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长清区双泉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地球和地球仪练习题3(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166084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长清区双泉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地球和地球仪练习题3(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山东省长清区双泉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地球和地球仪练习题3(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山东省长清区双泉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地球和地球仪练习题3(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长清区双泉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地球和地球仪练习题3(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长清区双泉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地球和地球仪练习题3(无答案) 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球和地球仪1.180经线以东是:( )A东经 B西经 C 北纬 D南纬2.一个经线圈是由多少条经线组成的:( )A一条 B二条 C三条 D四条3.本初子午线是指:( )A 0经线 B 180经线 C 0纬线 D 20W经线 4.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以下哪组经线圈( ) A 180经线和 0经线 B 20E和160W C 20W 和 160E D 90E和90W 5.划分南北半球的界线是( ) A本初子午线 B子午线 C 0经线 D赤道6.有关纬线和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纬线长度相等 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纬度的标度范围是0180 D.北极的纬度是90S7.关于经纬线的说法,

2、正确的是( )A.以0度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大B.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小C.纬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指示东西方向D.所有经线都不相交8.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上,向右前方跨一步,则他前进的方向是( )A.东北方 B.南方 C.西南方 D.东南方9.关于甲地(西经15W,23N)的判断,正确的是( )A.位于两半球 B.位于南半球 C.位于北半球 10.某地的东面是西半球,西面是东半球,南面是南半球,北面是北半球。该地的经纬度是( )A经度0,纬度0 B东经160,纬度0C西经20,纬度0 D东经180,纬度011.地球的形状是:( )A两极部位略扁的不

3、规则球体 B皮球似的正球体 C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D天圆地方12.下列地点中,其位置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 )A165E,20N B21W,5NC15W,25S D15W,25N13.下列关于经纬度和经纬线的说法,不正确的说法是:( )A每一根纬线都是和赤道平行的圆 B北纬90就是北极点C每一根经线都是连接两的大圆圈 D赤道的纬度是0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北纬90为北极 南纬90为南极0纬线就是本初子午线 0经线就是赤道A B C D15.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西侧是西半球,东侧是东半球,该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A西经20,纬度0 B东经160,纬度0 C经度1

4、80,纬度90 D经度0,纬度9016在地球仪上,经度30、纬度0的地方一共有(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17.与东经116经线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个经线的经度是( )A东经64 B西经64 C西经116 D018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有( )A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B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每条纬线的长度也相等C纬度越高,纬线越长;纬度越低,纬线越短D从某地出发,沿着同一条经线朝前走,最后能回到出发的地点19.下列地点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两个条件的有( )A.21W,纬度0 B经度0,26N C.165E,17N D.19W,15S20两人从南极同时出发,分别沿40

5、E和20W向北行进,产生的情况是( )A他们不会相遇 B他们可在南极再相会C他们之间距离始终保持一致 D在赤道上他们之间相距最远(1)给各条经线标注“E”或“W”。(2)A、B、C三点位于_半球(东、西),D点位于_半球(南、北)。(3)A点在C点的_方,C点在D点的_方。21.根据下图经纬网所示内容,回答问题。22判断下图中A、B、C、D四地的经纬度位置。A( )B( )C( )D( ) 25读下面两幅经纬网图和甲乙两地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注出A、B的经纬度 A: 。B: 。 (2)在上面经纬网图中,分别点出甲、乙两地大致的位置。(3)A、B分别属于哪个半球?A:_半球、_半球。B:_半球、_半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