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5月质量监控试题(三模)华东师大版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33180774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5月质量监控试题(三模)华东师大版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5月质量监控试题(三模)华东师大版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5月质量监控试题(三模)华东师大版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5月质量监控试题(三模)华东师大版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5月质量监控试题(三模)华东师大版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5月质量监控试题(三模)华东师大版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5月质量监控试题(三模)华东师大版精编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松江区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监控试卷高三历史(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海上贸易和海上交通的发达使希腊的经济迅速转为商品货币经济。古代希腊的海上贸易地理范围在2、中国由方国联盟转变为封邦建国的历史时期,古印度处于A古典时代 B青铜时代 C吠陀时代 D列国时代3. “国家并不是一个统一而完整的政治单位,国王的权力只限于自己的领地,广大民众只效忠于其直接依附的封建领主。”材料所体现的中世纪欧洲政治格局的特点是A 封建领主彼此割据 B森严的等级制度 C 君主集权专制 D 城市与领主分享权力4. 以下二

2、里头遗址中发现的青铜器可以直接证明 A国家体制完备 B手工业技术先进 C农业生产发达 D已有成熟文字5、西周时期有“刑不上大夫”的原则,那么对大夫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的是A禅让制 B礼乐制 C九品中正制 D察举制6. “儒学的三次话语转向,即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在宋明理学中所完成的形而上学转向”材料中的“政治转向”是指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 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7. “汉兴,扫除繁苛,与民休息。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此段文献描述的是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

3、世 8. 下列南朝各时期形势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 9. 唐初,“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日有争论,纷纭不决。”太宗深察其弊,故设立A内朝 B枢密院 C外朝 D政事堂10. 唐朝步辇图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关系?A吐蕃 B蒙古 C匈奴 D突厥11、下列政治家中提出“不加赋而国用足”理财观念的是A商鞅 B孝文帝 C王安石 D. 范仲淹12. 清嘉庆皇帝说:“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这一局面与下列什么机构的设置有关?A宣政院 B议政王大臣会议 C南书房 D军机处13. 1772年,在西方世界狄德罗编纂的大百科全书全部出齐,而在东方世界编成的煌煌巨著是A梦溪笔谈

4、B几何原本 C海国图志 D四库全书14、“尝命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论次历代君臣事迹,俾就秘阁翻阅,给吏史笔札,起周威烈王,讫于五代。” 这部史学著作是A史记 B史通 C资治通鉴 D文史通义 15、基督教历史上先后发生过两次大分裂。第一次是11世纪时东西教会大分裂,第二次是15世纪新旧教会大分裂。第二次大分裂发生于 A 德意志 B 法兰西 C 英吉利 D 罗马16、“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为此,法国思想家A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B打出复兴古

5、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C率先提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D希望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17、“民法典采纳了1789年的社会原则:个人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世俗化、信仰自由和选择职业的自由。”这些“社会原则”确立于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权利法案 D合众国宪法18、“1860年代改革使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 1861年改革中“俄罗斯特殊性”体现在A经济工业化同时实现政治民主 B废除农奴制同时保留沙皇专制C实行联邦制同时建立议会制度 D建立苏维埃同时保留封建残余19. 下列漫画针对的是 A巴黎和会

6、B华盛顿会议 C开罗会议 D雅尔塔会议20“我们不仅要使失业者的肉体免受饥寒,而且要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力更生的意志,他们的勇气与决心” 。为此,罗斯福A实施以工代赈 B实行社会保障 C调整农业生产 D推进劳资谈判21右图为19481970年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示意图,图中年均增产率的变化主要得益于A世界经济朝制度化和体系化发展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C世界贸易组织的形成D经济区域集团化的速度加快22“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而是反对饥饿、悲惨、混乱。美国政府应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C富尔顿演说 D舒曼计划2

7、3. 下图分别是1988年和l990年美国时代周刊两期的封面,反映了当时美苏两国的关系。下列相关评论,恰当的是A“冲突加剧了” B“盟国时代来临了”C“冷战该结束了” D“美国人输了”“我从未想过会到这里(苏联)”里根评价他的非同寻常的旅行“看你的,乔治(指布什总统)”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最新的和平攻势使美国做出回应24下表反映了18441863年间广州和上海到埠外国船只和吨位变化情况。年份船只数吨数广州上海广州上海184418491863306331867441333400142099142357300500858452547964309这说明鸦片战争后A近代外贸中心逐步转移 B中国近代经

8、济结构变动C上海开放程度高于广州 D广州经济发展趋于停滞25孙中山将其民权思想用“天下为公”四字概括,其核心内容为“民有、民治、民享”,这一思想 A与儒家大同思想并无二致 B深受霍布斯思想影响 C与儒家民本思想内容一致 D深受卢梭思想影响26 “一世怪杰的袁世凯,以符合民意而再起者,卒以伪造民意而亡。” “伪造民意”是指A就任民国大总统 B复辟帝制 C刺杀宋教仁 D颁布中华民国约法27. “先定三湘,恢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依据该战略展开的军事行动是A护国运动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28、造成右图这一历史定格的原因是 A 甲午战争的失败 B 开罗宣言

9、的发布 C 抗日战争的胜利 D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29.有学者把中国1949年后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中发生的社会变迁划分出三个相互衔接的时代:革命立国时代、改革建国时代、和谐富国时代。其中,改革建国时代开始于A土地改革的开展 B.“一化三改造”的推行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行 D. 经济特区的创立30. 汉武帝“独尊儒术”、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当前的“孔子热”。以下各项中,能够比较恰当的解释孔子“命运”的史学观点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以下每小

10、题3分,共15分,每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l、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31、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的学术特点是A自我中心,排斥外来思想 B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32、以下“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税收单位:万贯)”反映了 农业税非农业税两者的比例至道末年(997年)24081567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3874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5117

11、28:72A经济重心完成了由北向南的转移 B北宋出现有别于传统经济的新气象C农业税与非农业税比例出现倒挂 D 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不断增加 33、下面18701913年的西欧对外投资示意图反映的西欧经济扩张的结果是A投资遍及世界 B英、法和德是主要资本输出国C资本主要流向欧美 D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李鸿章说:“自来备边双夷,将才、使才二者不可偏废。各国互市遣使所以联外交,亦可以窥敌情”,“当能预为辨阻,密速商办。否则,亦可于发兵之后,与该国君臣面折廷争,较在京议办更为得力”。材料中李鸿章对派遣驻外使节的认识是A.改变闭关自守,了解各国情况 B.办理对外交涉,形成

12、外交制度C.了解各国情况,办理对外交涉 D.巩固朝贡体制,加强对外交往35. 下面是一幅“赫鲁晓夫在窥探”的漫画,其主旨是A.讽刺了苏联面对西欧共同市场的矛盾心态B.反映了美苏两极格局下欧洲社会的分裂C.体现了西欧各国积极探索共同体的模式D.期待着早日加入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二、非选择题(75分)36英国“议会”与法国“三级会议”(12分)材料一:12世纪,英国国王在与封建地方势力、罗马教皇发生了一系列战争过程中,被迫签署了“自由大宪章”。1265年英国正式召开议会,不仅贵族僧侣参加,而且从每个郡邀请两名骑士、每个大城市邀请两个市民代表参加会议。以后议会经常开会,相继取得了颁布法律、批准征税、处理政治案件的权力。材料二:1300年法王与教会为征税发生冲突,为争取支持,腓力四世召开了由高级教士、世俗贵族和富裕市民组成的三级会议。三级会议从十四世纪起成为法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部分,往往是在国王需要征收新税或需要各等级代表的支持处理一些重大问题时才召开,而各等级在同意国王要求的同时也常以司法、行政方面的改革作为交换条件。中世纪欧洲问题:(1)根据材料比较中世纪的英国议会与法国三级会议的异同?(10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议会与法国三级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