和用地规模实行总体控制,引导城乡建设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道路,促进了存量

15、土地的盘活利用,有效控制了建设用地规模,切实发挥了规划在调控各类用地规模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上的重要作用。由于受编制背景和编制技术条件的限制,上轮规划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规划目标相对单一,未体现生态环境优先原则;规划前瞻性不强,对我市作为华东地区交通枢纽和皖北商贸中心的定位不够清晰,对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估计不足;规划控制目标与管理办法不配套,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第三节 土地利用面临形势一、面临的机遇(一)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带来的机遇随着“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国家在政策、资金、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给予中部地区大力支持,有利于我市发挥综合优势,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促进自身产业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调整优化用地结构与布局,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二)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带来的机遇安徽省实行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以加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