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名校联考作文审题指导与优秀标题

上传人:cbx****17 文档编号:133170218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名校联考作文审题指导与优秀标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名校联考作文审题指导与优秀标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名校联考作文审题指导与优秀标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名校联考作文审题指导与优秀标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名校联考作文审题指导与优秀标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20名校联考作文审题指导及优秀标题 五月作文考什么?后浪、战疫、脱贫、成长名校押题,带你一网打尽! 01 原题再现(源题:雅礼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法捷耶夫 不希望被圈层,不希望被代表,保持热情和独立思考,是今天青年”的画像,和年龄无关。“网友观点 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后浪 前浪:一代的大师们,治学著述、科教研发,在波涛汹涌中摸索前行,才铺就如今的便利之路,他们才是社会浪潮的中流砥柱。“网友观点” 积极正面的重新认知大多数年轻人,通过关注、赞许和鼓励,激发年轻人里正向积极的心态。

2、后浪初衷 不同代际之间不应该互相践踏为敌,互相嘲讽,而应该在潮头之上尽到自己该尽的责任。“网友声音” 华夏中学论辩社将举办一场以“后浪是真鸡汤还是毒鸡汤”为辩题的论辩赛,请结合上述材料,选择正方或反方写一篇论辩陈词,或者以主持人的身份综合两方的观点写一篇总结陈词,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本次考题是组合材料驱动任务型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用“抓关键词句法”确定每一则材料的立意:第一则:“激励”来自“范例”(“前浪”)的“激励”。后浪中对青年的不吝赞美确有激励作用。第二则:不希望“被圈层”,无论年龄,都需要保持热情和独立思考。后浪说“因为你们,这世上的小说、电影、音乐中表现的青春不再是忧伤、迷茫,

3、而是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是心里有火,眼里有光”,但“前浪”一样需要保持热情和独立的思考,青春里也并非没有“忧伤、迷茫”。第三则:年轻人是“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年轻一代,有热情、有冲劲、善创造、敢打破,确实是最好看的风景。第四则:前浪才是“中流砥柱”。后浪以“前浪”的口吻表达了对青年一代的羡慕、敬意、感激,但应看到活跃在科技、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中坚力量更多是“前浪”们。第五则:“积极正面的重新认知”,其“关注、赞许和鼓励”对年轻人有“激发”作用,后浪从很多方面给予了青年积极正面的认知,如:热情、创新、专业、包容等。第六则:不同代际之间应该互相理解和包容。后浪体现的就是“前浪”对“后浪

4、”的理解、肯定和包容。然后用“求同法”对六则材料进行分类,可知第则材料为正方“真鸡汤”观点。则材料为反方“毒鸡汤”观点。所谓“鸡汤”指的是一种能够激励或麻痹人的精神的文章。“真鸡汤”可从后浪对年轻一代的“激励”“理解”“包容”方面肯定其正面作用。“毒鸡汤”可从其无意义的“圈层”、对“前浪”作用的忽视、对“后浪”的溢美进行批驳。总之,在写作时,应立足材料,不可扯远拔高,另起炉灶。驱动任务为“辩论陈词”,应注意辩论稿的写作格式:1.称谓“对方辩友”(顶格写),另起一行空两格可有简单的问候语,比如“您好”。2.另起一段言简意赅表明我方观点。3.正文部分,可设三个驳论点,或反驳其论点,或反驳其论据,或

5、从其论据和论点的关系上进行反驳,并立足材料,找到合适的论据论证我方观点。4.最后总结全文,重申我方观点。优秀标题:1、后浪是真鸡汤2、后浪饱满活力,后浪需要激情3、如此“毒鸡汤“可以休矣 “后浪是毒鸡汤”辩论词4、后生可畏,来者胜今 “后浪是真鸡汤”辩论稿 02原题再现(石家庄市2020届高三五月模拟考)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摆脱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大事。“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在党的领导下,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硕果累累。联合国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政府在减贫方法上的不断创新,使大约8亿人成功脱离贫困,勤劳的中国人民用“中国式减贫”给许多国家做出了榜样。当然,也

6、有个别地区的扶贫工作有“撒胡椒面式”的泛泛之嫌,科学合理的扶贫管理体系须要继续完整。非洲某国的中学生来贵校游学,他们很好奇我国是怎样做到如此“大体量”脱贫的,希望借鉴到自己的国家,你作为接待的负责人之一,需要写一个发言稿,与他们交流自己的见闻、感受和认识。 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审题指导一、说起贫困,考生可以想到贫困是什么、贫困产生的原因和如何解决贫困问题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互相关联,互相起作用的。但结合考题,考生必须分析出来,这则材料的情境任务是向来自非洲的游学中学生介绍“中国式减贫”的经验,即介绍中国“扶贫攻坚”如何取得这样傲娇的

7、功绩的,也就是着力点应该是“如何解决贫困问题”。 再细读材料,可以看出,中国脱贫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力的领导,科学的方法(减贫方法上的不断创新),重实效的精准扶贫,科学的管理体系,人民的勤劳奋斗等。考生可以立足一点说透彻,也可以结合自己感受最深的两三点写得稍微全面。 当然,材料本身也提到了问题的另一面:扶贫不到位的地方是客观存在的。写作时尽量有思辨与分析,不必面面俱到,但也不能过于片面。二、弄清楚一些概念,如:“精准扶贫”。从“脱真贫”来分析,“精准”的含义是针对真正贫困的人来服务,不能让人混水摸鱼占用扶贫资源,做到“脱真贫”,让真正的穷人脱贫;其二是针对贫困的原因,进行切实有

8、效的扶贫,而不是单纯的只是给钱、给物,做到“真脱贫”,真正的脱贫,自己具备脱贫的能力,而不是一直靠外界的帮助。写作驱动任务指令如下:1、写一篇发言稿2、给来本校交流的非洲某国中学生交流时使用3、交流自己的见解、感受和认识;友情提醒:注意发言稿的格式,发言稿要有具体的题目,要有称呼和结束语。优秀标题:1、扶贫春风起,神州共芬芳2、天下之大,百姓为先3、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赢脱贫攻坚战03 原题再现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当新型冠状病毒来袭时,有人惊恐万分,选择逃离;但也有些人逆流而上,不畏生死。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应该把灾难当教材,把困难当磨砺,在灾难面前有与国家共患难、与人民同进步的思想

9、意识,上好这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大课。 请以“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在“灾难成长”主题班会上讲给你的同学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此题为任务驱动型单则材料作文的形式,与2019年全国卷一的作文相似,全国卷一要求考生围绕“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主题写一篇演讲稿,而此题是要求考生围绕“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的主题写一篇演讲稿。材料共两段,分析其内涵。第一段有两层内涵如下:一是面对灾难选择逃避;二是面对灾选择英勇。很明显我们要学习后者,而批判前者。第二段材料内涵如下(此有

10、驱动任务的味道,考生须要完成和运用之):一是据“作为一名高中生”,考生需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二是据“把困难当作教材”,考生要有学习和赞美的意识,去收获一些物质和精神上对成长有意义的价值;三是据“与国家共患难、与人民同进步的思想意识”,考生需找寻国难当前,我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中体现家国情怀的素材;四是考生所搜索的素材要具备“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特征,即面对灾难时,考生更要学习和赞扬担当责任的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民族共患难的意识、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缅怀烈士的精神、奉献爱国的精神、珍视生命的精神、相信科学,打击造谣的精神、弘扬中华优秀美德的精神、坚守信念的精神、

11、有一份光,发一份热的情怀等。这些才能让自己得到成长上的真正意义和成长上的真正价值。写作驱动任务指令如下:1)写一篇演讲稿。2)在主题班会上讲给同学听。3)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优秀作文标题:1、奋斗的价值,在于与国并肩2、生命的意义,体现家国共存3、给“灾难”装明镜,鉴亮家国情怀4、坚守好信念,与祖国同行5、成长中心存敬畏,热血中流淌国心 Tip原题呈现(五月湖北八校联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材料一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水者。材料二“大眼睛”姑娘苏明娟是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言人,在求学、成长的过程中,曾得到好多好心人的帮助;长大后,她将爱心传递。2005年参

12、加工作后,她将人生第一笔工资捐给了希望工程,之后每年定期捐款,从未间断。材料三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爆发后,世界上多个国家向中国伸出援手;疫情爆发成为全球态势后,中国用时向多国提供援助。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除诗歌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不要得作。审题指导 该作文的原材料由三则材料组成。 材料一是个文言小片段,在材料作文中加入文言文,2019年江苏卷出现过,显得厚重有底蕴。这则名为“子路拯溺”的小故事,出自吕氏春秋察微。意在鼓励乐于助人的人。此处意在倡导善有善报,付出就应该得到回报。第一则:善行需要激励,行

13、善者当有善报。材料二的主人公苏明娟是中国希望工程标志性人物,她是“希望工程”的受益者,当年无数人为她献爱心,成就了她如今的锦鲤人生,她心怀感恩,并力尽所能将爱心传递下去。第二则:善行需要传递,受善者理应扬善材料三和2020年最大事件“抗疫”有关,湖北大考作文命题不会也不应脱离这一宏大背景,2020年全国卷一作文也难以避免和新冠疫情产生交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中国疫情爆发,世界援助中国。中国的上半场,世界的下半场。随着国内疫情逐渐稳定,中国心怀感恩开始海外支援,用中国温度温暖世界。第三则:善行不分民族国界,世界需要爱与感谢三则材料综合来看,无论古代、现代,不管国内国外,从个人到集体都推崇善

14、行,践行善举。正所谓,岁月不居,善道永存;灾难不止,爱心不灭;善是古今社会最温暖的砝码,爱是人类世界都通用的语言作文的情境限制和驱动是“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并未要求综合立意,可以从一则材料立意也可以综合考量,自由空间比较大。优秀标题举例爱出者爱返拥抱爱 勇敢爱善行需要激励受善者理应扬善世界需要爱与感谢岁月不居 善道永存人类不歇 爱心不灭善是社会最暖的砝码爱是世界通用的语言优秀作文标题:1、给善举发“红包”,给爱一份奖励2、以奖励助力爱心的传递3、善行需要激励4、岁月不居 善道永存04原题呈现(四川省2020毕业生诊断考试)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亚历山德罗达

15、维尼亚曾说:“种子不寄希望于光,就生不了根,然而希望并不那么容易,希望需要自觉、开放和许多失败。希望不是乐观者的毛病,而是强有力的现实主义,是一颗脆弱的种子的现实主义:种子只有接受地底下的黑暗才可能长成树林。”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和经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写成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不得套作。 审题指导限制性1.写作情境的限制。作文材料主要由两句话构成:一是“种子不寄希望于光,就生不了根,然而希望需要自觉、开放和许多失败”;二是“种子只有接受地底下的黑暗才能长成树林”。种子要长成树林,既需要光,也得接受地底下的黑暗,否则就永远只是一颗脆弱的种子,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这句话中的种子是一个喻体,去掉修辞就是命题者的立意所在,考生要思考的是如何用这句话来领悟人生。 2.典型任务的限制。考生须整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