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33184257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精编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 商 西周的政治制度 学习目标 1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2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 禅让制 含义 时间 一 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传位于贤能人的制度 原始社会后期 2 王位世袭制 含义 时间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制度 从夏至清 夏朝建立与王位世袭制 戴冠冕的夏禹 夏朝的建立 观察禹的装束 其身份和地位有何变化 BC2070禹 禅让制 民主推选首领制度 传贤 王位世袭制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传子 公天下 家天下 王位世袭制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原因 历史的进步 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私有制发展的结果 社会进步的产物 它的确立

2、 标志着原始社会过渡到了奴隶社会 问题探究 3 夏商的政治制度 2 初步建立同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1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特点 二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2 目的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1 背景 西周的建立 时间 建立者 王族 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3 内容 服从命令 镇守疆土 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 朝觐述职 得到一定的土地和人民 可以设置官员 建立武装 征派赋役等 可以实行再分封 除士外 受封诸侯的义务 受封诸侯的权利 土地和人民 分封对象 分封内容 5 影响 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 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 B 开发了边远地区 扩大了统治区域 C 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走向严密 积极 局

3、限性 在分封制下 受封的诸候有很大的独立性 易出现割据现象 从长远看不利于统治 4 特点 A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6 结果 西周后期 破坏 春秋战国时期 瓦解 秦朝 废除 三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 含义 2 目的 3 内容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 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分为大宗和小宗 大宗 小宗是相对的 嫡长子继承制 核心内容 4 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 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家国天下 5 作用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宗法制对现世的影响 探究方向和思路 尊

4、宗敬祖 认祖归宗 等现象传宗接代 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 唯上是从的作风 家庭观念 浓厚 思考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 宗法制是分封制分封的原则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知识延伸 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西周还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 探究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本课小结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一 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 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 二 分封制 重点 三 宗法制 重点 夏商的政治制度 背景 目的 内容 特点 影响 结果 含义 目的 内容 特点 意义 5 春秋之中 弑君三十六 亡国五十二 诸侯奔走 不得

5、保其社稷者 不可胜数 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 诸侯间争夺土地 人口 互相残杀B 诸侯弃国逃跑 井田制瓦解C 分封制动摇 奴隶制趋向崩溃D 诸侯争霸 诸侯国数量减少 C 4 封建社会 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 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A 分封制度B 王位继承制度C 郡县制度D 三公九卿制度 解析 A 封建社会 的概念既然是自近代引入中国的 那么柳宗元所说的 封建制 显然不是后来的社会形态概念 原意应该是 封邦建国 的意思 6 在 红楼梦 第九十回中 贾母说 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 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 后是自己人的 这反映出贾母A 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 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 具

6、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 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解析 C林黛玉是 外人 贾宝玉是 自己人 贾母强调宝玉和黛玉的远近亲疏 说明贾母宗法观念浓厚 7 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 其主要表现是A 嫡长子继承制B 反复出现的分封制C 三纲五常的伦理观D 传统的宗族观念 解析 A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这在之后的皇位继承上表现尤为明显 8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 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 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 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9 九鼎既成 迁于三国 夏后氏失之 殷人受之 殷人失之 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 九鼎 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 主要因为它是A 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 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 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 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解析 D此题考查历史常识 鼎 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 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 以象征九州 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 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 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 国灭则鼎迁 历商至周 所以鼎被视为传国重器 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故D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