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生产现场管理课程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3167509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生产现场管理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精编》生产现场管理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精编》生产现场管理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精编》生产现场管理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精编》生产现场管理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生产现场管理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生产现场管理课程(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产现场管理课程目 录第一章 现场管理者的工作职责0307第二章 生产负责人所需的素质0810第三章 现场观察1114第四章 现场5S管理1521第五章 如何管理品质2231第六章 生产现场成本控制3240第七章 如何提升效率4147第八章 交期管理方法4851第九章 现场安全管理5266第十章 现场团队管理6786一、现场管理者的工作职责 管理是指:将要做的工作合理地、巧妙地、高效率地加以完成的过程。参考文件现场管理 现场是指:利用人员、设备、既定的作业方法,将材料加工、装配成制品的场所。 现场管理人员是指:在企业组织中,拥有相应的权利,对现场的作业人员、材料、设备、作业方法等生产要素,直接

2、指挥和监督的人。 现场中要管理的对象(生产要素),从大的方面可分为:人员、设备、材料、作业方法、作业环境等五大部分,即:4M1E。 围绕这些对象而展开的各种管理目标中,最根本的可概括为:提升品质、降低成本、确保交货期、确保人身安全、提高士气等五点。(一) 提升品质1. 按标准作业书的要求指导作业。2. 进行工序诊断,预防不良行为发生。3. 尽可能改善工序布局,提高工序能力。4. 将以往的经验、教训,反馈到将来的新机种里。(二) 降低成本1. 在标准工时内,完成生产数量。2. 减少材料、设备的在线库存量。3. 进行经济动作分析,减少作业工时。4. 杜绝滥用办公经费。5. 杜绝各种白干、瞎干、蛮干

3、的行为。(三) 确保交货期1. 编定生产小日程,作进度管理。2. 适当调节工序,平衡工时。3. 确保材料准时到位。(四) 确保人身安全1. 强调安全守则,必要时可强制执行。2. 必要时请专家会诊,提出改善方案。3. 定期检查各种安全防护措施有无失效。4. 万一发生事故,第一时间内组织抢救,并向上级报告。5. 不遗余力推进5S活动(五) 提高士气 一个管理人员是否称职,关键要看其是否完成了以上5个根本目标。有的管理人员自己不求上进,把混乱、低效的局面归咎于其他人,这是没有道理的。俗话说“天底下只有不会打仗的官,没有不会打仗的兵”,管理目标无法完成,第一个要负责任的就是管理人员。 当然,这些目标的

4、实现不是靠一天两天的努力就行的,除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之外,管理人员还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才能履行管理职责: 1. 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书本上的管理方法再高明,其他公司的管理方法再先进,却不一定适用于自己。管理方法上也要分层次,不同的管理对象用不同的方法,并遵循由低向高逐次推进的原则,不能一步到位。2. 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由于教育制度上的缺陷,有管理技能,又有专业知识的人不多,许多人要在实践中摸索成长。如果固守自己的思想,不愿意深入学习专业(行业)知识,很难想象能解决技术上的问题。学习专业知识,不限年龄、学历、性别,任何人只要肯努力,而且方法得当,不出几年都能达到较高水平。 3. 良好的人际关系

5、。上下左右的人际关系如果处理不当,行政压力倍增,反而于事无补。为人处世,又要坚持原则,又要有灵活性,真正做起来确实不容易。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是领会不到其中奥妙的。所谓管理者,不仅仅是指在公司组织体系中的经理、主管等具有中高等职务的人员,也包括在工作单位能管理数人,能指挥数人,能教育数人的最基层的班组长。 管理者为了全面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了使自己承担的工作顺利完成,稳步发展,应具备以下5个条件。 (一) 掌握管理工作的相关知识 管理者都有特定的工作内容,为了顺利将自己承担的任务准确无误的完成,必须掌握所承担工作的相关知识。例如作业、工作的标准,基于所遵循的标准要求,必须掌握相关设备、材料等知识

6、、技术、技能等。即使做一些确定的、一段时间内稳定的工作,在技术不断革新、新产品不断涌现的时代,还是必须经常学习新的知识,不做一名落伍的管理者。另外,管理者常常需要开展新的工作,也必须学习掌握新工作的知识。 (二) 熟知职务责任的相关知识管理者必须遵循公司的方针、工作的规则、作业的基准、安全要求、公司的组织体系、各部门业务职能以及国家相关劳动法规等,才能准确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些职务责任的知识,有的是国家或行业的基准,是所有公司都要遵循的;但更多的因公司或因职务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只有充分理解、熟知公司给予自己的责任及所伴随的义务,才能发挥部下的潜能,并赢得部下的尊重、上级的信任、同事的理解与配合。

7、 (三) 改善的技能 将既有工作流程详细分解、探讨,除去不必要的部分,重新组合必要的部分,形成更为快速、更为简单的流程,从而更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机械、材料等资源,进而能使工作更快速、更安全、更简单、更省钱。 改善的技能是评价管理者能力的最重要的基准。公司之所以设立管理者,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其不断改善,不断增加公司的利益,不断使公司发展。实际上在改善过程中,参与改善的人的能力也随之提高。(四) 教育技能 对部下经常训练、指导,使之很好地胜任其工作,这是教育的目的。如果能掌握教育技能,则能减少部下的失误,使工作少走弯路,并且能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 管理者还要提升自己的教育技能,首先,要把工作标

8、准化;其次,把握部下的水平及需求;第三,根据现有的标准对部下进行说明;第四,让部下试着自己做;第五,评价教育后部下做的结果;最后,对失败的地方进行重复的教育及再评价,并且要反省我们所依据的工作标准是否简单易学。 (五) 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 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部门与部门之间能更加协调的技能。如果管理者掌握了这种技能,并在日常中加以使用,则能与部下的关系和谐,人际关系纷争也能防患于未然,或者对人际纠纷能妥善处理。这样就能形成一种尊重个人、心情愉快的工作环境。现场观察就是到生产现场,进行实地观察、询问,以调查了解生产现场管理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 安全文明生产 包括

9、企业环境卫生、厂容、车间和工作地的整洁。各种物品的定置情况,安全设施和安全规章的执行情况,有无跑、冒、滴、漏情况等。 (二) 目视管理 岗位责任制的公布、工作任务和完成情况的公布,作业规程和标准的公布,定置图的公布,各种物品的彩色标志,安全生产的标志,人员着装的情况等。 (三) 劳动条件 如照明、粉尘、温湿度、噪音、通风、劳动强度等。 (四) 工艺和质量生产工序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产品和零部件的工艺技术精度和难度,产品或零部件的废品率和返修率,有无工艺文件、检验标准及其执行的严格程度和变动程度,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熟悉程度,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状况等。 (五) 物流管理 采用何种生产的空间组

10、织形式,设备布置的合理性,物流路线和运输路线是否合理等。 (六) 作业计划和调度 有无分车间的月度、旬、周短期进度计划。作业计划下达的及时性,生产的均衡率、配套率、有哪些其量标准及执行的严格程度,计划变动的频繁程度,调度制度及调度的权威性等。 (七) 设备管理 设备的新度、精度以及对产品质量和任务的保证程度,通过现场设备的使用、停放、维修、润滑、擦洗等判断设备的使用、保养、抢修的状况与质量等。(八) 工艺装备 工具、量具、模具、夹具的装备数量和复杂程度,能否保证产品质量的需要。工具器具的装备和使用情况,工具箱的管理,搬运活性系数的大小等。 (九) 劳动组织 作业班组的规模(平均人数),作业组的

11、形势,维修、电工、搬运等辅助作业组的组织方法,开工班次,轮班组织形式,各班人员配备的均衡程度及夜班服务工作等。 (十) 定额管理 定额水平的高低,定额的实际使用情况及超额的平均水平等。 (十一) 职工工作热情 操作者的性别、年龄与生产技术要求是否一致,职工的精神状态、劳动热情、效率和工作紧张程度,生产现场劳动纪律的遵守状况、利用瞬时观察法概略估算现场人员的工时利用水平。(十二) 设备开工率 利用瞬时观察法概略估算设备的大体开工率。 (十三) 搬运 观察了解生产中的搬运工具、方法、道路、批量、人员等的合理程度。 (十四) 在制品管理 车间在制品的质量、数量及检验方法,合格品、废次品的堆放与隔离,

12、在制品的堆放位置、方法、数量和转移手续。 (十五) 仓库管理 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在库房的存放数量、方法、位置和分处隔离状况,物品出入库手续和存放条件是否合适,物料的台账及卡片是否齐全等。 (十六) 生活设施 了解车间的休息室、衣帽柜设施状况、工厂食堂、澡堂、交通车等条件及共对职工生产、生活的影响程度。一、5S教育及管理 1.参考 2. 参考 3. 参考 4. 目视管理 目视管理的内容 (一) 目视管理的用途 1. 使异常、问题点明显化 通过应用目视管理,揭示出理想状态与现实状态或正常状态与异常状态,同时可以使管理人员一走进现场就能直接接触到现场的事实,一眼就能看出问题的所在,以便当场下达指示或做出正确的处理。 2. 使现场管理效率化工作人员能够直接获取经营管理情报,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管理环节,有助于使管理层下达的指示准确反映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避免干扰生产活动的情况发生。 (二) 目视管理的基本要素 1. 让正常与否达到一目了然 目视管理实施的要求是让外行都能看懂。 2. 使现场正常状态体现 使现场正常状态体现,即各种操作的目标清晰化,作业员在现场的操作有各种规范数据指导。 3. 着手使现场作业简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