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200109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420.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土地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土地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土地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土地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源环境学院 2012 2013 年度 土地经济学 复习资料 任课老师 刘勇 资料整理 王辉 2013 年 11 月 17 日 目目录录 第一章 导论 3 1 概念解释 土地 土地经济学 3 2 简述土地的经济特性 3 3 土地有哪些功能 说明土地的位置 质量和数量在不同生产部门中的意义和作用 3 4 土地经济学的对象 3 5 简述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3 第二章土地集约利用 4 1 概念解释 土地集约利用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4 2 试用图示定量说明土地报酬变化阶段 4 3 举例说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土地利用中的应用 5 第三章土地分区利用 5 1 概念解释土地分区利用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城市

2、区位论 5 2 简述城乡土地利用的区位过程 5 3 绘图说明在城市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区位选择原理 6 第四章土地规模利用 6 1 概念解释 土地利用规模 规模报酬 内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不经济 外部规模 经济 外部规模不经济 集聚经济 6 2 为什么扩大土地规模会产生规模经济 6 3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组织形式和实现途径有哪些 6 4 为什么在城市房地产开发中要进行土地规模利用 7 第五章土地产权制度 7 1 概念解释 土地制度 土地所有制 土地使用制 土地所有权 土地使用权 土地 租赁权 土地抵押权 地役权 地上权 土地发展权 7 2 土地使用制与土地所有制的关系 8 3 简述土地产权及其

3、权能构成 债权还是物权 8 4 试述我国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 百度做好准备 9 第六章土地使用制度 9 2 试述中国现行土地使用制的形成 9 3 试述我国现行城市土地使用制的基本内容 10 第七章土地市场 10 1 概念解释 土地市场 土地供给 土地需求 10 2 简述土地市场的组成要素及特点 10 3 土地市场有哪些主要功能 你认为建立土地市场有哪些基本条件 10 4 简述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和模式 10 土地市场是依靠以价格形成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 土地价格的形成是 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决定的 土地的供求机制和价格决定机制是土地市场运行机制的核 心 10 5 决定土地供给量和需

4、求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1 6 谈一谈你对我国土地市场的认识和看法 土地市场的发展 土地市场体系 农村和 城市土地市场的现状 土地市场管理 土地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1 第八章地租理论 11 1 概念解释 地租 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 绝对地租 垄断地租 11 2 简述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 11 3 分析级差地租 和级差地租 的关系 12 4 试说明为什么最坏耕地也有地租 12 5 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 来源和原因是什么 12 第九章地价理论 13 1 概念解释 土地资本 土地价格 土地价格评估 基准地价 标定地价 交易地价 13 2 土地价格有何特点 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3

5、3 简述土地价格变动的趋势及规律性 13 4 试述土地价格评估方法和原则 13 5 试述土地价格管理与土地价格变动的关系 13 第十章土地金融 14 1 概念解释 土地金融 市地金融 农地金融 14 2 简述土地金融的特点 土地金融有何作用 14 3 试分析中国现行土地金融制度的特点及发展前景 14 第十二章 土地税收 15 1 概念解释 税收 土地税收 15 2 土地税收有何特点 土地税收和地租有何不同 15 3 土地税收有哪些类型 农业税 耕地占用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 契税 土地增值税 16 4 简述土地税收的功能 16 第一章 导论 1 概念解释 土地 土地经济学 土地土地 由地球陆地一定

6、高度和深度范围内的土壤 岩石 矿藏 水文 大气和植 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 经济综合体 土地经济学土地经济学 研究土地资源利用 土地财产制度和土地资产流转 即土地利用中 的人与土地的关系和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 简述土地的经济特性 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以土地自然特性为基础的 主要有 供给的稀缺性供给的稀缺性 它是引起 土地所有权垄断和经营权垄断的基本前提 由于土地供给稀缺 就可能出现地租 地价猛涨和土地投机泛滥等现象 土地投机 低价猛涨 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 难性难性 因为土地利用要根据某种用途的需要 进行专项土地开发 投入很多的资 金和劳动 当土地用途改变

7、不仅会使其投资失去价值 还得为此而付出 代价 勘察 规划 效益评价 报酬递减的可能性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对单位面积土 地的投入超过一定限度 就会产生报酬递减 投资适度 改进技术 提高效率 利用后果的社会性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土地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因子 互相联结在一起 所以每 一区域土地的利用都会影响临近区域土地的自然生态和经济效益 管理 监督 调控 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 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 区位选择 综合效益 3 土地有哪些功能 说明土地的位置 质量和数量在不同生产部门中的意 义和作用 土地的功能 1 承载功能 2 生产功能 3 资源 非生物 功能 土地若处于交通方便地方 便

8、利于工业生产中的如电子 机械制造等部门 对于 远离人口集中区的土地便适宜集聚有毒 有害 有污染的行业 对于靠近人口集 中区的土地则适宜发展食品加工业 土地质量好的土地则应当首先考虑进行农业利用 农业生产中土地数量应该足够 多 4 土地经济学的对象土地经济学的对象 可归结为两个方面 即土地利用中人与土地的关系和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的 关系问题 5 简述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土地资源利用 土地财产制度 土地资产流转 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资源利用是指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与使用 具体包括土地资源 的勘察 技术经济评价 土地资源利用的规划与计划 土地集约利用 土地区位 利用

9、土地规模经济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经济问题 所研究的是人与土地 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 土地财产制度土地财产制度是指土地财产的权属制度 具体包括土地所有制 土地使用制以及 土地国家管理制度的建立 演变及其实施等方面的问题 所研究的是土地利用中 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 土地资产流转土地资产流转是指土地作为资产其权属的市场流转和随之产生的土地收益分配 问题 具体包括土地市场的建立及其供求关系 土地使用权流转中使用者向土地 所有者支付的地租 土地作为商品买卖形成的价格 以土地资产作为担保标的物 形成的债务抵押关系以及国家参与土地收益分配的具体形式 土地税收等 三者有机统一三者有机统一合理利用土

10、地资源 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 这是研 究土地经济问题的终极目的 土地资源作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投入生产过程 必 然是在一定的财产制度下进行的 因此建立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土地财产 制度 是合理利用土地 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基本保证 在利用土地过程中 必然 发生土地资产流转 价值实现及土地收益分配等问题 因此调节好利益关系 是 保证土地合理利用的重要手段 第二章土地集约利用 1 概念解释 土地集约利用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土地集约利用土地集约利用 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质和劳动投入 以提高土地收 益的经营方式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当科学技术不变的情况下 在一定面积的土地

11、上持续增 加某种资源的投入量 而其他资源的投入量固定不变 那么这种资源单位投入量 的报酬增量必渐递减 2 试用图示定量说明土地报酬变化阶段 要素投入在 0 X A 范围之内 为报酬变化的第一阶段 要素投入在 A X B 范围之内 为报酬变化的第二阶段 要素投入在 B XC 时 为报酬变化的第四阶段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由于投入的可变资源数量不足 可变资源与固定资源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由于投入的可变资源数量不足 可变资源与固定资源 即土地 即土地 的配合比例在数量上不匹配的配合比例在数量上不匹配 具体表现为可变资源少而固定资源多具体表现为可变资源少而固定资源多 第三阶段第三阶段投入的可变资源与固定资

12、源的配合比例在数量上匹配的较好 可变资投入的可变资源与固定资源的配合比例在数量上匹配的较好 可变资 源的投入量较为接近固定资源的承受力 而且每次增加的资源投入都带来了总源的投入量较为接近固定资源的承受力 而且每次增加的资源投入都带来了总 产量的增加产量的增加 第四阶段在数量上表现为投入的可变资源过多第四阶段在数量上表现为投入的可变资源过多 超过了固定资源超过了固定资源 的承受力 产出效果反映在报酬上就出现了负值或全面下降的情况的承受力 产出效果反映在报酬上就出现了负值或全面下降的情况 Y O ABC MP AP TPP F G H I D E 3 举例说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土地利用中的应用 举

13、例说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土地利用中的应用 要想获得土地利用的高效益 就要有大量的投入 如果某项固定资产投入已达到最佳点 就不应再增加这种投入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 应把所有投入 包括固定资产的投人 作为一个整体纳 入变动生产要素类 求得这些投入的最适量 第三章土地分区利用 1 概念解释 概念解释土地分区利用土地分区利用农业区位论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城市区位论城市区位论 土地利用分区土地利用分区 是按照地域分异规律和土地利用条件 土地利用现状 土地开发利用方向与 途径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土地进行区域划分 又称土地利用区划 它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土地资源 因地制宜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确定土地利

14、用方向的重要科学依据 农业区位论农业区位论 指以城市为中心 由内向外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 因其与中心城市的距 离不同而引起生产基础和利润收入的地区差异 工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 是研究工业布局和厂址位置的理论 通过对运输 劳动力及集聚因素的相互关 系的分析 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 城市区位论城市区位论 即中心地理论 从城市中心居民点的物品供应 行政管理 交通运输等主要职 能的角度 论述城镇居民点的结构及形成过程 主要是一种生产布局的理论 其根本宗旨在 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法则 即社会经济活动 客体 在空间中的分布 运动 关联等 2 简述城乡土地利用的区位过程 简

15、述城乡土地利用的区位过程 一 农业土地利用的区位选择 一 农业土地利用的区位选择 由于农业生产对土地的强烈依赖性 农业生产受到土地条件的严格限 制 因而农业土地利用的区位过程只能是在同等土地条件下 受其他社会 经济因素的影响时才得以表现出来 这就是杜能首先发现并总结出来的 杜能圈 只要还存在为集中的消费市场 城镇 而进行农业生产和因距离差别 而引起的运费差异 农业土地利用的区位过程就还必然要受距离这一主导 因素的影响 因此 杜能的理论在今天也还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二 城市土地利用的区位过程 二 城市土地利用的区位过程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城市土地利用的分化过程 城市是各种非 农业用地区位集

16、聚的中心 历史上 生产的发展使得交换日益频繁 逐步形成了固定的交易场所 市场 出现了专营商品交易的商人 这些商人为了经商的方便逐步在 市场内定居下来 由此又吸引了附近一些手工业者为节约运输费用 也到 市场内定居并开业生产 于是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居住 工业 商业区 商 业的进一步发展 中心商业区的萌芽 吸引了更多的手工业者来此生产和 生活 于是在中心商业区周围形成了混合居住区 一些富余人员和手工业 者寻求更好的居住环境 从混合居住中迁出 形成了独立的居住区 而工 业的进一步发展 使得许多工业企业逐渐游离出商业和混合居住区 形成 了独立的近郊工业区 至此 城市内各业用地分化基本完毕 中心商业区 职能突出 随着郊区工业区的进一步发展 出现了分担中心商业区部分职 能的副城市中心 3 绘图说明在城市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区位选择原理 第四章土地规模利用 1 概念解释 土地利用规模 规模报酬 内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不经济 外 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不经济 集聚经济 土地利用规模 土地利用规模 经济活动中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所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 是 反映土地生产要素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 内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