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税收行业分析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3168484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4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税收行业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精编》税收行业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精编》税收行业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精编》税收行业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精编》税收行业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税收行业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税收行业分析(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税收行业分析 主要内容 总局对税收分析工作的要求微观税收分析的内容 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如何深化重点行业税收分析工作重点行业税收分析实例 税收分析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对一定时期内税源及税收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活动 它是税收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环节 是促进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充分发挥税收职能的重要手段 税收分析是税源管理的眼睛 税收分析的作用 优化税制提供决策依据 完善征管提供数据支持 纳税评估提供参考基准 税务稽查提供重点选案线索 税收目标考核提供评价标准 税收分析内容 具体包括 税负分析 税收弹性分析 税源分析 税收关联分析等 税收分析工作制度 税收分析的方法 常用的税收分析方法

2、包括 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数理统计分析法 税收分析工作制度 对比分析法 通过各项税收指标之间或者税收与经济指标之间的对比来描述税收形势 揭示收入中存在的问题 税收数据的对比分析通常包括规模 结构 增减 进度 关联税种等方面的对比分析 税收与经济的对比分析主要采用税负和弹性两种方法 税收分析工作制度 2007年税收预测数 2007年上半年全国入库税收24947亿元 税收收入持续高速增长 1994 2006 2006 税收收入达到37636亿元 21 9 6770亿元 占GDP比重达到18 双突破 总收入突破35000亿元 增收额突破6000亿元 税收收入形势 魔方 1993 4000亿元多一点儿

3、 1994 1997 年均增长1000亿元 1998 特殊的年份 增长1000亿元 1999 步入快车道 跨越10000亿元大关 2001 15000亿元2003 20000亿元2004 25000亿元2005 30866亿元2006 37636亿元 税收形势发生变化 税收收入不段上新台阶 税收为什么大幅度超GDP增长 正常吗 税收收入持续高速增长 一再调高预期 1993年 现行税制设计者根本没有想到今天 2001年 2004年突破20000亿元 十一五 结束时 30000 35000亿元 现在看来 2003年 20000亿元2005年 30000亿元 十一五 开局之前 2006年 35000

4、亿元 十一五 开局之年 十一五 结束之时 55000 60000亿元 税收收入持续高速增长 正常与否 判断标准 理想的税负水平究竟是多少 以现有税务部门的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 如果真正做到把迄今为止所能看到的漏洞都补上 实际的税负水平会达到怎样的地步 现行税制同经济环境的匹配性 还能持续多久 问题出在现行税制上 税制要与时俱进税收收入计划的确定 GDP增幅 2 3 2007年计划数 41916亿元 11 4 4280亿元2007年上半年入库24947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收5615亿元 增长29 链接 2007年税收收入计划安排情况的汇报 因素分析法 从经济 政策 征管以及特殊因素等方面对税收 税源

5、进行分析 其中 经济因素包括经济规模 产业结构 企业效益以及产品价格等变化情况 政策因素主要是指税收政策调整对税收 税源的影响 征管因素主要包括加强税源管理和各税种管理 清理欠税 查补税款等对税收收入的影响 特殊因素主要是一次性 不可比的增减收因素 税收分析工作制度 数理统计分析法 运用一元或多元统计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等数理统计理论和方法 借助先进统计分析工具 利用历史数据 建立税收分析预测模型 对税收与相关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进行量化分析 税收分析工作制度 一 总局对税收分析工作的要求 税收分析工作的基本思路 税收分析工作的指导思想 税收分析的三个转变 税收分析工作的基本思路 这个基本思路是从

6、谢局长到总局主持工作 特别是03年以后 逐渐地形成的 在03年南昌的全国计统工作会议上 钱局长的报告中提出了要开展税收分析工作 05年广州召开的计统工作会议上钱局长提出了 一个重点 四个体系 的计统工作基本思路 在06年重庆召开的计统工作会议上 钱局长进一步突出了 一个中心目标 并提出要开展若干项税收专题分析 建立纵向和横向的联动机制 税收分析工作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加强税收分析为重点 建立健全规范的计统指标体系 严密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 科学的税收分析方法体系 坚强的计统组织保障体系 全面加强税收分析基础工作 以提高税收征管质量

7、和效率为主要目标 全面发挥税收分析为组织收入服务 为加强征管服务 为税制改革服务 为宏观调控服务的作用 带动计统工作全面提升 为税收事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简而言之 一个重点 四个体系 一个主要目标 四个全面服务 以加强税收分析为重点 三个原因 原因之一 人大 政府和总局领导近年来对税收分析工作非常重视 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税收指标是反映经济运行质量的最重要 最直接的指标 也是国际社会关注和观察中国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指标 其重要程度不亚于GDP 总局每季度要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和国务院汇报收入情况 计统司每月向局务会汇报收入 有时甚至是按旬汇报 汇报的不仅是收入情况 更主要的是税收增长与经

8、济增长是否协调 年度分析报告要报总理批示 还要召开新闻发布会 03 04年税收超常增长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因为这不单纯是税收问题 更重要的是国际经济竞争的问题 原因之二 税收分析是预测税收规模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手段 税收规模关系到国家的财政预算安排和发展战略政府预算报告是百姓同政府之间最牵动人心的桥梁 预算报告覆盖政府活动全部内容 财政规模 国债规模 赤字规模与税收规模密切相关 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业税减免 文 教 卫 交通 国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都需要财政作出安排 这些安排都是以税收作为后盾 1999 2006超计划情况表 社科院财贸研究所高培勇教授介绍 1993年 全国税

9、收收不过4千亿多一点1999年 税收步入快车道 当年增长1500亿 使整个税收收入规模跨越1万亿大关 2001年跨越1 5万亿大关 2001年当时的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组织做十五规划课题 预测中国的税收收入到2004年会突破2万亿元大关 到 十一五 时期结束的2010年 会达到3万亿元到3万5千亿元 课题成果最后是以金人庆局长著作的形式出版的 书名叫 中国当代税收要论 实际情况是 2003年突破2万亿2004年25000亿2005年将毫无疑问突破3万亿 实际情况比原来预计提前了五年 预测的偏差必然造成预算安排和发展战略安排的偏差 他和许多现行税制设计者根本没有想到今天情况 他认为超经济增长最重要

10、最特殊的因素是实际征收率的提高 1994年 50 多一些 2003以后达70 以上 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税收分析需要大力加强 原因之三 税收分析是促进精细化管理和提高征管质量的切入点近几年来 总局抓征管工作采取了很多措施 如金税工程 四小票的比对管理等 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果 解决了许多征管中的问题 但还有很多问题不是表面上的 是隐蔽的 如何发现隐蔽的问题 就要靠分析 通过税收与经济是否协调增长来发现隐蔽的问题 因此 税收分析是税收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 总局越来越重视抓分析工作 2005年下发了国税发 2005 88号文件 专门针对税收分析工作 这是多年来的第一次 显示出总局对税收分析

11、工作的重视程度 2007年又印发了 税收分析工作制度 建立 四个体系 第一 建立健全规范的计统指标体系 第二 建立严密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 第三 建立科学的税收分析方法体系 第四 建立坚强的计统组织保障体系 以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为主要目标 第一 这是实施科学化 精细化管理 尽快扭转 疏于管理 淡化责任 的现实征管局面的需要 第二 这是税收分析发挥职能作用的内在要求 为征管服务是四个职能之一 为其他三个目标服务也都需要借助或通过为征管服务来实现第三 这是检验税收分析实效性最直接的标尺 税收分析科学不科学 分析成果有效不有效 最直接的途径就是看税收分析的成果是否可以服务和指导税收征管工作 提高征

12、管质量和效率 税收分析的主要目标 为加强征管服务 为组织收入服务 为税制改革服务 为宏观调控服务 要正确处理以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为主要目标与全面实现 四个服务 的辩证关系 实现 四个服务 税收分析的三个转变 总局谢旭人局长提出 税收分析区要结合本地区税源和经济特点 采用科学实用的税收分析方法 尽快实现三个转变 从单纯分析税收向税收与经济的相关分析转变 尤其要重视对与流转税 所得税税基关系密切的GDP 工 商 业增加值 物价指数 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 固定资产投资 进出口贸易等经济指标的分析 从收入进度 税收增幅等数量指标的分析向宏观税负 弹性系数等征管质量指标的分析转变 尤其要非常重视工业 商业

13、 增加值与工业 商业 增值税关系的分析 从一般性的宏观原因分析向深层次 微观原因分析转变 尤其要向影响宏观税负 弹性系数的重点地区 重点企业延伸 二 微观税收分析的内容 方法和常用的数据处理技术 微观税收分析的基本内容 三个方面 微观税收分析基本方法 三种方法 微观税收分析几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技术 六种技术 微观税收分析的基本内容 纳税人的税源特征分析税源是指产生税收的源泉 在税收分析中指可具体量化的各种税源数据指标 如纳税人的经营收入 产品产销量 价格等 税源特征分析就是针对税源的数据指标而开展的系列量化特征分析 包括规模 结构 价量关系 变化趋势及税基换算关系等 通过这一系列的分析 了解和掌

14、握纳税人税源的总量规模 结构状况和税源质量 从而为推断和预测纳税人税收形势提供依据 微观税收分析的基本内容 纳税人的税收特征分析纳税人税收特征分析是针对纳税人税收缴纳情况所反映的规律特征开展的系列分析 包括纳税人实现税金和入库税金的规模 结构 变化趋势 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以及欠税 减免退税情况的分析 通过这一系列的分析 了解和掌握纳税人税收缴纳状况 税收构成 欠税及减免税优惠信息等 为检验纳税人税收与经济关系的合理性提供依据 微观税收分析的基本内容 纳税人税收与税源关系分析在说明纳税人税源特征和税收特征的基础上 进一步开展纳税人税收与经济关系的分析 从静态说明两者之间比例关系的合理性 从动态说

15、明两者之间变化关系的合理性 为此 要进行纳税人税负 税收变化弹性和结构影响因素的分析 为评价纳税税收经济关系的合理性和税收征管工作质量提供依据 微观税收分析基本方法 横向比较分析横向比较分析是指同一指标在不同个体 单位 地区之间的比较分析 横向比较分析最典型的分析例子就是同业税负分析 受市场均衡作用的影响 同一产品在生产技术工艺 原材料能源消耗方面有相近之处 适用税收政策有统一的要求 因此反映生产成本费用方面的指标有相同的规律特征 总结这种规律特征 以此检验个体数据指标的表现 找出差异较大的个体予以预警 微观税收分析基本方法 纵向比较分析纵向比较分析或历史数据分析是指同一个体的同一指标在不同历

16、史时期的数据比较分析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趋势分析和变动率分析 分析的理论依据是大多情况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处于一种相对平稳的状态 不会出现突然的波动或大起大落现象 因此 如果企业生产能力没有作大的调整 一般情况下企业各个时期的数据指标彼此接近 不会出现大的差异 如果出现较大有差异 应引起主管部门的注意 及时进行相关的纳税评估 微观税收分析基本方法 数据逻辑关系稽核受会计核算原理的约束和税收制度的规定的制约 反映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众多数据指标之间存在非常严谨的 相互依存的逻辑关系 这种逻辑关系决定了企业的纳税申报数据必须满足企业财务数据相关性的特定要求 检查这些数据逻辑关系是否吻合 可以鉴别企业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从而发现税收问题 堵塞征管漏洞 微观税收分析常用的数据处理技术 差异分析逻辑关系稽核分析趋势分析波动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 趋势分析 差异分析 集中趋势的测定与分析1 算术平均数2 几何平均数3 调和平均数离中趋势的测定 变异指标1 全距2 方差3 标准差4 离散系数 确立增值税预警下限时 涉及到算术平均数 标准差 标准差系数 案例研究 税负预警区间的确定 在税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