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33184354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0.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精编版(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 诗经 1 诗歌的产生语言歌谣诗经 2 诗经 1 概况 地位 诗经 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也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主义的基础 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时限 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 诗经 由孔子编订整理而成 2 内容 风 国风 西周各代诸侯国的民间民歌 从各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 大部分是春秋时期的做品 是诗的精华部分 雅 宫廷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 颂 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秦风 蒹葭 3 特点 以四言为主 多重章叠句 语言丰富 内容古朴 现实感强 以现实主义精神 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如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

2、之兵莫非王臣 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 二 楚辞 2 楚辞 采用楚国方言 句式灵活 易于表达情感 富含浪漫主义情感 三 汉赋 1 含义 赋是两汉时期流行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它在楚辞基础上 吸收散文成分 形成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3西汉的赋 代表作 司马相如的 子虚赋 和 上林赋 特点 大多篇幅较长 以恢宏的气势 奇丽的景物 夸张的手法 华美的词藻 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 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 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3 东汉的赋 四 唐诗 1 兴盛的背景 政治 开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 以诗取士 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 活跃 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经济 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 为诗

3、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文化 南北 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2 繁荣的表现 1 代表人物 初唐 王勃 陈子昂 盛唐 边塞诗人 高适 岑参 山水诗人 孟浩然 王维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中唐 白居易 晚唐 李商隐 杜牧 后世称称小杜牧 2 发展阶段 初唐诗歌 初唐诗歌仍处于陈隋时期余光返照中 直到初唐四杰 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 盛唐诗歌 玄宗开元 天宝间 诗歌全面繁荣 名家大量出现 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 李白 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 中唐诗歌 中唐之初 国家衰落 诗坛也不景气 白居易等倡导新乐府运动 写下大量广泛反映现实 批评时政的政治讽喻诗 晚唐诗歌

4、杰出诗人李商隐 杜牧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贡献 五 宋词 诗的另一种形式 1 宋词繁荣的原因 1 随着城市手工业 商业经济的繁荣 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2 市民阶层的扩大 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能够歌唱的词和表演的曲 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 3 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词和曲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六 元曲 一 含义 到元代 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 与元杂剧合称为元曲 散曲 宋代兴起 元代繁荣散曲特点 题材广泛 可雅可俗 抒情叙事兼长 元曲特点 大多通俗生动 豪放飘逸成就 关汉卿 窦娥冤 马致远 秋思 2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窦娥冤 郑光祖 倩女离魂 马致

5、远 汉宫秋 白朴 梧桐雨 七 明清小说 1 小说的兴起与发展 魏晋南北朝 兴起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了强化阶段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政治黑暗 官场腐朽 为明清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 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资本主义萌芽地出现 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 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 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 对文化作品的需求进一步通俗化 这是小说在明清时期繁荣的物质和社会基础 小说体例 在经历了唐代传奇 宋元话本这一过程后 到明清时期已非常成熟 4 印刷术的的进步促进小说繁荣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最早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 明 浪漫主义小说 红楼梦 曹雪芹 高鹗 清 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儒林外史 吴敬梓 清 讽刺小说 聊斋志异 蒲松龄 清 优秀短篇小说集 在反映社会的深度和广度 人物性格的塑造 细节的描绘 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 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